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 Virology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病毒与疾病 生技 10-1 赵桂华. 概念 生物病毒 :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 核酸 ( DNA/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 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生物病毒微生物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 毒素。 “virus” 一词源于 拉丁文。 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 具 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第六章 病 毒 (virus) 体积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 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 ; 专性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一类非细 胞型微生物。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第三章 非细胞微生物 【知识目标】 1 .掌握病毒及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理 解病毒的增殖过程。 2 .了解噬菌体的检测方法及与发酵工业的关系。 【技能目标】 1 .学会识别噬菌体在发酵工业中造成的污染。 2 .学会噬菌体检测的方法并处理噬菌体的污染。
病毒学 Virology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3000BC ,埃 及孟非思壁画中 长老患小儿麻痹 症。
浙江省普陀中学 张海霞 例谈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目标? 1 、知识: 提高审题能力 强化、突出主干知识。 易化、突破难点知识。 细化、整理基础知识。 2 、能力: 提高解题技巧 提高表达能力.
狂犬病 狂犬病晚期的犬. 一、狂犬病病原 : 狂犬 病毒属于弹状病毒, 75×180nm 大小,外层为含脂 质的囊膜,内部为含核蛋白的 核心,对脂溶剂敏感,为单链 RNA 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感 染动物的唾液和脑组织。 狂犬病病毒结构.
主题二 生命的基础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化学组成 功能 成分 结构 基质 细胞器 结构 功能.
第二十四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 根据表面糖蛋白 G 的不同可分为 4 个血清 型。 2. 抵抗力不强,易被强酸、碱、乙醚灭活。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三十五讲 授课老师:安宝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甲型 H1N1 流感 定义 甲型 H1N1 流感是由甲型 H1N1 流感病 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甲型 H1N1 流感病毒 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 病毒的基因片段,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 传播。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氨基酸转换反应 ( 一 ) 血液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一. 目的 : 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 床诊断中的意义, 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 法。 二. 原理 :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氨基转换酶也称转氨酶, 能 催化 α – 氨基酸的 α – 氨基与 α – 酮基互换, 在氨基酸 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
Chap 4 病毒(virus).
第三章 非细胞型生物-病毒.
第三章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细胞的基本概念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 ——病毒及其与细胞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第二章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细胞的基本概念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 ——病毒及其与细胞的关系.
第二篇 医学病毒学 刘 畅 Tel: 第二篇 医学病毒学 刘 畅 Tel: 西院5号楼510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第三章 病毒学.
病毒学概述.
第十四章病毒学总论.
第七章 病毒和亚病毒 主讲人:刘石泉.
第七章 病 毒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第二节 病毒的形状与大小 第三节 病毒结构、组成、繁殖 第四节 噬菌体 第五节 动物及植物病毒
第三章 病毒.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第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情景导入: 济南日报12月8日报道 山东省卫生厅今天晚上6点40分公布,11月30日至12月6日,我省新增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564例,其中重症病例89例,死亡病例15例。今天,省卫生厅邀请专家对甲流疫情情况进行说明。专家表示,甲流死亡病例与季节流感死亡病例相差不大。最近甲流发病数明显增加,与气候有一定关系。前一段时间甲流疫情主要在东北地区,后来向山东、河北转移,目前正往浙江、广东转移。引起甲型H1N1流感的生物是什么?
MICROBIOLOGY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第 1 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形态和基本结构 李明远 教授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1.还原糖 2.脂 肪 3.蛋白质 10叶绿素 4.质流动 5.分 裂 6.酶温度 7.酶- PH 8.酶效率 9.酶水解 11.分 离 12.复 原 13.取DNA.
肠道病毒的分类关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属 小RNA病毒科 鼻病毒属.
病原: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该亚科现有8个属,各属成员对动物的致病作用有明显的差异,但它们构造差异不大。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及治疗进展 张定风.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寻找生命的螺旋 深圳市育才中学 黄俊芳.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病毒感染与免疫.
第一篇 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病毒学.
兔肝脱氧核糖核酸的提取.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第 三 章 病毒和亚病毒.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College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卜宁. 教材与参考资料 1. 周德庆( 2011 ):微生物学教程(第 3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沈萍( 2000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闵航( 2005 ):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医学病毒总论.
临床病毒学检验概述 Introduction on Clinic and Diagnostic Virology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病毒的基本性状 林旭瑷 医学院科研C817 TEL: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感染与免疫、病毒诊断与防治原则
第二章 基本知识概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 1,有机体的组成和结构单位 2,代谢和功能的单位
第二节 核酸与细胞核.
助学课件 病 毒.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基因信息的传递.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四章——病毒 非细胞生物的种类: (真)病毒(virus):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组分
C型肝炎病毒假想圖:最外層為套膜,內包裝有一單股之RNA分子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二课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病毒学 Virology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3000BC,埃及孟非思壁画中长老患小儿麻痹症。

病毒的发现 1、1892年,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并定名为滤过性病原。 2、1898年,荷兰学者Beijerinck命名此种病原体为病毒。 3、1898年,德国学者Loeffler和Frosch发现了口蹄疫病毒,揭开动物病毒学新篇章 。 4、十年后,相继发现了鸡瘟病毒(1900年)、黄热病毒(1901年)、鸡痘病毒(1902年)、狂犬病病毒(1903年)、鸡白细胞增生病病毒(1908年)、细菌病毒--噬菌体(1915、1917年)等。

第三十四章 病毒的生物学形状

什么是病毒? 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比较 特性 病毒 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体 衣原体 真菌 通过细菌滤器(0.45μm) + - 结构 非细胞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有无细胞壁 核酸类型 DNA或RNA DNA+RNA 在人工培养基 上生长 增殖方式 复制 二分裂 有性或无性 抗生素敏感性 干扰素敏感性

病毒性疾病的现状及特点 传播性广;占传染病的80%。 病死率高; 持续感染; 肿瘤的形成关系;

第一节 病毒形态学 一、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病毒体: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 大小:50-250nm左右。 形态:球形、杆状或丝状、砖形、子弹形、蝌蚪形等。

A、大肠杆菌噬菌体 ( 65 ×95nm ) B、腺病毒 (70nm ) C、脊髓灰质炎病毒 G A (30nm ) 葡萄球菌 衣原体 390nm 立克次体 450nm B、腺病毒 (70nm ) C、脊髓灰质炎病毒 (30nm ) G A 葡萄球菌 (1000nm) D、乙脑病毒 ( 40nm ) F 牛痘病毒 300×250nm B E、蛋白分子 (10nm ) E C F、流感病毒 ( 100nm ) D G、烟草花叶病毒

X线晶体衍射法

二、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基本结构: nucleocapsid 辅助结构:viral envelope

病毒体结构模式图 包膜子粒 包膜病毒 包膜 壳粒 衣壳 核衣壳 核心(核样物)

化学组成-病毒核酸 • 分子量差别显著:3KB-400KB; • 多种形式存在:RNA 或DNA; • 不同形式复制; • 病毒基因组可相互重叠,转录的RNA前体可 以多种方式拼接; • 与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相似,有内含子及非编码区; • 具有感染性。

化学组成-病毒蛋白质 • 结构蛋白:capsid, envelope protein • 非结构蛋白: 酶: 与病毒复制有关的酶; 与致病有关的酶; 调控蛋白:HIV Tat,rev etc;

不同病毒核酸结构不同,壳粒数目和排列也不相同。根据壳粒的排列方式称为对称,病毒结构由以下几种对称型: 病毒衣壳—病毒20面体立体对称模式图

五邻体 六邻体

Icosahedral symmetry

病毒衣壳—螺旋对称模式图

病毒衣壳—复合对称模式图

衣壳的主要功能: 保护病毒核酸 参与感染过程 具有感染性

病毒衣壳—电镜照片

病毒包膜—电镜照片

包膜的主要功能: 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与病毒入侵有关 具有抗原性

三、研究病毒形态学的方法 电子显微镜检查法 超过滤法 超速离心法 X线晶体衍射法

装配与释放(Assembly and Release)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一、virus replication circle: 吸附(Adsorption) 穿入(Penetration) 脱壳(Uncoating) 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装配与释放(Assembly and Release)

Adsorption(几分至几十分钟)

Penetration、Uncoating 融合---有包膜病毒 胞饮---无包膜病毒 直接穿入 在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

Biosynthesis(隐蔽期) 6大类型:双链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 单正链RNA病毒 单负链R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逆转录病毒

亲代DNA mRNA 早期蛋白(功能蛋白) 子代DNA 子代mRNA 晚期蛋白(结构蛋白) 子代病毒 dsDNA病毒复制示意图

RNA病毒复制示意图 单正链RNA=mRNA 结构和非结构蛋白 中间复制体 正链翻译晚期蛋白 负链复制子代核酸 中间复制体 正链翻译晚期蛋白 负链复制子代核酸 单负链RNA 正链 RNA 中间复制体 (依赖RNA的RNA多聚酶) 复制子代核酸 蛋白

逆转录病毒复制示意图

逆转录病毒复制动画

Assembly and Release

裂解(Disintegration): naked virus cause the host cell lysis 出芽(Budding): enveloped viruses

二、与病毒增殖有关的异常现象 缺陷病毒 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发生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所 产生的子代病毒。 辅助病毒 可以辅助缺陷病毒完成正常增殖的病毒。 顿挫感染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细胞中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称为顿挫感染。非容纳细胞、容纳细胞。 干扰现象 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干扰现象。机制:IFN、受体、DIP。

第三节 病毒遗传学 (一) 基因突变 条件致死性突变株: 温度敏感突变株:28-35℃可增殖,37-40 ℃不能增殖,具有减低毒力而保持免疫原性的特点。 宿主范围突变株:病毒基因组改变影响了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范围,可感染野生型病毒不能感染的细胞。 耐药突变株

(二)基因重组与重配 病毒的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两病毒的基因组发生互换,产生具有两个亲代病毒特性的子代病毒,并能继续增殖。

(三)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互补作用 当两株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有其中一个病毒株提供另一个病毒增殖所必须而不能生成的基因产物,使后者能增殖。 表型混合 一种病毒的衣壳或包膜可以包在另一种病毒体的核酸外面,称为表型混合。 多倍体 有些病毒的不同株同时感染同一细胞,许多基因组的子代病毒常是多倍体。

表型混合和核壳转移

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一、物理因素的影响 温度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70℃(数月)或-196℃(数年)条件下,病毒感染性可保持数月至数年。一般加热60℃经30min或100℃数秒钟可使大多数病毒灭活。 pH值 多数病毒在pH6~8范围内稳定。 射线和UV 射线使核苷酸链发生致死性断裂;UV则是在病毒的多核苷酸上形成双聚体 (如胸腺核苷与尿核苷),抑制病毒DNA或RNA的复制。

二、化学因素的影响 脂溶剂 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等脂溶剂可使有包膜病毒的包膜脂质溶解而灭活病毒,失去吸附能力。 消毒剂 过氧乙酸、甲醛等均能使大多数病毒灭活。与细菌相比,病毒对消毒剂抵抗力强,特别是无包膜的小型病毒。 中草药 板蓝根、大青叶、大黄、贯仲和七叶一枝花等对某些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五节 病毒分类—动物病毒 DNA病毒

RNA病毒

亚病毒:一类比病毒还小的、结构更简单的微生物。包括类病毒和Prion。

缺陷病毒—H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