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体内三大 营养物质的代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科普中心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健康大课堂. 主讲人: 林亭 “ 饮食新概念 ” 科普讲座 饮 食 与 健 康饮 食 与 健 康.
Advertisements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1 、糖、脂肪、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及场所。 2 、体内糖、脂、蛋白质的来源和代谢去路。 3 、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转化的条件。 4 、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是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 枢纽 5 、与物质代谢有关的疾病 糖尿病、肥胖、脂肪 肝、低血糖、营养失调等。
血糖的调节 主讲:嘉鱼县高建成中学 李卫纯. 请回忆:  什么叫血糖?  血糖有什么作用? 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指标是多少? 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 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 mg/dl.
思考: 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 养物质?. 食物中的 营养物质 水 无机盐 蛋白质 维生素 糖类 脂类 小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
《食品营养学》 Food Nutrition 第一章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2 、这些废物怎样排 出? 1 、人的生命活动能产 生哪些废物? 思考 二氧化碳 多余的水 无机盐 尿素 呼气呼气 排汗排尿排汗排尿 粪便 排便.
蛋白质代谢和人体健康 动植物新陈代谢显著区别: 植物自己制造有机物 ? 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 植物为食,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那么我们人和动物呢 ?
第四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膳食纤维 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多少不同。
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人体 外界环境 物质和能量 人体内 物质和能量的转变 新陈代谢.
1.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 g,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据下图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 )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 营养物质的代谢 江苏大丰南中 殷宝宽.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人体能量的生成 1.
人体能量的生成.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制作:王殿凯.
生物的新陈代谢.
动物的新陈代谢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2010年糖尿病日的主题: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 11月14日.
细胞生活的环境 自主发展 快乐成长 所在知识模块: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科:生物 学段:高中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本章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3.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需氧量 摄氧量 氧亏欠 运动后过量耗氧 最大摄氧量 个体乳酸阈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复习.
第二章 动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江苏省仪征中学.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动物的新陈代谢专题.
正在缓冲…… 67% 66% 64% 68% 65% 70% 73% 72% 71% 63% 69% 62% 54% 55% 53% 52%
新课导入 狼吞虎咽 细嚼慢咽 哪种吃饭方式好?为什么?.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黄牛课件 中国首家新课标免费资源网(不必注册,免费下载)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第五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Metabolic Interrelationships
生物化学习题.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s of Metabolism.
第五节 肾上腺的内分泌 一、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 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
③佝偻病是缺____或_______引起的,夜盲症是缺________引起的.
ATP ADP Pi 能量 酶 酶 能量 Pi.
ATP SLYTYZJAM.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呼吸作用 SLYTYZJAM.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营养配餐 ----理论基础知识.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第三章 第五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定海一中 黄 敏.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 营养物质的代谢

复习目标: 1、糖类代谢(理解) 2、蛋白质代谢(理解) 3、脂质代谢(识记) 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及特点(理解) 5、三大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理解)

动物的新陈代谢与植物的新陈代谢的不同: 动物是直接或间接地以 植物为食物。

内 环 境 外 外 食物 消化系统 食物残渣 营养物 O2 营养物质 组织细胞 循环系统 O2 呼吸系统 气体 泌尿系统 CO2 H2O 内 环 境 O2 营养物质 组织细胞 外 外 代谢终产物 循环系统 O2 呼吸系统 气体 泌尿系统 CO2 H2O 皮肤

糖类代谢: 糖类的消化吸收 消化吸收 肝糖原的分解 血糖的来源 蛋白质和脂肪的转化 氧化分解(有氧、无氧) 血糖的去向 合成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消化吸收 体内蛋白质的分解 氨基酸的来源 转氨基作用形成 合成组织蛋白质和酶等 转变成新的氨基酸 氨基酸的去向 氧化分解(脱氨基作用) 转变成糖类和脂肪(脱氨基作用)

脂质的代谢: 脂肪的消化吸收 消化吸收 脂肪的来源 蛋白质和糖类的转化 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贮存 脂肪的去向 氧化分解(有氧、无氧) 被转化成糖类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及特点: 1、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是可以转化的 思考:富含糖类的饲料可以使家畜育肥, 说明 。 说明 。 2、糖类、脂质和蛋白质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思考:发胖容易减肥难的原因是 。

3、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是相互制约的 思考:三大营养物质在人和动物体内需要能量时,氧化分解供能的顺序是 。

三大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低血糖(低于60mg/dL) 血糖(80 — 120mg/dL)

2、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过多 。 脂类 肝堆积引起 , 继续恶化引起 。

3、蛋白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动物蛋白氨基酸种类较齐全 蛋白质(体内不能储存) 缺乏必需氨基酸引起 。

典型例题讲解 : B D 1、人吃下葡萄糖变成血糖、吃进的蛋白质变成血 液中的蛋白质,这两个过程分别属于:( ) 液中的蛋白质,这两个过程分别属于:( ) A、消化和吸收 B、吸收和同化 C、同化和异化 D、吸收和异化 B 2、肺中的一个氧分子,以氧和血红蛋白的形式运 输到组织细胞,最后在细胞内成为水中的氧。 在此过程中,这个氧分子需通过的选择透过性 膜的次数为: ( ) A、5次 B、7次 C、9次 D、11次 D

A 3、三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 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 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 管重吸收,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A

C 4、下图表示人体内血液循环局部是示意图(a-f表示不同的血管),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在饥饿时,离开小肠壁进入c血管的血液比a血管中的血液血糖浓度高 B、进食一段时间后,由小肠通向肝脏的血管中,血液的氧含量高,营养物质的含量也高 C、被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中,脂类物质中有一部分不经c血管运输 D、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血细胞、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浓度在f血管和e血管中浓度相等。 C a b 肝脏 c d 体静脉 体动脉 小肠 e f 肾脏

B 5、人类代谢过程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 ) ①一切营养物质都要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②营养物质都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被身体各细胞获得 ( ) ①一切营养物质都要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②营养物质都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被身体各细胞获得 ③蛋白质不能都由糖和脂肪转化而来,因此每天都需要补充 ④营养物质都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⑤细胞内合成代谢永远大于分解代谢,否则无法生活 ⑥代谢产物排出途径只有排尿 ⑦三大有机物的代谢产物都是水、二氧化碳和尿素 A.①②⑦ B.②③ C.③④ D.④⑤⑥ B

6、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物质代谢途径和产物,其中 X 和 Y 为代谢中间产物,→表示反应方向。 ① ② A B ③ ④ ⑤ D C X Y F E ⑥ 甘油 11 12 13 14 ⑦ 8 ⑨ ⑩ 15 蛋白质 淀粉 H2O CO2

(3)用图中标号依次写出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脂肪的代谢途径 。 (1)写出图中下列物质名称: A , B ,E ,F 。 (2)人饥饿时首先使用的贮能物质是 , 当它数量不足时,则动用 和 。 (3)用图中标号依次写出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脂肪的代谢途径 。 (4)A物质分解过程⑧又称为 作用。人体所必需的A物质有一部分不能由过程⑦生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取,这部分物质称为 氨基酸 脂肪 糖元 氧 肝糖元 脂肪 蛋白质 11 ⑤ ⑨ ④ 淀粉 D X C和甘油 B 脱氨基 必需氨基酸

巩固练习 : B B 1.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 ) 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 返回 巩固练习 : B 1.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 ) 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 B 2.下列结构中不分泌消化酶的是: ( ) ①食道 ②胃 ③肝脏 ④胰腺 ⑤小肠 ⑥大肠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B) 3.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 四种器官的速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休息及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 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 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B) 休息时 运动时 血流相对速率 骨骼肌 皮肤 消化道 脑

(B) (B) 4.脂肪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不属于其致病 原因的是: A.脂肪摄入量过高 B.脂蛋白摄入量不足 C.脂蛋白合成受阻 D.磷脂合成受阻 5.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都可出 现的是: ①可在体内储存 ②在体内可相互转化 ③分解后能释放能量 ④能生成水、CO2和尿素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B)

(C) (D) 6.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 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A.4层 B.6层 C.8层 D.10层 7.动物体内甲种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乙种 氨基酸,可以肯定的是: A.甲种氨基酸是必需氧某酸 B.甲种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C.乙种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 D.乙种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C) (D)

9、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是一个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协调统一的过程。某学生 将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的部分途径归纳如下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肝糖元 肌糖元 血糖 组织细胞中 的葡萄糖 脂肪 乳酸 + 能量 酒精 + CO2 + 能量 CO2 + H2O + 能量 氨基酸 蛋白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1 12 13 14 ⑦ 8 ⑨ ⑩ 15 16

(1)图中不可能发生的途径是___________和 _________。(填出序号) (2)在途径⑦和⑨的代谢过程中,都能产生的 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__和ATP;细胞内, 途径⑦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 ___,而途径⑨发生 的主要场所是____ _______。 (3)在途径⒀、⒁中,氨基酸必须经过 ________________作用才能转化为葡萄糖或脂肪。 答案:(1)④ ⑧ (2)丙酮酸 [H]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3)脱氨基

8.下表是某高中男生血液检验报告的部分数据。 请分析回答: 红细胞数(个/ L) 5×1012 血红蛋白(g / L) 130 白细胞数(个/ L) 12×109 嗜中性白细胞(%) 75 血小板数(个/ L) 200×109 血糖(mmol / L) 3.6 血型 O型

(1)该生的血液检验报告中,数据偏高的项目是 。 (2)该生血糖浓度为3.6mmol/L,这时人体可能出现的即时生理调节反应是 。 (3)若该生的父亲是A型血,则其母亲血型不可能为 。 (4)当人体急性发炎时,嗜中性白细胞数目将 ,这种白细胞具有 的功能。 (5)人的红细胞能运输氧气,红细胞自身所需的能量主要是利用 通过 呼吸所产生的。

答案:(1)白细胞数和嗜中性白细胞比例 (2)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加速分解 (3)AB型 (4)大增(增加) 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的能力 (5)葡萄糖 无氧

口腔 胃 小肠 消化腺 消化液 消化道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小肠液 淀粉 消化产物 麦芽糖 葡萄糖 返回 消化腺 消化液 消化道 口腔 胃 小肠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淀粉酶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小肠液 麦芽糖酶 淀粉 消化产物 麦芽糖 葡萄糖

口腔 胃 小肠 氨基酸 消化腺 消化液 消化道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小肠液 消化产物 蛋白质 多肽 返回 消化腺 消化液 消化道 口腔 胃 小肠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蛋白酶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小肠液 肽酶 消化产物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口腔 胃 小肠 脂肪酸 甘油 消化腺 消化液 消化道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小肠液 消化产物 脂肪 返回 消化腺 消化液 消化道 口腔 胃 小肠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小肠液 脂肪酶 胆盐 消化产物 胆盐 脂肪 脂肪酸 甘油 脂肪微粒

糖类的利用 吸收 消化 血糖 淀粉 葡萄糖 有氧呼吸 CO2 + H2O + 能量 ① ② ④ ③ 合成 分解 肝糖原 合成 肌糖原 转变 返回 糖类的利用 吸收 消化 血糖 淀粉 葡萄糖 有氧呼吸 CO2 + H2O + 能量 ① ② ④ ③ 合成 分解 肝糖原 合成 肌糖原 转变 脂肪

脂类的利用 脂类 消化、吸收 淋巴循环 血液循环 重新合成 脂肪(储能) ① ② ④ ③ 参与合成 磷脂 氧化分解 返回 脂类的利用 脂类 消化、吸收 淋巴循环 血液循环 重新合成 脂肪(储能) ① ② ④ ③ 参与合成 磷脂 氧化分解 CO2 + H2O + 能量 合成 分泌物

蛋白质的利用 蛋白质 氨基酸 消化、吸收 合成 组织蛋白质和酶 ① ② ③ 转氨基 新的氨基酸 肝 脱氨基 含氮部分:氨基 不含氮部分 尿素 返回 蛋白质的利用 蛋白质 氨基酸 消化、吸收 合成 组织蛋白质和酶 ① ② ③ 转氨基 新的氨基酸 肝 脱氨基 含氮部分:氨基 不含氮部分 尿素 氧化分解 CO2 + H2O + 能量 合成 糖类、脂肪

营养物质的吸收 水、无机盐、酒精 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消化产物 水、无机盐、维生素 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