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陆海兼备的大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陆上边界有2万多公里,与15个国家接壤;大陆海岸线1 中国是个陆海兼备的大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陆上边界有2万多公里,与15个国家接壤;大陆海岸线1.8万多公里,与7个国家海上相邻。
第五章 中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及对外关系的发展 中国对外政策演变的几个阶段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 求同存异 中美关系 重点问题 中国对外政策演变的几个阶段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中美关系 中苏(俄)关系 中日关系 概念 独立自主 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国两制” “一条线”战略
本章目录 第一节 中国对外政策的确立与调整 第二节 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对外政策的确立与调整 一、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及建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一边倒”) 二、60年代经历严峻考验的中国外交 (“两个拳头打人”,即反美反苏) 三、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突破(“一条线,一大片”,即联美反苏) 四、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无敌国”外交) 五、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调整
一、中国对外政策的确立与建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及对外关系的基本方针。 (二)制定和执行“一边倒”对外政策的原因。 (三)新中国的外交实践。 (四)“一边倒”对外政策的作用。
和平友好 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 就是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反对任何国家对本国的侵略、威胁、控制和干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一切大小国家,尊重各国决定其内外政策的权利。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把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中国外交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一切国际问题都从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中国判断是非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和促进世界经济繁荣。
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 “一边倒”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外交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不承认国民党时期的任何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不被当作外交代表看待。 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逐一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或承认或废除或修改重订。 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毛泽东与米高扬谈话 (1949年初) 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这个屋子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臭虫、虱子什么都有.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从内到外,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子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我们真正的客人可以早点进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来。 《毛泽东外交文选》第80页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边倒”即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二)制定和执行“一边倒”政策的原因 美国的态度:美国政府未能给中国共产党留下选择余地。 国家安全的考虑:在美国敌视的背景下,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只能从苏联那是寻求同情、支持与友谊,不得不寻求与苏联结盟。 经济上的考虑: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必须求助于苏联。 苏联的态度是中国共产党实行“一边倒”的重要因素。
与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三)新中国的外交实践 与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经过谈判,与一些周边国家和西欧国家正式建交或半建交 在朝鲜战争和台湾问题上挫败美国 推动万隆亚非会议的顺利召开,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精神大得人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指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根据中国当时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外关系指导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核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已经为许多国际会议、国际文件所接受和确认,成为世界公认的处理现代国际关系和现代国际法的共同准则。
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对29个对中国态度各异的与会国提出的,旨在挫败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维护亚非人民的团结而提出的原则。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信念,又尊重当时的亚非人民的接受程度。求同存异保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实际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不仅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
(四)“一边倒”外交战略的作用 这一战略使中国提前20多年收回了依国民党与苏联签订的条约要一直存在到1975年的苏联在华特权。 这一战略使中国从苏联获得了极为宝贵的财政和经济援助。 对新中国在西方势力敌视的环境中国家安全的巩固起了巨大的作用。
二、60年代经历严峻考验的中国外交 (“两个拳头打人”,即反美反苏) (一)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二)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三)60年代中国外交的特点
(一)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仍然处于敌视 之中,中国与印度关系因边界冲突而 极度紧张,国民党在东南前沿蠢蠢欲动。 六年代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 苏联奉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 中苏关系恶化 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仍然处于敌视 之中,中国与印度关系因边界冲突而 极度紧张,国民党在东南前沿蠢蠢欲动。 中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实实在在的 战略威胁。 美国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遏制政策 中美关系仍然处于相互敌视之中 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 1
团结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 “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方针 “两个拳头打人” :既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也反对苏修帝国主义。 团结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
(二)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项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安全 大力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国家争取与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 奉行睦邻友好关系,积极推进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发展
(三)60年代中国外交的特点 重点发展同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具有单一性 外交政策以打倒三个敌人为主,具有斗争性 外交目标是推进世界革命,具有世界性
“三砸一烧”: 砸印度、印尼、缅甸驻华使馆 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 60年代初特殊的国际环境导致中国外交出现“左”的倾向,在不久后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中被“四人邦”利用,出现外交工作中的极左思潮。 “三砸一烧”: 砸印度、印尼、缅甸驻华使馆 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
三、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突破 (“一条线,一大片”,即联美反苏) (一)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二)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三)外交政策调整取得的突破
(一)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中国面临苏联的严重威胁 国际战略态势的影响:苏攻美守 为了扭转中国外交的被动局面
(二)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建立联合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 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重要思想
(三)外交政策调整取得的突破 中美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得到恢复。 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 恢复、发展、巩固了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四、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无敌国”外交) (一)对外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二)对外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
(一)对外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美苏争霸态势出现了对峙、互有攻守的局面。 多极化趋势明显,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人民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二)对外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重大变化。 制定了全面开放的基本国策。 转变了外交战略路线,赋予独立自主以新的内容,即真正的不结盟的方针。提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科学构想。
反对军备竞赛 中国和平 外交 支持建立国际新秩序 主张坚决禁止和销毁核武器 主张和平处,求同存异 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 即坚持真正的不结盟。在处理国际事务完全以问题的是非曲直为依据,坚持以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为准绳,而不同任何一个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支持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不以意识形态和制度划线,不受超级大国或任何外来势力的支配和影响
(三)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 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中国不断改善与周边各国的关系,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在力争中美关系稳步发展的同时,逐步使中苏关系朝正常化方向前进 继续发展同西方国家和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和区域性争端的解决。
新中国四个时期外交的对手与战略 时 期 主要对手 外交战略 新中国成立—50年代 美 国 一边倒 50年代后期—60年代 美 苏 时 期 主要对手 外交战略 新中国成立—50年代 美 国 一边倒 50年代后期—60年代 美 苏 两个拳头打人 70年代 苏 联 一大片、一条线 80年代以来 霸权主义 无敌国外交
五、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调整 (全方位外交) (一)冷战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二)冷战后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三)冷战后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
(一)冷战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的变化: 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曾经使中美走到一起的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需求不再存在。 冷战后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中国主张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中美固有的矛盾突显。 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发生政治风波后,纷纷对中国实施制裁,对中国的压力骤然增加。
冷战后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冷战后中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与苏东剧变后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提供了提高国际地位的机遇。 挑战:苏东剧变对中国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冲击;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国际政治格局特点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政治压力;冷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给中国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 由于苏东集团的垮台,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战略价值大大降低,在对华关系上不再象过去那样“迁就”中国。曾经被共同对苏战略需求所掩盖的中美固有矛盾开始凸现。 1
(二)冷战后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韬光养晦方针的含义(外交具体运作上) “四不”:不扛旗、不当头、不对抗、不树敌 “两超”:超越意识形态、超脱 冷战后中国外交战略的20字方针 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韬光养晦方针的含义(外交具体运作上) “四不”:不扛旗、不当头、不对抗、不树敌 “两超”:超越意识形态、超脱
邓小平论中国同第三世界的关系 “很多朋友说,中国是第三世界的头头,我们说,头头可不能当,头头一当就坏了。搞霸权主义的名誉很坏,当第三世界的头头名誉也不好。这不是客气话,这是一种真实的政治考虑。” “第三世界有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基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的力量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是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们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在原则立场上把握住。” 邓小平
(三)冷战后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 敌我观念淡化,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 强调和平的外交方式 重视经济外交 外交风格灵活务实 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实事求是。 对中国自身的定位比较客观。 国家利益成为对外政策的出发点。
当前中国外交的战略转型 中国国际角色及认知转变。 从斗争哲学转向合作共处哲学。 从唯意识形态到超意识形态。 从现有国际秩序的批判者、打碎者、边缘者到有保留的认同者、建设性的融入者。
中国国际角色的认知转变 革命造反外交 毛泽东时代 邓小平时代 改革开放外交 当前中国外交 和谐外交
中国国际角色转换趋势 落后国家 世界大国 国际体系的反对 者、旁观者 国际体系的 参与者、改造者 国际社会忽略 与偶而借重的对象 国际社会重视、借重 与被防范的对象
和谐外交具有的特点 和谐外交具有进取性。不再限于被动的韬光养晦,而是有所作为。 和谐外交的目的,既包含原有创造和平环境的自身目的,又超越了这一目的。 和谐外交提倡在平等、互信、互利的新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消除分歧进行合作。 和谐外交表明中国愿意在现行国际秩序框架下,维护自身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中国21世纪初期的国际战略目标是基本安全、基本富裕和现代化身份的世界强国,而外交转型是全球历史潮流和中国战略崛起时代背景下中国外交理念和政策的必然转变。转型后的和谐外交代表着中国对于自身国家发展目标和世界秩序安排的新理念。
近年来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 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构想。 基本形成了中国外交的新格局:大国是关键, 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中国外交的任务 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和平周边环境,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外交工作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的基本特征 第一,和谐世界是持久和平、稳定安宁的世界。 第二,和谐世界是促进普遍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世界。 第三,和谐世界是相互合作、求同存异的 世界。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途径) 第一,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二,支持和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努力减少和消除贫困。 第三,树立新安全观,建立集体安全机制。 第四,维护文明的多样性,推动各种文明和平共处。 由此,“一条道路、两个和谐”,构成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和内外政策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