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标要求·考纲研析 1.科学发展观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可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加以说明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意义加以分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概论学习历程与总结 姓名:钟霜 班级:经管系 经管 班 学号: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任教师培训专题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马克思主义 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主讲人:李宏.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必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鲜 明 特 征 马 克 思 主 义是行动的指南.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 辅导讲座一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编著 陈先达 杨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零一五年九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中共华东师大一附中总支部党校 2007年学生党课班开班仪式 ——暨党课第一讲 入党动机.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修订的主要内容和讲授重点的 建 议
主持教师:曹凤云 上海电视大学法律与行政系副教授 电话: (周二、五)
学习十八大新党章 红英小学 此处添加单位名称.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生活与哲学》 高考第一轮复习.
第 一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章 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专题一之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和理论成果.
深入理解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论述 阿克苏地委党校 贺新萍.
《中国共产党章程》 填空学习之一 (总纲部分)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复习.
《生活与哲学》复习指南 【全书基本框架图说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王怀超.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二章 讲授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第七章 共产主义 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006/04.
导 言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课程标准 : 1、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中共武汉市江岸区委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作业讲解:阅读以下英文材料,深化对“意识形态”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永 永 远 的 丰 碑 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电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 冯思淇 电话:
IT 方法 INTOSAI IT 审计培训.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3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标要求·考纲研析 1.科学发展观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可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加以说明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意义加以分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备考提示 考纲呈现 课标要求

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考点1) 1.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3)理论来源: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意义:开启了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考点2)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考点3) 1.毛泽东思想 (1)精髓:实事求是。 (2)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内涵: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网络构建

专家伴读 1.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结晶,是时代的产物。这说明 (B) A.人类先进思想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民群众认识世界的精神武器

2.判一判 (1)“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 (2)之所以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它是“科学之科学”。 (×)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

3.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始终坚持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科学分析时代条件,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从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C)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社会聚焦·课堂探究 社会聚焦 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材料一 中共十八大通过了党章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性贡献。坚持用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走上歧途。同时,必须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活力,以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坚持下去。”

问题探究 1.在新世纪,我们为什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应该如何贯彻落实? 【提示】 (1)科学发展观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示】 (1)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理论宝库。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①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它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②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它是发展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的创造,要善于发展,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宝库,并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新的实践。

考向预测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前理论界的热门课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中国社会实践,是新课标高考关注的重点对象。习近平同志关于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活力的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的最好总结,在高考中作为背景材料比较合适。

创新训练 1.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不同于以往的旧哲学,从而在哲学史上实现了伟大变革。这主要表现在 ( ) ①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因而不仅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而且在历史观上也是唯物主义的 ②它是凌驾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③它把唯物论与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唯物论是辩证的,辩证法是唯物的 ④它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②说法错误。“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既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使哲学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不利于发展。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在于能够给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使人们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看,它体现了 ( ) A.哲学对时代具有批判的功能 B.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 C.哲学对时代具有塑造、引导的功能 D.哲学对社会变革总是起促进作用

答案 C 解析 A说明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不符合题意;B夸大了哲学的作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说明了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会对社会变革起促进作用。

3.下列对科学发展观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③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④科学发展观是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②③④均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解。

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 【真题调研】 (2012·江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哲学唯物史观的正确性。在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清楚的看到,人类社会从本质上是物质的,社会生活从本质上也是实践的。③④说法与题目无关。 【答案】 A

【题眼突破】 1.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的精神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内涵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十八大修改后的党章语) 地位 科学发展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本质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主题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又一伟大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迁移训练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体现为(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了中国哲学 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合二为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④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指马克思主义改造了中国哲学,不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改造成中国哲学,也不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合二为一,而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只有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 B

请做:课时作业(三十三)

解题模板·技巧升华 依托自然科学型选择题解题技巧 【典例解析】 (2012·新课标全国)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可以使用关键词法。科学发现中人们对生物和阳光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认识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需要不断发展,故②正确;也说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给人们认识带来的反复性,故③正确。但既不能认为认识发展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故①错误;也不能认为真理是超越历史条件的,故④错误。 【答案】 C

【解题模板】 依托自然科学型选择题多以自然科学的最新认识成果及其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获得的经验教训等为背景,主要考查生活与哲学模块中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关知识。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看题肢表述的是什么知识;其次,分析材料中有关自然科学变化的表述,分析变化的动态过程所对应的题肢表述的知识,及其相关的意义。

方法1:关键词(句)法,就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句),然后通过分析、比较选出能够体现这些关键词(句)的题肢。 方法2:归纳法,就是根据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做法和要求,也就是从个性中找到共性。 方法3:排异法,就是排除观点正确但不符合设问要求或材料没有涉及的题肢。 方法4:排谬法,就是排除观点不正确或不符合事实的题肢。

【举一反三】 三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关于火星的明确记载,表明古人已经用肉眼对火星的运转作了比较准确的观察;17~19 世纪,欧洲人用望远镜观测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河床,这些“证据”令许多人相信火星上有智慧的动物;1965年7月以来,人类利用宇宙探测器探测火星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2004 年,人类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等现象。人们对火星的认识过程佐证了 ( )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可用排谬法。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③错误;真理具有相对性,人们在实践中能够获得真理,④的说法错误。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