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教授:李建興博士 研究生:梁琍玲博二生 日 期:March 9, 2010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考研英语复试 口语准备 考研英语口语复试. 考研英语复试 口语准备 服装 谦虚、微笑、自信 态度积极 乐观沉稳.
Advertisements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育社会学 主讲人 李慧玲.
Academic Service Learning-Course Design
Contents 招聘策略与需求分析 3 1 目标选才五步曲 2 招聘渠道分析与选择 3 离职管理 4.
第六章 质性研究 Prof. 刘化侠 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 (0)
吳芝儀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系副教授 兼系主任
台北市立大學 社會暨公共事務系 「社會學」講義 齊力
专题八 书面表达.
台北市立大學 社會暨公共事務系 「社會學」講義 齊力
93(下):工管所研究生座談 親手打造樂趣生涯— 談21世紀台灣年輕人的生涯規劃
Helping my child with reading and writing(II)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mers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应当走出的几个误区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英语室 张献臣.
行動研究 Kurt Lewin的傳承 AR1.
國立中山大學 新進教師研習會 專題演講 主動建構的學習教學觀 及其應用示例   陳忠志 輔英科技大學 科教中心     民國96年9月15日.
初中进阶 (2346 期 ) 1 版. 1. What types of bullying do you know about? Physical hitting, tripping, stealing and hair pulling Social telling other kids.
第二章 管理思潮的演進 1. 瞭解管理思潮的演進。 2. 認識科學管理理論的要義。 3. 討論行政管理理論的要義。
言說心理學 超越心理學的態度與行為 新碩一劉琮琦
蔡慶達 蕭武治 賴婉如 陳玟伶 許瀞文 程可珍 健康教育是一輩子的事 「人與食物」「健康心理」充電工作坊
陳建熊 田家炳中學校長 綜合人文科 (中四至中五) 對高中學生的價值.
教育統籌局總課程發展主任 (全方位學習及圖書舘) 葉蔭榮
文化與觀點意識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陳麗華教授.
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職場成功80%靠EQ 財團法人康寧醫院 執行長暨院長 陳國團.
禱告聚會 Prayer Meeting 週三 Wed 7:00 pm
德育及公民教育中 校長的角色 教育統籌局 (德育及公民教育組) 張永雄.
社會學第一講(2) 葉玉賢.
社會心理學 序論.
Self Knowledge 自我知識 梁益堉 教授 第四單元:
101-1台灣當代社會分析 社會與行動者的關聯-台灣的社會發展(二)
人際關係與溝通 陳世聰
哲學概論 單元 29: 為什麼我應該成為有道德的人? 授課教師:王榮麟
利未的城市 約書亞記 21 張玉明牧師 11/3/2013 爾灣大公園靈糧堂.
二、教育社會學的發展與主要理論.
每一個人都有三種年齡 實際年齡 生理年齡 心識年齡
Holiness is not an option 聖潔,非選擇也
第一章 組織行為概論.
Social Process & Relationship
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 核心素養概念及其課程轉化
認識人權 (Introduction to Human Rights)
祂為了我們 We are the reason David Meece 因你愛的大能 Power Of Love CCLI #
Unit 8 Our Clothes Topic1 What a nice coat! Section D 赤峰市翁牛特旗梧桐花中学 赵亚平.
Doing Business In Japan
Good Karma 善因緣 This is a nice reading, but short. Enjoy! This is what The Dalai Lama has to say for All it takes is a few seconds to read and think.
Good Karma 善業 原稿:牛Sir 配楽:懺悔經 捕頭恭製 按鍵換頁.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 學經濟.
現代健康教育教學新趨勢 ---生活技能與教學策略 劉 潔 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教授
兒童與青少年發展概述.
How to Have Church Unity 如何建造合一的教會
Good Karma 善因緣 This is a nice reading, but short. Enjoy! This is what The Dalai Lama has to say for All it takes is a few seconds to read and think.
2010年3月23日 18:30 課堂導讀 社會教育研究所 碩二 宋曉玫
Social Process & Relationship
The Role of Parents in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1 教育社會學導論.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澳洲英語授課暑期研習分享: 參與研習對於大學教師國際觀之影響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Good Karma 善因緣 This is a nice reading, but short. Enjoy! This is what The Dalai Lama has to say for All it takes is a few seconds to read and think.
立足语境,放眼词块,螺旋上升 年温州一模试卷题型分析 及相应的二轮复习对策 by Sue March 14,2013.
哀傷輔導工作坊 19/12/2009 prepared by Mok Ping Kan
护士与病人.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新事業發展專題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獻上自己來榮耀神 Offering Ourselves To Glorify God
Ministers of the New Testament 新約的執事 2 Corinthians 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授課教授:李建興博士 研究生:梁琍玲博二生 日 期:March 9, 2010 終身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授課教授:李建興博士 研究生:梁琍玲博二生 日 期:March 9, 2010

Globalisation,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Learning Socety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Learning Society, Volume 2 Peter Jarvis 2007

Globalisation,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Learning Society Adult education/learning: mainstream because of global changes and as learning became more work oriented. To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through social context, not only within life-world, but also within wider global context. Learning was defined as combination: Body: genetic, physical, biological Mind: knowledge, skills, attitudes, values, emotions, beliefs, senses To Experience social situation , the perceived content of which is then transformed into cognitively, emotively or practically resulting in a continually changing person.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social context Theory of lifelong learning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life-word Take it for granted, disjuncture, giving meaning, practice, take for granted again Bourdieu: habitus, “ social made body”, break out of being imprisoned, Culture is not one interpretation Human learning transform the whole experience through thought, action, emotion… Nietzsche: to be true to ourselves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social context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social context The social process of learning Culture and ego: internationalisation and externalisation, Mead self, ego,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Buber: I-thou, I-it, I-Me, change biography Goffman: how we want others to perceive us Liquid life, continue, changing, instable,disjuncture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social context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social context Human learning within power relationships Relationship: asymmetrical, power, conflict, cooperation; Power over: negative, enhance Foucault: learning occurs in disjunctural situations, 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network of power relationship. Domination—will power, freedom Educational system, curriculum, power exercise, socially reproductive, accept his lot, Boudieu, symbolic violence, the self is reflexive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social context Sociological theories and learning Symbolic interactionism:Mead, I-thou, I-Me, Goffman, mirror, fluid state, give meaning to experiences Learning theories: the self and the social depend on each other; omit the power relation and emotion Phenomenology: Weber: meaning is rational choice, omit caring, emotion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social context Functionalism: Durkheim, organism, labour division, individual learn how to fit into the structures Learning forms are non-reflexive, fit-into is the function—IP, behaviourism System theory: Parsons, adaptation, goal attainment, integration, pattern maintenance, (AGIL) Learning: socialisation of a child, the internalisation of the social values, Boudieur recognise: social and cultural reproduction,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social context Marxist:dominant ideas, false consciousness, morality postion is that inequality in society is unacceptable, elite’s power, Gramsci, hegemony, Nietzsche, passively learn non-reflexively, Marx: learning is not just to accept knowledge, values, belief, but respond to it and do something about it. Learning is revolutionary—demand practice and cognition. Paul Freire, liberation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social context Critical theory: less on social structures, more on individual capable of being critical of these social processes. Frankfurt School: combine Marxist, Freudian, Weberian, Learning: individual is free to think critically, reflective, Habermas, conflict theory Enthnomethodology:(俗民方法學) reflect a structural approach, take the daily life for granted, Learning:non-reflective, then destroy, critically, disjuncture, rebuild

學習社會的社會學基礎 張德永-1998 學習社會目標:自我實現與人性發展 學習本質:內化即文化對個人浸潤過程;具體化(外在化)即成為能說話與行動的主體. 功能論:自我乃鏡中我,無社會文化則無自我 衝突論:文化資本不均等分配 學習與社會的關係: 人格與自我理論: Mead, self自我與社會互動-一種學習歷程 Cartell:晶質智力,後天文化經驗 Erikson:心理社會學展論:如成人生產創造與頹廢,解決兩者之衝突,以達自我發展

學習社會的社會學基礎 張德永-1998 學習與社會的關係: 人際關係理論: 社會團體:Senge:學習型組織五大修練 社會運動: 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upward mobility 社區發展理論:Brookfield; in, for , of ; Hamilton; 溝通理論:Habermas,溝通理性;自由,真誠真實言談,對話

成人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黃富順,2000 與成教有關之社會學概念: 社會學:研究人際關係的科學,個人與他人之交互關係;實際生活情境,社會化是終生歷程,成教居重要角色 社會組織: 文化:共同接受的行為模式 結構:依年齡,性別,職業等而有不同之彼此關係行為型態,造成不同社會階級,成教反對階級擴大 社會的交互作用:社會學自團體生活著眼,心理學自感官刺激反應入手;Mead,人之Mind由人際交互作用,成教對自我概念發展具終身學習意義 人口與社會生態學:如高齡化,社會生態學則指人與機構關之空間分配 社會變遷:科技進展,社會流動與運動,造成價值,信念改變;質變,成教幫助獲得必要之知識

成人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黃富順,2000 社會與成人教育問題的研究: 成人教育的社會功能: 成人班級問題:班級即一個社會,老人班 外界對成人教育看法:不重要,邊縁化, 成人學生的角色問題:多重角色影響學習 成人教育的社會功能: 社會化功能:功能論,負個人和對他人之責任;社會主義中成教形成意識型態, 成教促進經濟效益,提升成人職能 成教能否促成社會流動,正向者:勞工識字教育,負向者:集中在菁英上層

教育社會學與成人教育社會學的比較 教育社會學發展3階段 成人教育社會以批判為主 教育社會學學齡學生 教育社會學正規教育 成人教育社會學成人學生 教育社會學正規教育 成人教育社會學非正規

思想由來背景 1.Hegel辯證 2.工業革命 3.資本主義 1.勞工家庭 2.Marx 3.Leavis 4.Gramsci 1.童年生活,對話與愛 2.經濟大蕭條,社會階級,知識與學習 3.勞工階級 1.權力不均等 2.多元文化與價值;3.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3.克服主體中心問題 1.存在主義 Althusser場域與機器不同 1.Marx唯物辯證 2.工人階級家庭 1.批判再製論與抗拒論 2.批判傳統實證,3.批判現象學主觀,4.後現代多元 主要觀點 1.Praxis,社會情境, 2.唯物史觀 3.壓榨,普羅化,異化 4.社會階級衝突 1.文化唯物 2.文化霸權 3.感知結構 4.主導,殘餘,浮現文化5.精選傳統,6.語言媒體 1.人與世界辯證整體 2.對話與溝通 3.行動與反省構成知識 4.主體與結構動態關係 1.溝通理性 2.互為主體 3.工具理性 4道德意識與溝通行動:實效與有效 1.習性+資本+場域=行動 2.文化社會再製-權力場域專斷 1.反抗改革契機 2.衝突常態,和諧異常 3.意識型態霸權 4.再脈絡化 1.批判理論:支配與權力 2.後現代主義:多元,差異,偶然 3.基進民主思想 教育啟示 1.學校上層建築角色, 2.合法化優勢階級;3.課程反映中上階級文化 4.學生次文化,抗拒 1.教育符應權力結構,也解除霸權,2.擴張感知結構,3.教育批判精選傳統 4.教育為媒體調節閥 5.社會轉化集體實踐 1.學習文化差異 2.民主實踐轉化權力支配 3.多元論破除文化宰制 1.多元文化社會合理性架構 2.勞動,語言與權力—正當性,公民教育—政治德性 1.習性既成與開展— 2.學校場域專斷色彩 3.考試機制選才或排除工具 1.價值中立謬誤,科學語言的誤用,2.現象學缺少倫理對話 3.關連脈絡歷史分析4.教改市場化 1.批判再製論為絕望論述,抗拒論過於化約 2.批判現在想像未來 3.表徵與邊界教育論 理論缺失 1.中產階級與趣 2.均等意識 3.文化霸權 4.物化 5.教育共同文化鎔鑄場 1.文化太廣泛 2.共同文化理想質疑? 1.人性解放過度理想化 2.社會批判與轉化現實受質疑 1.私領溝通,公領域不扭曲 2.理想言說情境忽視實現複雜性 1.忽略行動主體抗拒結構的動能 1.如何反抗成功 1.後現代反本質論,如何解釋社會現象

思想 背景 批評 主要 觀點 教育 啟示 1.歐洲社會有限例子 2.宋究教育本質 1.工業革命 2.法國大革命 3.德法戰爭 4.社會集體道德生活 5.實證主義 1.資本主義:自由 與生活意義困境 2.現代社會科層制 3.理性主義,存在主義 4.宗教預定論 1.Weber 2.Durkheim 3.Marshall 4.Pareto 1.社會運作觀點 自納粹政權成敗 2.Parsons:無法 說明社會變遷 3.理論危機 1.Annales 2.Foucalt 3.Bourdieu 主要 觀點 1.科學之社會學 2.社會人 3機械連帶 集體意識 相似性 4.有機連帶,社會分工, 尊重個人,分化性 5.社會先於個人, 道德為社會產物 1.形式目的合理性: 科層,法律 2.實質價值合理性 3.理性化:普遍價值 科層,但自由喪失 4.價值多神論 5.Charisma 6.責任倫理 1.行動理論 2.志願主義 3.模式變項 4.社會行動體系理論 AGIL 5.社會變遷 DAIV 1.改以功能-結構論 2.自我指涉系統論 3.共振:二元符碼, 克服主客問題 4.意義:可能性視域 5.符碼,綱要,溝通 1.社會知識論 ,情境脈絡 2.制度性實踐與真理 3. 1.教育為功能分化 的社會儲備各種 社會溝通能力的 個人 1.價值導向:特殊,普遍 2.AGIL:內外,手段目的 3.班級社會體系: 社會化,選擇 4.同儕團體,教育革命 教育 啟示 1.教育目的: 社會化 2.道德教育 3.教育功能: 論能力,非背景 1.英雄,文人,專家 2.形式與實質理性衝突 3.科層吊詭:專業與全人衝突 .效率與僵化, 4.教師責任倫理 5.自我抰譯道德 批評 1.剥離主觀價值 2.忽略對立與衝突,複製英才 1.理性功能窄化,2.價值衝突理性無能 3.貶低博雅教育4.理性威脅自由 1.漠視個人重要性 2.學生在公平基礎上遭質疑 1.歐洲社會有限例子 2.宋究教育本質

思想 背景 主要 觀點 教育 啟示 批評 1.Weber 2.Husserl 3.自然與人文 科學爭論 1.Parsons 2.微觀分析 3.融合古典 與當代 4.2次戰後 社會動盪 1.批判啟蒙理性 2.1980以來 3.推翻真理 4.後現代浪潮 5.資訊社會 知識正當性危機 1.Marx 2.Durkheim 3.Mead 4.改進當前 病理式教育論述 1.Kant啟蒙自主 2.無所不在之權 力危險 1.結構馬克思 國家機器 2.象徵互動個人 建構意義能力 思想 背景 主要 觀點 1.社會科學構念: 2.知識庫:動靜 3.知識社會學 4.多重實體 1.舞台表演 2.互動儀式 3.面子情結 1.所有知識 各有其遊戲規則 2.悖理邏輯:差異 未知,不稳定 1.語言符碼理論 精緻型與限制型 個人型與地位型 2.教育符碼理論 分類與架構 3.教育論述 理論:水平與垂直 知識 1.知識型權力 2.規訓:政治解剖學 3,全景敞視體系 4.告白都是權力 5.對權力持續抗拒 6.可能的逾界 7.自我技藝 1.結構行動論: 時空,權力, 2.正當性結構 社會規範 3.調和和諧 與衝突 1.類型化:比馬龍 2.關聯性:記憶創新; 3.尊重學生多重角色實體 1.形象管理與學校教育 2.角色距離教育,師生互動,親師 1.實作為教育中心;2.知識網際,LLL;3.創新,科際整合 1.社會控制:個人化與個性化 2.教育實踐:可見與不可見 3.階層性與分化 1.教育是反啟蒙,內容多元化 2.規訓寬容化3.苦行,自我修練 1.規範約束 2.控制辯證 3.意義共構 教育 啟示 1.重視日常生活實體,常識,微觀 2.不關切大社會結構之實體 1.生活非完全戲劇;2.忽略道德價值重要性 1.反現代性 2.掉入無認同感窘境3.共識與差異同等重要 1.提出教育機制之生產,再脈絡化及再製2.十一CF公式,如何處理後現代 1.權力漫泛,空洞化危險 2.留予個人自主,有落空危險 1.忽略結構不等 批評

終身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Mary L.L. Liang筆記 99年3月16日 研究生:梁琍玲博二

終身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LLE & sociology兩者關係: Sociology歷史與特徵: Learner:學習者為social made body, self is in society 目的:社會化,自我成長,AGIL理論,解放 內容:文化傳承複製,社會流動與運動,transformation 方法:reflective, critically, 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 Senge Sociology歷史與特徵: 社會學為研究人際關係科學 三大派別:和諧功能論, 批判衝突論,詮釋現象學

終身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自社會學角度來看LLE: 個人生活世界即在社會中,與他人之交互作用;自我與thou, it, Me; habitus; power; 人與社會差異性何在:自由意志與社會宰制;反思批判 個人終身學習三層次: 工具理性 溝通理性 解放理性

終身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Sociology 對LLE之啟示: 一個人生命週期教育歷程皆有生理與心理及社會特徵,彼此相互影響,

終身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Sociology 對LLE之啟示: 個人自我發展符合社會再製論,傳承文化與價值,LLE教導如何fit into社會,即適應社會,同時也改造社會 學會與社會(與人)和諧共處,團隊精神與人際溝通 LLE目的為如何適應社會,Durkeim社會化教育功能,為LLE意義所在;Freire之解放教育 批判論:個人與社會互動,分裂,重新學習,轉化之旅;社會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