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稳,即维持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维权,是指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 中国维稳和维权的平衡与博奕 陈芷柔 Chan Tsz Yau
“稳定压倒一切” 1989年2月邓小平向美国总统布殊明确表明: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 境,什么都吹了,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我们 国家要改革,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离 开这一点,什么都搞不成。” “稳定压倒一切”成为执政党的指导方针。
“和谐社会” 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提出“和谐社会”的理念。 个级政府开始将“维稳”用作建构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 “维稳办”、“综合治理办”、“应急办公室”等机构纷纷出现。 “维稳”成为胡温时代的先要任务。
维稳体制 有增无减的群体性事件 1993-2003 中国的群体性事件数量由1万增加到6万。 2006年超过9万。 (马国川, 2013)
维稳体制 维稳体制甚至成为了部分地方政府的遮羞布,从非法 占地到暴力清拆,全都被用上“维稳”的名义来胡作非为, 以暴力镇压良民,压倒人权和法治。 (马振超, 2008; 周忠伟, 2008) “越维稳越不稳”
中央维稳组织结构 中央早在1980年成立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下称政法委),政法委的主要职能是维护社会稳定。 央综治委,主要职能是管理国内治安。 维稳组织政治结构在中央层面是以政法委为主体,统领公安、全国法院、检察院、国家安全部、司法机关等政法机构。
关于维稳的研究 2009之前 大部分都与农民工信访,军警与民兵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 2009之后 维稳及维权
学界的共同观点: 1)虽然导致维稳压力不断攀升的背后因素繁多而复杂,但不 少研究指出最根本的两大因素是由于政府对社会冲突的错误 评估及民众的公民意识弱小。 2)维稳与维权表面上看起来存在矛盾,但其实两者本质上是 一致的 。 3)中国维稳制度需要改革,而且应该以维权为基础。
学者的不同意见 政府在处理民众冲突时的态度应该从被动转为主动。(赵东等学者,2008) 国外媒体的夸大报道是导致维稳压力上升的因素之一。(张荆红,2011) 政治系统及官员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民众冲突的处理不恰当。(于建嵘,2012;凌 世敏,2011;孔祥勉,2011) 维稳体制的不足:严重异化官员政绩考核,增加维稳的经济成本。(刘基本,2012)
研究的不足 非常深入解释某几个因素出现的成因,但未能够让 读者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导致维稳和维权之间出现失衡 的问题。 非常深入解释某几个因素出现的成因,但未能够让 读者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导致维稳和维权之间出现失衡 的问题。 缺乏事件、数据及新闻资料支持论点,令读者不能 够具体明白学者所提出的论点和维稳问题的核心。
研究方向 了解现时维稳与维权的关系,二者现存的矛盾与冲突。 分析其背后出现矛盾与冲突的因素,尤其是现时维稳体制的 不足。 分析其背后出现矛盾与冲突的因素,尤其是现时维稳体制的 不足。 探讨中国未来在维稳与维权之间如何取得平衡。 本文也希望透过加入对社会事件和数据的分析,能够让读者 清楚具体了解维稳与维权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谢谢
维稳体制需要改革 “有利益的表达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有相对的利益均 衡才有长久的社会稳定。事实表明,诸多矛盾冲突事 件背后,往往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从这个角度看, 维权就是维稳,维权才能维稳。” (《人民日报》2011)
维稳体制 “在当前中国的政治系统中, 压力是循着自上而下的路径传递的,但是底层民众的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他们就会突破这个传递路径,直接向最高执政者诉求” (于建嵘,2010) 中央压地方 地方压民众 民众压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