第十章 社会核算矩阵、政府财政核算和统计数据公布系统 第十章 社会核算矩阵、政府财政核算和统计数据公布系统
学习目标 1. 了解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原理 2. 掌握编制、平衡与更新社会核算矩阵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 了解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原理 2. 掌握编制、平衡与更新社会核算矩阵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 了解政府财政统计核算(GFS)的概念和作用; 4. 掌握政府财政核算(GFS)基本原理; 5. 理解政府范围的界定和汇总方法; 6. 了解GFS与SNA的异同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公布标准。 7. 理解数据公布标准的主要内容。
社会核算矩阵是国民核算体系的矩阵形式,它以投入产出标为基 础,在SNA原有部门分类基础上增加了非生产性部门,它一方面扩大了 SNA的核算范围;另一方面又拓展了投入产出应用范围。 经济核算是开展经济分析,进行宏观管理、实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工 具。因此,世界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建立两套各有重点、相 互补充的经济核算体系:由联合国创导的综合反映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 况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和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订的反映政 府管理活动及其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GFS) SNA以国民为核算主体,GFS以政府为核算主体。
第一节 社会核算矩阵 一、社会核算矩阵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核算矩阵的概念与原理 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简称SAM)是以矩阵形式反 映的国民核算体系(SNA),是对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各种经济行为 主体之间发生的交易数额的全面而又一致的记录,是SNA的平衡报表、 图示法、等式和矩阵形式等4种表达方式之一。它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 增加了非生产性部门(机构账户),如居民、政府、世界其他地区,以 二维表的形式全面反映了整个经济活动的收入流和支出流,不仅能反映 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还能反映非生产部门之间以及非生产部门和生产 部门之间的联系。
SAM的构建包含了以下三个原理: 1.从哲学上看,平衡是相对特定的时间、空间而言的,SAM就是建立一个对象封闭的经济系统,在限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反映经济运行中的内在平衡关系。 2.从经济学看,每一笔收入都有其相对应的支出,每一笔资产都有其相对应的负债,这一定律对经济学来说,就如同能量守恒定律对于物理学一样。 3.从统计平衡表式的相互关系看,矩阵式平衡表是账户式平衡表的综合形式。统计平衡表有三大类:单式平衡表、账户式平衡表和矩阵式平衡表。单式平衡表是核算的初级形式,账户式平衡表是核算的基本形式,而矩阵式平衡表则是核算的高级形式。
(二)社会核算矩阵的基本性质 1. SAM具有对称性 2. SAM具有等和性 3. SAM采用单一登录方式 4. SAM属于复式平衡表 5. SAM中经济交易的登录主体是其所包含的各账户本身 6. SAM中主对角线反映的是账户内部交易 7. SAM具有规模可调性 8. SAM具有顺序可调性 9. 就所核算的对象看,SAM具有总体性 10. SAM具有定格放大的功能
(三)社会核算矩阵的作用 1.为组织经济数据提供全面和连续的框架 2.SAM数据框架可用于模型的建立,尤其是复杂的多部门经济模型 3.有助于制定和监控一国的发展政策 4.其他用途 (四)社会核算矩阵的发展 自20世界60年代以来, SAM理论得了到全面的研究和拓展。同时,在 世界银行的大力推动下,已有5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了他们的SAM,分别 用于投入产出分析、税收分析、收入分配分析、地区发展分析等 。 而编制中国及区域社会核算矩阵(Sino-SAM & Regional-SAM) 将为 中国及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政策的制定、外贸发展战略 选择和金融风险防范提供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持 。
二、国家社会核算矩阵编制 SAM可以灵活应用SNA体系的中心框架。 SAM的结构取决于其服务 的目的及数据的可用性。因此,结构也许是社会核算过程的关键因素, 而且,需要与用户的紧密协作,以及对数据可用性的仔细评估。 (一)SAM的编制原理及方法 在SAM中,概念的界定、核算结构和分类的确定,均视所描述经济 的情况、构造SAM的目的、数据的可靠程度、统计人员的熟练程度、计 算能力及其他方面而定。SAM包括机构部门和生产活动、机构部门的独 立经常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资产和债权以及国外账户。 SAM的思想是为更好地理解经济提供一个详细的框架,它要求分解 与一国环境和需要相一致的所有账户。
(二)SAM的编制步骤 1.建立一个部门集结的宏观合成SAM,以为下一步细分的SAM提供 一致的宏观经济框架。 2.根据想要分析的问题,对部分账户进行细分。在细分的过程中,宏观 SAM中的单元项数据成为各拆分后的向量或子矩阵的控制数(Reinert and Roland-Holst,1992)。 从形式上看,SAM是一个矩阵,每一个行和列都代表一个账户。行 和列的名称相同,即都代表同一组账户。矩阵中的非零元素代表各账户 间的交易。SAM中行代表账户的收入,列代表账户的支出。
2.SAM的构建方法 (1)初步浏览主要经济与社会经济数据,从中找出可用的数据。 (2)从可能的用户中发现他们为什么需要SAM,他们想用SAM做什么。 (3)就SAM的所有构成部分采用的分类与用户达成一致意见。 (4)再次审查数据源,同时研究管理记录和私人部门。 (5)回到步骤2和步3,寻找收集新数据的可能性,直到SAM的构建与数据的可用性相一致,而且要尽可能符合用户的需要。 (6)准备制表计划。 (7)准备并记入第一个数据。 (8)开始修正和调解过程。 (9)调整存在的差异。 (10)加人一定的限制条件,用RAS法进行修正。
(二)宏观Sino-SAM编制 以1997年中国的Sino-SAM(国家宏观核算矩阵)的编制为例进行介 绍(见表10-2)。
中国宏观SAM包含13个账户: 第1个账户和第2个账户是“活动”和“商品”账户,分别反映国内厂商生 产的投入与产出以及国内市场的商品供给与需求。 第3个账户和第4个账户都是要素账户,反映了劳动力和资本。该账 户主要是反映要素投入及收益分配,即劳动者报酬和资本收益及其分配。 第5个账户和第6个账户是居民和企业,前者反映居民的各种收入来 源和各种开支项目和收支节余(储蓄);后者反映企业收益的来源与去向。 第7到第9个账户都与政府有关。第7个账户主要反映的是政府的各种 补贴。第8个账主要是用来反映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各种非财政拨款的预算 外和体制外资金的收支。第9个主要反映的是政府的收支。 第10个账户属于外部账户,反映的是对外经济联系。 第11和第12个账户是资本形成账户,前者反映的是固定资本形成和 储蓄来源,后者反映的是当期存货的净变动。 最后一个账户是汇总账户。
中国宏观Sino-SAM基本框架结构如表10-3所示。 在表10-3中,1997年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的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可以通过下列的方法与表格说明:1997年宏观Sino-SAM框架结构中涉 及57个部门,其对应的数据可以通过1997年投入产出表中的各个部门 进行查阅。 另外,还要结合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投入产出表、国际收支平衡 表、资金流量表、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税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海关统计数据、工业普查以及人口普查等多方面数据。1997年Sino- SAM数据来源与处理如表10-3所示。 根据上述的编制原理以及编制框架,结合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投 入产出表、国际收支平衡表、资金流量表、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税务 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海关统计数据、工业普查以及人口普查等 多方面数据,可以得到中国1997年Sino-SAM,如表10-5所示。
(三)详细Sino-SAM编制 宏观社会核算矩阵为描述整个宏观经济活动提供了全面的一致的框 架。要进行政策分析,必须对宏观SAM进行分解。Sino-SAM的分解具体来 说就是SAM中账户的细化,将宏观SAM中的部分数据以子矩阵的形式代替。 1.部门的细化:就是将宏观SAM中商品和活动账户的行和列分解成若 干个具体的部门。 2.劳动力的分解:SAM的细化主要体现为劳动者报酬的分解,具体数 据依据工业普查及统计年鉴等公布的分行业的从业人数及各部门不同劳 动力之间的工资差异推算。 3.生产税的细化:1997年SAM中生产税净额细化为生产补贴、增值税 VAT、营业税BT、其他间接税以及预算外、体制外收费。 4.居民类型的划分:1997年SAM居民共分14组,城乡居民各分7组, 即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户、高 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
三、社会核算矩阵的平衡与更新 编制并利用SAM进行分析的实践中存在以下三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SAM数据的准确性(平衡性)值得研究。 2.SAM的数据更新(时效性)值得研究。 3.平衡与更新SAM的方法值得研究。 (一)RAS法和改进的RAS法 RAS法的基本方法已在本书第三章第三节有过介绍,其应用最为广 泛,但RAS法的应用结果不甚理想,误差比较大;改进的RAS法是在RAS 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数据准确性的一种方法。
MCE法与RAS法二者间有一些重大的差异: 第一, MCE法以SAM系数矩阵A*的来源为基础,其中,初始列系 数是A=[Aij],而不是交易流量X。 第二, MCE法必须包括一套误差权重的估计值Wih,它是误差变量 的构成部分。 第三,误差权重和误差变量是复杂的约束集的构成部分,除了核 算限制和可能的对交易集合的(线性和非线性)附加限制,必须保持系 数和流量之间的核算关系。 上述两种方法中,应用最广的是改进的RAS法和MCE法。
第二节 政府财政核算(GFS) 一、政府财政核算(GFS)基本原理 (一)政府财政统计核算(GFS)的概念和作用 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A System of Government Finance Statistics),简称GFS,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一个政府治理国家、管理 经济活动运行情况的多功能体系。 GFS至少有以下几条重要作用: 1.反映政府收支的全部规模,从测定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2.反映各级政府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收支的结构及相互关系; 3.反映政府的资源分配状况,分析政府支配经济资源的能力与作用; 4.分析政府经济管理活动(政府业务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5.为政府制订各种政策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 6.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财政方面的充分的有效信息; 7. 可以为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提供可靠的政府活动数据。
(二)政府财政统计核算(GFS)基本原理 现代公共财政学(Modern Public Finance)认为经济活动主体可分 为二类:公共经济部门(Public Sector)和私人经济部门(Private Sector)。公共经济部门是指政府,私人经济部门是指居民住户和私人 企业。现代公共财政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现代公共财 政学关于公共部门的定义,公共部门范围的界定,以及公共财政支出理 论,公共财政收入理论,公共财政职能理论,直接为GFS所吸收,形成 了GFS一整套概念范畴和分类体系,公共财政理论所阐述的政府经济行 为模式则为GFS从数量方面描述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支出使用及二者之 间的关系奠定了理论框架。
2.GFS的核算范围 GFS界定其核算范围为:广义政府的经济管理业务活动。 GFS认为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有二项,一是主要通过向个人和集体 提供非市场性的服务和转移收支来执行社会公共政策;二是其资金主要 来源于对其他单位、机构或部门的强制性征款。GFS定义,凡是执行上 述二项职能的机构便是所谓政府。广义政府便是指执行政府职能的整个 不同层次的组织机构,具体包括中央政府、省或地区政府、地方基层政 府、超国家当局和事业型企业(Departmental enterprises)。 3.GFS的核算对象 政府是通过补贴、借款、负债、征税、购买等活动对经济进行间接 的宏观管理,这些活动就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活动。连续不断的财 政收支形成了收支流量,这连续不断的财政收支流量便描述了政府经济 管理、宏观调控的活动数量。因此GFS界定;政府财政收支流量为其核 算对象。 并且GFS界定:其核算的对象是政府财政收支总流量。
4.GFS核算的方法原则 (1)单一的平衡账户结构 由于GFS只是核算政府财政收支总流量,只是设置一个单一的收付 式平衡账户。账户的上半部分记录财政收入流量,账户的中间部分记录 财政支出流量,账户的下半部门记录政府的融资流量。账户只有一个平 衡项目一一赤字或盈余,这正是政府需要融资的数额,也正是财政核算 中极其重要的指标。GFS的政府财政账户:政府业务总表详见表11-1。 (2)分级独立核复算制 GFS采用分级独立核算制,即各级政府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 都分别独立编制自己的GFS一套报表,然后通过一种专门的汇总方法得 到每一级政府的GFS,得到它们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总量。
(3)以现金收付制为核算原则 GFS确定按现金收付制进行核算。根据这条原则,GFS不进行任何虚 拟计算,只核算政府实际发生的收支活动;GFS也不核算由商品和劳务 构成的实物流量。 (4)汇总原则 在汇总各政府的货币收支时,必须剔除涉及政府范围内所有单位之 间的收支流量,只将政府与政府以外的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行的“外部” 收支进行综合汇总。在汇集广义政府的货币收支流量时,需进行三个层 次的汇总:首先,进行每个政府内部的汇总,剔除政府内部各机构之间 发生的所有收支;其次,进行行同一级所有政府的汇总,剔除同级政府 之间发生的所有收支;最后,将各级政府汇总成整个广义政府,剔除各 级政府之间发生的所有收支。
5.GFS核算的主要内容 政府财政的所有活动可视为二种流量的综合:一种为流入政府的流 量,一种为政府流出的流量。有的一项活动包含着两个方向的流量。比 如财政购买,商品和劳务流入政府,同时货币从政府流出。然而,有相 当多的财政法动只有一个方向的流量而没有任何对等回收。例如征税, 只有货币流入政府,没有任何东西同时从政府流出。又如捐赠、转移支 付,免除债务等等。 GFS构造了一个特殊的范畴:无有(None)。无有 被定义为是单向不对称流量的对等物。有了无有这一范畴,就能将政府 财政的所有活动都视为流入政府和流出政府两种流量的综合体 。 财政流量具体就由商品和劳务、货币、无有、其他部门定期合同负 债和政府定期合同负债五类组成。将流入政府和流出政府的上述五类具 体流量建立一张矩阵表如表11-2。但此表11-2中只有货币流入政府的行和 货币流出政府的列所组合的各项活动才是GFS核算的内容。
6.GFS的分类体系 GFS对政府财政活动,提出了六组分类标志。 (1)收入与支出 (2)偿还与非偿还 (3)经济性和资本性 (4)有回酬和无回酬 (5)金融资产和负债 (6)公共政策和流动性管理 GFS根据政府财政活动的各种特点,建立了六组分类标志。其中, “收入与支出”、“偿还与非偿还”适用于区分所有的财政流量。“有回酬与 无回酬”、“经常性与资本性”仅适用于为不需偿还的财政流量分类。“金 融资产与负债”分类仅适用于所有需偿还的流量。“公共政策和流动性管 理”则适用于涉及金融资产的流量。这个分类体系可由表11-3概括和描述。
7.GFS的主要总量指标 (1)两个政府财政收入范畴的指标:收入与赠与 赠与专指来自其他政府或国际机构的非偿还的、无回酬的、非强制 性收受。收入则被定义为非偿还收入中扣除赠与以后余下的部分。 赠与 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国内赠与、国外赠与等等,收入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收 费、税收、罚没、个人捐赠等等,它们一起组成了政府财政收入范畴中 的收入板块。 (2)两个政府财政支出范畴的指标:支出和贷款减还款 支出是政府所有不偿还的支付,又可细分为购买商品和劳务、转移 等等,它们都是一些不涉及债权债务的支出,一起组成了政府财政支出 范畴中的支出板块。贷款减还款是指政府为执行公共政策而拥有的对他 单位的债权。 贷款减还款就是政府的这一支出流量减去收入流量。即有 贷款减还款=政府为公共政策{[贷出款项—归还贷款]+ [购买债券或股票—出售债券或股票]}
(3)赤定/盈余和融资总额 将两个财政支出范畴指标之和,减去两个财政收入范畴指标之和, 就得到描述政府财政运行的关键指标:赤字或盈余。即 赤字/盈余=(收入+赠与)—(支出+贷款减还款) GFS指出,融资总额与赤字/盈余数额相等符号相反,即有 赤字/盈余= — 融资总额 (4)债务总额 这是GFS中唯一一个存量指标。GFS定义,债务总额是政府在过去 一段时间的业务活动中逐渐累积起来并预备将来偿还的负债总量。这是 反映一国政府资产状况的重要指标 。 将上述六大分类标志、七大总量指标和六大核算板块结合,便形成 了GFS完整的核算框架和功能强大的分析框架,能为分析政府财政运行 状况的各主要方面提供科学的定量数据。表11-4是这一综合框架(流动 部分)的示意。
二、广义政府范围的界定和汇总方法 (一)GFS对政府范围的界定GFS广义政府的概念 GFS认为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有二项,一是主要通过向个人和集体 提供非市场性的服务和转移收支来执行社会公共政策;二是其资金主要 来源于对其他单位、机构或部门的强制性征款。GFS定义,凡是执行上 述二项职能的机构便是所谓政府。 GFS实际上是以一个机构开展的活动的性质来界定政府。如果一个 机构从事执行政府职能的活动,它就是政府,而不论其是否冠以“政府” 的头衔。如果一个机构不从事执行政府职能的活动,它就不属于政府, 即使其挂着“××政府机构”的牌子。如果一个机构既从事执行政府职能 的活动,又从事非政府职能的活动。核算时就须将它一分为二,从事政 府职能的部分归为政府,从事非政府职能的部分归入其他相应的部门。
(二)GFS广义政府的划分准则 划分政府的准则有二条:①通过提供非市场性服务来执行社会公共 政策;②资金来源于强制性征收。这二条准则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GFS将政府执行的职能分为如下四类: (1)一般政府服务:包括国家政府需要的、与对个人和企业的劳务 无关的活动。 (2)公共和社会服务:包括直接向社会、家庭和个人提供的服务。 (3)经济服务:包括与经济管理和提高运行效率有关的政府支出。 (4)其他职能:包括公共债务的利息支出和经销成本,以及向政府 其中他机构的一般性转移。
(三)广义政府与其他机构部门的鉴别 1. 广义政府与社会保障计划 执行社会保障计划的机构,是广义政府的一个部门。GFS将各级社 会保障计划归入它所在的同一级政府中。 2. 广义政府与金融机构 GFS定义的金融部门包括:1)货币当局体体,2)存款银行,3)保 险公司和养老金基金,4)其他金融机构。由于金融机构都具有市场性为 源,因此它们都不属于广义政府。 3. 广义政府与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 根据经费来源的不同,这些机构单位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公立单位。 另一类为所有经费均来自私人捐赠的单位。前一类单位属于广义政府, 因为它们不仅提供非市场性服务,而且资金实质上来源于政府强制性征 收。后一类单位不属于广义政府,因为它们的经费来源于私人捐赠。
4. 广义政府与事业型企业 事业型企业是GFS专门定义的一类机构单位。其特征为:①是非法 人单位;②是与其他政府部门或机构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企业;③持有少 量的营运盈余;④主要从事向其他政府单位提供商品和劳务活动,向社 会出售商品和劳务的规模很小。事业型企业主要是为政府服务,实际已 构成政府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GFS将事业型企业全部划归广义政府。 5. 广义政府与非金融公共企业 非金融公共企业是指政府拥有或政府控制的单位或法人机构,他们 具有安全的市场性,因此不属于广义政府。 6. 广义政府与超国家当局 GFS将国家当局划归广义政府,将所有来自或对超国家当局的支付 都记录到广义政府中。 表11-5 概括地描述了广义政府与其他部门之间划分的界限。
综上所述,GFS的广义政府由以下7部分单位或机构组成,它们就是 ①主要执行非工商业性职能的现行政府各部门、各机构和组织; ②由政府征收、控制或者提供资金,为社会大部分部门安排社会保 障计划的机构; ③全部由政府投资的为政府雇员提供养老基金的组织; ④在有限的范围内从事工商业活动的非法人机构,为满足国内政府 的某种需要或对公从小规模的销售活动而执行一些辅助职能的机构(即事业型企业); ⑤少数金融实体,包括资金全部来自政府的贷款机构和不是以储蓄 和定期存款的方式向社会实行负债,其收入自动流向政府的贷款机构如 政府住房贷款基金; ⑥为居民或企事业服务,其资金全部或大部分来自公共当局,并由 公共当局控制的其他非营利性机构或主要为政府服务的机构; ⑦在一个以上国家的区域内有权征税的超国家当局。
(四)GFS对广义政府的分类 从纵向看广义政府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中央政府; 2、在一国之内的州、省或地区政府; 3、地方政府,包括市县政府、地方教育委员会; 4、在一国内具有征收税和政府支出职能的超国家当局。 从横向上看,广义政府可划分如下部分(以中央政府为例):一个 国家中央政府包括所有政府部门、办公室、行政机构和中央政府的其他 结构与组织,包括中央政府附属的事业型企业、非营利机构及中央政府 驻地区或地方办事处。
三、GFS与SNA的比较GFS与SNA的区别与联系 核算操作上的实际意义: (1)可以澄清二个体系测算结果之间令人混淆的关系; (2)可为从同一基本来源收集数据编制的SNA和GFS提供交叉验; (3)研究GFS与SNA之间换算的具体方法,可以实现两套核算体系 数据的相互转换; (4)可以减轻因从同一来源收集数据而发生的重复劳动。
(一)GFS与SNA的主要区别 1.核算目的的不同:SNA是为核算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而设计的。 GFS是为度量政府管理经济的行为、分析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而设计的。 2.理论基础和指标体系不同:SNA以社会再生产理论为指导,而 GFS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指导。 3.主体界定不同: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SNA的核算主体具体 分为政府、住户、非金融公司、金融公司、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和 国外六大机构部门;GFS的核算主体只有政府。第二,定义政府的角度 不同。第三,对政府范围的具体界定略有差别。 4.核算内容不同:SNA核算的是国民经济整体综合状况,GFS只是 专门核算政府的财政收支。 5.核算规则不同:核算规则体现为登录时间和记录基础二方面。对 于登录时间,GFS采用现金收付制原则,SNA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对 于记录基础 ,GFS不以交易收支相抵后的净额作为记录基础,SNA核算 资金流量的金融账户是取收支相抵后的净额为记录基础。
6.核算方法不同:GFS与SNA在三个方面表现出核算方法上各自的 独特性:(1)账户结构不同;(2)记账方法不同;(3)汇总方法不同。 7.项目处理方法不同: (1)对虚拟计算处理不同。 (2)对某些交易作改变流程的处理对象不同。 (3)对称性不同。 (4)对一些具体项目的具体处理不同。 (二)GFS与SNA的主要联系 1.核算主体的交叉重复性。 2.基本概念的一致性。 3.核算客体的同一性。 4.基础分类的同质性。
第三节 国民经济数据公布的国际标准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公布标准 (一)数据公布标准产生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 ,世界一些地区金融危机频繁爆发。1994年末,墨西哥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从泰国爆发迅速波及亚洲其他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两次金融危机给IMF一个深刻教训。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IMF根据新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制定统一的数据发布标准,使各成员国按照统一程序提供全面、准确的经济金融信息。IMF的数据公布标准由此应运而生 。
(二)数据公布标准的两个层面 1996年3月,IMF颁布了数据公布特别标准(SDDS) 。1997年12月,IMF又颁布了数据公布通用系统 (GDDS)。 (三)制定数据公布标准的目的 IMF颁发公布数据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IMF成员国经济和金融统计数据的生产和发布,从而提高各国统计数据的质量、增加统计的透明度、提高各国统计数据的可比性。根据IMF的有关条款,是否加入GDDS 或SDDS,成员国可以自主选择,IMF没有硬性规定,但是加入与不加入实际上是衡量一个国家统计国际化的标尺,也是一个国家在提供经济、金融统计时,在公开性和透明度等方面对国际社会的承诺。
第三节 国民经济数据公布的国际标准 二、数据公布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GDDS、SDDS的主要内容 1.数据的范围、频率和及时性 统计范围 选定的数据类别和指标分为规定的和受鼓励的两类。 GDDS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五大经济部门:实际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对外部门和社会人口部门。对每一部门各选定一组能够反映其活动实绩和政策以及可以帮助理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的最为重要的数据类别。系统提出了五大部门综合框架和相关的数据类别和指标编制、公布的目标,鼓励以适当的、反映成员国需要和能力的频率和及时性来开发和公布指标。
公布频率 公布频率是指统计数据编制发布的时间间隔。某项统计数据的公布频率需要根据调查、编制的工作难度和使用者的需要来决定。GDDS对列出的数据类别的公布频率作了统一规定。例如, GDDS要求国民账户体系、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年公布,广义货币概览按月公布,汇率则每日公布。 公布及时性 公布及时性是指统计数据公布的速度。统计数据公布的及时性受多种因素制约,如资料整理和计算手续的繁简,数据公布的形式,等等。 GDDS规定了间隔的最长时限,如按季度统计的GDP数据规定在下一季度内发布,按月度统计的生产指数规定在6周至3个月内公布。GDDS规定的发布周期和发布及时性还列出一些灵活处理和变通的办法。
(2)SDDS的基本要求 统计范围 SDDS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4大经济部门:实际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 门、对外部门,鼓励公布人口总量数据,但只作为附表。与 GDDS一样,SDDS对每一部门各选定一组能够反映其活动实绩和政策以及可以帮助理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的最为重要的数据类别。选定的数据类别分为:必需的、受鼓励的和“视相关程度”三类。 公布的频率和及时性 SDDS在数据公布频率和及时性上,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目的是为了使成员国以最快的频率、最高的时效性,向社会公布统计信息,从而加强社会公众对经济运行的理解和把握 。
2.公布数据的质量 一是成员国提供数据编制方法和数据来源方面的资料。 统计质量是个难以界定、不易评估的概念。为了便于检查,GDDS 、SDDS选定两条规则作为评估统计数据质量的标准: 一是成员国提供数据编制方法和数据来源方面的资料。 二是提供统计类目核心指标的细项内容及与其相关的统计数据的核对方法,以及支持数据交叉复核并保证合理性的统计框架。 3.公布数据的完整性 为了实现向公众提供信息的目的,官方统计数据必须得到用户的信赖;同时,统计使用者对官方统计的信任感归根到底是对官方统计数据编制机构的客观性和专业性的信任。而统计机构的工作实践和程序的透明度是产生这种信任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监督统计数据的完整性,GDDS 、SDDS规定了4条检查规则:
GDDS 、SDDS规定了4条检查规则: 一、成员国必须公布编制统计数据的条件和规定,特别是为信息提供人保密的规定。 二、关于数据公布前政府机构从内部获取数据的说明。 三、政府部门在数据公布时的评述。 四、必须提供数据修正方面的信息,并提前通知统计方法的重大修改。
4.数据共享 SDDS、GDDS对此制定了两项规划: 一、成员国要预先公布各项统计的发布日程表。 二、统计发布必须同时发送所有有关各方。
(二)GDDS与SDDS的比较 1.GDDS与SDDS的相同点 SDDS和GDDS作为IMF所制定的数据公布标准的两个层面,目的都是向成员国提供一套在数据采集和披露方面的指导标准,使各国在向公众提供全面、及时、容易获得和可靠的数据方面有共同的依据。 GDDS和SDDS的框架结构是一致的,都从数据特征、质量、诚信度和公开性等4个方面来对数据的生产和公布制定标准。 GDDS和SDDS并不是单纯地要求参加国公布统计数据,还要求对数据的生产和公布过程进行说明。因此,IMF的数据标准不仅约束数据的公布,也约束数据的生产,对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非常有帮助。
2.GDDS与SDDS的主要区别 (1)GDDS和SDDS强调的重点不同。SDDS强调的是频率和时效性, 而GDDS强调的是数据质量河是生产数据的过程。 (2)加入的条件不同。SDDS要求参加国在加入的时候就必须满足SDDS所设定的各项标准。但GDDS在加入条件上没有硬性的规定,只要求承诺用GDDS作为国家统计发展的框架。GDDS也不设定任何期限去要求参加国在某一时间前一定要达到某种标准。 (3)提供给IMF的报表内容不同。SDDS要求参加国提供经济和金融的核心统计数据,以及生产和公布这些数据的说明。GDDS则不要求提供数据,只要求提供有关描述现行统计数据生产和发布方面的信息和短期、中期的改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