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 张建平 2013年7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数据结构的引入. 通讯录管理 社团机构管理 校园导航管理 通讯录管理 社团机构管理 校园导航管理.
Advertisements

A Learn.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项目十二 Internet 网络应用  项目情景引入  项目成果展示  项目任务分析  完成任务  项目总结  项目实战练习.
万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中医康复教研室 言语康复治疗学. 内容介绍 所申报新开选修课的课程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本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 开课学时分配、本人的教学能力.
第一章 基本理论.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中小学教师 & 教育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宋维红.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自主创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3级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前锋学校 2013年12月10日.
XXXX学院2014年度 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1月15日.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 称 体 重 云阳县青龙小学 向宏伟.
第五章 幼儿教师与师幼关系 一、幼儿教师的涵义 (一)幼儿教师与托幼机构教育 (二)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 二、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分析
课程泛雅 2017/3/15.
2013年度述职报告.
职称:***(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上交材料说明 2015年1月23日.
姓 名 出生年月 所在学科 最高学历/位 专业 毕业学校 成果内容 本人业绩 (一)教学内容
整理者: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秦爱军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ppt.glzy8.com海量PPT模板免费下载
关于本门课程.
活动课 有趣的组合.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基于时政热点问题,政史地学科横向统整”的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教学资源系统简介 主讲人:张耀炎.
课程设计与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系统 操作指南 ---学生篇
                                                                                                                                                                
教学媒体 朱京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Tel&Fax: Mob: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萧惊鸿 Hsiao, Ching Hung 纽约州立大学Oswego校区 现代语言文学系
河北省综合实践展示课 问题如何转化为课题 ——碳和食物 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尚静.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产品设计工程应用》课程 陈兴波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
计算机及办公软件应用 ©2013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提供机构:XXXXXXXXX 机构级别:X级X等(无级别可不填写)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创新杯”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6.4 你有信心吗?.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2019/5/10 网络学习空间实务操作.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给学生的 培养 “发现、提出问题” 的若干建议
幼儿园教研活动“执行主持”管理机制的运用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江苏省溧阳中学 王澄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甘肃省天祝县第一中学 (Tianzhu No. 1 Middle School of Gan Su) 陈明淑 安志龙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IT审计简介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IT审计培训 第一讲.
IT 方法 INTOSAI IT 审计培训.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Unit 2 Starting a Busine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 张建平 2013年7月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 一、课型的分析 二、有效教学的解读 三、综合实践活动不同课型 四、综合实践活动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实施 及教学模式 五、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反思的策略

一、课型的分析 分清课型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型:是指课的类型,它是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课型就是把各种课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型,每一种类型就是一种课型。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换个角度来说,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可从活动内容分,也可以按活动方式来进行划分。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通过对课型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各种类型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律,提高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指综合实践活动课根据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呈现出来的各种课程类型。是由活动的主题、活动的量、活动对象、区域环境等因素决定的。 反映课程的价值: 儿童天性:生长:growth 自由:freedom; 兴趣:interest; 活动:activity 反映课程的特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1.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即STS) 自然与社会研究是美国课程中带有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包含“自然探究”、“社会科”或“社会学习”等方面。所谓社会研究,是指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职业等领域确定不同的主题,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社会研究一方面可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 2.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简称PDL) 设计学习是一种应用性学习的课程,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相比较,设计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如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活动设计等,强调对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3.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 participating learning) 社会参与性学习的重点在于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如社区服务、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等。社会参与性学习往往体现出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发展状况,反映在不同学区的课程方案之中。 尽管美国各州的不同学区和学校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花八门,但就整体而言,都体现出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以及生活性等基本特征。

二、有效教学的内涵解读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预期的、应有的发展. 教学是学生发展的条件 “预期的”发展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预设并使之实现的目标与任务 “应有的”发展是指每个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基础、能力水平和特长,应该实现的发展目标

1.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结果上) 2. 关注教育教学实效和效益(从价值取向上) 3. 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从过程上) 4. 关注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策略上)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十大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着国家、地方和学校都无法以章、节的形式提出课程的内容,而只能从活动的类型、涉及的领域对其做出相对的规定。具体实施中,在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同时,应从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过程等方面综合权衡,有所侧重,灵活地借鉴下列几种便于操作的基本课型。

1.选题指导型。“问题即课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现象与问题,搜集与分析材料,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当然,在该课程的实施初期,也可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老师在热情参与全程中,要适时调控、合理引领。

2. 方案设计型。适当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设计本身就是创新。拟定方案应统筹兼顾活动资源分布与学生的爱好特长之间的关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实施过程、条件准备、时间安排、预期效果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过程记录式、计划书式等。具体的设计要充分发扬民主,形成集体合力,应从内容到形式力求方便操作,动态调整,使其能服务于活动,指导于活动。

3.设计制作型。“人人动手制作,个个动脑创造”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学生劳动体验的获得、技术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课堂内外的反复演练,许多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在科技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及文化、艺术等动手与动脑的创意实践中度过的。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其中的个性张扬和深度的探索体验。

4.活动方法指导课:主要涉及如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收集材料、怎样调查、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怎样进行手工设计、如何撰写总结报告等。

5.成果交流型。“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该课程的中心任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可以对前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交流、成果展示。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是学生活动后所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6.总结反思型:总结交流主要是指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成果的检查,但它同时也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共享成果提供了机会。在交流与总结中,学生增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学会了其他同学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发现了自我,欣赏了别人。活动反思以探究与解决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的手段与技术为出发点,伴随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学生将在反思中“学会学习”,教师将在反思中“学会教学”。活动反思帮助教师以理性的方式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效率,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同时,为今后的课程实施积累经验。

7.知识普及型。知识只有通过主体自主建构才可能转化为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引导学生对综合知识自主建构和运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向,然后以构建知识模块的形式进行,在建构中一般应沿着“自主定向——自主搜集——自主整合——自主运用——自主评价”的方向循序推进。

8.实践体验型。以社会考察和社会参与为任务取向的实践活动主要在学生熟悉的社区进行,在参观、考察、访问、生产劳动和社区服务等活动中,使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社会阅历,积淀文化内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该类活动一般沿着“在尝试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深入实践”这一轨迹进行。

9.自我发展型。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中心环节,“发展自我”也是该课程关注的一个焦点。在这个领域,一般可引导学生围绕“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尊重、学会合作”等公众关注的活动主题,采取“个体、小组、班级活动”,“校内、校外活动”,“课内、课外活动”等基本形式,通过“事件评析、角色扮演、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10.专题研讨型。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群体会对生活、学习中某一倾向性的问题特别感兴趣,经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形成集体共同关注的主题后,就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开展专题实践性研究。在研究中还要切实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好能以小课题的面目出现,在专题研讨活动中除了要利用好教师的特长外,还要突出发挥好家庭及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作用。

四、综合实践活动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实施 课型:选题指导型 目标任务: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活动主题的能力 指导策略: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搜集、分析、材料 3、指导学生讨论交流、提出感兴趣问题 4、归纳、整理,确定活动主题

课型:方案设计型 目标任务:提高学生具体、细致地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养成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的好习惯,培养实践能力。 指导策略: 1、指导学生活动方案撰写的要求、格式等 2、提供具体的可供参考的活动方案,让学生借鉴、学习 3、帮助学生分析活动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修改完善

XXXXXX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组长:指导老师:小组成员:成员分工:活动的时间、地点安排: 活动条件和可能性分析: 活动过程与方法: 预计的活动成果: 活动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课型:设计制作型 目标任务: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实践体验,进行深度的探索,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指导策略: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2、指导学生制定计划、设计方案并进行制作;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各科知识来解决问题

课型:方法指导型 目标任务:指导学生学会调查、访问、搜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采访记录、观察日记等活动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素养 指导策略:方法指导与具体主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获得方法的需求;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方法的学习与方法的实践相结合

课型:成果交流型 目标任务:创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手段展示自我的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自我,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也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动力。 指导策略: 1、引导学生选择新颖恰当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如报告会、演讲、知识竞赛等; 2、指导学生对活动中收集的资料、统计的结果、活动体验等进行展示交流; 3、引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采取分组或集体等展示形式向家长、学校、社会进行汇报。

可以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还可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进行成果展示。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用论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感想、日记、图片等各种资料表现出来,也可以用班级、年级或全校报告会的形式进行汇报,还可以采用各种文艺活动的形式,如短剧、相声、小品、朗诵、歌舞、快板书等进行汇报演出,甚至还可以把学生的各种成果汇编成册向社会进行宣传。成果展示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学生取得了多么重大的研究成果,而是鼓励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认可学生的亲身体验。

目标任务:培养学生与学习伙伴困惑共担、成果共享及对活动进行理性反思、及时总结好习惯;提高客观欣赏他人成果、评价他人活动的素养 课型:总结反思型 目标任务:培养学生与学习伙伴困惑共担、成果共享及对活动进行理性反思、及时总结好习惯;提高客观欣赏他人成果、评价他人活动的素养 指导策略:1、引导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点滴收获与体会写下来与伙伴共同交流; 2、引导学生对整个活动中出现的困惑、挫折等进行全面反思; 3、引导学生共同交流、认真倾听、大胆质疑。 (1)交流的形式可多样化。(2)成果展示要自然真实。 (3)启发提升,拓展主题。

课型:知识普及型 目标任务:培养学生对相关领域的全面的知识(国内外,过去、现在) 指导策略: 1、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2、学会相关知识 3、引导学生进行拓展

课型:实践体验型 目标任务:培养学会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社会阅历,积淀文化内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并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 指导策略:1、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生产劳动、社区服务、家庭生活等实践活动; 2、及时分析和给予疏导,帮助学生认识失败的原因、进行适当调整。

课型:自我发展型 目标任务:通过教师指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指导策略: 1、指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如“事件评析”、“角色扮演”、“实践体验”等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2、采用激励式评价等方式指导学生参与活动,促其自我发展

课型:专题研讨型 目标任务: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感兴趣的或有争议性的问题开展专题实践性研究。 指导策略:1、引导学生聆听,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2、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进行实地调查。 3、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得出结论。

1、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样本,让学生直观学习 2、了解调查、访问的基本要素,明确调查、访问的基本要求及步骤 3、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如查阅图书的小窍门、上网的方法、如何取舍资料等 4、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及时做好记录,掌握几种记录的方法。 5、指导学生养成保存资料、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课基本教学模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我们把主体意识、目标意识、决策反馈意识、矫正意识和情感意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准则,以问题的解决为载体,以活动设计的探究性、交流设计方案的互动性、实践操作的互助性为主要学习特征,达到目标追求的综合性。在实验研究中总结提炼了以下四种基本教学模式。

(1)小专题探索性研究课教学模式 所谓“小专题探索性研究课”,就是老师组织学生充分感知校园和社区文化资源,对感兴趣的问题形成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次活动一般要经历以下基本过程: A、        活动策划。理论准备,形成活动主题。 B、        课题生成。师生根据活动策划的初衷和主题思路,从不同视角生成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小课题。 C、        选题策划。以小组为单位或个人根据自身优势及兴趣爱好进行选题策划,填写计划表,形成小组或个体活动方案。

D、       活动探究。以个体或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有实地考察、专题访谈、搜索资料、分析材料、观看录像、实践操作、自我评价等。 E、         展示成果。以各种方式展示交流评价活动成果。 F、         动态评价。从多角度、多层面组织对活动的综合评价。 G、       活动反思与延伸。

案例:《生肖探秘》小专题研究: ①创设情景,生成课题。根据老师的主题设计思路,组织学生到学校“十二生肖园”进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感知十二生肖,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探究的问题,整合提升成为活动主题——《生肖探秘》。 ②选题策划,制定方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小课题进行合并归类或者修正,形成以下主要研究问题:十二生肖之来历、十二生肖与年份推算、生肖与名人、十二生肖故事等。根据爱好确定研究小组,组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完成任务分工。 ③自主探究,分组活动。学生分小组按研究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的上网

搜集有关十二生肖的知识,有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搜集有关十二生肖的故事趣闻,有的走访调查身边的人,了解其生肖,研究生肖与年龄的关系,有的请教数学老师学习年龄与生肖的推算。并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对资料进行整理,合作完成组内任务。 ④成果展示,动态评价。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汇报形式分组展示汇报探究成果。程序是:各组推选一名主汇报人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讲解,同时进行师生评价。有的组同学撰写了研究小论文《十二生肖来历考究》,有的同学采用模拟场景的形式,由每位同学扮演不同属相,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特点、习性等,全体同学参与到交流汇报、评价中。 ⑤反思提高,有机延伸。根据汇报评价情况对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善,个人撰写活动总结与反思,确定后续研究的内容。

(2)劳动与技术实践课教学模式 模式的基本流程: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创设情景—指导调查—引导反馈—启发分析—组织反馈—分层指导—提供机会—总结拓展 学生活动:产生需求—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初步设计—技术论证—实践操作—展示作品—评价创新 教学流程说明: ①创设情景,产生需求 根据主题活动内容教师创设一种情景,营造一种氛围,使之能强烈地吸引学生,并让学生产生好奇,从而在这种情景中感受学习任务,激发学生产生劳动与技术活动的心理需求。

②指导调查,收集资料 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后,就想迫不及待地尝试,老师掌握好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指导学生到课外调查收集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收集信息的途径,并指导学生调查的方法等。 ③引导反馈,发现问题 当学生通过课外对生活中技术作品、劳动技术方法的调查,或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信息后,回到课内,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对调查、收集的信息进行反馈,从而使学生在纷杂众多的信息中进行筛选并发现问题。 ④启发分析,初步设计 要解决技术问题进行制作或劳动实践,首先启发学生分析解决技术问题所需要的材料、工具等物质手段;启发学生要将自己解决技术问题的想法表达出来,以便交流方案的合理性。 ⑤组织反馈,技术论证 学生在独立思考设计过程中, 往往考虑方法过程或技术要求不够全面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设计的方案进行小组或集体交流研讨,在交流中论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等,达到学生间不同方案的补充、优化的目的,同时在技术研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⑥分层指导,实践操作 当学生在多次研讨和修改方案,认为方案确实可以物化后,教师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具体运用工具加工制作时,不同学生间的动手操作能力存在着差异,这时教师充分利用这种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在独立完成作品或实践活动时,同学间要互助。教师同时加强巡视指导,发现学生操作中的困难和闪光点,及时加以帮助和发扬。 ⑦提供机会,展示作品 当大多数学生完成作品制作或完成劳动过程后,教师鼓励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满足感。在展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对照设计方案或活动计划的要求进行评价,使学生将设计、计划和操作实践联系起来,懂得操作是设计方案的物化过程。 ⑧总结拓展,评价创新 劳动与技术最鲜明的特点是永不满足,不断改进。当学生在完成作品或劳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局限性和劳动过程进行评价,进一步提出需求,对作品或者劳动环节产生新的改进设想,从而培养学生技术改进、技术综合等创新意识。

(3)整合变体教学模式 就是将传统的班团队活动、晨会、科技文体活动、体育锻炼、校传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六大类活动整合变体,进行取舍,重点突出活动目标的综合性,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性、活动的开放性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等。恰到好处的变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优点是教师轻车熟路,只需稍作变体思考。其不足之处是容易穿新鞋、走老路,弄成为传统的课外活动,不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4)拓展延伸教学模式 把学科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拓展延伸到生活实践之中。比如在学习数学“比例尺”、“测量”等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们在学校旁边一条小溪中拦河筑坝,建设一个小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选择合适的河段,学会了测量,学会了使用比例尺等,并且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凸现出来。 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它和学科课程内的实践活动混同起来,尽管二者有一定的类似,但其本质是不同的。学科内的实践活动一般是通过一定的实践,让学生巩固课本上的某个知识点,其终极目标是掌握知识;拓展延伸后的综合实践活动其终极目标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前者注重学习的结果,后者关注活动的过程。

五、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 反思的策略 策略一,记活动日志促反思 策略二,开讨论交流会学反思 策略三,成果展示激励反思 策略四,问卷调查激发反思 策略五,设计评价工具引导反思 

波斯纳:成功=经验+反思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