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中年段教材实验的 几 点 建 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会 培训部主任 特级教师 高 林 生 反思
第一部分 总体思路 倡简 务本 求实 有度
倡简:目标简明扼要,过程简洁明了,手段简捷有效; 务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突出语文本体,用好文本提供的资源; 求实:教学真实,教法朴实,训练扎实; 有度:要求有度,推进方式变化有度,拓展有度;
第二部分 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 一.明确中年级阅读教学的前后联系与侧重点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必须” 1.必须把初读落到实处: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地朗读课文; 2.必须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战略重点,是必须落实,不能后退的“钢性指标”; 3.必须把理解定位在适当程度:能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大致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情感。 4.必须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要关注词语、句式、篇章的背诵和积累。
1.读书能力:在坚持抓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为加快阅读速度打好基础;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三个侧重点 1.读书能力:在坚持抓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为加快阅读速度打好基础; 2.理解能力: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3.拓展积累:拓展阅读范围,拓宽阅读视野,加速有效积累。
二.认真钻研教材,搞好课前的预测,练就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1.提高教师与文本先期对话的深度与广度; ①.认真揣摩文本中字词句及标点符号的读法、写法、用法,过好基础认读关; ②.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的高度研读课文,发掘与把握文本提供的教学资源。
研读教材的要点 ↓ ↓ ↓ ↓ ↓ 辨认文字→词句段篇→意像→ 语义 → 人文 字音 语调 事件 字面语义 道理 辨认文字→词句段篇→意像→ 语义 → 人文 ↓ ↓ ↓ ↓ ↓ 字音 语调 事件 字面语义 道理 字形 → 节奏 → 形象 → 引申语义→ 情感 字义 结构 场景 社会语义 方法 图像 手法 关系 精神
2.搞好课前的学情预测,为优化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较为准确地预测学生的已知和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未知,明确阅读课的切入点和教学目标的预设。 3.练好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课堂语言、朗读本领、板书。
三.把握阅读课的基本流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建构阅读话题; 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中年段则要求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反复多次的朗读练习,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中年级逐步将此变为自学要求,逐渐增加默读和略读的比重,逐渐提高把握关键词句段及要点和层次的要求,为篇章教学奠定基础;
4.认读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新词 进入中年级后,对生字的把握可通过预习和课堂反馈解决;对新词的理解,低年级以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为主要渠道,中年级还应关注工具书的利用。 5.课堂练习 低年级以有指导的练写生字和写话为主要内容;中年级则以适度的拓展性阅读或迁移性的读写练习为主。
第二课时 1.复习; 2.精读课文 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以读见悟(在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为主,中年段则以把握课文中关键词句的作用,把握课文的层次、要点及思想感情为主); 3.熟读课文,形成积累(在中年级,对背诵的内容、篇幅、自主选择的比例可适当加大); 4.课堂演练(中年段可适当开展撰写读书笔记以及欣赏、评价的尝试)。
四.应当妥善处理的关系 1.正确处理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2.正确处理基础与拓展的关系; 3.正确处理情趣与常规的关系; 4.正确处理主要与辅助的关系; 5.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第三部分 关于习作教学的建议
第一章 对写作教学应有的基本认识
第一.写作教学要走出“代人立言”的误区,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需要出发,变 “要我写”为 “我要写”,大力提倡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写作教学要将“得心应手”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写作知识和技巧务求精要有用,要为表达和交流服务,而不要变成表达交流的限制。
第三.写作教学的显性成果是能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要适当降低起步阶段的要求,让学生乐写、能写、会写。
第二章 中年级习作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低年级写话与中年级习作的联系与变化,循序渐进。 2.注意丰富学生作前的积累和储备。
抓好课内外阅读与背诵,不断增加书面语言(词汇、句式、结构模型)的积累。 ①.语言积累 抓好课内外阅读与背诵,不断增加书面语言(词汇、句式、结构模型)的积累。
培养留心观察能力与习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多种活动,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情感体验和认知经验; ②.认知经验的积累 培养留心观察能力与习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多种活动,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情感体验和认知经验; ③.表述经验的积累 见缝插针、适时设练,关注读写结合的练习,历练使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本领。
第三章:课堂习作的基本步骤 第一课时 ①.创设情景,拉动内需,激活习作素材储备,明确为什么写和写什么; ②.适当暗示,引导学生将已经激活的习作素材聚焦、放大、梳理,形成心理图式; ③.营造安静的外部环境,让学生迅速地动笔起草;教师在巡回中发现共性的优点和问题,并对确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引导;
②.通过多种方式,对草稿进行反复加工、修改; 第二课时 ①.作中点评与指导:明确存在的问题,找准修改和完善的方向; ②.通过多种方式,对草稿进行反复加工、修改;
附:关于修改的几个问题 一.需要考虑的问题 1.材料与话题是否吻合; 2.结构、顺序是否清晰; 3.所写的内容是否具体; 4.文章的语言是否通顺。
二.修改的内容 1.增删内容; 2.调整结构; 3.疏通语言; 4.推敲字句。
三.修改的方式 1.通过自读进行修改; 2.通过与例文比照进行修改; 3.通过小组交流进行修改; 4.通过老师的面批进行修改。
③.誊清,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习作的交流与展示。
第四章.习作课应当注意的问题 1.用好例文:不要把例文当作阅读课文做过细的分析;充分发挥例文多种功能; 2.注意时间的分配,动静结合,快慢合度:积极构思,快速起草,反复修改; 3.注意把教师指导和点评贯穿于习作的全过程——作前、作中、作后; 4.坚持积极鼓励的原则,“蹲下来”看待学生的习作,让他们乐写、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