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歐洲
歐洲早期的文明發源自古希臘。古希臘的雅典人孕育了最早的民主觀念,他們的藝術家、哲學家、科學家也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文化財產,影響後世極大。
繼希臘後興盛的是羅馬,羅馬帝國的版圖幾乎包括了整個西歐和地中海沿岸,羅馬人制訂的法律,是現代許多國家法律的根據;使用的語言,也是現在歐洲拉丁語的起源。
西元五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經歷三世紀之黑暗時代,幸賴教會負起教育民眾及維持社會秩序的任務。
黑暗時代以後,中世紀的歐洲是國王和貴族爭奪帝國領土的封建時代,有名的查理曼大帝曾建立了一個很大的王國,勢力範圍大約涵蓋今日的法國、德國及義大利是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第一個給歐洲帶來和平的統治者。
資料來源:宮崎正勝著 趙韻毅譯 世界史圖解 P.133
資料來源:宮崎正勝著 趙韻毅譯 世界史圖解 P.133
資料來源:宮崎正勝著 趙韻毅譯 世界史圖解 P.135
十字軍的影響 促進城市興起→歐洲工商業逐漸興起。 內戰減少(分散諸侯及騎士之注意力)。 王權伸張。 民族思想產生。 教皇權力基礎動搖。 歐洲文化提高。 亞洲學術文化引起求知熱誠。
十五世紀時為找尋新的貿易路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最先往非洲發展,並遠達亞洲和美洲。→揭開「地理大發現」的序幕。
十五世紀同時出現封建制瓦解,造成許多民族國家開始興起。
十四至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使歐洲民智大開,以「人」為中心的思想興起。
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進而發生「三十年戰爭」,最後達成宗教寬容的協議。
十六至十七世紀,商業革命帶動了重商主義,帝國主義,也產生了資本主義。
十七世紀也是歐洲專制政治開始盛行的時期。
十八世紀後期英國發生工業革命,帶來重要影響。
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的發生,將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散布至全歐洲,而埋下了各國民主革命的種子。
近代歐洲歷史則面對下列衝擊: 歐洲逐漸衰弱與其整合之努力。 第三世界的出現之威脅及南北對抗局面帶給歐洲的影響。 戰爭性質的改變對歐洲的影響。 恐怖主義威脅歐洲安全。
西元1870年 巴黎公社,西元1871年 德國文化鬥爭,西元1872年 三皇同盟,西元1873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西元1875年 第一國際結束,西元1876年 印象主義藝術流派,西元1870-1900年
巴黎公社 (La Commune de Paris) 1871年成立,乃法國大革命後無產階級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共產主義者宣稱之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但僅歷時72天。 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遭遇慘敗,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下令投降,第二帝國崩潰。同時巴黎爆發革命,宣佈成立第三共和國,由共和派和,奧爾良派份子組成新政府,稱為「國防政府」,但普魯士繼續大舉進攻法國,並包圍巴黎,巴黎工人起義建立國民自衛軍,人數約30萬人,由工人選舉產生的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領導,這是一支與國防政府對立的政治力量。
國民政府軍隊於1871年3月18日凌晨攻擊國民自衛軍重兵所在之蒙馬特高地,內戰爆發,但僅僅一天,工人就佔領了市政府,國民政府轉而退主凡爾賽宮。 3月26日,巴黎人民進行投票,選舉產生了工人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公社由普選產生的巴黎各區代表組成。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成立。公社打破舊有的國家機器,廢除舊軍隊;新建立由工人階級領導的國家機構,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由工人團體管理,嚴禁剋扣工人工資。公社還規定工作人員薪水最高不得超過工人最高工資,不受群眾信任的工作人員可以隨時撤換。
但是由於巴黎被包圍,公社很難與外地聯繫,而國防政府於5月10日與普魯士簽訂「法蘭克福合約」,在普魯士的協助下,國防政府的軍隊通過普軍陣地進攻巴黎,5月21日,凡爾賽軍隊攻入巴黎,5月23日攻陷蒙馬特高地,當天晚上,面臨失敗的公社政權下令縱火燒毀巴黎,巴黎遭受重創。5月27日,公社最後一批戰士戰死,5月28日,公社失敗。國民政府隨後對公社社員進行鎮壓。1889年法國政府對公社社員實行了大赦。 回目錄
西元1880年 金融資本主義的發展,西元1880年代 德國社會福利立法,西元1882年-1884年
西元1890年 西元1890年 第二國際建立,西元1889年 泛斯拉夫主義,西元1890年 瑪麗.居里(Marie Curie)發現鐳,西元1898年 無線電報的發明,西元1899年
西元1900年 第一次飛機飛行,西元1903年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學說,西元1905-1910年 社會福利立法,法國,西元1904年-1910年 社會福利立法,英國,西元1906年-1912年
西元1910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西元1914年-1918年 俄國十月革命,西元1917年 凡爾賽和約,西元1919年
西元1920年 國際聯盟,西元1920年-1946年 墨索里尼進軍羅馬,西元1922年 經濟大蕭條,西元1929年 超現實主義與達達主義,1920年代
西元1930年 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西元1933年 羅馬柏林軸心,西元1936年 德國吞併奧地利,西元1938年 慕尼黑會議,西元1938年 蘇德互不侵犯協定,西元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西元1939年-1945年 新現實主義藝術流派,西元1930年代
西元1940年 盟軍進入諾曼地,西元1944年 聯合國建立,西元1945年 金.保羅.薩特,《存在與虛無》 (Being and Nathingness),西元1943年
蘇聯進攻芬蘭,芬蘭割讓部分國土,國際開除蘇聯會籍,西元1939-1940年。 巴黎陷落,西元1940年。 德蘇戰爭爆發,珍珠港事件發生,美對日德義宣戰,英美援蘇,西元1941年。 諾曼地登陸行動,西元1944年。
美、英、加聯軍及俄軍師柏林,希特勒自殺,歐戰於1945年5月8日結束。 柏林封鎖解除(東、西德分裂,冷戰開始),西元1945年5月。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首次簽訂(美、義、丹麥、挪威、加拿大,葡萄牙、冰島、英、法、比、荷、盧)(在華盛頓簽訂),西元1949年4月4日。
西元1950年 舒曼宣言發表,西元1950年5月9日。 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法國、西德、義、比、荷、盧)西元1951年4月18日。 華沙公約簽訂(蘇聯,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東德),西元1955年。 法國第五共和開始運作,西元1958年。
西元1960年 柏林圍牆建立,西元1961年。 西德與法國結盟,西元1963年。
西元1970年 蘇聯與西德簽約(尊重彼此領土完整),東西緊張關係始告緩和,西元1970年。 東西德同時加入聯合國,西元1973年。 丹麥、英國、愛爾蘭加入共同體,六國的歐洲變成九國的歐洲,西元1973年。
赫爾辛基會議(35國參加)西元1975年7月30日。 (蘇聯同意通過協定使戰後疆界間接獲得承認,並以歐洲政壇作宣傳重點;美國則企圖藉此會議緩和緊張局勢以打開鐵幕;與會國家保證和解須加深持久。) 堅決反共之西班牙佛朗哥元帥逝世,結束其獨裁統治,開始試行民主選舉。西元1977年。
西元1980年 希臘加入共同體,成了十國的歐洲,西元1981年。 西班牙、葡萄牙加入共同體,成了十二國的歐洲,西元1986年。
歐盟委員會 會旗 歐盟的會旗 :1986年5月29日正式懸挂,會旗為天蘭色底,上面有12顆金黃色的星,表示歐洲聯盟12個成員國。制作會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增強人們對歐洲聯盟和歐洲同一性的印象。
西元1990年 奧地利,瑞典,芬蘭加入歐洲聯盟,西元1995年。
西元2000年 歐盟實施單-貨幣(歐元)(西元2002年7月1日),成員國有12國 。 匈牙利、波蘭、捷克、塞浦路斯、愛沙尼亞、立陶宛、馬耳他、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正式加入歐盟,成為二十五國的歐洲,西元2004年5月1日。 歐盟25會員國正式簽屬歐盟憲法條約,西元2004年10月29日。 法荷公投否決歐洲憲法,歐盟進展遭遇重大挫折,西元2005年。 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正式加入歐盟,成為二十七國的歐洲,西元2007年元月1日。
斯洛文尼亞正式採用歐元,西元2007年元月1日,歐元區成為13國。 歐盟27國在葡萄牙里斯本簽署「里斯本條約」,取代遭到法荷公投否決而受挫的歐洲憲法,象徵歐盟整合向前邁進一大步,西元2007年12月13日。 馬爾他及塞浦路斯正式採用歐元,歐元區成為15國。西元2008年元月1日 斯洛伐克正式採用歐元,歐元區成為十六國。西元2009年元月1日。 愛沙尼亞正式採用歐元,歐元區成為十七國。西元2011年元月1日
根據2009年12月1日生效的《裏斯本條約》,歐盟須把原來分屬于歐盟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的外交權力合二為一,組建成單一的外交部門,直接服務于歐盟的共同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