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学的创立和发展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发生在18和19世纪欧洲的“两次伟大的革命”引领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变革,成为社会学产生的重要背景。 (一)工业革命 这场以新技术革新的发展为中心的革命导致了广泛的社会与经济的转型。工业的兴起使农民由土地向工厂和制造业大量转移,引发了城市区域的快速扩张,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农业社会的新的社会关系形式。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背景 (二)法国大革命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背景 (二)法国大革命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不仅推翻了封建制度和神权政治,为资本主义登场开辟了道路,同时也是整个近代变革的象征。 法国大革命标志着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世俗理念及价值观战胜了传统的社会秩序。 自此,一种强大的、鲜活的力量诞生了,并扩展到全世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石。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背景 二、社会学产生的学术条件: 现代自然科学的快速成长和发展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背景 二、社会学产生的学术条件: 现代自然科学的快速成长和发展 科学的巨大成就,如法拉第电学实验的成功,加勒用望远镜找到了海王星,牛顿发明了力学,所有这一切都是用科学实验同精密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的,从而显示了自然科学方法的巨大威力,给社会思想家以巨大的启迪—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 。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背景 三、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背景 三、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欧洲社会发生了急剧的社会变迁 从社会历史条件来看,这是一个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逐渐暴露的时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迅速的社会变迁和众多的社会问题. (一)城市化 (二)工业化 (三)法制化
(一)城市化 随着纺织工业以及冶铁和其他工业的发展,大量人口迅速涌入扩张的城镇,去工厂劳动。许多人不得不生活在贫民窟里,拥挤、贫困、污染和犯罪问题丛生。
(二)工业化 分工体系的发展和科层制的形成。在效率提高的同时,工人的工资是如此之低,以至于丈夫、妻子和孩子都要工作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工人的工作时间很长,每天遥劳动1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或7天,工作并不稳定,解雇是常事。工作环境恶劣、生活(住房和卫生)条件很差 。
(三)法制化 社会政治、宗教和家庭结构均在社会变迁中发生了变化,以维护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亟待建立。同时新工人与雇主分别形成了产业工人和资本家两个新的社会阶级,社会冲突不断衍生,社会危机不断重现
城市化景观 现代农业景观-1950~ 传统农业景观-1800~1950 历史乡村景观-1100~1800 铁器时代末期景观-约公元前1000 新石器及青铜时代景观- 原始自然景观-
传统的前工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比较 社会结构 相对简单:地位和角色较少;除家庭外,发展完善的组织和制度极少 复杂:各种地位和角色;多种发达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如政治、经济、教育等 地位 大多数属既定或先赋性质 部分为先赋性,但多数可自致 社会群体 多为关系密切的首属群体 多为关系疏远的次级群体 结构规模 小(如村落) 大(如城市) 劳动分工 除按年龄、性别分工外,相对较少 大量,职业高度专业化 社会控制 多为非正式控制,依靠公众的自发性反应 多为正式控制,依赖法律、警察、法庭等 价值观念 注重传统,宗教观念强 注重未来,怀疑宗教教义 文化 多数人具有共同的准则和价值观,亚文化少 具有多种持不同准则和价值观的亚文化 技术 简单粗糙,主要依靠人和动物的肌肉力量 先进,主要依靠机器和电能 社会变迁 缓慢 迅速
第二节 西方社会学的经典学说 一、社会学之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 Comte) 第二节 西方社会学的经典学说 一、社会学之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 Comte) 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法国哲学家,实证主义和社会学的创始人。首次提出“社会学”一词意在建立一门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来研究社会的科学。他提出了人类精神发展的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科学阶段),并区分了“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即秩序与变迁的概念之源。主要观点为:社会是一个整体,是人类生活的有机整体,人类历史也是一个整体,社会要从人类生活的整体入手将现实的统一性与历史的统一性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社会学理论实证主义传统的巨掣 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958——1917)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曾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 毕生致力于以经验的方式检验传统的哲学问题,在探讨社会转型变革时期社会团结和精神团结问题过程中,注重高度分工和专业化的社会中社会整合相关因素,并逐渐给予这门学科以具体的研究范围(社会现象)和特定的研究方法(将社会现象当作客观物体进行研究,追随科学的理念),从而使得社会学成为一门完整独立的社会科学。
三、社会学理论中理解社会学传统的开创者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年)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被公认是诠释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一生著作涵盖经济学、法律、哲学、比较史学以及社会学等诸多领域。除经济因素外,他坚信思想、价值和信念对社会变革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沉迷于不同的宗教信仰究竟是促进还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是进行比较宗教学研究的第一位社会学家。同时他企图通过对阶级认同、社会地位、政治权力和价值观等人们可获得的机会构成问题的研究对象,来建立一门历史社会学。尤其关注发展以及发展与自由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庞大的帕森斯体系:功能主义理论 第三节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庞大的帕森斯体系:功能主义理论 塔尔克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1979)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纯理论社会学家。帕森斯将社会秩序是如何可能的定为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他规定了将社会行动作为全部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帕森斯发展社会系统理论,阐述了社会价值体系是如何通过影响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导致行动者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结合的,并提出AGIL模式来分析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以媒介为中介、通过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协同工作来维持社会系统的均衡。
第三节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庞大的帕森斯体系:功能主义理论 第三节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庞大的帕森斯体系:功能主义理论 罗伯特·默顿(Robert·K·Merton,1910—),美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他是结构功能学派的重要成员、中层理论的创始人。曾任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默顿在研究组织、大众传播理论、科层制与个性、科学社会学等方面,成绩卓著。 他建立起用以指导经验研究的功能分析范式,把功能主义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发展出一套介于帕森斯式的宏大理论与类似芝加哥学派专门理论之间的“中层理论”。主要著作有:《社会结构与失范》、《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科学社会学》等
第三节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二、反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 (一)冲突理论 (二)互动理论 (三)交换理论 第三节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二、反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 深受迪尔凯姆影响的功能主义,尤其是帕森斯的宏大理论因其想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雄心而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又因其强调系统内部的均衡和调适而具有强烈的保守性。从20世纪60年代始,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其理论遭到严重的挑战。各个不同的流派纷纭而至,试图摆脱功能主义的社会结构与功能的藩篱。 (一)冲突理论 (二)互动理论 (三)交换理论
(一)冲突理论 1.拉尔夫·达伦多夫 拉尔夫·达伦多夫(Ralf Dahrendorf,1929~)德国社会学家,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达伦多夫针对西方社会学中一度占主导地位的结构功能主义片面强调共识、秩序和均衡的倾向,指出要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现实中的变迁、冲突和强制方面,走出和谐与均衡的“乌托邦”,恢复业已丧失的问题意识,建立冲突的社会分析模式。他认为,冲突理论并不排斥均衡理论,二者都是说明社会问题的有用工具。
2.刘易斯·科塞 刘易斯·科塞(Lewis Coser,1913-2003),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当代西方极有影响的社会学理论家之一。他认为,权力、地位和资源的分配不均以及价值观念均可成为冲突的基础,并着重分析了现实性和非现实性冲突、群体内和群体外冲突、紧密关系中的冲突和意识形态下的冲突。且用历史和当代的大量事实证明,社会冲突不仅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且具有及其重要的正功能。主张将社会冲突机制化,提供敌对情绪的发泄手段,可调节社会关系系统,从而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
3.查理斯 ·怀特· 米尔斯 查理斯 怀特 米尔斯(C.Wright Mills,1916-1962),美国社会学界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被誉为美国文明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 米尔斯倡导能够运用历史和社会结构视角来研究社会学。他关心的问题是社会结构中的阶级及其各种统治形式和社会动态情况,曾借用韦伯的经济、权力和声望三位一体模式对美国阶层进行分析后认为,在美国社会中那些在经济、军事和政治机构中占据高位的财阀、军阀和政客利益一致、相互影响、互换位置并结成“权力精英”联盟,对公共政策起决定性导向作用。
二、反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 (二)交换论 1. 符号互动主义之父:乔治·赫伯特·米德 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20世纪重要的社会思想家之一,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 米德认为语言使我们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人,意识到我们自己的个体性,能够像别人观察我们那样从外部认识自己,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符号。他认为人类在互动中依赖共享的符号和理解,并通过研究这类互动强调其在创造社会及其制度方面所起的作用。
(二)交换论 2.符号互动论倡导者:赫伯特·G·布鲁默 赫伯特·乔治·布鲁默(Herbert George Blumer,1900~)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轮的主要倡导者和定名人。布鲁默明确表示对帕森斯的反对,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微观互动在社会秩序建构中的作用,人并非是规则、规范等社会结构的奴隶,是有主观能动作用的人,且人的任何行动都是有目的的,其本质就是互动,其方式为“符号”和“非符号”两种互动。布鲁默对符号互动主义这一术语作了系统的解释和论述,并把它上升为一种社会理论——符号互动理论。
3.表演互动论:欧文·戈夫曼 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美国社会学家,一度被认为是学术边缘人。戈夫曼认为,所谓社会现实,其本质是由个人的行动构成的,是由具体个人与个人间的互动而时时表现出的一种过程。戈夫曼将戏剧比拟引入社会学分析,从而将抽象性的理论术语“社会现实——自我”转换为通俗性的日常话语“戏剧——演员”。
(三)交换理论: 1.行为主义交换论: 乔治·C·霍曼斯 乔治·C·霍曼斯(George Casper Homans,1910—)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交换理论范式的创立者。霍曼斯吸收经济学观点认为,人是理性的,人们所做到的行为要么是为了获得报酬,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这种利益最大的原则是人们交往的基本原则。同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交换过程,把社会学的研究还原为微观的社会心理研究,并提出关于人类社会行为的一般命题,即为以下六种: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攻击-赞同命题、理性命题。
2.结构交换论:彼得·M·布劳 彼得·M·布劳(Peter Michael Blau 1918-2002),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布劳理论修正了霍曼斯的理论,认为微观的心理过程与宏观的社会过程的规律是不一致的,其研究重点不在人际关系,而在于社会结构。布劳认为,从微观到宏观领域,交换的主体由个人扩展到群体和社会组织,受社会制度和结构制约的过程,交换过程变得复杂。并将社会结构分为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分别分析非制度化的人际互动和制度化的结构关系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框架 。
三、社会学理论的四大范式 社会学理论四大范式——社会事实范式、社会行为范式、社会批判范式和社会释义范式在主要目的、主要方法、主要理论和主要范例上均有很大的区别,如讲义表格。
自然主义 宏 观 社会事实范式 社会行为范式 微 观 社会批判范式 社会释义范式 人文主义
实证主义社会学 人文主义社会学 关于人与社会的假设 人是社会的产物 社会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现象具有类似自然现象的规律性 社会是人的产物 社会是与自然界不同的存在 社会的存在依赖于意义 模式 类似自然科学的科学; 理论、概念和变数的精确性; “价值无涉” 对人性的关怀; 依据人们对社会对现象赋予的意义来解释社会现象 主要流派 功能主义 冲突学派 交换理论 象征互动理论 常人方法学 拟剧社会学
第四节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詹姆斯·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 第四节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詹姆斯·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 詹姆斯·S.科尔曼(James S. Coleman,1927-1995),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理性行动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科尔曼提出,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解释社会现象,而不是解释个体行为。其一生学术生涯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创立与运用;二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理论;三是说明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是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变迁的分析、集体行为分析以及理性选择理论。其中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对社会秩序的重新说明,即它试图解释社会制度的形成,以及有目的的行动者的行动所产生的社会结果,而这类行动受到各种类型的制度和环境因素的制约。
二、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安东尼·吉登斯 (Anthony Giddens,1938-)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与沃勒斯坦、哈贝马斯、布尔迪厄齐名,是当代欧洲社会思想界中少有的大师级学者。作为一位以清理起步、综合见长的典型学院派社会理论家,吉登斯的主要理论集中于结构化理论和现代性的论述两方面。其《社会的构成》标志着以结构与人的行动关系为主题的结构化理论体系形成,其中标志性概念“结构二重性”指结构既作为自身反复不断地组织起来的行为中介,又是这种行为的结果。在结构化理论的基础上,以民族国家的兴起为中轴,不仅强调实践的连续性,也兼顾监控的反思性,对既是主宰力量又是摧毁力量的现代性予以剖析。
三、尤尔根·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尤尔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1929—)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被称为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经验一分析知识和技术控制旨趣的统治地位,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为此批判理论必须重视互动过程和沟通过程,通过对理性化过程的考察,他描绘出现代社会的病态:包含文化、社会和人格三种结构的生活世界逐步被系统内的金钱和权力渗透,即“生活世界殖民化”。哈贝马斯的知识旨趣说、技术统治论和沟通行动论等学说,作为综合的社会批判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皮埃尔·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r,1930—2002),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一,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科学思想和实践的确是综合性的,同时跨越学科的、理论的和方法的界线。早期著作体现结构主义色彩,自称为“建构主义的结构化”,又为“结构主义的建构论”,倡导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综合以及方法论的反思性——即在方法实行的过程中,对方法本身不留情面的自我质疑,独创惯习(habitus)、资本(capital)和场域(field)术语来超越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二元对立关系。对于知识分子的使命,他则富于警示地指出:需阻止和防备以进步、理性和科学的名义滥用权力。
小结: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脉络 核心 主张 发展阶段 同派学科 经典 现代 当代 行动 韦 伯 齐美尔 符号互动论 常人方法论 结构化理论 韦 伯 齐美尔 符号互动论 常人方法论 结构化理论 文化人类学 历史学 系统 斯宾塞 迪尔凯姆 结构功能主义 新功能主义 达尔文生物学生态学 理性 马歇尔 帕累托 社会交换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 行为心理学 结构 马克思 恩格斯 批判理论 结构马克思主义 沟通理论 后结构主义 政治经济学 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