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Advertisements

质数和合数 富县北教场小学 潘小娟 1 、什么叫因数? 2 、自然数分几类? 奇数和偶数. 3 、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 4 、写出 1—20 的因数。 前置性作业.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形成尿液) (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 (排出尿液) 1 、泌尿系统的组成.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调查人数 421 人 回收 415 份 有效卷 402 份 调查结果 目前同学近视人数多.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说课稿)
复习: 神经系统 脑(大脑、小脑、脑干)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髓神经 细胞体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突起
眼 和 视 觉(二).
神奇的眼睛.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 ---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蒙眼游戏:你能坐上凳子吗?. 蒙眼游戏:你能坐上凳子吗? 人的感觉器官 视觉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视觉的形成 3、近视的形成原因和纠正 4、如何保护眼?
第四节 相对眼镜倍率.
眼睛与视觉的形成(二).
眼睛和眼镜.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仪征市第四中学 孙延新.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睛和眼镜.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矫正.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折线统计图》 丰台区大红门一小 白红杰.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思考: 物体 人眼 如何看到?.
§5.4 眼睛和眼镜 姚村镇中学:马列拖.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活动课 有趣的组合.
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第四篇 感 觉 器 感觉器: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构成 感受器:是神经终末部分与其他组织共同形成的特殊结构。 感受器可分: 1、外感受器 ——分布于皮肤、嗅粘膜、味蕾、眼、内耳等,接受外环境刺激——痛、温、触、压、光、声等。 2、内感受器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壁等,接受内环境刺激——痛、温、压、离子、化合物浓度等。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 感知.
励才实验学校 柳美玲.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巩义市直第四初中 席新娜.
第17课时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考 点 聚 焦 专 项 突 破 1.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知 识 管 理 归 类 探 究 当 堂 测 评 分 层 作 业.
眼睛与眼镜 明光市司巷中学 王宗伟.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 u=2f f<u<2f u>2f f<u 复习回顾 当 时,成倒立的等大的 像。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第一课时) 济南三十七中学 魏茂山.
四、眼睛和眼镜 实验中学 李会荣.
四、眼睛和眼镜.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复习练习: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 u>2f 实 f<u<2f 实 虚 u<f 当 时,成倒立缩小的 像。
执教者:青村中学 刘红.
4.6神奇的眼睛.
4-6 神奇的眼睛 福州市第七中学 鲍飞虎.
课题: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 杨芳 2009 年11月18日.
【开心一分钟】 你小子,胆子不小!竟然都吃光了啊! 也不给爷留点啊!.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眼睛和眼镜.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八年级《物理》上册 眼睛和眼镜 沂江中学 刘嫦娥 .
反射途径 模糊的视觉图象 视觉皮层 下行冲动 皮层-中脑束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神经 睫状肌环行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向前后方凸出 清晰的视觉图象.
Unit 1 What’s this?.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小学新课程标准数学第一册(人教课标版) 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人: 孙东霞
Unit 6 Shopping B Let's learn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位似.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一、说 教 材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说 教 材 1、教学内容:《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教材分析:《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初中(七下)生物教材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主要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让学生描述眼球和主要功能,说出近视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3、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对自己的眼、等感觉器官较熟悉,但对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一、说 教 材

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情况,模拟视觉形成的实验。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二、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目标 (二)能力目标 (三)情感目标: 1 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 息的情况。 2 说明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3 阐述近视眼的成因、特点及预防措施。 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情况,模拟视觉形成的实验。  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 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三、重 点 和 难 点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既是本课的 重点又是难点。

预习方法 听课方法 复习方法 作业方法小结方法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四、说 学 法: 根据大纲和本节课要求及学生特点,在教学中提供大量材料,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接受知识和信息的刺激。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课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归纳、总结,从各种现象中找出共性的东西,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环节学习方法 预习方法 听课方法 复习方法 作业方法小结方法

创设情景---分析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书 分析讨论交流(结合教学软件)---得出结论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激趣引学 2、介绍知识整体结构 3、讲授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4、讲授视觉的形成过程 5、近视………(游戏) 6、课堂小结,(学生当小老师) 7、练习巩固与小组讨论 作业布置 五、说 教 法 六、说 教 学 程 序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分析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书 分析讨论交流(结合教学软件)---得出结论

生活体验想一想: 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迎面扑来,这时候,你会怎样做呢? ——找地方避雨

你怎么判断出要下雨呢? 乌云:看—— 狂风:感—— 闪电:看—— 雷鸣:听—— 视觉 触觉 视觉(2/3) 听觉 我们的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大脑(产生视觉)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 基本结构  2 两个调节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三、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形成的原因 2.近视眼及其矫正 3.预防近视眼的措施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大脑(产生视觉)

眼球是如何自动调焦的呢?眼球又是如何自动调节光圈的呢?人是如何形成视觉的? 在使用照相机照相有时需要拍摄近处的物体,有时需要拍摄远处的物体,此时我们需要调节镜头从而可以拍摄到清晰的物像。而我们看物体时我们也需要看清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我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眼球是如何自动调焦的呢?眼球又是如何自动调节光圈的呢?人是如何形成视觉的? 晶状体的调节(远近) 两个调节 瞳孔的调节 (明暗)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大脑(产生视觉)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 基本结构  2 两个调节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三、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形成的原因 2.近视眼及其矫正 3.预防近视眼的措施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大脑(产生视觉)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大脑(产生视觉)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 基本结构  2 两个调节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三、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形成的原因 2.近视眼及其矫正 3.预防近视眼的措施 →光敏感细胞→视神经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大脑(产生视觉)

同学们打开书,翻到P89页,对照这一页的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彩图,结合自己来认识一下自己的眼球是由几部分构成的,从外到内由几层组成,每一层的名称分别叫什么?有什么功能?

光圈 人们常说照相机的成像跟人的眼球成像的原理相同,根据你对眼球的认识,想一想,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人们常说照相机的成像跟人的眼球成像的原理相同,根据你对眼球的认识,想一想,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晶状体—— 瞳孔—— 视网膜—— 镜头 :可适当引导、补充。 光圈 胶卷 光圈

想一想: 眼睛的这些结构如何形成我们的视觉? 视觉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大脑(产生视觉)

想一想: 眼睛的这些结构如何形成我们的视觉? 视觉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大脑(产生视觉)

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这种眼睛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眼球的完好 视神经没断 大脑正常

眼球是如何自动调焦的呢?眼球又是如何自动调节光圈的呢?人是如何形成视觉的? 在使用照相机照相有时需要拍摄近处的物体,有时需要拍摄远处的物体,此时我们需要调节镜头从而可以拍摄到清晰的物像。而我们看物体时我们也需要看清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我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眼球是如何自动调焦的呢?眼球又是如何自动调节光圈的呢?人是如何形成视觉的? 晶状体的调节(远近) 两个调节 瞳孔的调节 (明暗)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大脑(产生视觉)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 基本结构  2 两个调节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三、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形成的原因 2.近视眼及其矫正 3.预防近视眼的措施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大脑(产生视觉)

各年龄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表 学生甲:从表中可以看出,左边7~12岁为小学生,右边13~18为中学生。 学生乙:从表中可看出,随年龄增长或随学龄增长,青少年视力不良率呈大幅上升趋势,至18岁时,视力不良率达到入学前的7倍多,视力不良率触目惊心,非常值得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引起高度重视。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好,大家再分析一下,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哪些?根据你的切身体会,也可以参阅课本P91页。 学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教师:对。从刚才分析的表中可知:7~8岁年龄段的视力不良基本上是天生的,属于遗传因素造成。学生视力不良率从7.9%快速升至53.28%,这部分学生视力不良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 表  演

近视的原理 引导归纳总结 晶状体过凸 眼球前后径过长 近视的矫正: 凹透镜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三 近视及预防 “三要”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三 近视及预防 “三要”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三 近视及预防 “三要” 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 不躺卧看书 不在直射的光线下看书。 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走路看书.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三、近视及其预防 小老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练一练: C D B 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 、晶状体 D、玻璃体 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 、晶状体 D、玻璃体 2、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3、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C D B

4、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 )到达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5、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巩膜 D、虹膜 C B

6、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 7、为了节约时间,应边走路边看书学 习。( ) 8、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10厘米左右。( ) 9、躺卧看书很舒服,应当提倡。( ) 10、当人观看一个由远处移近的物体时,晶状体会逐渐变厚。( ) × × × × √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心理学家认为:让学习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是有相当大的刺激作用,为了便于检查,设计了课上练习,并将答案公布在屏幕上,让学生对照批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增加学好生物知识的信心,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练习先印发,随堂做,对照讲。

谢谢,请多指教!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大脑(产生视觉)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 基本结构  2 两个调节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三、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形成的原因 2.近视眼及其矫正 3.预防近视眼的措施 →光敏感细胞→视神经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大脑(产生视觉)

谢谢 请多指教

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人体的部分性状(一)

人体的部分性状(二)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大脑(产生视觉)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 基本结构  2 两个调节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三、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形成的原因 2.近视眼及其矫正 3.预防近视眼的措施 →光敏感细胞→视神经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大脑(产生视觉)

谢谢 请多指教

有的基因决定眼睛虹膜的颜色 绿色 棕色 资料 蓝色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二、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目标 1、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 息的情况。 2、说明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3、阐述近视眼的成因、特点及预防措施。 (二)能力目标 模拟视觉形成的实验。  (三)情感目标: 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