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概论学习历程与总结 姓名:钟霜 班级:经管系 经管 班 学号:
Advertisement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高 考 考 点 考 查 重 点 命 题 焦 点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一、命题内容 1.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 辅导讲座一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宋友文.
文化生活 复习知识要点.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自主创业.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任务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制作人:程素卿.
第二章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复习提问: 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做) 先进文化 健康有益文化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大力发展 支持 努力改造 坚决抵制.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三 专题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3年版教材修订版内容说明 清华大学.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授课单位:人文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授课单位:人文学院.
编导二班 郑晓阳 白晨阳 小组成员 赵凤娇 右后第五小组 朱祥轩 张硕.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 一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国共产党章程》 填空学习之一 (总纲部分)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开卷。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分析题。 考试范围:考试内容涉及于每一章。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第十章 讲三节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王怀超.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学 习.
专题九 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开放教育必修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主讲:胡支农.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永 永 远 的 丰 碑 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K01 我来讲新闻.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本章主要内容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文化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结果,即人们在其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或观念形态,仅包括与精神生产直接有关的现象,如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的思想观念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教材中讲的文化指的是狭义的文化。

文明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历史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基本标志。 文明是一个整体,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内容。精神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相对的一个范畴,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社会而言,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

文明无优劣之分,但文化却有先进与落后之别。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应当是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是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文化;是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内涵和根本任务是相同的。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观念形态上反映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为改革和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根本任务: 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有”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则是对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这是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重要任务,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第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在于全党重视,狠抓落实。 同时应当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把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结合起来,锲而不舍、常抓不懈。因此,实践好这个课题,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把铸造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的基本要求,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撑。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提供世界观、价值观,影响整个文化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关系,反对在文化建设领域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模糊化”、“边缘化”等错误观点和倾向。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第一,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和思想文化建设的性质决定的。 第二,是由意识形态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第三,是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新的挑战的需要。 第四,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

坚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作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概括,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二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壤,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三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反映时代要求,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而更好地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六)关于建设和谐文化 第一,什么是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第二,为什么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

其二,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需要。和谐文化强调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主张在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

建设和谐文化,必将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壮大,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有效避免因认识差异引发社会动荡。

其三,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和谐文化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反对相互敌视、相互欺诈、相互对抗。

其四,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需要。

第三,建设和谐文化的具体要求 其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旗帜。

其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其三,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 其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第四,建设和谐文化的方针政策。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需要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必须坚持重在建设。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教育和科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教育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不断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建设,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文化领域的行业、单位的特性也不一样。 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

本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