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走过怎样的发展历程? 思考: 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走过怎样的发展历程? (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例:第6课) (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原因:第16课) (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嫦娥奔月 嫦娥一号
长征号系列火箭 “东方红Ⅲ号” “风云Ⅱ号” “资源Ⅱ号” 1975年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返回式一号 1970年中华第一星——“东方红—1”号卫星 1975年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返回式一号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航天技术的重大意义 “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领域有: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领域有: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两弹元勋”--邓稼先 “导弹之父”--钱学森 第一枚导弹核武器“东风一号”及发射现场
各种新型导弹武器
二、两弹一星 (一)两弹:原子弹、导弹 1、历程 (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从而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2)1967年,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 (3)1964年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4)1966年成功试验导弹核武器。
2、中国研制两弹的原因: (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 利于世界和平 (二)人造地球卫星 1、1970年:“东方红-1”号; 2、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三)“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打破了核垄断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 利于世界和平 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猜猜他是谁?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有这样一段评语: “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 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猜猜他是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拯救饥饿奖”和2004年获“世界粮食奖” 积极协助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水稻种植 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超级杂交水稻及优质米
议一议: 中国农民说,吃饭要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这样说?
三、“东方魔稻” 1、袁隆平的成就 (1)理论上: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 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 (2)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意义 解决了中国以致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 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2“东方魔稻” 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中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为中国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亿元。 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中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为中国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亿元。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 “银河Ⅲ号”巨型计算机 因特网将孤立的电脑用户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互联网日益方便,人们不仅可以从网上获得信息,还可购物。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演变
信息技术的重大意义 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军事、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重 大 成 就 时 间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重 大 成 就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1973 年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 1983 年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7 年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9 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2003 年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年成立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材料二 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党和政府的重视 ■ 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 ■ 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新中国50多年来的科技成就 1964.0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 国家行列。 1964.0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 国家行列。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Ⅰ号”发射成功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由此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1973年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3年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 一亿次的计算机。 1997年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计算机,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2003年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 “神舟” 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007年 “嫦娥一号” 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2008年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中国首次实现太空行走。
材料一: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