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http://myweb.scu.edu.tw/~tsemeiwu 第八週 道德理論總評: 道德原則對於道德是否必要?
一、前 言 勒死小偷是「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 一、前 言 勒死小偷是「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 案例來源:呂秋遠之Facebook文章 有個神智正常的三十歲竊賊,偷進人家家裡,接 著屋主回家,發現竊賊後跟他打鬥,竊賊不慎死 亡。請問,竊賊有何責任?屋主有何責任? 請問:「殺人」永遠是道德上錯誤的行為嗎?
一、前 言 請問:「幫助他人」永遠是道德上對的行為嗎? 一個國際志工的反思:我們的「付出」有幫助嗎? 一、前 言 一個國際志工的反思:我們的「付出」有幫助嗎? 出處: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2539/ 台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爸告訴我們,每一年、每一個暑假,總是會有來來去去的大學生到書屋當志工。當小朋友好不容易在短時間跟大哥哥大姐姐混熟了,活動結束前問大學生會不會常回去看他們?10個大哥哥大姐姐都說會,……最後又有誰真的回去看他們了? ……偏鄉小朋友的人生中有多少次說再見之後,就沒有人再回來了? 這樣暑假來來去去的短期營隊真的對孩子們有幫助嗎?還 是只是辦營隊的人一廂情願在「付出」? …… 請問:「幫助他人」永遠是道德上對的行為嗎?
一、前 言 被問什麼是道德時,你聯想到的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裡,「道德原則」扮演什麼角色? 所有道德原則之共通點: 一、前 言 被問什麼是道德時,你聯想到的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裡,「道德原則」扮演什麼角色? 所有道德原則之共通點: 1.提供行為是非對錯的判準。 2.提供行為依據或指南。 3.具有普遍性(universality)。
一、前 言 道德原則對於道德是否必要? 這個問題要問的是:行為是非對錯的判準與行為指南是否必須由具有普遍性的道德原則來提供? 一、前 言 道德原則對於道德是否必要? 這個問題要問的是:行為是非對錯的判準與行為指南是否必須由具有普遍性的道德原則來提供? 道德原則主義者(moral principlists):Yes 道德個別主義者(moral particularists):No
一、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1.道德原則主義的主張 2.道德個別主義的主張 3.這兩個學派對於德性(美德)的看法
二、道德原則主義 (一)基本主張:行為是非對錯的判準與道德行為的指南是由普遍的道德原則所提供。 道德原則主義是西方倫理學傳統中的主流看法。 (二)代表性學說: 1.(規則)效益主義:道德上正確的普遍原則是效益原則。 2.(規則)義務論:行為對錯並非只取決於結果, 也必須考慮其他因素(例如,是否符合或違背日 常道德原則)。
二、道德原則主義 不同的義務論主張: 1.絕對義務論(absolute deontology):主張某些日常道德原則(例如不可說謊)是絕對的,不容許例外。例如,康德(Immanuel Kant )的道德理論。 2.溫和義務論(moderate deontology):多數情況下必須遵守日常道德原則,除非違背原則的行為結果可以產生「很大的效益」。
二、道德原則主義 3.多元義務論(pluralist deontology):主張行為的對錯是由許多(而非單一)道德原則的互動決定。例如,W. D. Ross的道德理論。 初確原則(pro tanto principle):在不互相衝突時, 可初步確定行為對錯的道德原則。
三、道德個別主義 (一)基本主張:行為的對錯不是由普遍的原則提供,而是由個別情境中的「道德相關因素」決定。 以殺人行為是否符合道德為例。 道德原則主義者的回應:殺人行為的對錯是由以下的更精緻化原則所決定:「殺人是錯的,除非在自我防衛的情況下」。 道德個別主義仍堅持「個別性」(相較於普遍性 )具有規範上的優先性。
三、道德個別主義 道德個別主義與道德原則主義的主要差異: 道德原則主義採取「由上而下的觀點」(top-down approach),認為普遍的道德原則決定了行為的對錯。 道德個別主義則採取「由下而上的觀點」(bottom- up approach),認為行為的對錯是由個別情境中的 道德相關因素所決定。
三、道德個別主義 (二)對道德原則主義的批判: 1.所有道德原則都有例外: 規範倫理學者對於哪個原則才是道德上正確的原則,至今仍爭辯不休。幾乎所有道德原則都會遇到例外的狀況。 對這個現象的一種解釋:其實根本沒有所謂的正 確道德原則。 雖然無法排除有其他合理解釋,但至少不應忽視 這個解釋。
三、道德個別主義 2.忽略行為的「情境敏感性」(context-sensitivity):行為的對錯會因情境不同而改變。 絕對義務論和溫和義務論都過於簡化道德。例如,「不可殺人」的原則總是有例外。而當溫和義務論者對什麼是“夠大”的效益訂立標準後,也很難保證其原則不會遇到例外。 多元義務論的任何初確原則都不可能普遍適用於 所有相關案例。
四、二種學說的德性觀 怎麼樣的人才算是一個有德者? 有德者是否需要道德原則? 對於上述問題,道德原則主義與道德個別主義有 不同的看法。
四、二種學說的德性觀 (一)道德原則主義對德性(美德)的看法: 1.絕對原則模型:有德者是堅守絕對原則的人,德性的要求可化約成絕對原則的要求。代表人物是聖多瑪斯(St. Thomas)。 2.初確原則模型:有德者是遵守初確原則的人,當 不同初確原則發生衝突時,他知道如何衡量它們 的道德份量。代表人物是W. D. Ross學派支持者。 在初確原則模型中,德性不只是遵守原則,還在原則衝突時扮演仲裁的角色。
四、二種學說的德性觀 3.表面原則模型:有德者就是採用表面道德原則的人。他將原則視為是方便道德判斷的經驗法則,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遵守這些原則。代表人物是John McDowell。 在表面原則模型中,道德原則不具內在價值,最多僅具工具價值,有利於有德者實踐道德上正確的行為。德性的功用在於察覺什麼時候應當違反表面原則。
四、二種學說的德性觀 (二)道德個別主義對德性(美德)的看法: 個別主義模型:有德者是能夠直接知覺到道德上正確的事的人。代表人物是Jonathan Dancy與Martha Nussbaum。 絕對原則、初確原則或表面原則沒有太大功用, 且可能妨礙有德者的道德判斷,故應拋棄。 德性是一種能在複雜道德情境中直視道德真實的 能力,故道德教育的目的不應擺在原則的教導, 而是要培養道德視野(moral vision)。
器捐男母自責:知兒是同志 不知染愛滋 「我們真的不知道,我們也非常震驚!」器官捐贈A君的母親與家屬昨天獲悉A君是愛滋感染者時,淚水夾雜震驚,連問了好幾次「是真的嗎?」隨即自責地說,「我們知道兒子是同性戀,但不曉得他感染愛滋,我們是想救人,怎麼反而變成害人?」…… 擔任慈濟志工的母親,震驚得連問好幾次「真的嗎?有確 定嗎?受贈器官者怎麼辦?會不會被感染?」她搖頭掉淚 ,癱坐在沙發上;簽署器捐同意書的男子姊姊,驚訝到走 路時雙腳都在發抖,不斷自責地說「真的…很抱歉」。…… 男子母親說,昨天上午才到法會為兒子念經,兒子被宣布 腦死,器官都還完好,他們想「如果把器官捐出去,可以 幫助更多人」,於是聯絡認識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醫師, 廿四日傍晚進開刀房摘除器官…… [聯合報 2011.8.28]
小組討論 今天的課程談到,「道德原則主義」主張行為的對錯由普遍的道德原則決定,「道德個別主義」則主張是由個別情境中的道德相關因素所決定。 請問:以「愛滋感染者器捐事件」為例,你們能 否想出一個具普遍性的道德原則? 1. 如果能,這樣的普遍原則是什麼?請再舉其他例子來 說明,它如何能夠適用於所有情境。 2.如果不能,那麼請說明在這個案例的個別情境裡,有 哪些道德相關因素可用以決定器捐行為的對錯?
參考書籍 祖旭華,〈道德原則對於道德是否必要?〉,《道德推理》,東吳大學哲學系 彙編,2014。 Kagan, Shelly. (1998). Normative Ethics,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期中考試說明 成績比重:期中考成績佔學期成績25% 。 考試方式:教師將從五題研討習題中抽選兩題, 同學們不可選題,也不可以攜帶任何資料。 考試時間:100分鐘 請仔細閱讀教材文本的內容,搭配每週教學投影 片和你的上課筆記,事先做充分準備,切勿猜題。 請參考課程網頁上的「申論題答題技巧與考試說 明」。網址http://myweb.scu.edu.tw/~tsemei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