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由读,个别同学读原文: 二、三位同学互相检讨、修正翻译: 1、每个同学的翻译至少两个同学修改。 2、修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3、互动后,点名同学上黑板板书修正后的答案,并结合翻译解释其规范和技巧。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2008年江苏卷)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2012年课标全国卷)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下面的翻译存在哪些问题,可以得几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1、吴汉等到得到(皇上的)召见,就(立刻)被(皇上)亲睐宠信。 2、吴汉一经皇上召见,就被(皇上)的亲信信任。 3、等到得以被皇帝召见,吴汉才(被封为)亲信之人。 4、等到吴汉得到皇帝的召见,吴汉很快被当作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1、接连告诫你千句万句,为什么面对这事发生了又出错乱? 2过去吴汉考虑事情十分仔细,为什么现在处理事物没有先后。 3、我多次告诫你(不要轻举妄动),遇到事情违反我的旨令而导致了祸乱是什么用意。 4、我之前千万次地叮嘱命令你,为什么遇到事情就忘记呢 5、我对你说了许多方法,为什么你面对事情的时候却违背我的意见呢? 6、我认为你有千万种方法,却怎么料到你面对这件事乱了阵脚。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1、我想要将队伍秘密的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近,合并兵力抗击敌军。 2、我想暗中让军队在江南与刘尚接近,把兵马合在一起抵御谢丰、袁吉。 3、我想带领你们在江南与刘尚会合,合并兵力抵御敌人。 4、我想偷偷的带领军队到江南找刘尚,合兵抵抗(他们) 5、将要派遣军队去江南解救刘尚,联合军队抵御敌人。 6、我想偷潜敌军中,在江南救出刘尚,连合军队抵御他。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1、如今贤德与不贤德的人混迹于朝野,社会风气焦躁浮动,兵力衰弱,国家财库空虚,应该卧薪尝胆谋求国内的安定。 2、现在贤能的人和不贤能的人交杂在一起,好的风俗和不好的风俗混在在一起,军队没有很强大,财富没有很充裕,适宜卧薪尝胆来谋求国家的治理。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1、董燧对他说:“东西两州不属同一个行政单位,不应当给粮食,但哪里忍心对原管辖地区坐视不管呢?” 2、萧燧说:“婺州与严州属于不同的路,本来不应该给粮食,但是我怎么忍心对我过去治理的地方坐视不管呢? 3、萧燧说:“浙东浙西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不应该援助浙西的,但是怎么忍心于治理不好的区域而坐视不管呢? 4、萧燧对他说:“婺州在东浙浙西在西,不是一个地方,不应该送粮食给你们,但是怎么忍心因为旧规矩(对旱灾)坐视不管?” 5、萧燧说:“婺州和浙西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我不应该同意,但是我怎么忍心由于旧制度白白的看着呢”
比:1、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4、朋比为奸 5、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 6、比比皆是。 7、比至 敕:1、帝不喜之,数加谴敕。 2、手把文书口中敕。
翻译下列句子: 1、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 。 2、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3、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4、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参考答案】 (1)等到(他)获得皇帝召见,于是(就)被皇帝亲近信任。 (2)(我)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你)为什么遇事却又背离、错乱! (3)(我)想要把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翻译:(1) 如今有德才的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起,风俗恶化,兵力不强,财力不足,(你)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的安定太平。 翻译: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一路,按说(我)不应该给(东部)粮食,但怎么能忍心对原管辖的地区不管不问呢?
下面翻译可以吗,怎么修改 (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4分) 1、光武帝要到达的地方,阴兴就就先行到达,清理宫室,很被光武帝亲近信任。 2、光武帝到达的地方,阴兴就会先进入拜见,再去拜见亲戚朋友。 3、光武帝所临幸的地方,阴兴总是先进入清理宫室,很被亲近信任。 4、光武帝到达的地方,阴兴就先到达,打扫宫殿,十分被光武帝亲近信任。 5、光武帝到一处,就先去清理宫室,很少会见亲信。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3分) 1、皇帝赞赏阴兴的谦让,不强行改变他的志向。 2、光武帝对阴兴的谦让很高兴,不改变阴兴的意愿。 3、光武帝赞赏阴兴的谦让,不使他的志向改变。
(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3分) 1、阴兴的诚心从内心发出,感动身边的人,皇帝于是听人了他。 2、阴兴发自内心的忠诚到了极点,感动了周围的人,光武帝就允许了他的意见。 3、(阴兴)十分赤城从内心抒发出来,并使左右的人都感动了,光武帝于是听从了阴兴的话。 4、阴兴发自内心的诚意,使周围的人感动,皇帝于是满足了他的意愿。 5、阴兴的诚心从内心发动,使皇帝身边的人,都感动了皇帝于是就听从了他的要求。 6、发自内心的忠诚,使左右感动,于是皇帝就听从了他的话。 7、他发自内心的诚意,感动了皇帝身边的人,光武帝于是满足他的请求。
8、阴兴极尽诚心发自内心,使左右侍从感动,光武帝于是听从了他的意愿。 9、极尽诚心发自内心,感动了左右身边的人,皇帝就听从了他的话。 10、十分真诚,发自内心,使左右的人感动,光武帝就听从了他的话。 11、阴兴的话语诚恳到了极点发自内心,使左右的近臣感动,光武帝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12、阴兴非常真诚的情感发自内心,感动了左右随从的人,皇帝就答应了他。 13、(阴兴的言行)特别真诚,发自内心,感动了皇帝左右内侍,于是皇帝同意了。 14、阴兴发自内心,非常诚恳,感动左右之人,光武帝于是听从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