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Advertisement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李爱玲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CASHL)传递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李爱玲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几代科学家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上突飞猛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如“两弹一星”、高产量杂交水稻、航天工程等。这些成果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但自近代中国,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之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你知道“863计划”?你知道“星火计划”?你知道“火炬计划”?
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但自近代中国,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之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你知道“863计划”?你知道“星火计划”?你知道“火炬计划”?
科技节系列报道一 ——观看《十大科技发明》视频
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沈英甲 广东清远盛兴中英文学校 张建刚.
科学技术和文化 【内容标准】 (1)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日益富强的祖国》——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知识回顾: 热量 水源 地形 市场 土壤 技术 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公司荣誉 Enterprise Honor.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简称中国科学E刊)
一、关于核武器 1、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 这是原子能应用的理论基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 文化与科技 课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 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古代辉煌)
回望 素材天下网sucaitianxia.com [PPT模板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个人年终总结.
撰稿教师:郑春艳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东厦中学 吴培瀚.
科技与人文关系 曹洁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
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杨利伟 神舟七号我们的骄傲 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为了祖国的振兴 第一课时 悦庄镇埠村希望小学 齐立菊
中国人的骄傲 神舟七号.
无 尽 的 太 空.
                                                                                                                                                                
在新课程改革中, 有力推动教学改革和提高自己水平,笔者认为应该实践中不断创新,采用新方法、新理念、引导学生采用历史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文以高中必修三专题五第一节为例:
第八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第八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一、戈壁升起蘑菇云 美、苏已经步入了核子时代!而中国…… 1945年美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随即、原子弹被投入战争。美国用原子弹做了什么?影响怎样?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美、苏已经步入了核子时代!而中国……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يىڭى جوڭگۇنىڭ پەن-تىخنىكا نەتىجىلىرى.
这场革命就是…….
10月舆论焦点 10月5日, 首位获诺贝尔科学类医学奖的中国本土女科学家 屠呦呦 她是?.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学习目标 2、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时间?发展的时间? 3、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术? 4、什么是生物工程技术?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走进中国科技网 中国科技网 李辉.
京师数学大讲坛 第六讲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我叫“神舟号”.
Greening One Belt One Road The Role of NGOs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 第十二单元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年——196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1976年)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人类探索太空的成就 阿姆斯特朗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OWASP中国介绍 作者:RIP 时间:
计算机绘图 AutoCAD2016.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太阳系.
环境保护 / 能源 / 绿色城市 / 生态环境 / 林业局
第18课 梦想成真的时代.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走过怎样的发展历程? 思考: 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走过怎样的发展历程? (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例:第6课) (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原因:第16课) (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嫦娥奔月 嫦娥一号

长征号系列火箭 “东方红Ⅲ号” “风云Ⅱ号” “资源Ⅱ号” 1975年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返回式一号 1970年中华第一星——“东方红—1”号卫星 1975年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返回式一号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航天技术的重大意义 “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领域有: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领域有: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两弹元勋”--邓稼先 “导弹之父”--钱学森 第一枚导弹核武器“东风一号”及发射现场

各种新型导弹武器

二、两弹一星 (一)两弹:原子弹、导弹 1、历程 (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从而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2)1967年,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 (3)1964年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4)1966年成功试验导弹核武器。

2、中国研制两弹的原因: (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 利于世界和平 (二)人造地球卫星 1、1970年:“东方红-1”号; 2、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三)“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打破了核垄断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 利于世界和平 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猜猜他是谁?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有这样一段评语: “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 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猜猜他是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拯救饥饿奖”和2004年获“世界粮食奖” 积极协助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水稻种植 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超级杂交水稻及优质米

议一议: 中国农民说,吃饭要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这样说?

三、“东方魔稻” 1、袁隆平的成就 (1)理论上: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 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 (2)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意义 解决了中国以致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 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2“东方魔稻” 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中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为中国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亿元。   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中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为中国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亿元。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 “银河Ⅲ号”巨型计算机 因特网将孤立的电脑用户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互联网日益方便,人们不仅可以从网上获得信息,还可购物。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演变

信息技术的重大意义 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军事、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重 大 成 就 时 间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重 大 成 就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1973 年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 1983 年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7 年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9 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2003 年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年成立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材料二 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党和政府的重视 ■ 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 ■ 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新中国50多年来的科技成就 1964.0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 国家行列。 1964.0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 国家行列。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Ⅰ号”发射成功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由此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1973年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3年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 一亿次的计算机。 1997年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计算机,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2003年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 “神舟” 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007年 “嫦娥一号” 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2008年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中国首次实现太空行走。

材料一: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