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歧腔科吸虫病 (一)歧腔吸虫病(甲) 歧腔吸虫病是由歧腔科(Dicrocoeliidae),歧腔(双腔)属(Dicrocoelium)的矛形歧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也称枝歧腔吸虫(D.dendriticum)和中华歧腔吸虫(D.chinensis)寄生于反刍动物牛、羊、鹿和骆驼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偶尔也见于人体。在我国的西北诸省、区和内蒙古等地分布广泛,危害较严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旋毛虫病  旋毛虫为毛首目毛形科的线虫,是一种人 畜共患病。幼虫寄生于肌肉中称肌旋毛虫, 成虫寄生于小肠称肠旋毛虫。它是多宿主 寄生虫。除猪、人以外,鼠类、狗、猫、 熊、狼等均可感染,目前已有 65 种哺乳动 物可感染此病。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clonorchiasis sinensis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 感染科.
主讲人:张 忠 博士 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 病原学教研室 Tel: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验 内蒙古民族大学 赵文海. 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验 要求: 1. 了解痰标本采集的主要方法,实验 室的内容。 2. 熟悉理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的项目 及临床意义。
毛首鞭形线虫 ( Trichuris trichiura Linnaeus , 1771 ). 毛首鞭形线虫 ,呈世界性分布。 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可引鞭虫病 ( trichuriasis )。本病是世界上分布 最为广泛的蠕虫病之一,与蛔虫病、 钩虫病都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在 我国距今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古尸.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第四章 牛羊的常见寄生虫病.
并殖吸虫(肺吸虫) 裂体吸虫(血吸虫).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血吸虫.
鞍钢冷轧钢板(莆田)有限公司 毕业生招聘宣讲会
《数学》(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 ) 第一章 有理数 授课人:三元中学 苏鼎明.
第二單元 校園的昆蟲 1. 校園的小動物 2. 昆蟲一族 3. 昆蟲變變變 4. 我的昆蟲寶貝 5. 昆蟲博覽會 吳端敏 製.
第五章 第二节 细菌性鱼病.
各位茶友,大家好.
第十章 暑 温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6-3 玻璃製品 一、平版玻璃 將熔融的玻璃漿由滾筒間流過,可不斷製造較 大連續之玻璃,可分為 (一)透明玻璃:表面光滑清透。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Clinical parasitology And laboratory
吸 虫 TREMATODA Dept. of Human Parasitology,
绦虫 1、虫体背腹扁平,带状,分节。 2、雌雄同体(每节均具有♀、♂生殖 器官) 3、缺乏体腔与消化道。
吸虫形态学观察 肝吸虫、血吸虫生活史 肝吸虫、血吸虫、肺吸虫、姜片吸虫虫卵、幼虫、成虫及中间宿主.
消化系统检查 (第四讲).
第七节 棘球蚴病  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和各种家畜,如羊、牛、骆驼和猪等的肝、肺等处,而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
指導老師:曾憲正 老師 組員:公廣2A 4980M089鄭欽鴻 M039鄭仁凱 2B M060呂明耿
第三十八绦虫.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三、 前后盘吸虫病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Paramphistomatidae)的各属吸虫(80多种)的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和胆管壁上,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所引起。 一般成虫的危害不甚严重,但如果大量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时,可引起严重的疾患,甚至发生大批死亡。前后盘吸虫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前后盘吸虫的种类繁多,虫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内部构造均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生殖细胞.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动物主要寄生虫及其检验 宁长申 二00七年八月六日.
医学寄生虫总论 (三).
毛首鞭形线虫 医检1301班 王春嫔 医检1301班 王春嫔
猪寄生虫控制.
浅表淋巴结检查.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线虫内容复习 概念: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迁延移行、夜现周期性 问答: 蛔虫病流行广的原因? 钩虫造成贫血的原因?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绦虫纲概述 (Class Cestoda) 绦虫 (cestode) 或称带虫 (tapeworm), 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
吸虫(trematode) 扁形动物门 Phylum Platyhelminthes 吸虫纲 Class Trematoda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Clinical parasitology And laboratory
钩 虫 病 概述 病因及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防.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paragonimiasis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
吸虫概论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吸虫的形态特点 大多数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叶状或舌状 有吸盘 无体腔 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方 法 检查方法: 循腔进镜 动作轻柔 避免暴力 仔细观察 不留盲区 必要时活检。.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特点 1. 寄生虫感染与带虫者: 感染阶段: 寄生虫感染 : 带虫者: 寄生虫病 : 2. 慢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慢性感染
第二节 矛形双腔吸虫病 本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寄生于牛、羊、骆驼、鹿等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一种肝脏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 SSMU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防蚊灭蚊.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第一节 寄生现象与寄生虫病 一、寄生现象 共栖: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钩虫与旋毛虫.
第八节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绦 虫 一、共同特点: 二、寄生人体的绦虫分两个目:圆叶目和假叶目。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五、 歧腔科吸虫病 (一)歧腔吸虫病(甲) 歧腔吸虫病是由歧腔科(Dicrocoeliidae),歧腔(双腔)属(Dicrocoelium)的矛形歧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也称枝歧腔吸虫(D.dendriticum)和中华歧腔吸虫(D.chinensis)寄生于反刍动物牛、羊、鹿和骆驼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偶尔也见于人体。在我国的西北诸省、区和内蒙古等地分布广泛,危害较严重。

一、歧腔吸虫病 1.病原体 ①矛形歧腔吸虫 虫体窄长,呈矛形。虫体扁平而透明呈棕红色,可见到内部器官,表皮光滑,虫体大小为6.7~8.34mm。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两睾丸前后排列或斜列在腹吸盘后方成四块状,边缘不整齐或分叶。

②中华歧腔吸虫 体较宽扁,腹吸盘前方部分呈头锥状,其后两侧作肩样突起。虫体大小为3.54~8.96mm,两个睾丸呈圆形,边缘不整齐或稍分叶,并列于腹吸盘之后。卵巢在一睾丸之后略靠体中线。 中华歧腔吸虫

一、歧腔吸虫病 歧腔吸虫与肝片吸虫 歧腔吸虫

(2)虫卵: 两种歧腔吸虫的虫卵极为相似,为不对称的卵圆形,少数椭圆形,咖啡色,一端具稍倾斜的卵盖,透过卵壳可见到包在胚膜中的毛蚴。大小50um左右。

2.生活史 歧腔吸虫在其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第一中间宿主 陆地螺

第一中间宿主 螺蛳

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从囊蚴进入终末宿主到发育为成虫约需72~85d,成虫在宿主体内可存活6年以上。 母子 从囊蚴进入终末宿主到发育为成虫约需72~85d,成虫在宿主体内可存活6年以上。

3.流行病学 本病多呈地方流行。在我国分布广泛,尤以西北各省、区和内蒙古较为严重。 宿主范围广,现已记录的哺乳动物达70余种,除牛、羊、鹿、骆驼、马、兔等家畜外,许多野生的偶蹄类动物均可感染。 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第一、二中间宿主蜗牛和蚂蚁可全年活动,因此,动物几乎全年都可感染;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中间宿主要冬眠,动物的感染明显具有春秋两季的特点,但动物发病多在冬、春季节。

动物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也逐渐增加,感染的虫体数可达数千条,甚至上万条, 虫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在土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仍具感染性。对低温的抵抗力更强,虫卵和在第一、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各期幼虫均可越冬,且不丧失感染性。

4.致病作用和症状 歧腔吸虫寄生在肝脏胆管,可引起胆管炎和管壁增厚,肝脏肿大,肝被膜肥厚。 严重感染的患畜,可见到粘膜黄疸,逐渐消瘦,颌下和胸下水肿,下痢,并可致死亡。 5.诊断 多发生在地势低洼潮湿牧地放牧的牛羊,根据临床表现判断,通过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尸体剖检发现大量虫体即可确诊。

6.治疗 (1)海涛林(三氯苯丙酚嗪) 绵羊40~50mg/kg体重,牛30~60mg/kg体重,配成2%的悬混液,经口灌服有特效。 (2)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牛、羊均为200~300 mg/kg体重,口服,连用两次,驱虫率可达100%。

(3)吡喹酮 绵羊50~70 mg/kg体重,口服,疗效96%~100%。油剂腹腔注射,绵羊50mg/kg体重,牛35~45 mg/kg体重,疗效均99%以上。 (4)丙硫咪唑 绵羊30~40mg/kg体重,连用5~7d,牛20~30mg/kg体重,配成5%的混悬液,经口灌服,疗效甚好。

7.预防 (1)定期驱虫,最好在每年的秋后和冬季驱虫,以防虫卵污染牧地;并要注意加强粪便管理,进行生物热发酵,以杀死虫卵。 (2)消灭中间宿主,灭螺灭蚁,因地制宜,结合开荒种草,消灭灌木丛或烧荒等措施消灭中间宿主。 (3)加强饲养管理,尽量不要在低洼潮湿的牧地放牧,保持饲草及饮水卫生,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二)阔盘吸虫病(胰吸虫病)(乙) 阔盘吸虫病是由歧(双)腔科阔盘属(Eurytrema)的多种吸虫寄生于动物和人的胰脏胰管内所引起的疾病。引起营养障碍和贫血,严重时可导致宿主死亡。在我国各地均有报道,但东北、西北、内蒙等广大草原上流行较广,危害较大。主要感染牛羊;其次是猪、骆驼和鹿。

病原体阔盘吸虫在我国报道的有三种:胰阔盘吸虫(E. pancreation),腔阔盘吸虫(E. coelomaticum)和枝睾阔盘吸虫(E 病原体阔盘吸虫在我国报道的有三种:胰阔盘吸虫(E.pancreation),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和枝睾阔盘吸虫(E.cladorchis)。其中胰阔盘吸虫分布最广,危害也较大。 (1)成虫 虫体呈棕红色,长椭圆形,扁平、稍透明,吸盘发达,其大小约在8~16×5~5.8mm之间。

胰阔盘吸虫 腔阔盘吸虫 枝睾阔盘吸虫

大小为34~52×26~34μm,呈棕色椭圆形,两侧稍不对称,卵壳较厚,一端有卵盖。 (2)虫卵 大小为34~52×26~34μm,呈棕色椭圆形,两侧稍不对称,卵壳较厚,一端有卵盖。 成熟的卵内含有一个椭圆形的毛蚴。 胰阔盘吸虫的虫卵

2.生活史 阔盘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 补充宿主草螽和针蟋。 其中胰阔盘吸虫和腔阔盘吸虫为草螽 枝睾阔盘吸虫为蟋蟀科的针蟋。

胰阔盘吸虫和腔阔盘吸虫补充宿主草螽

枝睾阔盘吸虫补充宿主针蟋

其整个发育过程共需10~16个月,其中在中间宿主体内为6~12个月,在补充宿主体内1个月,在终末宿主体内为3~4个月。

3.致病作用和症状 阔盘吸虫在牛、羊的胰管中,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排出的毒素物质的作用,使胰管发生慢性增生性炎症,致使胰管增厚,管腔狭小,严重感染时,可导致管腔堵塞,胰液排出障碍。 引起消化不良,动物表现为消瘦,下痢,粪便常含有粘液,毛干,易脱落,贫血,颌下、胸前出现水肿,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在低洼草地放牧的牛羊易发)和临床表现,结合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尸体剖检(胰腺表面不平,呈紫红色,粘膜表面有小结节,在胰管中发现虫体)做出诊断。

5.治疗 (1) 吡喹酮 剂量为绵羊90mg/kg体重,山羊100mg/kg体重,口服.也可油剂腹腔注射,绵羊30~50mg/kg体重,山羊50mg/kg体重,牛35~45mg/kg体重,驱虫率均在95%以上。 (2)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剂量为绵羊和山羊300~400mg/kg体重,口服。牛300mg/kg体重,口服。隔天一次,三次为一疗程,疗效较好。 6.预防 同歧腔吸虫病.

六 并殖科吸虫病(乙) 并殖吸虫病是由的病原体是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属并殖科属(Paragonimidae) 。 寄生于犬、猫、人及多种野生动物的肺组织内,所以又称肺吸虫。 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南、中南及西南等地区的23个省、市与自治区均有报道。 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病原体 卫氏并殖吸虫 (1)虫体 肥厚,卵圆形,很象半粒赤豆,腹面扁平,背面隆起,长7.5~16mm,宽4~6mm,厚3.5~5.0mm。体表被有小棘,口、腹吸盘大小略同,腹吸盘位于体中横线之前。两盲肠支弯曲终于虫体末端。 卫氏并殖吸虫

(2)虫卵 呈金黄色、椭圆形,大小为80~118×48~67μm。大多有卵盖,卵壳厚薄不均。 卵内含一个胚细胞和十余个卵黄球。,

2.生活史 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淡水螺类--川卷螺,补充宿主为溪蟹及蝲蛄(螯虾、竻蛄)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补充宿主:蝲蛄 石蟹

幼虫在小肠里破囊而出,穿过肠壁、腹腔、膈肌与肺膜一直到肺脏,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

肺吸虫主要寄生于肺组织所形成的虫囊里,虫囊与支气管相通,以宿主组织液和血液为食料,一般寿命约5~20年。除在肺部寄生外,还常侵入肌肉、脑及脊髓等处。

3.流行病学 并殖吸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中间宿主的分布有直接关系。第一中间宿主为各种短沟蜷和瘤拟黑螺,它们多孳生于山间小溪及溪底布满卵石或岩石的河流中。补充宿主为溪蟹类和蝲蛄。溪蟹类广泛分布于小溪河流旁的洞穴及石块下,而蝲蛄只限于东北各省(竻蛄豆腐和竻蛄酱) ,喜居于水质清晰河流的岩石缝内。

终末宿主 范围较为广泛,除寄生于猫、犬及人体外,还见于野生的犬科和猫科动物中,如狐狸、狼、貉、猞猁、狮、虎、豹等(保虫宿主)。野生动物并不食溪蟹类和蝲蛄,但它们可通过捕食野猪及鼠类等转续宿主感染,在后者体内含有并殖吸虫的童虫。 由于第一、二中间宿主均分布于山间小溪中,而又有许多野生动物可作为终末宿主,因此,本病具有自然疫源性。

感染途径 犬、猫及人等多因生食溪蟹及蝲蛄而感染。在流行区里,生饮溪水也有可能感染,是因溪蟹及蝲蛄破裂,囊蚴流于水中所致。 囊蚴 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经盐、酒腌浸大部不死。囊蚴被浸在酱油、10%~20%的盐水或醋中,部分囊蚴可存活24h以上,但加热到70℃,3minl00%死亡。

4.致病作用及症状 童虫和成虫在动物体内移行和寄生期间均可造成组织脏器的机械性损伤及出血,虫体的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可导致免疫病理反应。 患病的猫、犬表现精神不振和阵发性咳嗽,有铁锈色痰液,因气胸而呼吸困难。窜扰于腹壁的虫体可引起腹泻与腹痛,寄生于脑部及脊椎时可导致抽风、截瘫等(人较多见) 神经症状。有的侵入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

5.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曾否用溪蟹或蝲蛄饲喂过动物,并在病犬、猫的痰液或粪便中检出虫卵即可确诊。或者进行尸体剖检,在肺脏发现虫体确诊。也可用X光检查或血清学方法诊断,如间接血凝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6.治疗 可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硫双二氯酚:100mg/kg体重,连用7天。 硝氯酚:每天1mg/kg体重,连服3天或2mg/kg体重,分两次,隔日服药。 丙硫咪唑:50~100mg/kg体重,连服2~3周。 吡喹酮:50mg/kg体重,一次内服,效果良好。 7.预防 在流行区里,防止犬、猫及人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蝲蛄是预防卫氏并殖吸虫病的关键性措施。有条件的地区也可注意灭螺。处理好人畜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