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一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主題三 儒學教育
主題三 儒學教育 學習重點 官學教育 祭孔 書院與私人講學 儒學的現代意義
官學教育 1.官學的發展 A.漢代-開始,但未普遍設立 B.唐代-在官學中建孔廟,形成「廟學制」 C.宋代- a.北宋太祖:地方官學建設欠積極 b.北宋中期:范仲淹改革,要求每一 州縣設立官學 c.北宋末:普設縣學
2. 宋代的官學情形-廣設學校後 A. 中央官學: a 2.宋代的官學情形-廣設學校後 A.中央官學: a.地點:京師 (a)太學-招收低階官員子弟、平民 與州學升貢生員 (b)國子監-招收中高階官員子弟, 憑恩蔭入學 b.科舉考試:直接參加進士考試
宋人科舉考試圖
中國 北京國子監 建於清高宗 乾隆四十九年(1784)
B. 地方官學:州學、縣學 a. 學生-生員 b. 主管-(a)府學:教授 (b)州學:學正 (c)縣學:教諭 c B.地方官學:州學、縣學 a.學生-生員 b.主管-(a)府學:教授 (b)州學:學正 (c)縣學:教諭 c.生員享優待-(a)有齋舍可住宿 (b)享免勞役 C.教育內容:四書和五經 a.元代-《四書集注》成科舉考試定本 b.「四書」成士人必讀之書 c.宋代中葉開始,官學教育成「成聖教育」
「四書」及「五經」 五經 四書
祭孔 1.國家祭孔 A.始自:漢高祖 劉邦 B.西漢後期:a.孔廟從家廟性質轉為官廟 b.孔子後裔世襲爵位與封邑 C.東漢明帝:規定太學與郡縣均需祭孔 D.魏晉南北朝:各政權仍修建孔廟與祭孔
劉邦祭孔圖 劉邦鄙視儒生,但對孔子仍然尊崇而祭祀
2. 孔子地位變化 A. 王莽執政時:提升周公地位 B. 東漢:周公與孔子並列「先聖」 C. 三國 曹魏:祀孔子,周公之祀廢而不舉 D 2.孔子地位變化 A.王莽執政時:提升周公地位 B.東漢:周公與孔子並列「先聖」 C.三國 曹魏:祀孔子,周公之祀廢而不舉 D.唐代:a.唐初-國子學建周公與孔子廟各 一,稱「二聖」 b.唐文宗-以孔子為唯一「先聖」 E.宋代:州縣學皆建立孔廟
官學示意圖
3. 孔廟配享的演變 A. 唐代:以顏回配享 B. 宋代:理學尊崇孟子 a. 王安石-以孟子配祀孔廟 b
4. 孔廟的建制與祭孔的時間 A. 孔廟的建制:孔廟內的建築、方位及 內部擺設,至明 清時代 都有明文規定 B. 祭孔的時間: a 4.孔廟的建制與祭孔的時間 A.孔廟的建制:孔廟內的建築、方位及 內部擺設,至明 清時代 都有明文規定 B.祭孔的時間: a.臺灣-以孔子誕辰九月二十八日舉行 b.傳統-分春秋二祭 C.祭祀典禮:有一套嚴格規定 例如:儀節、牲品、祭器等
祭孔大典 2005年臺南市孔廟的祭孔活動
書院與私人講學 (一)唐 宋 元的發展 1. 唐代 A.起設:為政府藏書之所 B.後轉為私人講學場所-確切得知有 a.張九宗書院-四川 b.桂岩書院-江西 c.石鼓書院-湖南 d.南嶽書院-湖南 C.多設於環境清幽之地
2. 宋代 A. 北宋初-a. 書院多集中於南方 b. 都為私人所興辦 B. 北宋中-書院與地方官學並存局面 C. 南宋-書院大盛 a 2. 宋代 A.北宋初-a.書院多集中於南方 b.都為私人所興辦 B.北宋中-書院與地方官學並存局面 C.南宋-書院大盛 a.官學教育品質不振 b.大儒駐講推波助瀾-如 (a)朱熹-嶽麓書院 (b)呂祖謙-麗澤書院 (c)陸九淵-象山精舍
嶽麓書院 是中國最古老的書院之ㄧ,北宋太祖 開寶九年 (976)創辦,朱熹曾長期在此主持講學。
鵝湖書院 南宋孝宗1175年朱熹、呂祖謙、陸九淵等人會於鵝湖寺,為 歷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後人在他們聚會之處建祠紀念 ,南宋理宗1250年改為文宗書院,明代正式定名為鵝湖書院
尼山書院牌坊與石碑 元順帝 至元二年(1326)由地方官員奏請興建,並獲得當地士民出錢出力,書院乃告建立。位於中國山東曲阜,2006拍攝
3. 元代 -書院形同地方官學 A. 元廷鼓勵私人捐田產錢穀興辦書院 B. 官辦書院增加: a. 撥資新建或修建書院 b. 撥學田與經費 c
(二)明 清的書院 1. 明代 A.明初-書院遽減 a.明太祖大力提倡官學,有些書院 併入地方官學 b.宋 元以來的書院多毀於戰禍 B.明中葉-書院講學再興 a.經濟復甦,讀書人口增加,官學 已無法滿足需求 b.王陽明學派崛起-「講會」盛行
C. 明後期-書院受禁抑 a. 明神宗:張居正主政時期-以書院 「空談廢業」下令禁毀天下書院 b C.明後期-書院受禁抑 a.明神宗:張居正主政時期-以書院 「空談廢業」下令禁毀天下書院 b.明熹宗:魏忠賢毀全國書院 (a)顧憲成、高攀龍重修東林書院講學 (b)東林黨人批評時政→遭魏忠賢加害
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始建於北宋,一度沒落,明神宗 萬曆年間,顧憲成被貶回鄉,在無錫士紳高攀龍等資助下重修東林書院,並講學於此。
東林會約 明代書院常制定學規管理學生,反映該書院學術理念,也可 以看出該書院的管理風格。 此為顧憲成於1604年所制定。
2. 清代 A. 清初-受壓抑 B. 雍正-形同地方官學 a. 朝廷鼓勵地方官建立書院 b. 以為科舉考試之用 C 2. 清代 A.清初-受壓抑 B.雍正-形同地方官學 a.朝廷鼓勵地方官建立書院 b.以為科舉考試之用 C.清末-沒落,淡出教育中地位 a.實施新政,書院被改為大中小學堂 b.教學上大量增加西學內容
蓮池書院 雍正11年(1733)朝廷下令各省官員建立書院,當時直隸 總督李衛奉命建造蓮池書院,為著名的官辦書院。
儒學的現代意義 人倫日用 A.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強調孝道 B.強調身體力行-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儒家倫理 關懷社會:入世 A.正面-a.入仕 b.從事社會事業 B.反面-批評時政:動機需無私的
岳陽樓 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提到知識分子的責任應為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後世 知識分子樹立絕佳榜樣。
臺灣書院-磺溪書院 位於臺中縣 大肚鄉
臺灣書院-道東書院 位於彰化縣 和美鎮
臺灣書院-興賢書院 位於彰化縣 員林鎮
祭孔典禮 資料一: 廟學制(學校設置孔子廟祭祀)能否視為中國教育獨有特徵,也值得商榷。就學校形式而言,廟與學的結合此一現象,在回教(伊斯蘭教)寺院及西藏佛寺,都兼具宗教與教育雙重功能,既是宗教集會所,也是學校。此外歐洲的學校內,也都設教堂。故廟學合一的現象,恐非中國所有的特例。雙方差別則在崇拜的對象與意義,中國所崇拜者是人非神,其義側重對學問知識的尊重,世俗意味甚濃,不似外國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周愚文:中國教育史綱 資料二: 唐代以後,由於學校中普遍築有孔廟以及理學的昌盛,都在倡導學做聖賢的理念,強調入仕當官,得以施展抱負,即為經世濟民的聖賢事業,這也是中國傳統教育的一大特點。 ~~國立編譯館主編:中國文化史(下)
書院教育及其特色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命令江南各路學以及各縣學內 ,設立小學課程,選有德有才的長者教導學生,若有的自願招請老師,有的承家學由父兄傳授,也聽其自便。其他先儒教化過的地方,名賢來往過的場所,及好行此事的人家出錢出粟供養學員的,都要建立書院。……所有路、府、州的書院,設直學官以掌管錢糧,從郡守及御史臺的官員的考試中補任。直學考核期滿,又考所學課業十篇,升任學錄、教諭。學正、山長 、學錄、教諭,也可由集賢院以及御史臺等官員舉荐充任。 ……行京學到州縣學以及書院,凡在那裡完成學業的學生,由州縣守令舉荐,御史考核,有的可任用為教職,有的可錄取為吏員,往往人才輩出。 ~~語釋元史,卷八十一選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