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留侯论》 李桂奎 制作.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王希银 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小学 电子表 秒表 秒针走过 1 小格, 就是 1 秒 。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What to do? 任务一(1):请你在“愤怒的小鸟”这个文档中插入“红色小鸟”的图片。 要求:1、自学课本45-47页“做一做”的内容,找到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后,就动手试一试吧。 哪一小组最先完成,会加平时成绩10分噢,加油吧!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项羽之死.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你选择如何生活?.
宝洁的品牌战略.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 苏轼 留侯论.
留侯論 蘇軾.
孙中山破陋习.
余角、补角.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市桥陈涌小学 吴秀堎.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Harvard ManageMentor®
ANYTHING,ANY TIME, ANYWHERE 无论何事,何时,何地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Here is a gift; have you receive it? 眼睛看不到,你心會知道。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⑴当∠MBN绕点B旋转到AE=CF时(如图1),比较A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4.2 证明⑶.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译林小学英语 三(上)系列课件 Unit 3 My Friends 第1课时 Story time.
用计算器开方.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拼音复习——声母.
合而为一 Be ONE.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西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 下册第七单元 不!是乐谱错了.
1. 我_____ 我的舅舅不常_____ ,但是我跟他最亲。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2、5、3的倍数的特征.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找 因 数.
CONCLUDING YOUR SPEECH 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销售人员的职业规划 Andy Cheng.
位似.
diàn pǔ sù jué shì 宫殿 朴素 掘开 流逝 nǎo chǐ biàn 恼怒 羞耻 争辩.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词:J.V.E 李以诺 曲:J.V.E 李以诺 石狮市湖滨基督教会欢迎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苏轼 《留侯论》 李桂奎 制作

苏轼散文汪洋恣肆,挥洒自如,成为古时举子的必读书。 陆游《老学庵笔记》说: “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其中的子房就是今天所学文章题目中的留侯,也就是张良。汉高祖给予他高度的评价,把他和韩信、萧何并称为“三杰”。张良为什么能赢得如此高的赞誉,他的身上有着怎样的优点让高祖欣赏不已呢?宋代文豪苏东坡又是如何评价留侯张良的?且看《留侯论》。

带有翻案性质的史论  宋仁宗嘉佑六年,二十五岁的苏轼,应制科考试,写下了带有翻案性质的杰作——. 留侯论 显示了年轻苏轼的敏智与识见

释 题   本文是苏轼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写的一篇历史人物评论。张良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於博浪沙(今河南省博浪县),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於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张良何以成就千秋功业?苏轼给出了一个答案。

主旨: 1、一字立骨:全文紧扣“忍”字发挥 2.主旨:强调“忍”的重要   东坡此篇就史记所载张良曾於桥上遇见黄石老人,而有“纳履授书”之事加以评论,主在阐发“忍小忿而就大谋”之旨.文中针对张良之所以能协助高祖取得天下,提出新见,亦即子房教导高祖能忍,故能得胜.全文以“忍”字为中心贯串全文,列举留侯一生史实来加以论证其说. 1、一字立骨:全文紧扣“忍”字发挥 2.主旨:强调“忍”的重要

段落结构: 1. 泛论:以忍立论 2. 翻案:张良得忍 3. 史证:张良未忍时,老人教之以忍 4. 佐证:忍之功用(郑伯句践张良用忍以成) 5. 旁证:张良用忍之效(为王者师) 6. 翻案:张良能忍之形貌

可以说,作者明写留侯之忍,实际上是以古喻今,告诫自己不能锋芒太露,面对复杂人生只有以忍才能成就大业。 诗有诗眼,文也有文眼,尤其立论文章,这篇文章开宗明义即亮出了“文眼”,“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句话凝结了青年苏轼对世事人生波折之经验,有意无意之中为以后的奋斗撰写了座右铭。遥想苏子当年,屡遭贬谪,正是以忍为大德,才造就一个词、文、诗、书、画多方面的全才 。 可以说,作者明写留侯之忍,实际上是以古喻今,告诫自己不能锋芒太露,面对复杂人生只有以忍才能成就大业。

原文诵读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材,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课文第一节所谈论的是什么? 运用了什么方法? 通过匹夫之勇和大勇者的不同表现对比,提出能“忍”是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 。 该出手时就出手, 不该出手别出手 见机行事,知己知彼

从第二段文字出发,分析圯上老人出现的用意是什么? “孺子可教”的典故见于《史记-留侯世家》,今人看来颇有一点荒诞不经。以司马迁之才华慧识,何以将神怪写入正史,这未免影响后人对太史公秉笔直录产生怀疑。其实,苏轼对此作了合乎情理的解释和发挥。依苏轼之意,圯上老人并非司马迁之所谓鬼物,而是秦代有远见卓识的隐君子,他的出现其意也不在授书,而是有意试一试张良的隐忍度的。

读第三节,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成功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当年,张良曾在博浪沙行刺秦皇。事败之后隐姓埋名逃至下邳,圯上老人对此深为惋惜,特意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地挫折他。果真他能够忍耐,说明还是有可能成就大事的,所以圯上老人称他“孺子可教矣”。经苏轼这么解释,我们方才感到此事的可信性。

张良当年曾以卵击石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朝正很强盛,秦王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连上句意思是:在锋芒之势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 年轻气盛,危险!

经过试验,老人认为,张良还有可塑性。 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藉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了。”

史上能忍的成功案例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国国君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 肉袒牵羊以逆

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有了这般“忍”性,后来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恐,项羽不能使他发怒。 锻造成忍常人所不能忍

试看刘邦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因此随随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养那完整的刀锋(把自己的精锐实力保养得很好,等待对方的衰弊),这一招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若不是张良,还有谁能成全他?

当然,苏轼善于独立思考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其立意卓异的创作勇气值得学习。   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能忍不能忍只是成败的因素之一,并非唯一因素。苏轼为了强调张良的决策之功而把原因仅仅归结为能忍与不能忍的个人性格、气质,虽然言之成理,但终不免有失偏颇。    当然,苏轼善于独立思考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其立意卓异的创作勇气值得学习。

外柔内刚 末段写太史公的猜测之误,对表现张良以及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提示:张良名显天下,不是因为魁梧奇伟,而在于贤而能忍并成就了大业,再一次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外柔内刚

翻 案: 东坡意见 史迁意见 圯上老人为隐君子 圯上老人为鬼物 圯上老人意不在书(在忍) 圯上老人意在授书 张良成功乃因忍小忿而就大谋 翻 案: 东坡意见 圯上老人为隐君子 圯上老人意不在书(在忍) 张良成功乃因忍小忿而就大谋 张良貌柔内刚,正是有志之士的能忍形象 史迁意见 圯上老人为鬼物 圯上老人意在授书 张良成功乃以兵书 张良貌柔不称其志气 思考:你认为张良何以获得成功?

全文映衬: 1.小勇—大勇 2.张良未忍,袭秦濒死—张良能忍,兴汉以复仇 3.郑伯逆楚,句践臣吴—张良为王者师 4.高祖能忍而胜—项羽不能忍而败 5.高祖犹不能忍—张良能忍教之 6.张良状貌外柔—张良志气内刚

课文总结 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论述了“忍小忿而就大谋”是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兴汉室的关键所在。以“忍”贯串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

难点讨论 本文认为,张良帮助刘邦建立丰功伟业,就在于他能够“忍小忿而就大谋” ,谈谈你的看法。 难点讨论        本文认为,张良帮助刘邦建立丰功伟业,就在于他能够“忍小忿而就大谋” ,谈谈你的看法。    为什么古人特别强调“忍”?有人把韩信成大器归结为能“忍胯下之辱”,你认同吗?

窝囊废还是大智慧? 充其量算是“好汉不吃眼前亏” 世人皆论:韩信能忍胯下之辱,乃大丈夫能屈能伸,是大智大勇的表现;在我看来,韩信也就是在绝境下的自暴自弃罢了。世人做出这个结论,是从韩信后面的发迹来往前推他的想法,这是非常不客观的,完全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主观论调。我们单从当时来看,韩信虽有大志,却看不到一丁点儿成功的希望,压根就没有成为“大丈夫”的可能,又何来“能屈能伸”呢? 充其量算是“好汉不吃眼前亏”

项羽该不该忍?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李清照

“忍”与人生 忍是成功法宝:忍为众妙之门;忍者无敌 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韬光养晦 避过眼前困境:小不忍则乱大谋 避免性格缺陷:戒急用忍 忍是有限度的:是可忍孰不可忍 忍无可忍

唐代养生家张公《百忍歌》 百忍歌,歌百忍; 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 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 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 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林冲从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 林冲忍了!事实证明:林冲的忍绝对是错的!不仅没有保住妻子,差点连自己也丢了小命!逼到一定程度,忍无可忍,动手杀人!怒气不可遏,火并王伦。  吴三桂不忍!历史证明:吴三桂的不忍绝对是错的!落得个"冲天一怒为红颜"的千古笑柄!即使后来起兵反清依然洗刷不了汉奸的罪名! 

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领悟,忍是一种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种规则的智慧。 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 忍有时是怯懦的表现,有时则完全是刚强的外衣。

不平则鸣与忍气吞声,谁更高? 20多年前(1984),30出头的大学教师龙应台在《中 国时报》副刊上发表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痛陈,“在台湾,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蟑螂,而是‘坏人’,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睛假寐。”文中指出,正是台湾人懦弱怕事逆来顺受的性格(似乎是中国人传统的国民性), 面对强权恶势,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敢“生气”,导致了社会无法进步,不公不义横行。通过抨击中国人不愿生气、乐于忍气吞声的陋习,号召中国人要做到不平则鸣,勇敢“生气”。

龙应台之问及其建议 中国人,你怎么能够不生气呢?你怎么还有良心躲在角落里做“沉默的大多数”?你以为你是好人,但是就因为你不生气、你忍耐、你退让,所以摊贩把你的家搞得像个破落大杂院,所以台北的交通一切乌烟瘴气,所以淡水河是条烂肠子;就是因为你不讲话、不骂人、不表示意见,所以你疼爱的娃娃每天吃着、喝着、呼吸着化学毒素,你还在梦想他大学毕业的那一天:你忘了,几年前在南部有许多孕妇,怀胎九月中,她们也闭着眼梦想孩子长大的那一天。却没想到吃了滴滴纯净的沙拉油,孩子生下来是瞎的、黑的!

我们都有生气的责任和义务 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     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

艺术特色   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提出好文章的标准:“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填空题 (1)苏轼《留侯论》重点论述的历史人物是—— 。 (2)苏轼《留侯论》主要依据的历史事实出自《 ——·留侯世家》。 (3)文学史上“欧苏”并称,所着眼的文学体裁是—— 。 (4)苏轼把写散文的方法引入诗歌的创作中,通常称为“ ——”。 (5)明代刘宪章《留侯洞》诗说:“破产酬韩又辅刘,只因能忍报君仇。”最早提出类似观点的是苏轼的《—— 》。

选择题 (1)苏轼《留侯论》是围绕谁来展开论述的? A、张良 B、黄石公 C、刘邦 D、项羽 (2)苏轼《留侯论》的中心论点是 (3)苏轼散文的基本风格是 A、汪洋淡泊 B、纵横驰骋 C、慷慨负气 D、行云流水

(4)有人评论古代的一篇文章说:“一意反覆到底,中间生枝生叶,愈出愈奇。”所评文章是 A、苏轼《留侯论》 B、韩愈《进学解》 C、王粲《登楼赋》 D、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5)苏轼《留侯论》结尾引用司马迁评论张良的话的用意是 A、随便说说 B、说明司马迁同意苏轼自己的观点 C、司马迁也能忍而成就《史记》,再次证明“忍”的重要性 D、突出张良的非凡之处,呼应开头,而使余意不尽。

翻译题 (1)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这是因为他胸怀广阔,志向远大。 (2)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1)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这是因为他胸怀广阔,志向远大。 (2)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在韩国灭亡的时候,秦国正处于强盛势头,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人。   (3)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 张良没有被捕被杀,但死与不死之间的距离连一根头发都容纳不下。

(4)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不值得去与盗贼拼死。 (5)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因此深深挫折他年青人的刚锐之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功大计划。  

  (6)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 老人和张良向来不熟悉,突然在荒野地方相遇,却命令张良做奴仆婢妾干的事情。  (7)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汉高祖能忍耐,一直保全自己的力量,等待项羽自己消耗实力。  (8)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然而他真实的长相却像个女人,和他的志气并不相称。

(9)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露出上身、牵着羊来迎接,(志向远大)。 (10)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郑国的国君能够屈居于人下,一定使百姓信服并供他役使。

简答题 (1)简要分析苏轼《留侯论》针对桥上老人这个传说所作的翻案新说及其方法。 文章开头鲜明地提出,古来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处,其重点在于能为了远大理想抱负而“忍”。紧接着用桥上老人授书给张良的故事进行推论。以前多认为张良辅佐刘邦的计谋来自神授,苏轼扫除了黄石公授书的神异色彩,推论是秦代有卓识的隐者有意对张良进行教育指导,这个解释独具慧眼而较为合理。老人让张良纳履一事,只随文章笔势带出,用“且其意不在书”一句,呼应前文,使受书句有了着落,又转折文意,引出对黄石公折辱张良真正用意的探讨,使文章回到“忍”的范围来,深入一层进行议论。苏轼指出,当时的形势不适宜贸然出击,而应该忍耐等待时机,张良却以一人之力逞于一击之间,这是贬抑张良;又说“千金之子”不值得和盗贼死拼,张良身怀盖世之才,反而使用莽夫一般的计谋,这又是在贬抑张良。至此,黄石公折辱张良以培养他的忍耐定力的真正用意就自然道出,透彻地阐发了“其意不在书”的分论点。

(2)简要分析苏轼《留侯论》的论述结构和论证特点。

  文章第一段鲜明地提出,古来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处,其重点在于能为了远大理想抱负而“忍”。第二段用桥上老人授书给张良的故事进行推论。苏轼扫除了黄石公授书的神异色彩,推论是秦代有卓识的隐者有意对张良进行教育指导,这个解释独具慧眼而较为合理。“且其意不在书”一句,呼应前文,使受书句有了着落,又转折文意,引出第三段对黄石公折辱张良真正用意的探讨,使文章回到“忍”的范围来,深入一层进行议论。第四段正面分析张良的“忍”功。先举郑襄公袒身迎接楚庄王、勾践入吴作奴仆两件史实作铺垫,再转到张良能忍,以见出桥上老人的深意,也写出张良的转折变化。第五段紧承上文,指出张良从不能忍转到能忍之后在刘邦建立功业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先说明刘邦胜利的原因在于能忍,项羽失败是因为不能忍;接着指明刘邦的正确决策乃出于张良;再举韩信欲自立为王一事,证明张良的作用。结尾引用司马迁对张良的评论,突出张良的非凡之处,呼应开头,而使余意不尽。

论证特点   全文围绕“忍”字生发议论,借旧案翻出新意,气势浑浩,议论滔滔,引用史实若即若离,叙事议论或虚或实,忽放忽收,而始终紧扣中心论点,无论立意、布局、论证均能翻新出奇。

(3)苏轼《留侯论》认为,张良之所以能够帮助刘邦建立丰功伟业,就在于他能够“忍小忿而就大谋”。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苏轼《留侯论》认为,张良之所以能够帮助刘邦建立丰功伟业,就在于他能够“忍小忿而就大谋”。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能忍不能忍只是成败的因素之一,并非唯一因素。苏轼为了强调张良的决策之功而把原因仅仅归结为能忍与不能忍的个人性格、气质,虽然言之成理,但终不免有失偏颇。

苏轼的影响   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