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三章 非细胞微生物 【知识目标】 1 .掌握病毒及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理 解病毒的增殖过程。 2 .了解噬菌体的检测方法及与发酵工业的关系。 【技能目标】 1 .学会识别噬菌体在发酵工业中造成的污染。 2 .学会噬菌体检测的方法并处理噬菌体的污染。
Advertisements

主讲:刘小明 猪场常用消毒药的使用 猪生产教案 防腐消毒药的作用机理  使菌体蛋白凝固或变性  改变菌体胞浆膜的通透性  毒害或干扰细菌生命必需的酶系统 防腐消毒药的种类很多,其抗菌作用机理也 不相同,目前认为主要有下列三种:
狂犬病 狂犬病晚期的犬. 一、狂犬病病原 : 狂犬 病毒属于弹状病毒, 75×180nm 大小,外层为含脂 质的囊膜,内部为含核蛋白的 核心,对脂溶剂敏感,为单链 RNA 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感 染动物的唾液和脑组织。 狂犬病病毒结构.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船舶精通急救课程之 第五章消毒与灭菌.
第4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Heredity and Variation
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第3章 消毒、灭菌与兽医微生物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Part 1 微生物的生长 Part 2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 Part 3 微生物的控制.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代谢特点: 细菌的代谢活动十分活跃且多样化, 细菌生长速度极为迅速。.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二节 清洁、消毒和灭菌.
微生物实验F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常见病原性球菌检查程序.
单元九 种猪常见疾病(4).
人工授精器械识别及假阴道安装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内容 四、作业.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消毒灭菌.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任务二 常用的防腐消毒药 防腐消毒药.
Chap5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2 对微生物的控制 常用概念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1 微生物的生长 群体生长规律 培养方法 测定方法.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肺结核.
第 1 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推测:胃液中一定存在 能消化肉块的物质. 推测:胃液中一定存在 能消化肉块的物质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5章 Heredity and Variation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欢迎您.
消 毒 控 制 技 术 襄 阳 市 疾 控 中 心 张 延 斌 2010年12月9日.
接种技术与环境的消毒 主讲:XXXXX 平菇栽培技术.
第20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第二节食品保存 高丽.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消毒(disinfection) 灭菌(sterilization) 防腐(antisepsis)
病原: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该亚科现有8个属,各属成员对动物的致病作用有明显的差异,但它们构造差异不大。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寻找生命的螺旋 深圳市育才中学 黄俊芳.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第六章 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
糖尿病流行病学.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腸病毒防治宣導 主講者 陳玟吟護理師.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三章 非细胞微生物 第一节 病毒 第二节 噬菌体.
兔肝脱氧核糖核酸的提取.
抗菌药物概论 Conside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氮循环 肖子聪.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本节聚集: 1.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2.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助学课件 病 毒.
雌性(2n) 雄性(2n) 精子(n) 卵子(n) 生殖 受精卵(2n) 个体发育 幼体 成体(2n) (减数分裂) 受精 作用 胚胎发育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STEP 2 风险题 STEP.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基因信息的传递.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和净化 一、利用SO2生产硫酸 SO2+1/2O2 钒催化剂 SO3 SO3+H2O H2SO4 二、工艺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二课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消毒灭菌有关概念  1 消毒:指杀死病原菌,但不包括芽胞。用以消 毒的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 2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3 无菌:物品中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称无菌。 4 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同一种化学药品在高浓度时为消毒剂, 低浓度为防腐剂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消毒、灭菌的方法一般可分为: 热力灭菌法 辐射杀菌法 物理学方法 滤过除菌法 超声波杀菌法 干燥和低温抑菌法等 化学方法

一 热力灭菌法 分类:干热和湿热灭菌法两类 1 干热灭菌法 A 焚烧: B 烧灼: C 干烤: D 红外线:

2.湿热灭菌法 A 巴氏消毒法:61.1-62.8℃经30min,或 71.7℃经15-30秒钟,常用于 消毒牛乳和酒类等 B 煮沸法:水温100C经5min能杀死一般细菌 的繁殖体。芽胞要煮沸1-2h。 C 流通蒸气法:10OC,蒸15-30min,可杀死 细菌的繁殖体,但不能杀死芽胞

D 间歇灭菌法:10OC,蒸15-30min,或75-80℃ 30-60min,每日一次,连续三日, 也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E 高压蒸气灭菌法:是最有效的灭菌法。通常在 1.05kg/cm锅内温度可达121.3C, 维持15-30min,即可达灭菌目的

湿热与干热灭菌效果的比较 热型 温度(℃)时间 布层内的温度(℃)灭菌效果 (h) 20层 40层 100层 热型 温度(℃)时间 布层内的温度(℃)灭菌效果 (h) 20层 40层 100层 湿热 90-105.3 3 101 101 101.5 完 全 干热 130-140 4 86 72 70.5 不 完 全

湿热比干热灭菌好的原因: 1 细菌蛋白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易于 凝固变性 2 湿热穿透力强 3 湿热蒸气有潜热存在,水蒸气凝固 成水释放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 体的温度

二辐射杀菌法  1 紫外线: 机理:其波长在200-300nm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这与细菌 DNA吸收光谱一致。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使一DNA条链上两个相邻胸腺嘧啶共价结合成二聚体,改变了DNA的分子构型,干扰了DNA的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作用:用于不耐热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对人体皮肤、眼睛有损伤作用,使用时应注意防护

2 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和γ射线 机制:这些射线可将原子或分子放出电 子变成离子。如水分子电离可产生H+和OH-, 这些离子有很强的还原与氧化作用,能直接 杀伤细菌;也可与液体中的氧分子结合形 成H2O2,从而使细菌损伤或死亡 用途:一次性塑料制品消毒;食品消毒, 不破坏营养成分

3 滤过除菌法 机制:是用滤菌器机械过滤的方法将液 体中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 作用:主要用于一些不耐热的血清、毒 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的除菌

4 超声波杀菌法 超声波:是不被人耳感受高于20千周/秒的声 波 作用:可裂解多细菌,尤其对G+更敏感 目前主要用于粉碎细胞,提取细胞组 分或制备抗原等

5 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作用:干燥法常用于保存食物,浓盐或糖渍食品可使细菌脱水,造成生理干燥,使细菌生命活动停止。 低温可使细菌新陈代谢减慢,故常用于保存细菌菌种。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定义:是用化学药品进行消毒的方法。 作用机制; ①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②破坏细菌的酶系统 ③改变细菌细胞壁或胞浆 膜的通 透性,导致细菌死亡。

一.消毒剂的主要种类、浓度及用途 1 酚类: 作用:高浓度使菌体蛋白凝固,低浓度破坏 细菌的细胞膜,使胞质内容物渗出 浓度:石炭酸为2%-5 % 、来苏为2% 用途:地面、器具表面和皮肤的消毒

2 醇类 : 作用机制:损伤细胞膜,使菌体蛋白变性, 灭活酶类 浓度:乙醇70%-75% 用途:主要用于皮肤的消毒和体温计等的 浸泡

3 重金属盐类: 作用机制: (1)使细菌发生变性和沉淀 (2)使细菌的酶活性丧失 种类、浓度与用途: (1)1%硝酸银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 (2)2%红汞用于皮肤、粘膜和小创伤的消毒 (3)0.05-0.01%升汞,非金属器皿的消毒

4 氧化剂: 机制 : (1)靠氧化作用,灭活酶类 (2)使蛋白质变性 种类和用途: (1)0.1%高锰酸钾,皮肤、尿道、水果等 (2)3%过氧化氢,创伤、皮肤粘膜消毒 (3)2%-2.5%碘酒, 皮肤消毒 (4)0.2ppm-0.5ppm氯,饮水和游泳池消毒 (5)10%-20%漂白粉,地面、厕所与排泄物 消毒

5表面活性剂 : 机制: (1)损伤细胞 (2)灭活酶类 (3)蛋白质沉淀 种类和用途: (1)0.05%-0.1%新洁尔灭,皮肤粘膜消毒、 浸泡手术器械 (2) 0.05%-0.1%杜灭芬,伤口冲洗,金属 器械、塑料、橡皮类消毒

6 烷化剂: 机制: 使菌体蛋白和核酸的烷基化 种类、浓度及作用: (1)10%甲醛,物品表面、空气消毒 (2) 2%戊二醛 ,精密仪器、内窥镜等消毒 缺点: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且有的有致癌 作用,如β-内脂

二 消毒剂的应用 1病人的排泄物:等量的20%漂白粉、5%石 炭酸或2%来苏、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 2皮肤:2.5%碘酒、70%酒精、2%红汞 3粘膜:1%硝酸银、3%过氧化氢、0.1% 高锰酸钾等 4饮水: 氯气、漂白粉 5厕所:生石灰 6空气:甲醛熏蒸 7手:2%来苏、2%碘酊、70%酒精

第三节 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温度 酸碱度 有机物

第四章 噬菌体

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概念: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 菌或螺旋体的病毒 特点: (1)个体微小、可通过细滤菌器 (2)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3)专性细胞内寄生 (4)复制的方式繁殖 (5)分布广泛

一 形态与结构 1形态基本有三种 蝌蚪形 微球形 丝形 2结构 头部: 尾部包括尾髓、 尾板、尾鞘、尾刺和尾丝

二 化学组成 1核酸:为DNA或RNA,DNA多 为双链的,RNA多为单链 作用: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蛋白质:构成头部的衣壳和尾部 作用:保护核酸 构成衣壳和尾部 决定外型和表面特性

三 抗原性 噬菌体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此抗体能抑制感染,但对以进入细菌内的噬 菌体无效 四 抵抗力 比一般细菌繁殖体强,加热75℃30 分 灭活,耐低温和冰冻,对紫外线和射线敏感

第 二节 毒性噬菌体 1概念: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 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将细菌 裂解的噬菌体称毒性噬菌体

概念:从噬菌吸附至细菌上,到细菌溶 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的过程 2 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溶菌周期) 概念:从噬菌吸附至细菌上,到细菌溶 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的过程 过程:分四个阶段 (1)吸附 (2)穿入 (3)生物合成 (4)成熟与释放

第三节 温和噬菌体 概念: (1)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2)前噬菌体 (3)溶原性细菌 (4)溶原性转换

2 温和噬菌体的三种可能存在状态 (1)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 (2)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形式的噬菌 体核酸 (3)前噬菌体 另外,温和噬菌体可有溶原性周期和溶 菌性周期,毒性噬菌体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

第四节 噬菌体的应用 一 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二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三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