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新沂市第四中学 时明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四学段目标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016年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要求:“能够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附录1’推荐背诵的古诗词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进行初步赏析。”
考题剖析: 主观题型 考试题型 客观题型 友情提醒: 自2011年起一直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这样做,可以多角度地灵活设题,能够扩大考查的广度、深度,综合性较强。同时,选择题也便于考生的对比、辨析和筛选,可降低理解鉴赏及语言表述的难度,更贴合初中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当然了,失分风险也随之略有提高。
考点梳理: 1、正确理解古代诗歌的内容,概括诗歌的大意,体味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阐述自己的阅读感受; 2、品析诗歌的语言,能够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重点词句的含义,能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歌语言的节奏美、韵律美;能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表达技巧中品味诗歌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
解题技巧: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诗歌的类别及特点 3.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4.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及特点 5.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如: 修辞手法(比喻使形象更生动、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借代使表达含蓄、夸张强调和突出、对偶增强诗歌的音乐美等) 描写方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反衬或以静衬动、以动衬静、托物言志、联想想象、用典、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6.仔细分析诗歌的语言,注意炼字、炼词 7.了解名家的语言特点
名家的语言特点: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杜甫: 沉郁顿挫 白居易:明白晓畅 李白: 豪迈飘逸 王昌龄:雄健高昂 杜牧: 清健俊爽 杜甫: 沉郁顿挫 白居易:明白晓畅 李白: 豪迈飘逸 王昌龄:雄健高昂 杜牧: 清健俊爽 王维: 诗画一体 陆游: 雄浑悲壮 高适: 悲壮苍凉 李清照:婉约凄清 ……
考题演练: 望 岳 1.(2015沈阳)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015沈阳)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B.首联以设问题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2.(2016预测)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的雄奇,体现出诗人的豪迈情怀,也表露出诗人早年的抱负。 B.诗中“钟”“割”二字精炼传神,“钟”字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体现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所描写的景象是作者登临泰山时联想出来的,属于虚写。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能展示诗人的雄心壮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千古绝唱。
考题演练: (2016预测)对上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雁 门 太 守 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016预测)对上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以乐府旧题写边城的寒苦和征战。诗人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B.全诗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D.“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考题演练: (2016预测)对上面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 弃 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016预测)对上面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表达了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B.全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C.“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的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教师寄语: 做古诗鉴赏题 既要从整体把握,又要从局部入手; 既要抓住主题,又要关照形式; 既要掌握诗内,又要了解诗外。 这样才能得心应手,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