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罗森塔尔
奥斯维辛集中营11号楼和12号楼之间的“死亡墙” 。该墙因党卫军当年在这里随意枪杀囚犯而得名。
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兰的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克拉科夫的奥斯维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当时有7000多人,他们大部分是犹太人。所有人都表情呆滞,瘦弱不堪,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此为外人所知。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军在1939年建立的。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样的罪恶。我们也同样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在日本法西斯的强盗行径下遭受的苦难。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门上的格言非常著名:“劳动意味着自由”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扇高墙上写着:“来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集中营的头头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奥斯维辛集中营密布的电网
男人和妇女与儿童被强行分开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1944年春季,不知道何故,党卫队军士伯恩哈德.瓦尔特竟然得到允许,拍下了一火车匈牙利犹太人正被送往奥斯威辛的“白桦林”毒气室的情景。
一个怀里抱着婴儿,旁边跟着另外3个孩子的妇女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领着穿戴严实的孩子们步履艰难地走向“白桦林”毒气室。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被饿死的囚犯
苏联摄影师尤金1945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拍摄的照片 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
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 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
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到,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
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大批的犹太人尸体。 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房 焚尸炉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运送政治犯尸体的火车
“…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
遇难者的鞋子 遇难者的遗物 “…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部分死难者的照片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人油熬制成的肥皂在全德国范围内使用; 焚烧尸体的骨灰被撒入农田;剥下的人皮被制作 成精美的工艺品。 后来发现了一些精美而奇怪质地的灯罩。如 果没有文字说明,谁都不会想到,那些柔和的灯 光竟然是人皮在闪耀! 幸存者只有7600人,他们目光呆滞、面无表情 。不会说话,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男性的平均 体重35公斤,女性的平均体重25公斤。
凭吊者在昔日枪决人的高墙下献上束束花环
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 今天的“死亡墙” 德国总理向遇难者致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定,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1、读了资料和课文后,你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 可怕、惨绝人寰、恐怖 2、作者有没有直接描写集中营如何残害“犯人”的?你是怎么体会到它的可怕的呢?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 参观 众多的参观者(游客) 产生 参观者的感受、反应 观察 记者(罗森塔尔)
问题1: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
“…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
遇难者的鞋子 遇难者的遗物 “…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部分死难者的照片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说明? 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说明使的。 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问题2: 课文开头写集中营所在地“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结尾又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结构上,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乃愤激之言,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作者内心汹涌澎湃。 (1)内容上,以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如果他们能活到今天,就能享受到这一切,物非人非,悲上加悲。 (2)结构上,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乃愤激之言,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作者内心汹涌澎湃。 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 61年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这是一篇相当出色的新闻稿,一度被评为普利策新闻大奖。我们能不能尝试着给这篇文章写一段颁奖词?
问题3:课文中还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
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连这种地方都能开出胜利之花,正义之花,地球上还有什么邪恶不被打倒呢?
自由分组讨论: 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
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 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主题归纳 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 对受害者的哀悼。 对历史的反思。 提醒大家“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那段历史已成往事,但它留给人类的绝不只是断壁残垣和受伤的心灵,还有许多许多值得全人类去反思的东西。人类是高级动物,为什么还会出现奥斯维辛这样有计划地大批屠杀自己同类的行为?为什么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没有战火的日子寥寥可数?为什么还有人去跪拜凶手的灵位?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
拓展思考 1)、二战德国的忏悔和日本的忏悔比较 1970年12月7日,时东德总统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献上花圈。 德国二战后深刻反 省错误,德国国内永远 禁止任何纳粹物品的出 现,对中小学生进行反 纳粹教育,在教科书了 写进这段历史,并且在 每年的圣诞节向所有受 到德军迫害的犹太人或 他们的亲属提供各种礼 品。 1970年12月7日,时东德总统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献上花圈。
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日本方面 日本政府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日 本教育部门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不愿承认也 不愿反思当年侵略东亚各国的史实;日本法院 一再判决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和赔偿的东亚各国 受害者败诉;日本首相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并 为远东国际法庭判处死刑的七个甲级战犯树立 “七士之碑”。(南京大屠杀)
2)、今天学习此文的意义、价值? 时间永是流逝,二战的硝烟也渐渐远去 ,罗森塔尔的思考,德国总理的忏悔却在提 醒我们奥斯维辛是人类历史上无法跳过的一 页,请将“面对奥斯维辛,我们不该……更该 ……”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完成练笔 “姑娘在想什么”。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列宁 人类是需要废墟的,没有皱纹的老祖母 是可怕的;同样,人类也是需要奥斯维辛的 ,没有伤疤的历史只会催生新的罪恶产生新 的苦难。让我们谨以这样的思考纪念400万 在奥斯维辛被无情摧残的生命 ----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