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教学课件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教研室制作
药线引流疗法 臁疮(下肢慢性溃疡)的换药 乳痈(急性乳房炎)成脓的切开排脓术 箍围药的摊制与外敷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病因病機探究 适应证 1 2 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 瘘管、窦道。 药线引流疗法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主要材料 操作准备 长短粗细合适的纸捻。 五五丹(或九一丹)。 探针等。 1 2 3 病因病機探究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操作步骤 1 首先用探针探明脓腔、漏管的深度及走向。 2 冲洗瘘管或窦道:2%黄柏水或双氧水冲洗。 3 选择长度和粗细合适的纸捻(纸捻的长度要比漏管长约1-2cm左右)。 3 操作步骤 在纸捻上先蘸少许液体,再将纸捻沾上合适的药粉。 (如生理盐水或黄连油膏) (如五五丹、九一丹等) 4 将药捻插入疮口,遇有明显阻力时停止。 5 药捻应留一小部分在疮口之外,并将留出的药线未端向疮口侧方折放。 6 外盖敷料固定。 7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禁忌症 脓腔内有死骨形成。 脓水已尽,流出少量淡黄色粘稠液体的创面。 1 2 病因病機探究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脓稠量多—五五丹。 脓稀量少—九一丹。 肉芽水肿—枯矾。 收口阶段脓腐未尽—生肌玉红膏。 引流药物的选择 1 2 4 3 病因病機探究 引流药物的选择 4 3 1 2 脓稠量多—五五丹。 脓稀量少—九一丹。 肉芽水肿—枯矾。 收口阶段脓腐未尽—生肌玉红膏。 注意事项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操作准备 主要材料 臁疮(下肢慢性溃疡)的换药 碘伏、生理盐水、双氧水、剪刀、八二丹、平胬丹、纱布等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移去疮面敷料先以2%碘伏擦洗疮面周围皮肤,再以生理盐水轻擦疮面。 1 操作步骤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2 根据疮面情况分别用药 若疮面有坏死的坚硬基底或脓性苔藓样附着物或枯萎肉芽,疮面边缘有坏死组织或苍白色的肉芽组织时先用双氧水冲洗,再用剪刀剔除上述病灶,直至有新鲜渗血或直接将八二丹、七三丹撒于上述病灶处以祛腐; 疮面脓稠量多先用双氧水冲洗,再用五五丹撒于疮面以提毒祛腐;若疮面肉芽水肿可用枯矾粉撒于疮面或枯矾水纱布外盖,亦可用高渗盐水湿敷;疮面胬肉突出则用平胬丹;脓腐已尽可用生肌白玉膏纱布,最后疮面盖无菌敷料胶布妥为固定。 若疮周红肿疼痛可用金黄膏箍围,若疮面有湿疹可用马齿苋60克,黄柏15克,败酱草30克,煎水外洗后用青黛散麻油调敷。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若换药时发现溃疡已深及胫骨或腓骨,应注意检查有无死骨,若有死骨要剔除,必要时可借助X线片寻找死骨。 局部忌用强烈的腐蚀药以免损伤筋骨。 1 2 4 5 6 3 在剪刀清创时注意不要损伤重要血管神经,若渗血当用黄连油纱布压迫止血,若有搏动性出血,则缝扎止血。 由下肢静脉曲张导致者,在外敷药的同时宜用弹力绷带或普通绷带绑腿或平卧提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少水肿,促进溃疡愈合。 注意事项 换药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静脉炎,大隐静脉曲张引起的在疮面炎症控制后可考虑做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 久治不愈的溃疡疑有癌变时需做病理学检查。证实后按皮肤癌治疗。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适用范围 拔 甲 术 指(趾)甲周围炎蔓延到甲下,形成甲下脓肿。 外伤性甲下血肿,指(趾)甲已与甲床分离。 灰指甲药物治疗无效时。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应用解剖 指甲的近侧(甲根)与皮肤紧密相连,皮肤沿指甲两侧向远端伸延,形成甲沟。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操作准备 准备用具:换药碗、镊子、纱布、2%碘伏棉球、生理盐水棉球、黄连油膏纱布、血管钳、剪刀、刀片、胶布等。 体位:仰卧位。 麻醉:指、趾神经根阻滞麻醉。方法是注射针在趾指根部两侧刺入,直达指骨,退出少许,注入1%~2% Procaine溶液1~2ml,然后退至皮下,向背测和掌侧各注入1ml。拔出注射针,术者用手指轻揉注射部数分钟,等指尖感觉消失即可手术。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2 1 术者用左手拇、食指捏紧指、趾两侧,压迫止血。右手用小尖刀在甲根部刺入皮层与甲面间深约2~3mm,沿甲面向两侧分离皮层。然后紧贴指甲将刀插入指甲与甲床间,直达甲根部,向两侧完全分离甲床。在指甲中部,用止血钳夹住已分离好的指甲,按水平方向抽拔,或用卷拔法拔出指甲。方法是,当皮层分离后,用直血管钳沿甲沟一侧插入,钳紧夹指甲的一侧,向另一侧徐徐卷动,边卷边拔,使指甲脱离甲床。创面用油膏纱布覆盖后,加压包扎。 戴手套、消毒、置巾。 操作步骤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压迫止血 分离甲根上皮 分离甲床 翻卷拔甲 拔除指甲 检查有无残留 1 2 3 4 5 6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麻药忌加入肾上腺素,以免动脉痉挛而造成坏死。 分离甲根部时,注意要达到甲基部的两角处。 病因病機探究 麻药忌加入肾上腺素,以免动脉痉挛而造成坏死。 分离甲根部时,注意要达到甲基部的两角处。 甲癣指甲脆弱,不宜翻卷拔甲,可在甲下分离后直接拔出。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病因病機探究 用尖刃刀分离甲上皮时,应注意不要使其损伤,以免日后从甲上皮生出的指甲永久畸形。分离甲床面时,应紧贴指甲,刀刃指向指甲背面,注意不要损坏甲床组织。拔除指甲后,如甲床不平整,宜用刀刃将其轻轻刮平,以免日后新生的指甲高低不平。 为防止损伤甲床,也可在以刀分开指甲尖端的甲床后,用蚊式止血钳插入间隙,在分开止血钳时即可使指甲脱离甲床。 甲癣拔甲时,因指甲较脆,难以翻转拔甲,可在甲下分离后直接拔出。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应用解剖 乳痈(急性乳房炎)成脓的切开排脓术 位置:乳房位于胸前3~4肋至6~7肋之间,胸大肌表面。 病因病機探究 应用解剖 位置:乳房位于胸前3~4肋至6~7肋之间,胸大肌表面。 结构:乳房外观可见乳房、乳晕、乳头;内部由乳腺组织、脂肪组织、Coper氏韧带组成。其中乳腺组织分为15~20乳腺腺叶,呈放射状排立,各乳腺腺叶之间由Coper氏韧带包裹分开,乳腺脓肿易从一个腺叶波及邻近腺叶,中间由Coper氏韧带隔开。淋巴回流主要以腋窝淋巴系统为主,继则至锁骨上及锁骨下,最后注入肺。 乳痈(急性乳房炎)成脓的切开排脓术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操作准备 准备用具:换药碗、镊子、纱布、2%碘伏棉球、黄连油膏纱布、五五丹、九一丹、血管钳、剪刀、刀片、绷带、胶布等。 体位:仰卧位。 麻醉:一般用局部浸润麻醉。 病因病機探究 操作准备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操作步骤 戴手套、消毒、置巾。 乳房部宜作放射状切口,乳房后壁脓肿应作乳房下方弧形切口, 用反挑式执刀逐层切开,直至脓腔。 检查脓腔:以手指探查脓腔的大小、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轻轻分开脓腔内纤维间隔,去除坏死组织。判断引流是否通畅,决定是否扩大切口或行对口引流,适当冲洗脓腔。 置入引流物,松紧适宜。引流物另一端应露在外面,记录油纱条数量,以免换药时遗漏。 纱布或棉垫覆盖,胶布固定。 必要时脓液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1 2 4 3 5 6 病因病機探究 操作步骤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置……………………….巾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常见操作错误及应对方法 选择切口错误 1 对策:①位置宜低; ②方向:放射状切口——乳房部脓肿, 乳房下方弧形切口——乳房后壁脓肿, 乳晕边缘弧形切口——乳晕部脓肿。 脓腔未分离 对策:以手指探查脓腔的大小、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轻轻分开脓腔内纤维间隔,去除坏死组织。 脓肿切开冲洗后即用丹药 对策:应先用油纱布填塞压迫止血,次日再根据脓液及坏死组织选择丹药,但应向患者交待暂定哺乳。 1 2 3 常见操作错误及应对方法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脓成时才能切开,深部脓肿切开前要穿刺,以确定其部位及深度。 切口的位置宜低,大小以引流通畅为度。 病因病機探究 脓成时才能切开,深部脓肿切开前要穿刺,以确定其部位及深度。 切口的位置宜低,大小以引流通畅为度。 切口的深浅:以得脓为度,不可过深。 切口的大小,视引流的通畅情况行扩大切口,或对口引流。 脓腔内应放置引流物,且一般不应填塞过紧,以免影响引流;当需压迫止血时可适当填塞压迫。 如脓腔内乳汁溢出过多,应建议患者回乳。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应用解剖 乳房外观可见乳房、乳晕、乳头;内部由乳腺组织、脂肪组织、Coper氏韧带组成。其中乳腺组织分为15~20乳腺腺叶,呈放射状排立。乳腺组织并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出现生理性增生,经后7~10天生理最平稳。正常情况下两侧乳房对称、质地柔软无凹陷、压痛及肿块,乳头也无溢液。淋巴回流主要以腋窝淋巴系统为主,继则至锁骨上及锁骨下,最后注入肺。 乳房肿块的检查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患者体位:坐卧、卧位相结合,充分暴露双侧乳房。一般先查健侧,后查患侧。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视 诊 乳头 皮肤 注意皮肤颜色,有无桔皮样改变、卫星结节,有无浅静脉扩张。 有无抬高、凹陷;乳晕部皮肤有无发红、糜烂、脱屑、潮湿等改变。 视 诊 病因病機探究 双侧乳房是否对称,有无局限性隆起、凹陷。 外形 皮肤 注意皮肤颜色,有无桔皮样改变、卫星结节,有无浅静脉扩张。 乳头 有无抬高、凹陷;乳晕部皮肤有无发红、糜烂、脱屑、潮湿等改变。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触 诊 脓成时才能切开,深部脓肿切开前要穿刺,以确定其部位及深度。 B 如脓腔内乳汁溢出过多,应建议患者回乳。 切口的位置宜低,大小以引流通畅为度。 切口的大小,视引流的通畅情况行扩大切口,或对口引流。 切口的深浅:以得脓为度,不可过深。 脓腔内应放置引流物,且一般不应填塞过紧,以免影响引流;当需压迫止血时可适当填塞压迫。 C A B E F D 触 诊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病因病機探究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病因病機探究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注意事项 若出现乳头抬高、凹陷,桔皮样改变,卫星结节,是由于库柏氏韧带牵拉及癌肿局部转移引起;提示中晚期乳癌。 病因病機探究 注意事项 若出现乳头抬高、凹陷,桔皮样改变,卫星结节,是由于库柏氏韧带牵拉及癌肿局部转移引起;提示中晚期乳癌。 一般而言经前期不宜行该项检查。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概 念 箍 围 药 是将药粉与液体调制成糊状敷贴于患处以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药物。 病因病機探究 Click to add Title 概 念 是将药粉与液体调制成糊状敷贴于患处以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药物。 箍 围 药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病因病機探究 适应证 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的外疡。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取适量的药粉与液体调成稠糊状备用。 调制液体的选择 箍围药调制方法 阳证 阴证 病因病機探究 多用菊花汁、银花露或茶 醋、酒调制 半阴半阳证 阴证 醋、酒调制 葱、姜、韭汁或蜂蜜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四周向内折叠后再在上面再盖一张棉纸备用。 病因病機探究 箍围药摊制方法 1 根据肿疡范围的大小选用大小合适的棉纸; 用刮刀取适量的药膏摊于棉纸上,厚约0.2~0.4cm,药膏的面积应大于肿疡红肿的范围,且棉纸边缘留1-2cm的空白。 2 3 四周向内折叠后再在上面再盖一张棉纸备用。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取摊制好的大小合适的箍围药置于患处,箍围药的大小要超过肿胀的范围。 1 病因病機探究 箍围药敷贴方法 取摊制好的大小合适的箍围药置于患处,箍围药的大小要超过肿胀的范围。 1 2 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病因病機探究 注意事项 干燥时要用液体湿润或更换; 肿势局限者宜用消散药。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