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近代政治地理的發展 一、德國大哲學家康得( Immanuel Kant 1724-1804)首創「地緣政治學」一 書。認為地理是:「自然的總彙,歷史的基石。」 二、德國地理學者拉采爾(Friedrich Ratzel 1779-1859)奠定現代政治地理的基礎。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十八世紀地理學研究的門派 一、自然地理學派研究的領域是:某一 地區的氣候、地形、土壤、水文、礦 產、與自然植物、動物等等因素。 一、自然地理學派研究的領域是:某一 地區的氣候、地形、土壤、水文、礦 產、與自然植物、動物等等因素。 二、人文地理學派研究的領域則是:不 同地區的人類,在其居住的地區利用 天然的地理資源,所進行的各項活動 中所產生的各種空間關係。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政治地理學的派別 一、政治景觀派:為一種對政治地理學較狹隘的解釋,主要在研究做為地區特徵的國家,與地區其他特徵關係的科學。 二、政治生態學派:主要在研究社會集團(國家)對其所居住區域自然環境的政治地理上之適應。 三、有機組織學派:認為國家唯一有機體,邊疆為其末端器官生長中的地域為其四肢,公路、鐵道、水道為其循環系統,行政首都為其頭腦、心臟、與肺腑。此派強烈暗示國家需要其生存空間的觀念。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有機組織學派」政治地理學研究重點 一、各地區的自然特性:位置、大小、形狀、地表特徵、自然資源。 二、人民:種族與人種、人口、文化、經濟、政府。 三、政治區域的剖析:國都、核心地區、統轄區域、疆界、緩衝地帶、殖民地與獨立國家、國土或拓展的領土。 四、整體的人口區域有機體:成長與擴展的歷史、人口重大的趨勢、國家計畫、國家的戰略。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拉采爾的「政治地理」思想 一、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適用於「國家的成長」。 二、認為國家為一「有機體」,其行為與一個生物完全相同。 三、相信環境(廣義的地)對人類與國家有決定性的影響。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有機政治學派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各地區的自然特性 (一)位置:交通與戰略性質。 (二)大小:領土以及其防禦性。 (三) 形狀:國防上的弱點。 (四)地表特徵:可入性或可達性(地形、水文特徵、海岸特徵、水陸的配合)。 (五)自然資源:土壤、礦藏、水利、燃料、生物等等,包括資源的過剩與不足。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三)文化:基本文化要素,技能、教育、工藝學、制度的組織。 (四)經濟:工業、運輸與貿易、生產與生產力、生活水準、需求。 二、人民 (一)種族與人種群體。 (二)人口:數目、分布、密度。 (三)文化:基本文化要素,技能、教育、工藝學、制度的組織。 (四)經濟:工業、運輸與貿易、生產與生產力、生活水準、需求。 (五)政府:政體、民政措施、政治行為。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三、政治區域的解剖 (一)國都。 (二)核心地區。 (三)統轄區域:地域、行動的走廊。 (四)邊界。 (五)緩衝地帶:緩衝國家、勢力範圍。 (六)殖民地與獨立國家。 (七)國土與拓殖的領土:陸上領域、海 上領域、空中領域。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一)成長與擴展的紀錄:歷史的階段、擴展的路線。 (二)人口中重大的趨勢:人數、健康與質量。 四、合成的人口區域有機體 (一)成長與擴展的紀錄:歷史的階段、擴展的路線。 (二)人口中重大的趨勢:人數、健康與質量。 (三)國家計畫:減少人口以提高生活水準、控制人口以保持生活水準、人口增加的對策(工業化與商業化,海外殖民地的開拓,邊疆人口的過剩與和平的滲透,征服與掠奪)。 (四)國家戰略:在擴展領土上的貿易計畫、軍事策略(防禦、攻擊)、外交政策(單獨的、集體的)。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國家有機體」論 一、地球上的每一個國家均可視之為一個別獨立的有機生命體。 二、國家有機體必須獲得足夠的養料以供應成長所需。 三、養料的獲得與國家的成長,均需要土地空間。 四、國家有機體成長:指人口的增加與領土的擴張。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拉采爾「生存空間」論 地球所能提供並滿足國家有機體之成長所需的土地是如此有限,國家有機體之間競爭生存空間的情形不可避免。 所以,國家之間為了進行生存空間競爭而使用武力,亦將是必然的行為。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政治地理學的自清 一、為示與「地緣政治學」的區隔,主張將政治地理中「屬於政治運用的部門」,如邊界問題、殖民地問題、國防問題,「都排除出去,讓這些研究置於政治地理學之外,自求發展。」 二、「使政治地理學作為純粹科學的研究,以追求原理原則為目標。」 三、儘管政治地理純科學研究的成果,可以應用到實際的政治,包含外交與軍事,但是這些問題,讓地緣政治學與國防地理學去研究,而不要混入政治地理的範圍。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克哲倫與「地緣政治學」 「地緣政治學」為瑞典學者克哲倫(Rodolf Kjellen 1864-1922)於1916年所創。 繼承拉采爾的國家有機體、生存空間理論,另外加入「民族」觀念。 民族為構成國家之要素,民族特性為: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存條件,會不斷向外發展,國家必須保障人民的安全與發展。因此國家領域必然向外擴張。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政治地理」與「地緣政治」 一、政治地理是地緣政治的基礎;地緣政治是政治地理的運用。 二、政治地理是由空間的立場看國家;地緣政治是由國家的立場來看空間。 三、政治地理是專從客觀分析的觀點,來研究一個國家地理環境的狀況,是靜態的描述;地緣政治是從地理環境的觀點,來研究一個國家對外交政策的需要,是動的探討。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政治地理」與「地緣政治」 政治地理學:如同氣象學,研究各種天像,如下雨、颱風、地震等現象之成因。 地緣政治學:如同氣候學,研判、預報某一地區的天候改變。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氣候學』與『氣象學』 大不列顛百科學全書.vol-12 p240-242 『氣象學』:地球科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大氣化學和物理學及各種天氣現象。 『氣候學』:研究某一地區多年的天氣和大氣情況。不僅對氣候進行描述,而且分析氣候的差異以及變化的原因,及後果。 氣象學與氣候學一樣,都研究大氣過程,但氣候學研究作用較慢和較長時期的大氣過程。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地緣戰略(Geostrategy) 「地緣戰略」為美國地理學教授葛德石(George B Credsey)所創。 將地理(Geo)與戰略(Strateg)兩個字合成為一個新字「地緣戰略」 (Geostrategy )。 將原來地緣政治所揹負的不良侵略因子去除,保留原有精義。 本於「知己知彼」的認知,研究地理對國家政治、經濟、心理軍事等四大國力要素的建立、運用、與發揮所產生的影響的科學。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現代地緣政治學的體系(1) 一、以國家的生存利益為出發點,探討地理環境對國家的影響,必須研究本國及全球各國的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特性,並綜合研判各國的「政治地理」特性,以瞭解各國的綜合國力強弱,達到「知己知彼」的程度。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現代地緣政治學的體系(2) 二、「地緣政治」的功能,則是依據「政治地理」對本國及全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研究,以國際關係學的角度,研判國家與週遭國家利益的互動關係,認清週邊國家的地緣政治目標,據以預判未來局勢的發展,並對國家戰略提出建言,也就是綜合國內外全部地理情勢,協助國家戰略釐清短、中、長期利益,並確定各階段的國家目標,決定達成國家目標的最佳策略與途徑,確保國家永久性利益。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地緣政治對國家的重要性 如果一個國家對自己地理位置的優劣認知不清,也未深入瞭解國家資源、人力結構、工業基礎等要素所構成的綜合國力強弱,又不注意與週遭國家的互動與利害關係,換言之,也就是對自己國家的「地緣政治環境」不夠瞭解,則其國家所制訂的生存發展戰略絕不周延,甚至錯誤;並使國家的發展受到不利影響,最終將影響國家的安全。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討論重點 地理學在研究什麼? 何謂「有機政治地理學派」 ? 何謂「生存空間」 ? 「政治地理」與 「地緣政治」的異同? 何謂「地緣戰略」 ? 現代「地緣政治學」的體系與功能為何?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