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血糖的调节 主讲:嘉鱼县高建成中学 李卫纯. 请回忆:  什么叫血糖?  血糖有什么作用? 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指标是多少? 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 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 mg/dl.
Advertisements

第一章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三 、 血糖的调节 1 、如果早晨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为什么到了中 午第三节课就会感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 3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 2 、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为什么常常给运 动员买巧克力?
1 、如果早晨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为 什么到了中午第三节课就会感到头昏、心慌、 四肢无力? 3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 2 、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为什么常 常给运动员买巧克力?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感谢各位专家莅临指导!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武开芹.
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血糖的调节 二 血糖的调节 教学目的: 1、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B) 2、血糖平衡的调节(B)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高三生命科学二轮专题复习——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莘格高级中学 严熙.
讨论 在游乐园乘坐 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 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 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 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
热烈欢迎 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的生命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备考策略 青岛九中 高三生物集备组.
第二章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二章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走向高考 · 生物 新课标版 ·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葡萄糖,血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葡萄糖,你认为运动员的血糖浓度会大幅下降吗? 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血糖的平衡及意义 血糖平衡的调节 糖尿病及其防治
血糖的平衡及意义 血糖平衡的调节 糖尿病及其防治
第28讲 血糖的调节 高三生物组 杨磊.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学习目标】 1)动物和人体的内分泌腺、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2)血糖平衡的调节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动物和人体激素的调节 古田一中 陈小瑾.
课题:体液调节.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 1.血糖平衡的调节[填图]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填图] 3.激素调节的特点[判断正误] (1)激素含量少,但却具有高效性。 (√) (2)激素都需要体液的运输。 (√) (3)激素作用具有专一性,每种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或一类 细胞。 (×)
比一比:谁的憋气时间长 感受一下:憋气后有什么变化? 憋气二分钟.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高中生物课件(人教课标版) 万晓军生物工作室(安义中学)
第二节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体液调节.
第2、3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十四讲 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第二十八讲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第一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看到这些亮女,大家眼睛都亮了! 但他们真的是亮女吗? 不,他们都是人妖! 那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和保持女性的第二性征呢?
碘和大脖子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南岐的水很甜,但是缺碘。常年饮用这种水就会得大脖子病。
第三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3节 激素调节 城东中学 杜守花.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结构破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效应器结构破坏:只有感觉无效应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假设:在 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能促进胰腺 分泌胰液的 。 (2)实验: 稀盐酸+ 获得.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项训练讲评 动物激素调节 浙江省黄岩中学 应晓萍.
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一轮复习 平阳中学 黄西西.
正在缓冲…… 67% 66% 64% 68% 65% 70% 73% 72% 71% 63% 69% 62% 54% 55% 53% 52%
人体稳态和免疫.
第2、3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甲状腺激素.
体液调节: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一、化学物质的调节: 体液 细胞内液 体液的组成? 体液调节:
7.3.人体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
第27讲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内分泌系统 学习目标 1.脑垂体的位置。 2.腺垂体分泌激素及其功能 3.神经垂体分泌激素及其功能 4.甲状腺素和降钙素的功能。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学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核心术语——(记准、写准、理解透,把握内涵和外延) 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陈秀兰 (第一轮复习).
神经调节 神经元 结构和功能单位:______ 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高二生物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南昌二中 汪熙翔.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第四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ATP SLYTYZJAM.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3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答案】 ①-c ②-b ③-a ④-e ⑤-d

1.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血糖调节 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 、 和 葡萄糖;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 。 ②胰高血糖素:促进 分解,并促进一些 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 。 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3)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的调节方式,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提取 利用 储存 降低 肝糖元 非糖物质 升高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后持续发挥作用(×) 【提示】 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灭活。 3.激素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每一种激素只作用于一种或一类细胞(√) 4.激素对细胞的代谢起催化作用(×) 【提示】 激素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

2.水盐平衡调节 (1)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产生渴感。 (2)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 →作用于 ,使其重吸收水→ 减少。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判断改错) (1)内分泌腺都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提示】 有些内分泌腺间接受神经调节。 (2)激素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提示】 神经调节为主。 大脑皮层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尿量

1.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虽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解析】 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有高效催化作用的是酶。 【答案】 B

2.下列关于人体内血糖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糖含量升高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 B.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原和血糖的分解 C.在血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调节血糖含量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 【解析】 在血糖浓度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可抑制肝糖原分解并促进血糖的分解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答案】 C

3.野外旅游迷路的人,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B.促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C.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 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解析】 人在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的情况下,为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胰高血糖素会增多维持血糖稳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维持渗透压的稳态。 【答案】 C

4.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的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指促甲状腺激素 B.②是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③是指甲状腺激素 D.③作用于下丘脑促进①的分泌,作用于垂体前叶抑制②的分泌 【解析】 本题通过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考查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实现反馈调节。 【答案】 C

5.正误判断 (1)(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T5-C)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提示】 肾上腺素等激素都通过血液运输。 (2)(2011·天津高考T3-C)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3)(2011·海南高考T7-D)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提示】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 (4)(2012·南通模拟T10- C)肝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没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提示】 两种受体都有。

6.下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结构②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 (2)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为________;若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①表示的激素是________;当甲状腺细胞分泌激素过多时,会抑制相关腺体的分泌活动,激素的这种调节方式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该激素能使促进细胞进行的生理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Ⅱ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分析Ⅱ型糖尿病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 【解析】 (1)结构②与细胞膜的识别有关,化学成分是糖蛋白。(2)①是信息分子,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其作用的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负反馈调节。(3)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肌糖原的合成。(4)Ⅱ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导致血糖浓度较高。

【答案】 (1)蛋白质(或糖蛋白) (2)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负)反馈调节 (3)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肌糖原的合成(写出任意两项即可) (4)胰岛素不能和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或受体发生改变)

 各种激素之间的联系: 1.激素之间的反馈调节关系 如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反馈调节,性激素与促性腺激素间的反馈调节。 2.协同关系 如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协同作用;再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以作用于新陈代谢,共同使血糖升高;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共同促进产热等。 3.拮抗关系 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

1.(2010·海南高考)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解析】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耗氧量增大。甲状腺激素还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大鼠为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体温不会有下降或上升。 【答案】 C

2.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不同激素,请据图回答:([ ]内填相应字母)

(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激素调节过程中,起协同作用的两种激素是[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2)如果人体内激素d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和垂体分泌的____________就会减少,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机制。 (3)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 ]________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过程,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

【解析】 (1)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图中a、b、c、d激素分别是:性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在受到寒冷刺激的激素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使细胞的代谢增强,机体的产热增多,故两者是协同作用。(2)当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可以反过来抑制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种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3)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会增多,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答案】 (1)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d甲状腺激素 b 肾上腺素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负)反馈调节 (3)c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1.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1)神经间接调节——即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内分泌腺(胰岛A、B细胞及肾上腺)分泌激素,再通过激素控制血糖浓度。 (2)激素直接调节。

2.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

(1)体温调节的有关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但主要是甲状腺激素。 (2)“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是增加产热的有效途径。 (3)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3.水盐调节的过程

下丘脑中有调节水平衡的中枢,也有感受外液渗透压变化的感受器,还是分泌抗利尿激素的效应器。 4.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 (1)图示如下

(2)下丘脑功能总结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如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3.(2012·岳阳模拟)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一项是(  ) A.参与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 B.感受渗透压变化 C.合成抗利尿激素 D.分泌促胰岛素释放激素 【解析】 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没有促胰岛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 【答案】 D

4.(2011·南通模拟)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稳态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F表示相关激素。请据图回答:

(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时,激素A释放量增加,该激素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正常人饥饿时,血液中__________(填字母)激素含量明显增多,该激素通过__________(途径)使血糖浓度发生改变。 (3)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B、E、F中分泌量首先增加的是______,F的增多对B、E分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4)研究者给家兔注射链脲佐菌素(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一段时间后测定血液中激素D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预期血液中激素D的含量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图解过程判断A~F表示的激素分别为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正常人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维持血糖平衡。胰岛B细胞破坏后,血糖浓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 【答案】 (1)升高 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有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2)D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3)B 抑制 (4)减少

考向一 血糖平衡及调节 1.血糖平衡及调节是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重要内容且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次考到且多为非选择题,如2011年上海高考T4,2010年福建高考T4、广东高考T27、江苏高考T31、天津高考T8。 2.对本内容的考查结合图解或实验考查识图和实验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高考的方向。

1.(2012·株州模拟)糖尿病是由于血糖调节障碍造成的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其中Ⅰ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Ⅱ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下图为血糖调节示意图,图中的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b代表相应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b分别由胰腺中的_______、_______合成和分泌的。 (2)在血糖的调节过程中,图中的a、b作用的结果又会分别影响a、b的分泌,属于_______调节。a和b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为______关系。 (3)Ⅰ型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是因为胰岛素可以促进①过程以及其它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4)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表现为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分泌图解可知:低血糖时,胰腺分泌激素a(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高血糖时,胰腺分泌激素b(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故a、b分别由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2)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的结果又会分别影响各自的分泌,属于反馈调节;胰岛素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两者为拮抗关系。 (3)血糖水平降低有以下几条途径:①合成糖原;②氧化分解;③转化为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类物质储存。 (4)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表现为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说明组织细胞上受体(糖蛋白)不能识别胰岛素。 【答案】 (1)胰岛A细胞 胰岛B细胞 (2)反馈 拮抗 (3)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4)胰岛素不能与组织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考向二 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 1.体温调节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次考到,选择题较多,如2011年海南高考T7,2010年上海高考T12,2009年北京高考T31,2008年山东高考T3、海南高考T9。水平衡调节也多次考到,如2011年北京高考T5,2010年上海高考T8,2009年广东高考T17、海南高考T7。 2.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是有关人体健康的重要的知识,2013年备考应重视。

2.(2011·广东六校联考)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B. 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D. 上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中,肾小管、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答案】 B

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中枢;产生冷、热觉和渴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2.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是效应器;激素作用的器官叫靶器官。

实验15.模拟尿糖的检测 1.实验原理 (1)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氧,氧可以将滤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对,即可知道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3.注意事项 (1)取液过程中滴管不能混用。 (2)在现实中,医生不能仅凭一份尿液样本就断定某人是否患糖尿病,因为在一次性大量食用糖的时候,也会使尿中含有少量的糖。在判断是否患糖尿病时,要根据尿糖检测结果结合病人的饮食来综合判断。

尿液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病等的诊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尿糖检测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④为比色,若试纸呈深棕色,说明形成了较多的氧化亚铜沉淀,可推出此人尿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 B. 刚采集的尿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若呈紫色,说明尿中含有蛋白质 C. 某人经尿糖检测后有有色物质生成,可确定患有糖尿病 D. 为确诊患有糖尿病,还应检测血液中胰岛素浓度

【解析】 若试纸呈深棕色,可推出尿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但不是形成了较多的氧化亚铜;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是由于蛋白质含有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的络合物,尿液中的尿素含有类似肽键的结构,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尿中含糖并不等于其患糖尿病。 【答案】 D

1.(2011·海南高考)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解析】 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下丘脑的某些细胞能分泌激素,具有内分泌功能;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具有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的功能。 【答案】 D

2.(2011·北京高考)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 2.(2011·北京高考)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解析】 一次性过量饮水导致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组织水肿,从而使细胞肿胀,功能受损。治疗时可静脉滴注高浓度的生理盐水溶液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使离子浓度恢复正常。 【答案】 A

3.(2011·安徽高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1)某人一次性饮1 000 mL清水,1 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_________,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 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__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_________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分解,抑制__________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

【解析】 (1)饮水后,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使水重吸收减少;图中a所示为负反馈调节机制;(2)剧烈运动状态下,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 【答案】 (1)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减少 通透性 负反馈 (2)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肝糖原 胰岛素

4.(2010·广东高考)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

(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________分泌增多,促进了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________细胞受损,导致体内________分泌减少。 (3)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细胞器直接参与。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________直接提供。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血糖浓度调节的相关知识。具体分析如下: (1)低血糖状态下,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本题中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因而是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2)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即血糖浓度不能下降,而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胰岛素分泌的场所是胰岛B细胞,则该机体胰岛B细胞可能受损,体内胰岛素含量偏低。 (3)调控血糖浓度的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上合成,在内质网上进行加工、折叠、组装以及加糖基团等,在高尔基体上再进行加工,整个过程需要能量,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 【答案】 (1)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2)B 胰岛素 (3)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ATP

5.(2010·上海高考)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B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 ℃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 (2)此时,体内温度调节的主要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此时人体渗透压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外液渗压下降对A的调节效应是__________A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在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观察图解可以获得的信息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有关,抗利尿激素的合成是在下丘脑,而释放是由垂体完成的。(2)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其反射弧是: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3)在38 ℃环境温度时,人体会大量出汗,从而流失大量的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了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合成抗利尿激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强,使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引起渴觉,增加机体摄水量。(4)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反馈性引起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答案】 (1)下丘脑 垂体 (2)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 (3)此时出汗增加,血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 (4)抑制(负反馈) 维持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维持内环境/系统/机体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