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拟 高粱好似一对对红领巾, 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摇头微笑着, 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 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密密的芦苇,细细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鲜花。秋天的团泊洼啊,好像在香甜的梦中睡傻; 团泊洼的秋天啊,犹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这样静悄悄的吗? 全世界都在喧腾,哪里没有雷霆怒吼,风云变化!
拟人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近来连伤风咳嗽也跟我请了病假喽!
把人写成物 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水生吗?
把甲物拟作乙物 两面奇峰对峙着,满山峰都是奇形怪状的老松,年纪怕不有个千儿八百年,颜色竟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东方白,月儿落, 车轮滚滚地哆嗦。 长鞭甩碎空中雾, 一车粪一车歌。
牵也牵不住的小雨丝哪,总在我心深处挑着刺绣着缠绵的乡愁。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金蝉操琴蝴蝶舞, 青蛙蝈蝈打锣鼓。 农村八月多欢乐, 满场满院堆五谷。 比喻与比拟都是两事物相比,但是比喻重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比拟的重点是拟,即依靠想象变通,直接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作为拟体的乙事物不出现,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借代 一撮毛噗地坐倒在地上,那不成… …还是把我留在这里,你们不是优待俘虏吗? 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水生说:“今天是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陈毅《淮海前线见闻》 担架队,几夜不曾睡, 稳步轻行问伤病, 同志带花最可贵, 疼痛可减退?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大江歌罢掉头东, 隧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
借代与借喻都有“代”,但是 客观基础不同:借喻的客观基础是两个不同事物有相似点,借代客观基础是事物内部或外部的紧密联系,借体与本体没有相似性,只有相关性。相似性总是临时的,相关性多是固定的。在内容上,借喻着重在打比方,借代侧重指称。 形式上不同:借代是以乙代甲,借喻是以乙喻甲,借喻可改成明喻形式,而借代改成明喻就不通。 “红旗指处乌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