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文字與歷史 莊德仁 2008.10.15中山女高教學觀摩
唐詩:裝飾與情緒化文學 1.代表著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 2.唐帝國建立後.保持長時期社會穩定,經濟得到恢復發展。 3.整個國家呈現出蓬勃發展大好形勢,為詩歌寫作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4.隨著帝國沒落,唐詩亦成為紀錄帝國衰退與感嘆盛事不再的寫實文學
充滿聲音的時代 唐詩是可以唱的,在當時,印刷技術並不是很發達,所以當時買書,是一種很奢侈的消費,印書也是ㄧ樣,讀書人要花不少的錢去印他們自己的著作,他們得籌到大筆資金,自己出書印書,這樣的事,對當時的窮苦讀書人,談何容易,所以,在當時,如果讀書人們想要推廣自己的主張,把自己得名聲打響的話,就非得用比較不貴方法來傳播他們的詩,所以他們得依靠當時的男女歌手,來詠他們的詩,唱他們的詩,這樣才能家家戶戶都傳詠,將自己推銷出去,名氣才大。
一代女皇 峨嵋聳參天 豐頰滿光華 氣宇非凡是慧根 唐朝女皇武則天 美冠六宮粉黛 身繫三千寵愛 善於計謀城府深 萬丈雄心難為尼 君臨天下威風凜凜 憔悴心事有誰知憐 問情何寄淚濕石榴裙 看朱成碧癡情無時盡 縱橫天下二十年 深宮迷離 任憑添 兩面評價在人間 女中豪傑 武則天
《如意娘》 歌詞中,哪ㄧ句您最有感覺? 您覺得哪ㄧ句,最適合形容武則天,為什麼? 您覺得武則天是個怎樣的人? 試說武則天對唐朝歷史的影響?
感業寺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武則天在感業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禍兮福之所伏,武則天在感業寺的日子也充滿了命運的轉機。在感業寺,武則天寫下了她最有的詩歌 《如意娘》史載這詩是寫給唐高宗李治,當時王皇后為打擊蕭淑妃,刻意安排武則天親近李治
武則天是怎樣的性格?什麼環境讓她大權在握? 武后訓練一隻貓,讓他和平地跟鸚鵡相處,且一同關在籠子裡給百官輪流欣賞 叔姪武懷亮妻子善夫人,平日對武后庶母楊夫人不敬,午後把有刺的荊條束成鞭子,令人抽打,直至肌肉紛落,露出白骨而死 武后下令鑄造告密銅櫃,分為四面,分別收取臣民對:天象災異.冤屈訴狀.當官申請.政府缺失的建議 武后拿出一支盛開的梨花,眾宰相皆稱祥瑞,獨杜景儉說:秋冬之際,竟有一支盛開,陰陽失調,是宰相失職。武后大為讚許
測驗 武則天出身山東豪強之家,執政後廣泛選拔人才,取士特重進士科,其活用制度,開啟新時代,亦使舊統治集團的勢力逐漸結束 請問:上述所提的舊統治集團,應指何者? A.江南名士B.關隴集團 C.地方士紳 D.華北郡姓 請試說明之…
回想一下:士族與豪傑 李世民即位後,對於山東士族和江南文士等歷史悠久根基深厚的豪門大族,一方面利用他們的力量,另一方面下令修撰了《氏族志》對他們加以抑制。 請問上述唐太宗所要壓制的主要對象為何?可複選.試說明原因 A.江南名士B.關隴集團 C.地方士紳 D.山東豪傑E.山東士族
魏徵 唐太宗說的那句有名的話:「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 真是佳人佳話,永為後世稱羨。但是,這些都是見於歷史記載的表面現象。
山東豪傑/陳寅恪 隋末唐初之史乘屢見‘山東豪傑’之語,此‘山東豪傑’者乃一胡漢雜糅,善戰鬥,務農業,而有組織之集團,常為當時政治上敵對兩方爭取對象。 由此可見,所謂山東豪傑大多是胡人或胡人後裔。
《舊唐書》《袁天綱傳》 則天初在襁褓,天綱來至第中,謂其母曰:“唯夫人骨法,必生貴子。”乃召諸子,令天綱相之。見元慶、元爽曰:“此二子皆保家之主,官可至三品。” 見南韓夫人曰:“此女亦大貴,然不利其夫。”乳母時抱則天,衣男子之服,天綱曰:“此郎君子神色爽徹,不可易知,試令行看。 ”於是步於床前,仍令舉目,天綱大驚曰:“此郎君子龍睛鳳頸,貴人之極。”更轉側視之,又驚曰:“必若是女,實不可窺測,後當為天下之主矣。
唐代婦女 唐朝統治者出身胡族,因而尚武,故此喜著胡服;唐朝前期社會開放婦女參加社會活動較多,男裝較為方便 唐代婦女的自我表現意識較強,男裝可以體現女性身體各部位的曲線。尚武和開放,無疑是女扮男裝流行的大背景 貞觀初身著胡服的粟特男女大量進入中國特別是男式胡服被唐朝婦女當作時髦裝束的原因之一。 這種社會風尚在高宗、武則天時期迅速擴散
財產繼承 唐代在室女在財產繼承、婚姻自主、人身自由和接受教育等方面都享有一定權利; 在“為人妻”方面,可享有財產繼承權、離婚改嫁權、參與社交和文化娛樂活動及夫妻關係的相對平等;而"為人母"方面,則有家庭經濟管理權、教誡權和主婚權等。 從唐代法定身份和地位來看,為人母的地位最高,為人女次之,為人妻者又次之
庶族 唐代正處於門閥政治衰落的時期,舊有的貴族特權抑制了皇權的絕對化 新興的庶族思想較開放,婦女的思想與行為可以更開放與大膽 唐朝上承北朝遺風及唐初以來民族融合的影響,婦女有較多的自由和較高的地位
張泌《浣溪紗》調十首,其九 晚逐香車入鳳城, 東風斜揭繡帘輕, 慢回嬌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計是, 便須佯醉且隨行, 依稀聞道太狂生
殺千刀 夜趕洋車路上飛, 東風吹起印度綢衫子, 顯出腿兒肥, 亂丟俏眼笑迷迷。 難以扳談有什麼法子呢? 只能帶著油腔滑調 且釘梢, 亂丟俏眼笑迷迷。 難以扳談有什麼法子呢? 只能帶著油腔滑調 且釘梢, 好像聽得罵道 “殺千刀!”
釘梢 上海的摩登少爺要勾搭摩登小姐,首先第一步,是追隨不舍,術語謂之“釘梢”。“釘”者,堅附而不可拔也,“梢”者,末也,后也,譯成文言,大約可以說是“追躡”。据釘梢專家說,那第二步便是“扳談”;即使罵,也就大有希望,因為一罵便可有言語來往,所以也就是“扳談”的開頭。
問題 上述文章提到:印度綢衫子,面對這種翻譯,你認為… A.太超過,文學筆法 B.太幻想,誇張修辭 C.太貼切,合乎事實 D太古板,傳統服飾 反映何種現象, 試說明之…
國際化的長安 天下秩序是以中國為中心所構築的同心圓政治秩序。這個秩序,藉禮的親疏原理,展開中國與四夷關係。內臣指中國本土,外臣為臣屬諸四夷,不臣即是敵國。 中國天子實施外臣的「君長人身統治」,以及內臣的「個別人身統治」
長安與唐詩 (1)京師的新風氣 (2)武后的開放 (3)唐中宗的新娛樂 (4)科舉的文學化影響 (5)交通便利的影響 (6)政治新認同的討論
科舉/士大夫 唐朝的高級文官的出身或入仕,多從京城開始,相較於唐朝,漢朝的高級文官多出身地方官, 士人以其文學教養獲致名聲,並取得士大夫的身分,科舉考試是將這種教養與身分制度化,進而轉換成政治地位的工具
京城 藉由文學的教養,得到權貴的欣賞,再藉由權貴的人際網絡,獲致中央級士大夫階層的肯定,由此獲致名譽,再憑藉科舉制度,晉身權貴集團,這就是唐代人士的終南捷徑。 對士人而言,文學教養與京城權貴的人脈是個人政治地位提昇的兩大憑藉。
雙家 中國中古社會,由於官僚制度的運作,官人多有”雙家”的現象,此即官人在故鄉與大城市(尤其是京城)皆置家,唐初以來,士族的雙家制度逐漸的消失 士族大量的移居兩京,放棄他們在鄉里的基業,而以官為家,產生無家可歸的現象。
測驗 .學者指出: 中國古代的士族原本散居各地,以農村為根據地,成為當地地方政府官員的主要來源。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也會爭取在朝廷任職。即使在中央政府任職,死後大多會歸葬家鄉的祖墳。但是,「自某個時期起」,因為制度的變遷,許多士族成員逐漸遠離家鄉, 居住在首都附近, 而且不再歸葬祖墳。根據你的歷史知識,這位學者所謂「自某個時期起」最可能是: ( A ) 秦漢 ( B ) 魏晉( C ) 隋唐 ( D ) 宋元 為什麼??
李白為西域胡人? 『涼武昭王九世孫』的傳世之說,本是千古謊言——『夫以一元非漢姓之家,忽來從西域,自稱其先世於隋末由中國謫居於西突厥舊疆之內,實為一必不可能之事。則其人本為西域胡人,絕無疑義矣』;『其父之所以名客者,始由西域之人其姓名不通於華夏,因以胡客呼之,遂取以為名』;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余秋雨.文化苦旅 華夏河山,可以是屍橫遍野的疆場,也可以是車來船往的樂土;可以一任封建權勢者們,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滅,也可以庇佑詩人們的生命偉力縱橫馳騁。 可憐的白帝城多麼勞累, 清晨,剛剛送走了李白的輕舟, 夜晚,還得迎接劉備的馬蹄。
唐朝的交通 安史之亂中,李白因受永王李麟案的株連,詩人流放夜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
荔枝道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 唐天寶年間,玄宗為滿足楊貴妃口腹之欲,一度在長安、西鄉與涪州間闢有一條荔枝道, 全程1000多公里。由川東涪陵經西鄉至寧陝通往長安的通道。 連結成都-關中-漢中 三大平原 為隋唐東西向交通的縮影,配合南北向運河, 帝國統治趨於鞏固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悲涼感傷,厭惡征戰
府兵 唐代每3年統一補充府兵一次,各軍府每年10月建立成丁候選府兵名冊,凡府兵20歲起役為兵,至60而除役。選拔府兵有三個標準,一為家境先富後貧,二為身體先強後弱,三為家中多丁。原則上以戶口為基準,鄉村里鄰為範圍,凡有成丁6名依以上三個標準選乙員為府兵,理想的是家境富裕,身強力壯,兄弟眾多的府兵為上選,選上的府兵可免賦稅,故百姓爭當府兵為榮,府兵除役年齡為60歲,一般推理唐代以前人口平均年齡應不超過40歲,故除役年齡如此之高,頗出乎常情判斷,無怪乎花木蘭之父老病不堪,仍須列為動員召集的要員,以後到了唐代似乎已有改善,有規定府兵家有老病尊親屬,或家無兼丁的單丁府兵,可免征行及番上宿衛。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仕與不仕的苦悶 他四十歲的時候遊歷京師,與王維、張九齡等成為好朋友。一次王維私自邀他入宮談論詩文,不想玄宗皇帝突然光臨,王維將孟浩然藏在床下並將此事稟報給玄宗皇帝,玄宗遂召見孟浩然並命浩然題詩一首。浩然以《歲暮歸南山》為題獻詩,題至“不才明主棄”一句,玄宗很不高興:“卿不求仕,而朕未嘗卿棄,奈何誣我?” 《臨洞庭》中最後四句“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由此可見,在當時科舉制的制約下,詩人隱逸于山,逍遙世俗之外來求得心靈的靜雅也是一種無奈之舉而已。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佛教為何興盛,其大施主事誰? 北朝時,有一個不知名的閹官,因為自慚形穢,所以請孝文帝准許他入山修道,而獲得恩准,在初夏時分,他帶了一部<華嚴經>到山裡修習,日夜讀誦。到六月底時,竟然恢復了丈夫之相。他就回到了京城,將此事上報皇上,孝文帝因聞此事而加深對佛教的信仰。
丈夫之相 皇子的隨身內侍劉謙之為皇子燒身之事所感動,又感到自已是個刑餘之人,因而奏請入山修道。劉謙之在王子燒身寺行道七日,祈請文殊菩薩,竟然恢復了丈夫之相
根體具備 劉謙之故事,在<續高僧傳>中僅說「既遇聖者,掩復丈夫」,<古清涼傳>中說「遂獲冥應,還復根形」,有更具體的描述;至<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中的敘述,更提到連音聲也回復男聲了:「鬚鬢自生,根體具備,聲韻雅朗,人少及之。」
金縷衣/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測驗 有學者認為:杜秋娘的金縷衣詩作,恰可作為唐憲宗中興事業的轉折,請問上述中興事業應指何者? A.改租庸調 B.削減藩鎮 C.廢食金丹 D.禁信佛教
唐憲宗 浙西觀察使李琦厚賂權幸,得到了鹽鐵轉運使的肥職,史稱其“割剝六州之人以富其家,或劫殺其身而取其財”,後來被調為鎮海節度使。夏蜀叛亂平定以後,朝廷又樹立了一定的威信,藩鎮多畏懼入朝。李琦的心裏也忐忑不安,憲宗遣使到京口訊問他入朝的行期。李琦舉兵造反,兵敗後被械送京都。 沒收後配在掖庭的婢妾中,有個姓杜的,姿色豔麗,一時無雙。 婢妾名叫杜秋,歷史上也稱做杜秋娘(娘是古代婦女的泛稱,不屬於名字的一部分)。是唐金陵人,入宮以後得到了唐憲宗的寵倖。
韓愈心靈的兩個世界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 董生舉進士, 連不得志於有司, 懷抱利器, 鬱鬱適茲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 董生參加進士考試,接連幾次未被主考官錄取而不得志,只好到華北地方去謀職。請問造成此普遍現象的原因何在?試說明之 A.科舉考試制度缺憾 B.國家重用人才類別 C.唐朝士人經濟困頓 D.藩鎮割據尾大不掉 可複選
韓愈的兩難 董邵南,壽州安豐(今安徽壽縣)人,因屢考進士未中,鬱鬱不得志,求仕無成,擬去河北托身藩鎮幕府。 韓愈一貫反對藩鎮割據,故作此序贈送他,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又勸他不要去為割據勢力服務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 夫冀北馬多天下, 伯樂雖善知馬, 安能空其群耶? ”解之者曰: “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
送無本師歸范陽 欲以金帛酬, 舉室常顑頷。 念當委我去, 雪霜刻以憯。 獰飆攪空衢, 天地與頓撼。 勉率吐歌詩, 慰女別後覽。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1.630年唐太宗滅東突厥,得10餘萬內附人 2.採溫彥博建議,遷至幽州.靈州一帶 3.玄宗廢府兵,內附人成為蕃將的主要傭兵來源 4.安史之亂後,為安撫亂事,承認其地位
錢穆 因此,北方學術發展幾陷於停頓,甚至有 秀才盧生,生年二十,未知古有人曰周公孔子者。 杜牧《范陽盧秀才墓》 唐代的藩鎮,其出身全多是行伍小卒,本無教育,亦無野心﹝按:文化上的野心﹞ 並不懂如何創建像樣的政治規模,只是割據自雄。
盧霈 二十歲時,盧霈受到德鎮府掌書記黃建的影響,對皇帝所處的京師懷抱憧憬,因此便與弟盧雲前往,盧霈開始研讀孝經、論語等,竟讓他考上了進士,擠進了兩京士大夫的團體,然而他卻死於盜匪手中,喪事是由好友協助才完成的。 盧霈為何不在河北做一個公子哥, 卻要到京師做無業遊民呢?
河北士族 河北的老牌士族,亦即三姓四家的范陽盧、趙郡李,以及柏陵及清河的兩崔,這四家子弟為了方便從事科舉考試,逐漸放棄數百年的老店或根據地,都去兩京。這股趨勢因安祿山所掀起的內戰推向高潮。河北大士族蜂湧逃亡至長江邊岸,更不要說是駐足兩京了。這形勢一直直到七八五年皇帝李适坐穩帝位,大士族才從南方姍姍來遲,回到兩京任官。
為何會出現沒有歷史的人? 西元七八O至八二五年時,唐廷和河北關係處於最低盪的時期,兩京士大夫群起鼓譟,提出河北人為異類的論述,用以團結人心,期於收復河北。 唐代的河北人因某種歷史因緣,在政治上採抵抗唐廷的立場,而遭唐代京師士大夫予以醜化,甚至污名化。使河北人被帶著一具醜陋不堪的面具入史,甚至成為『沒有歷史的人』。
請問,杜牧的悲哀何在?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德宗貞元 19年( 803年 ) 宣宗大中 6年( 853年 出身高門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學家
牛.李兩黨之鬥 九世紀二○至四○年代,長達三十年之久的牛 李兩黨之鬥。當全國兵變蜂起,宦官權力鼎盛之際,唐王朝中央政府卻爆出慘烈的「文鬥」。以牛僧孺 .李德裕分別為首的兩大派系,互相爭奪宰相位置。牛僧孺當權,李系官僚被傾巢驅逐到蠻荒邊疆;李德裕當權,牛系官僚也被傾巢驅逐到蠻荒邊疆
《不第後賦菊詩》 黃巢/僖宗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菊花的意涵何在? 黃巢起事的個人與社會背景為何?
安史亂後 租庸調法是戶為本, 安史亂後, 戶籍只三分之一, 以丁為本之稅制己出現困難, 加以「富人多丁者, 以宦、學、釋、老得免, 貧人無入則丁存, 故課免於上, 而課免於上, 而賦增於下, 富戶都需負擔租稅, 成政府抽稅的對象, 故租庸調法已不能對政財政來源有所裨益。 玄宗以後, 肅、代、德三朝, 三十年間都是以解決政府財政困難, 整理稅法為施政重心。
楊炎 唐高祖起徵收租庸調外,亦 有徵收畝稅,根據土地所 產徵收,於秋季繳納,此外亦有徵收戶稅,在夏季時繳交。這兩項稅收,隨租庸調制的解體而益發重要。在玄宗時天寶年間,這兩稅收一年有二百萬貫,至代宗時已增了三倍。德宗時宰相楊炎提出兩稅法,就是據畝、戶兩稅項整理而成。
逃亡的民戶 全國各地稅率, 輕重不一。 稅項攤分全國各戶, 因攤分不均勻, 各州稅率不均, 故稅率重的州相繼出現逃亡的民戶。兩稅法以貨幣繳納稅項, 但由實物轉為金錢間, 出現了拋售實物, 物價下降, 農民吃虧, 加重負擔。 而州縣長官因考課功罪是以戶之增減而定, 所以都隱瞞不報逃亡之民戶, 於是形成輕者日輕, 重者則日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