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瞭解: 我們如何認識自己 社會心理學(4) 陳舜文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商業溝通:專業與效率的表達.溫玲玉 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 14 章 衝突管理 授課教師:. 2 學習目標 了解衝突的內涵及重要性 列舉產生人際衝突的因素 了解衝突管理的模式 說明如何解決衝突,增進雙方的人際關係 學習建設性衝突,做好良好的衝突管理.
第四課 Dialogue I: Talking about Hobbies
情緒知多少 鄭曲佑、盧旻儀.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二 音名、唱名.
中國人壽 徐真真.
社會學 – 社會化 10/8&10/9/2007.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之   认识自我与完善自我.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勇敢作數碼父母 梁永泰.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創意知覺玩具提案 2012/9/10.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保良局余李慕芬紀念學校.
性格與情緒.
模仿、認識與現象學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文琪副教授
Regression for binary outcomes
Social Identity Self Identity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Gamification 2017 遊戲化(Gamification ) 人本設計: 優化人類動機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牙齒的構造與功能 牙齒大發現.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突破機構 青少年使用ICQ 行為調查.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這是什麼? 圖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1 圖片來源: 1.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我 會 數 數.
經濟學 學經濟.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金錢與快樂 ~價值觀對人生的影響~ 報告者:黃冠堂
歸因:解釋社會行為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0/7.
美國文化萬花筒 (上) 李建平 地理系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10-29,2012.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Excel Institute Certified DISC Administrator 畢業同學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第十三單元 旋轉體的體積-剝殼法.
維高斯基( ) Langford, P. (2005).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ve England ;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一、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女人 愚笨與聰明 文化傳播網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題目:心中最討厭的…… / 我喜愛 /理想的風景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Scratch: 動畫或遊戲編程 任務6:太空旅遊.
優質形象建立與溝通技巧 魏麗敏.
一 可靠度問題.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有趣的計算 如果令A、B、C、D……X、Y、Z這26個英文 字母,分别等於百分之1、2、3、4……24、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營運模式.
大學生活分享 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3B-陳威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自我瞭解: 我們如何認識自己 社會心理學(4) 陳舜文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

黑猩猩(chimpanzees)和紅毛猩猩(orangurtans)可以 認出鏡中自己,猴子無法認出。

人類約在18個月 大,可以認出鏡 中的自己 (Courage, Edison, & Howe, 2005)。 這是最初步的自 我認知。

要點 何謂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文化差異:當東西方相遇 自我評估:認識自己的數種方式 自我呈現:如何在他人面前呈現自己

什麼是自我概念 請用「我是....」作開頭完成短句: 1.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麼是自我概念 自我知覺的二元性: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自我的內容,我們對於自己所抱持之各項信念,包括自己的個性或特質。 自我評估或自我察覺(self-awareness) 以自我為思考對象的心理歷程,包括思考判斷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的情緒狀態,以及行動的原因等。也就是以「自我」為思考對象的行為。

基模(schema):用來組織特定領域之知識的心理架構。 自我基模(self-schema) 什麼是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構成了對於「自我」的基模。 基模(schema):用來組織特定領域之知識的心理架構。 自我基模(self-schema) 將有關自己的認識、感覺和信念等資訊彙整而成的認知架構,有助於幫助自己瞭解、解釋並預測自己的行為。 兒童的自我概念開始於一些具體、清楚、易於觀察的特徵,如年齡、性別、外表等。 成長之後,逐漸強調心理狀態(如想法和感受),以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自我概念的文化差異 自我概念是否會受文化社會價值觀所影響? 西方人和東方人在思考自己時,有何不同? 文化心理學者認為,文化價值觀是影響個體自我概念的重要因素。亦即不同文化社會中,人們的自我概念或自我觀(view of self)很可能有所差別。 文化社會層次: 不同文化社會強調不同的價值觀 個人心理層次: 每個人對自我所抱持的觀念

個人主義 (individualism)價值觀 重視個人獨特性、獨立自主與個人權利。 集體主義 (collectivism)價值觀 自我概念的文化差異 文化社會層次 西方(美國)文化 vs 東方(東亞)文化 個人主義 (individualism)價值觀 重視個人獨特性、獨立自主與個人權利。 集體主義 (collectivism)價值觀 重視社會角色義務、團體利益與人際之間的關係。

美國父母:「想想世界上有多少小孩都吃不飽,你是多麼幸運還有飯吃,不像他們那樣挨餓!」 集體主義價值觀…. 自我概念的文化差異 文化社會層次 西方(美國)文化 vs 東方(東亞)文化 父母要小孩將晚餐吃完…. 個人主義價值觀…. 美國父母:「想想世界上有多少小孩都吃不飽,你是多麼幸運還有飯吃,不像他們那樣挨餓!」 集體主義價值觀…. 日本父母:「想想農夫多麼辛苦,如果你不吃,怎麼對得起他。他的辛苦都白費了,一定會很難過。」

獨立自我觀(independent self) 自我概念的文化差異 個人心理層次:從文化到心理 獨立自我觀(independent self) 強調自我的獨特性與一致性。以自己內在想法、感受和行動來界定自我,而不以別人的想法、感受和行動來定義自我。 我是喜歡唱歌的人 我是無神論者 我是好人 ......

相依自我觀(interdependent self) 自我概念的文化差異 個人心理層次 獨立自我觀 相依自我觀(interdependent self) 以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係來定義自我,並知覺到自己的行為常受到別人的想法、感受或行動所影響。 我是學生 我是老么 我是公會會長......

自我概念的文化差異 個人心理層次 獨立自我觀 vs 相依自我觀

獨立或相依自我量表(摘自 Sinlelis, 1994 ) 自我概念的文化差異 獨立或相依自我量表(摘自 Sinlelis, 1994 ) 請判斷以下敘述你是否同意,「1」代表「非常不同意」,「7」代表「非常同意」:(p.177) __1.我很尊敬我所認識的權威者。 __2.我被單獨挑選出來獲得讚美或獎賞時,覺得很高興。 __3.周遭的人是否快樂會影響我是否快樂。 __4.在課堂上站出來發言對我而言不是問題。 __5.我在訂定就學或就業計畫時,應該考慮父母的建議。 __6.具有獨立於他人的自我認同,對我而言非常重要。

分別詢問西方(美國)與東方(東亞)參與者兩個問題: __ 我覺得其他人像我 __ 我覺得我像其他人 自我概念的文化差異 不同自我觀者在社會判斷上的差異 以自我或以他人作為參照點 分別詢問西方(美國)與東方(東亞)參與者兩個問題: __ 我覺得其他人像我 __ 我覺得我像其他人 ( 1代表「非常不同意」,4 代表「非常同意」)

結果顯示:西方人(傾向獨立自我觀者)較認為別人像自己,但不認為自己像別人。即以自己作為他人參照中心。(圖右) 自我概念的文化差異 結果顯示:西方人(傾向獨立自我觀者)較認為別人像自己,但不認為自己像別人。即以自己作為他人參照中心。(圖右) 反之,東方人(傾向相依自我觀者)較認為自己像他人,不凸顯自己的獨特性。(圖左)

獨立自我觀者與相依自我觀者還有哪些差異? 自我概念的文化差異 獨立自我觀者與相依自我觀者還有哪些差異? 對社會事件的詮釋 獨立自我觀者認為每個人具有獨立的人格特質,不太容易受他人影響改變。 相依自我觀者則較認為人會受到親近者所影響而改變。 情緒感受 以自我為中心的情緒,例如自豪、憤怒、挫折等。 蘊含人際關係的情緒,例如疼愛、賭氣、委屈等。 成就歸因 將功勞歸於自己或團體。彰顯或貶低自己的重要性。 獨立自我觀者重視確認與表達自己的能力與內在特性。 相依自我觀者則較重視維持人際和諧、適應社會情境與自我節制。

自我概念的文化差異 當代東、西方文化與自我差異研究的緣起 當西方(美國)遇到東方(日本或東亞)….

文化價值觀可能「影響」個體的心理與行為,但不會完全「控制」或「決定」該文化中每個人的心理與行為。 自我概念的文化差異 文化價值觀可能「影響」個體的心理與行為,但不會完全「控制」或「決定」該文化中每個人的心理與行為。 文化價值觀或自我觀有所差異,不必然表示孰優孰劣,只是有時可能出現適應問題。 一些文化心理學家認為,許多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與發現,主要是在西方(尤其是美國)文化中完成,是否能完全適用或能貼切地解釋其他文化中的現象,值得進一步思考。

自我評估 自我評估:人如何認識自己 以內省來認識自己 內省:思考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動機的歷程 人們平時多常想到自己?

自我察覺理論(self-awareness theory) 自我評估:內省法 自我察覺理論(self-awareness theory) 人具有內在標準與價值觀,當集中注意力或因外界環境而注意到自己時(例如站在鏡子前),心中的標準與價值觀會浮現,以評鑑自己當下的行為。

自我評估:內省法 自我察覺理論 一旦察覺自己的行為不符合內在標準時,會感到反感,因而可能產生逃避行為,以轉移對自我的注意力,也可能改變行為。

研究者在萬聖節開門接待小孩,告訴小孩只能拿一顆糖,之後轉身讓小孩獨自面對一碗糖果。 實驗組在糖果後方放置一個全身鏡;控制組什麼都沒放。 自我評估:內省法 自我察覺理論 萬聖節實驗 (Gibbons, 1990) 研究者在萬聖節開門接待小孩,告訴小孩只能拿一顆糖,之後轉身讓小孩獨自面對一碗糖果。 實驗組在糖果後方放置一個全身鏡;控制組什麼都沒放。 結果:實驗組中,只有 12% 的小孩違反要求,拿了更多糖果;控制組中,卻有 34% 的小孩違反要求。

東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習慣給予自己評價,不須外在環境誘發自我察覺。 自我評估:內省法 自我察覺的文化差異 東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習慣給予自己評價,不須外在環境誘發自我察覺。 自我察覺之文化差異實驗 (Heine et al., 2008) 請美國與日本參與者分別填答「實際自我」與「理想自我」量表,以計算差距。 其中各有一半的人在填答時面前有鏡子,另一半則無。 結果顯示:鏡子只對美國參與者有影響。(p.181)

人不一定喜歡反省自我,因為這可能會使人注意到自己的缺點,或把現實與理想的自我作比較,而導致不愉快的感覺。 自我評估:內省法 僅憑內省就能完全瞭解自我嗎? 人不一定喜歡反省自我,因為這可能會使人注意到自己的缺點,或把現實與理想的自我作比較,而導致不愉快的感覺。 內省只能察覺當下可以意識到,或說得出來的內心感受與想法。但有些自我心理狀態難以意識到,僅靠內省不易說出原因,有時亦可能「誤判」。

自我知覺理論(self-perception theory) 自我評估:觀察自己行為 觀察自己的行為來認識自己 自我知覺理論(self-perception theory) 當不確定自己感受的原因時,人會先觀察自己的行為以及周遭情境,並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受到情境影響。 當外在因素很明顯時,便會對內在因素打折扣。此現象可概稱為折扣效應(discounting effect)。 常常閒來唱歌→唱歌可拿獎賞→還會喜歡唱歌嗎?

兒童繪畫獎賞實驗(Greene et al., 1976) 自我評估:觀察自己行為 兒童繪畫獎賞實驗(Greene et al., 1976) 將孩童分為兩組,使其自由繪畫,之後其中一組給予獎品,第二組無獎品。數日後,第一組不再給予獎品。 結果,第一組孩童的自由繪畫時間大幅降低。

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自我評估:觀察自己行為 行為動機的兩種形式: 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只為滿足內在興趣而行動的心理動機,基於內在動機而從事的行動,其過程本身就是行動的目的。 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 為了外在賞罰、社會期許、限制或要求等因素而從事行為。 過度辯護效應(overjustification effect) 對原本有內在興趣的行為給予外在酬賞,反而降低了內在興趣。

如果外在動機可能會減損內在動機,那麼你擔任家教時要如何獎勵學生,同時使其保持興趣? 內在興趣很低時,給予獎賞不會再降低興趣。 自我評估:觀察自己行為 如何避免過度辯護效應? 如果外在動機可能會減損內在動機,那麼你擔任家教時要如何獎勵學生,同時使其保持興趣? 內在興趣很低時,給予獎賞不會再降低興趣。 以誠心讚美為獎勵,而非以金錢或物品為獎勵。 以表現好作為獎勵條件,而非以從事任務為條件,亦即並非只要有作,就給予獎勵。 但人受到評價會感到緊張焦慮。 讚美時強調努力因素 (而非先天能力),可使對方形成正向心態。

認為自己擁有的智力或能力是天生且固定不變的。 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認為自己的智力或能力可以因鍛鍊而增進。 自我評估:觀察自己行為 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 認為自己擁有的智力或能力是天生且固定不變的。 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認為自己的智力或能力可以因鍛鍊而增進。 父母老師稱讚時… 孩童的心態… 孩童的行為… 成功時可能持續,失敗則放棄或逃避。 強調天生能力(你好聰明) 固定心態 持續努力鍛鍊。 強調努力因素(你很努力) 成長心態

一、評量外在事件對自己是好是壞以及重要性。 二、對事件原因作解釋。 三、產生情緒(激動狀態)。 評量外在事件 → 產生情緒 自我評估:觀察自己行為 人如何認識自己的情緒? 我為什麼這麼高興?為什麼那麼生氣? 情緒的認知評價理論 一、評量外在事件對自己是好是壞以及重要性。 二、對事件原因作解釋。 三、產生情緒(激動狀態)。 評量外在事件 → 產生情緒 但有時可能反過來,先有激動狀態,再觀察外界 尋找原因。(類似「自我知覺理論」)

情緒二因論(Two-factor theory of emotion) 一、感受到內在激動狀態(但不確定原因)。 二、找尋適當的理由來解釋。 自我評估:觀察自己行為 情緒二因論(Two-factor theory of emotion) 一、感受到內在激動狀態(但不確定原因)。 二、找尋適當的理由來解釋。 感到激動 → 尋找外在原因

自我評估:觀察自己行為 情緒二因論

在國家公園中,由年輕女性扮成研究者,請男性參與者回答問卷,並留下研究者的聯絡方式。 自我評估:觀察自己行為 吊橋實驗(Dutton & Aron, 1974) 在國家公園中,由年輕女性扮成研究者,請男性參與者回答問卷,並留下研究者的聯絡方式。 第一組參與者是走在晃動的高空吊橋時被請求作答,第二組是在走過吊橋休息一陣子後作答。 走高空吊橋自然引發激動 看到吸引人的異性 將激動歸因於看到對方 較想打電話與對方聯絡

結果顯示,走吊橋的參與者事後打電話給女研究者的比例較高。 自我評估:觀察自己行為 吊橋實驗(Dutton & Aron, 1974) 結果顯示,走吊橋的參與者事後打電話給女研究者的比例較高。

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 透過別人來瞭解自己,將別人對我們的看法納入自我概念之中。 自我評估:從他人瞭解自己 從他人瞭解自己 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 透過別人來瞭解自己,將別人對我們的看法納入自我概念之中。 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人會將自己與他人比較,以瞭解自己的能力與態度。 此理論欲探討的主要問題: 人何時會作社會比較? 人會和誰作比較? 各種社會比較有什麼效果?

趨上型或向上社會比較(upward social comparison) 自我評估:從他人瞭解自己 趨上型或向上社會比較(upward social comparison) 針對特定領域或能力,和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作比較。 趨下型或向下社會比較(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 針對特定領域或能力,和那些比自己差的人作比較。 你在什麼時候會作「向上社會比較」? 什麼時候會作「向下社會比較」?為什麼?

針對特定領域或能力,拿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作比較(趨上型或向上社會比較),可以為自己設定標準,確定自己的目標。 自我評估:從他人瞭解自己 針對特定領域或能力,拿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作比較(趨上型或向上社會比較),可以為自己設定標準,確定自己的目標。 比賽前回顧上一屆優勝者的表現。 針對特定領域或能力,拿比自己差的人作比較(趨下型或向下比較),可以使自己較快樂且比較有信心。 大多數癌症病人會跟病情比自己差的人作比較。 在陌生情境或對自己的感覺或能力感到不確定時,會拿跟自己處境或背景相近的人作比較,這可以評估自己的形象或行為是否正確得體。 第一次參加舞會,會將自己的衣著打扮與行為舉止與其他人作比較。

自我呈現 (self-presentation) 如何在他人面前呈現自己 印象管理或印象整飾(impression management) 與他人互動時,人會有意無意地塑造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以達到特定社會目標。 自我抬升(self-enhancement) 強調自己的能力好,在他人面前塑造正面形象。 自我設障(self-handicapping) 作事情之前,先刻意設想或製造一些理由(如玩樂、熬夜),以便事後可作為失敗的外在原因。 考試前特別想看電視、上網、玩電腦遊戲?你會怎麼辦?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現》(Erving Goffman, 1959) 社會世界就像是個大舞台,我們都是演員。 進入重要情境或進行重要社會事件前,會在心裡進行排練。 重視道具和舞台布置。 在「前台」創造或維持特定形象,注意自己的外貌穿著、行為和習慣,而將未經特別修飾或不欲人知的面向隱藏在「後台」。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現》(Erving Goffman, 1959) 人會因角色、目的和觀眾的特性,而在不同舞台(社會情境) 表演或呈現不同的形象。 推到極端來看,每個人的「自我」都會隨情境與時間不斷調整改變,反而不需強調穩定不變的獨特內在特質? 面子功夫、面子問題、場面話…. 華人都是「愛面族」? 社會臉面與道德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