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鲁山县CDC:夏建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春夏肠道病毒感染预防防制 银都幼儿园 银都幼儿园. 2 肠道病毒 EV71 型特征 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是 1969 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 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 来的 EV71 是小 RNA 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 EV71 分为 A 、 B 、 c 3 个基因型,其中.
健康新知 -- 手足口病 ( 春秋季疾病 ) 三歲以下嬰幼兒多發,成人也可感染。 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差,不良個人衛 生習慣易發病。大部分病例病情較輕, 可治癒。少數患者可出現腦炎及腦脊 髓炎、肺水腫、迴圈衰竭等,嚴重時 可危及生命 。
流行病的预防和护理. 一、流行性感冒 又称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常呈地方性流 行 。 1 , 患儿 是主要传染源。飞沫传播。 2 , 潜伏期是几小时到 1--2 天。 3 ,起病快,有发热、头痛、寒战等。 4 , 呼吸道有鼻塞、流涕、 喷嚏、咽痛、 结膜充血、流泪。
穿脱隔离衣 穿脱隔离衣 医护技能实训中心 隔离技术之:. 穿、脱隔离衣 【实验目的】 1 防止交叉感染 2 保护工作人员不被污染 医护技能实训中心.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即墨市人民医院儿科.
传染病及其预防 时间: 2012 年 5 月 28 日 地点:会议室. 学习目标: 1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 施。 2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 病毒性传染病。 3 .了解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能养成卫生 习惯。 4 .能说出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 防措施。 5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手足口病预防消毒指南. 概述 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 A16 、 新型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引起的婴 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 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多发生在5岁以 下儿童,因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 口腔部位的皮疹而得名。
学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芙蓉区疾控中心 2014年2月20日.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学校、幼儿园卫生 消毒与隔离 克拉玛依市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 崔敏.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甲型H1N1流感知识介绍 厦门长庚医院
预防猪流感.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手足口病 汉江集团卫生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如何防范手足口病 祁苗苗.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托幼机构消毒 隔离知识培训 消毒科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富阳市社区医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班 富阳市卫生局 2010年5月.
手足口病的防治 武汉小学.
学校预防手足口病讲座 主办单位:德育处 主 讲:班主任.
学校幼托机构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江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非典型肺炎的常见问题解答 上海市青浦区财政局 报告人:朱 蕾 二00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常州市武进区焦溪初级中学.
第二十九章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幼儿园、小学如何做好 传染病防控工作 新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廖庆辉 2015年7月17日
小学及托幼机构 手足口病消毒隔离 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消毒与病媒防制科
手足口病的防治 主讲: 中国家庭健康教康普及项目办公室 四川恒泰医药有限公司 免费健康咨询热线;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房 玉 英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房 玉 英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三(1)班.
肺结核.
病 毒 性 肝 炎.
预防手足口病 李杨艺 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认知 预防 手 足 口 病 瑞格尔健康管理中心 学术部.
新建县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涂中兴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手足口病的诊治 及防控 建湖县人民医院 李玉书.
第27章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肠道病毒 鼻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小RNA病毒科
肠道病毒的分类关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属 小RNA病毒科 鼻病毒属.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富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海淀区2014年托幼机构 手 足 口 病 防 控 要 求 海淀CDC传地科.
H7N9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 院感科 王建平 2014年12月3日.
脊髓灰质炎的防护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张燕平.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北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冯振彬 疫情电话:
手足口病的预防 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手 足 口 病 认知 预防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
手足口病 及其预防控制策略 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手足口病与EV71 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慈林.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27章 肠道病毒.
猪流感的认识.
预防常见传染病.
病毒性疾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 (手足口病) 陕西省勉县医院 郑新杰
常見的傳染病.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手 足 口 病.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免疫程序说明 无法确定是否感染HIV的儿童
手足口防控措施指南.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幼儿安全》·预防流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鲁山县CDC:夏建民

    什么是手足口病(1)? 手足口病(HFMD)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EV71型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感染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传染 病。 当人感染了肠道病毒(含EV71),经过最短12-24小时、最长6天、一般2天的潜伏期后,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什么是手足口病(2)? 口腔疱疹很快转变为为溃疡(发热1-2天后)患儿出现流涎,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

手足口病 第38种需上报的传染性疾病 2008.05.02 5 1 2 3 4 手足口病皮疹分布 1. 颊粘膜和手指; 2. 手掌 1. 颊粘膜和手指; 2. 手掌 3. 足底 4. 唇粘膜 5.咽峡炎

手足口病的病原有哪些 ?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主要有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l6型最为常见。

什么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中的一种,简称为EV71,人感 染了该病毒后能引起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其中手足口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病原学 属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无外壳、正20面体、直径20-30nm、单链RNA

人肠道病毒的毒粒结构 ~30nm 二十面体对称 无包膜 Courtesy of Linda M. Stannard,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S.A.h

肠道病毒(含EV71)外界抵抗力和理化特性如何? 该类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该类病毒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

手足口病的预后如何? 绝大部分尤其轻型的手足口病患者一般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少数患者得病后会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并发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如不及时就诊、抢救治疗会危及生命,以至死亡。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 诊断手足口病临床诊断依据有下列几条:      1、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确诊病例? 在临床诊断病例的基础上,经实验室对患者疱疹液检测到EV71核酸检测阳性或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出EV71病毒或患者血清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手足口病确诊病例。

流行病学特征(1) 传染源 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1、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易感人群 5岁以下儿童,尤其小于2岁的儿童容易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2) 流行季节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春末夏初,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

手足口病被国家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重要性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决定将手足口病列为国家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其重要性在于更好的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工作方针,使在开展手足口病防治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工作规范化,同时反映了党和政府本着以人为本,对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     

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的疾病 虽然手足口病在全球和我国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时常有散发病例出现,但该病是可防的疾病,只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即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不吃污染的、生的或不洁食物,做到开窗通风,勤晒太阳,得病后及时去医院就诊,该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个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家长应做到哪些?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是否留家治疗或住院治疗。      当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和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1)? 托儿所、幼儿园在本病的流行或高发季节应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托儿所、幼儿园,要及时去医院就珍。患儿应在家中休息,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方可入托、入园。      2、加强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孩子,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保健老师在晨检时接触不同的儿童,应进行彻底的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3、对入托、入园儿童加强全日健康(医学)观察,一旦发现在园儿童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单独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病儿去医院就诊。   

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2)?   4、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      5、加强儿童、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教室、宿舍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辅以机械通风。      6、日常加强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玩具、厕所等的清洁消毒。      7、根据规定,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患儿留家治疗时应注意什么(1)? 1、家长须密切注意孩子是否有烦躁不安或嗜睡等异常行为,孩子发烧、长口疮和手掌心、脚底或臀部出现红疹时,家长应尽早陪同他们向医生求诊。   3、由于手足口病是传染性疾病,在孩子上学,去托儿所或幼儿园之前,家长应该每天检查孩子。孩子一旦受到感染,应留在家中。   4、患上手足口病的儿童在水泡未彻底干掉之前,应留在家中。患儿在这段期间应避免同其他儿童接触,直至康复为止。家长不应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或人多的地方。患病的儿童在完全痊愈之前,不应该上学或去托儿所。      

患儿留家治疗时应注意什么(2)? 5、按照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注意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疱疹破碎后引起的细菌感染。      6、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一旦发现患儿的病情加重,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7、家庭做到使用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家庭如何防范手足口病? (1)餐前和如厕后,用肥皂洗净双手; (2)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 (3)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 (4)不要与他人共享同一份食物或共饮同一杯饮料

如何降低孩子手足口病传染的危险? 由于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卫生是降低本病传染危险的关键。      1、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非就医不宜带孩子去医院。      2、避免孩子与患手足口病儿童的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共用餐具等)。      3、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在外受到污染的物品拿回家后立即进行清洁,并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5、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勤晒衣被。      6、儿童所有的餐饮具在使用前要进行消毒。

何为正确的洗手? 正确的洗手是有效防止感染及传播手足口病的措施之一。正确的洗手包括洗手及时和洗手方法合理。在下列情况下应及时洗手:      1、餐前和上厕所后。      2、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      3、打喷嚏或咳嗽后。      4、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      5、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合理洗手方法应包括以下步骤(2) 1.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      2. 擦上足够的肥皂或洗手液覆盖所有手表面   3.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4.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5.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6. 双手手指的背部与掌心搓揉      

合理洗手方法应包括以下步骤(2) 7.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8. 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9. 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10.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11. 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12. 用擦手的毛巾/纸巾关闭水龙头

家庭如何进行手足口病消毒(1)? 一般来说,如果家庭中无人得手足口病,除了注意及时和正确的洗手、做好家庭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及勤晒衣被外,一般不需要特别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如果家庭中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及时就医、病儿在家休息外,还需对病儿的餐具、用品等进行日常消毒,当病儿痊愈后还应对所有物品进行一次终末消毒。      由于肠道病毒对紫外线及热敏感,对污染物品可首选暴晒及煮沸消毒。也可从超市里选购有卫生许可证的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配制后,采取浸泡或擦拭消毒。      

家庭如何进行手足口病消毒(1)? 1、粪便:可用84消毒液以2: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120分钟。      2、食、饮具:煮沸或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3、生活用具、玩具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4、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5、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6、饮用水:烧开后饮用。

托幼机构如何做好手足口病的消毒工作? 在本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加强教室及宿舍等场所的通风,加强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立即对患儿所在的班级所有的物品进行彻底的终末性消毒。      1、食、饮具:首选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2、小毛巾: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托幼机构如何做好手足口病的消毒工作? 3、生活用具、玩具、桌椅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4、书籍:阳光下暴晒。      5、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6、便器:0.2%过氧乙酸或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作用时间30分钟,需完全浸没便器。于使用前,使用清水冲净残留消毒剂(坐便器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

医疗机构如何消毒(1)?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      2、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对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或发热出疹患儿的专门候诊区、诊室(台)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根据就诊儿童情况可由原来每日两次增加至每2小时一次。对于连续诊治儿童的医院,应有备用诊室进行轮流清洁消毒。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可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拖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进行手卫生或手消毒。由于75%的酒精不能将肠道病毒灭活,因此不能选用单剂酒精作为手的消毒剂,而应选用复配手消毒剂。      4、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医疗机构如何消毒(2)?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床上用品及窗帘等应用大于70℃的水温进行洗涤消毒;床垫及床须用床单元消毒机等进行消毒;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按其它肠道传染病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手足口病时产生的垃圾应按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  

如何防止医护人员感染手足口病? 在对患病儿童进行诊断、治疗、检验及调查处置过程中采取标准的预防措施加手卫生能有效的预防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      医务人员的预防措施包括:在接触手足口病病儿污染物时必须带手套;在一些特殊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离心后打开离心机),衣服或面部可能受到污染时应当穿戴隔离(防护)服、口罩、面罩或防护镜;接触感染物品后、脱手套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正确处理锐器和感染性医疗器具等;对怀疑是手足口病的,给病儿提供口罩或让他们用纸巾捂住口鼻,并与其他病儿间距1米以上,接触分泌物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