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石器時代生活想像圖
中國舊石器時代重要人類遺址
中國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分布圖
新石器時代早期生活想像圖
中國新石器時代文明 —本土起源與多元發展 黃河流域 長江流域 東南地區 早期 仰韶 .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大坌坑文化 晚期 龍山文化 中國新石器時代文明 —本土起源與多元發展 黃河流域 長江流域 東南地區 早期 仰韶 .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大坌坑文化 晚期 龍山文化 良渚文化 [略] 穀物 小米 稻米 根莖類 住屋 半地穴式 干欄式 陶器 手工彩陶 輪製黑陶 原始陶 粗繩紋陶
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 考古學與文獻記載對照表 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 考古學與文獻記載對照表 新石器時代 青銅器時代 早期 晚期 農牧業發生 夯土城牆出現 新石器時代革命 城市革命 氏族 部落 部落聯盟 國家 [族長] [共主] [天子] 三皇時代 五帝時代 夏代
晚夏早商的河南二里頭文化 宮殿 青銅器 陶器 陶文
中國第一個國家王朝—夏代 禪讓 → 世襲制的建立 啟伐有扈氏 少康中興 華夏我群意識的建立
封建制度的萌芽—商代 遷都 神權政治 商與四土 、方國之關係 商王繼承法 氏族團體對商王的制衡
精緻進步的殷商文化 龐大精緻的青銅器 精美的玉石雕刻 甲骨文 貝幣
封建制度的成熟—西周 武王克殷 管蔡之亂 周公東征 封建—武裝殖民 幽王失德 禮樂制度 宗法制度 井田制度 人文精神
西周封建社會的特色 奴隸 ※三級封君,五等爵秩;階級世襲,世官世祿 ※貴族 → 庶人[國人、野人] → 奴隸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春秋的霸局 王室權威的低落 尊王攘夷 晉楚的南北爭霸 弭兵運動 吳越的興起 卿大夫侵逼諸侯
變法運動與戰國七雄 列國的變法 運動 商鞅變法 慘烈的步、 騎兵作戰 秦滅六國
西周到春秋戰國時代的劇變 國家數目愈少;國君權力愈大 社會階級愈少;社會流動愈大 禮治到法治;土地公有到私有 封建制到郡縣制;世官制到官僚制 農業生產工具與技術的進步 「工商食官」到自由工商業勃興 私興起學;百家爭鳴
君尊臣卑下相權的演變— 秦漢的三公九卿制 三公的設置 ( 單相制 ) 相權的被侵奪—內朝與外朝之別 君尊臣卑下相權的演變— 秦漢的三公九卿制 三公的設置 ( 單相制 ) 相權的被侵奪—內朝與外朝之別 中書、門下的出現—君主近臣,代起執政;品位既高,退居閒曹。
君尊臣卑下相權的演變— 隋唐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的設計 (多相制 ) 三省制對君權的制衡 宋元三省制的破壞
君尊臣卑下相權的演變— 明清內閣制 明太祖朱元璋廢相 內閣大學士與軍機處的設置: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 時代愈後,相權愈輕,終至與君權合併
大帝國的規制與運作─ 封建制與郡縣制 郡縣制的淵源與內容及發展 漢代 : 郡國並行制 → 中央集權 歷代封建及其亂事: 大帝國的規制與運作─ 封建制與郡縣制 郡縣制的淵源與內容及發展 漢代 : 郡國並行制 → 中央集權 歷代封建及其亂事: (1)西漢[七國之亂] (2)西晉[八國之亂] (3)明[靖難] (4)清[三藩之亂] 歷代地方軍閥割據稱雄: 東漢的州牧、唐代的節度使、民初的軍閥 地方分權(封建制)與中央集權(郡縣制)之爭
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與文化 游牧民族的生活文化與社會組織 漢、匈帝國的和戰關係 游牧民族的內徙漢化與五胡亂華
大漢天威─兩漢征伐匈奴 匈奴勢力自漠南向漠北退卻,並自東亞往中亞、歐洲遷移。 西域在漢、匈爭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 魏晉南北朝的政治分合 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 魏晉南北朝的政治分合
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 魏晉南北朝的大事記(一) 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 魏晉南北朝的大事記(一) 西晉 : 保障士族特權、封建諸王與永嘉之 禍。 三國 : 分立 (官渡與赤壁之戰) 與統一 東晉 : 江左夷吾 (王與馬共天下) 、北伐 、淝水之戰、地方山頭 (荊揚之爭) 、民變。 南朝 : 出身寒微的皇帝、南方士族的消沉 、南方的開發、土斷制度、南消 北長、侯景之亂。
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 魏晉南北朝的大事記(二) 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 魏晉南北朝的大事記(二) 五胡十六國 北魏政權的建立與興亡 1.拓跋政權的建立與統一北方 2.胡漢矛盾與崔浩之獄 3.文明太后的改革 4.孝文帝的遷都與漢化 5.洛陽與平城的對立 (鮮卑族的分裂) 6.宇文泰的興革與「關隴胡漢集團」
宇文泰與「關隴胡漢集團」 宇文泰勵精圖治,創府兵制,不分胡漢士庶,形成「關隴胡漢集團」,隋唐開國者均來自此集團。此集團長期壟斷政權,直至武則天才開始鬆動,玄宗時代,隨著府兵制的廢止,此集團也走入歷史。
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 士族的形成、思想與生活 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 士族的形成、思想與生活 士族的形成與地位的鞏固: 1.經學與察舉制度 2.九品官人法 3.占田制與蔭任親屬制 永嘉之亂後南、北士族的表現: 1.南方:僑姓與吳姓 2.北方:郡姓與國姓;塢堡組織 士族的思想與生活:清談玄學、佛道信仰、 任情放達、不拘禮教、養生修容 士族對歷史的負面影響與正面貢獻 長 消 東漢 東晉 宋
隋唐大一統的盛運與衰亡 隋文帝開皇之治與建設事業 隋煬帝的奢侈誤國與關隴集團的反撲 唐太宗貞觀之治與天可汗體系 武則天的帝業與唐玄宗開元之治 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 黃巢之亂與江淮地區 ( 財賦重心 ) 的破壞
隋運河圖—唐宋帝國的命脈
大唐盛世─ 天可汗體系與東亞文化圈 東亞文化圈主要涵蓋今日本、朝鮮、越南。
大唐盛世─海陸貿易路線圖
大唐盛世─優良的制度
大唐盛世─三省六部制 三省長官及其他進政事堂議政的官員均是宰相,這種多相合議的設計可,使政策減少錯誤,協調各方利益對,對君權也發揮過一定的制衡功效。
國際大都市─ 唐代長安城規劃圖
國際大都市─ 唐代長安城街坊想像圖
從中古到近世的變革— 唐宋之變(一) 中央體制:三省制遭破壞,宰相封駁之權 日益衰退,世族政治走向君主專制集權。 從中古到近世的變革— 唐宋之變(一) 中央體制:三省制遭破壞,宰相封駁之權 日益衰退,世族政治走向君主專制集權。 田賦制度:均田制與租傭調法廢止,代之 以兩稅法;土地私有制完全確立,政府不 再計口授田,為民置產。 社會階層:身繫於土地的部曲、賤民獲得 解放,取而代之的是身分自由的良民與佃 農;身分取向,封閉的門第社會轉為成就 取向,開放的庶民社會社會。 經濟貿易:從自然經濟到貨幣經濟;農工 商經濟有突破性發展。
從中古到近世的變革— 唐宋之變(二) 城市生活:市坊制破壞 , 宵禁取消 , 夜市 出現 , 庶民娛樂勃興。 從中古到近世的變革— 唐宋之變(二) 城市生活:市坊制破壞 , 宵禁取消 , 夜市 出現 , 庶民娛樂勃興。 文學藝術:華麗、外鑠轉為高雅、內省 ; 庶民文化興起 。 科舉制度的改變。 文風俗尚: 1.重文輕武 , 文人多以天下為己任。 2.儒學復興 , 理學興起 , 重建倫理道德。 3.社會教助與社會教育的發達。
田賦制度的改變─ 從租庸調到兩稅法 均田制的實施要靠大量的公有地和完備的戶籍制度。武則天以後,授田已常不足,戶籍也日漸混亂,安史亂後更是嚴重,均田制形同具文,租庸調也就無法推行。
儒學的復興─理學 理學的興起:原是要振興儒學,但在宇宙、心性問題的討論上卻援引佛、道思想甚多,而形成「新儒學」,又稱「道學」。 程朱學派 陸王學派 程頤→朱熹 程顥→陸九淵→王陽明 1.格物致知 2.信古人、讀古書 3.重「道問學」 1.持敬涵養 2.心即理、致良知 3.重「尊德行」
大航海時代─ 明代至清初的海上交通 明太祖:實施海禁政策,貢舶貿易。 明成祖:鄭和下西洋。 中後期:1.走私貿易日盛,海盜猖狂。 大航海時代─ 明代至清初的海上交通 明太祖:實施海禁政策,貢舶貿易。 明成祖:鄭和下西洋。 中後期:1.走私貿易日盛,海盜猖狂。 2.世宗時爆發大規模倭寇之亂。 3.倭亂平定後,穆宗開放海禁。 清順治:頒布遷界令,實施海禁。 清康熙:23年收復台灣,開海禁。 清雍正禁天主教;乾隆閉關,行一口通商。
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 鄭和下西洋
大航海時代─ 明代後期國際貿易與西學傳入 歐人東來與海上絲路的建立 耶穌會傳教士的傳教事業與西學的傳入
大航海時代─ 國際貿易對中國之影響 農業:引進美洲新作物。 金融經濟: 1.白銀大量傳入,銀銅雙本位制的貨幣經濟 形成。 大航海時代─ 國際貿易對中國之影響 農業:引進美洲新作物。 金融經濟: 1.白銀大量傳入,銀銅雙本位制的貨幣經濟 形成。 2.經濟區域分化,兩湖為穀倉,江南為手工 業重心,新興專業市鎮紛紛出現。 3.商幫、會館蓬勃興起。 文風俗尚: 1.崇奢重利,商人地位大為提高。 2.個性解放,情慾自由的文化。
最後一輪盛世—康雍乾的統治 滿清入主中原與南明政權的奮鬥 康雍乾的治世、武功成就與文字獄 康 熙 廢圈地令、行科舉、優禮文人、平三藩之亂、收復台灣、廢海禁、頒渡台禁令、與俄簽訂尼布楚條約、親征準噶爾蒙古 雍 正 禁天主教、整頓財政、整治貪腐 、擴大秘摺制度、設軍機處、修正放寬渡台禁令 乾隆 整治水利、 一口通商、推廣甘藷等雜糧作物、編纂四庫全書、十全武功
帝國的傾頹— 滿清一口通商與中外衝突 一口通商的閉關政策 馬戛爾尼與阿美士德的來華交涉 鴉片問題與白銀外流 林則徐查禁鴉片與鴉片戰爭 帝國的傾頹— 滿清一口通商與中外衝突 一口通商的閉關政策 馬戛爾尼與阿美士德的來華交涉 鴉片問題與白銀外流 林則徐查禁鴉片與鴉片戰爭 中國被迫開放, 外人可以通商、遊歷傳教、設廠製造、開礦修路 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與中國主權的傷害: 割地、租界、關稅協定、片面最惠國待遇 、領事裁判權、內河航行權、外國駐兵權
帝國的傾頹─ 兇猛的侵與略戰爭 南京條約、英法聯軍、俄國對東北西北的領土掠奪、台灣牡丹社事件、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強租港灣與劃分勢 帝國的傾頹─ 兇猛的侵與略戰爭 南京條約、英法聯軍、俄國對東北西北的領土掠奪、台灣牡丹社事件、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強租港灣與劃分勢 力範圍、八國聯軍、日俄戰爭 影響: 1.主權喪失‚ 民生凋敝、國不成國 2.激起改革變法與革命運動 3.仇外→媚外 4.民族主義高漲
帝國的傾頹─紛起的內亂 川楚教亂、太平天國之亂、捻亂、陜甘回變、 新疆回變、庚子拳亂 影響: 1.漢人政治地位提升 2.中央弱化,地方勢力抬頭 3.漢族意識高漲
太平天國地圖
義和團之役圖
對西方衝擊的回應─ 清末民初的改革、變法與革命 對西方衝擊的回應─ 清末民初的改革、變法與革命 清末民初 器物層次 政教制度層次 精神文化層次 英法聯軍→ 自強運動 甲午戰爭 →戊戌變法 →革命運動 八國聯軍→庚子後新政 日俄戰爭 → 立憲運動 新文化運動
民國初年的內憂與外患(一) 袁世凱時期(元年—5年) 1.民國二年的國會選舉與二次革命 2.洪憲帝制與護國軍之役 3.日本的二十一條要求 軍閥割據南北分裂時期(6年—17年) 1.參戰與民國八年的五四運動 2.民初軍閥的橫行與混戰 3.國民黨「聯俄容共」與清黨 4.國民黨的北伐與國家統一
民國初年的內憂與外患(二) 國民黨統治建設時期(18年—26年) 1.「先安內後攘外」與剿共 2.中共「兩萬五千里長征」 3.日本的侵略: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 侵占冀東熱河 4.西安事變 八年抗戰(26年—34年) 戰後國共決戰與國民黨的潰敗(34年—38年)
八年抗戰形勢圖 滿 洲 國 中共政府 汪偽政府 國民政府
新中國─中共政權的發展 中共建立國史上空前的極權統治,共黨組織完全掌控地方,壓制太平天國以來高漲的地方勢力。 毛澤東時期(1949--1959)的群眾運動─ 大鳴大放、除四害、三面紅旗… 劉少奇時期(1959--1969)的修正路線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鄧小平與中共的改革開放(1980--) 1.四個現代化—農業、工業、國防、科技 2.民主挫敗—北京之春、六四天安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