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 誰勝誰負天知曉 6--8 鴻門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預防愛滋病 六年忠班 游羽萱 專題研究報告. 研究動機 研究目的 研究過程與結果 結論 參考資料 研究心得 目錄.
Advertisements

流行语言 华文.
第二章 设计Web表单 一、 网页结构与元标记 二、 文本与表格标记 三、 图像与链接标记 四、 表单标记 五、 样式表及其基本属性
第三節 中國及東亞世界的轉變 學習重點 戰後臺灣的轉變。 中國大陸地區的發展。 東亞地區的蛻變。 第四章 世界霸權的爭奪
班級:自控一甲 組別:第6組 組長:蕭偉辰 組員:蔡協錦、陳柏維、蕭傳、林宏展、柯煒秉、陳映廷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第十一章
寬 頻 上 網 製作 : 王虹月 指導老師 : 徐必大.
教育專業經驗分享 防 毒 軟 體 主講:吳勝揚 老師.
浙江大学本科生《数据挖掘导论》课件 第7课 数据挖掘的高级主题 徐从富,副教授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
网 站 设 计 与 建 设 Website design and developments
第 9 章 分割視窗 - Frame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指導老師: 楊金山 班級: 電商四乙 姓名: 劉丞哲 學號: 4A155097
Open Webmail的應用 講次: 2.
英國美食 國三智廖凱若,蘇晴.
達賴喇嘛 你今天工作快樂嗎? 給工作人的8種解答 工作,真的能帶給我們幸福嗎?
天文望遠鏡 望遠鏡面面FUN.
米開朗基羅 組別:第2組 組員:
英式與美式英文的異同對照.
知名企業成長發展歷程之分析討論 台灣水泥 2006/12/5 報告者:蔡宜君 報告者:蔡雨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鴻門宴 誰勝誰負天知曉 6--8 鴻門宴

背景 秦末天下大亂 懷王約定:先入咸陽,尊之為王 項羽大破秦軍,劉邦卻先入關 項羽邀約劉邦,會面鴻門 為爭勝利,鉤心鬥角百出 6--8 鴻門宴

劍拔弩張的局勢 劉邦先破咸陽 曹無傷又加中傷 范增強化其志 殘暴的屠殺 危機的加強 由取捨見志氣 6--8 鴻門宴

山雨欲來的驚險 項伯夜告張良 張良告知劉邦 公與私的分野 忠義的表現 6--8 鴻門宴

扭轉局勢的智慧 劉邦與項伯約為婚姻 項伯為劉邦緩頰 變臉技術 公私不分 6--8 鴻門宴

刀光劍影的宴會 劉邦登門告罪 項羽輕易鬆口 范增數目項羽 項羽默然不應 項莊應命舞劍 項伯翼蔽劉邦 見風轉舵 粗心 雙關、決心 婦人之仁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內在的分裂 6--8 鴻門宴

轉危為安的英雄 張良急見樊噲 樊噲直闖宴會 樊噲表現英勇 項羽深深賞識 樊噲據理力爭 項羽未有以應 看得真確 來得快速 作得英雄 說得爽快 此際樊噲作主角 6--8 鴻門宴

成敗得失的關鍵 劉邦遁去 張良辭謝 (衡度情勢) 項羽受禮 范增憤恨 劉邦誅殺曹無傷 當機立斷 穩住陣腳 綜觀全局 缺乏遠見 危機意識 永絕後患 6--8 鴻門宴

事件始末 背景: 序幕: 高潮: 尾聲: 劉邦先入、項羽忌恨 項伯洩密、張良預防 范增設計、張良解套 項羽無知、范增懊惱 6--8 鴻門宴

人物對比 雄主 謀臣 武將 內奸 項羽、劉邦 范增、張良 項莊、樊噲 項伯;曹無傷 6--8 鴻門宴

個性分析 項羽、范增、項伯 劉邦、張良、樊噲 6--8 鴻門宴 項羽以勇自恃、以義自許、憨厚爆烈、自大自是 范增陰險、樊噲英勇,斗酒生肉照吃,霸王英雄照罵 劉邦對謀臣言聽計從 6--8 鴻門宴

成敗探究 試探劉邦所以成、項羽所以敗的原因 你相信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嗎? 6--8 鴻門宴

事蹟補充 劉邦、項羽、張良、樊噲 烏江是也 6--8 鴻門宴

事蹟補充 楚王廟 劉邦、項羽、張良、樊噲 6--8 鴻門宴

史記 體例 名稱 1 2 本 紀 , 1 0 表 , 8 書 , 3 0 世 家 7 0 列 傳 紀 傳 體 通 史 《 太 史 公 書 》 《 太 史 公 》 《 太 史 公 記 》 《 太 史 記 》 《 史 記 》 , <<《 史 記 》 的 體 例 與 內 容 >> 《 史 記 》 全 書 有 1 2 本 紀 , 1 0 表 , 8 書 , 3 0 世 家 , 7 0 列 傳 , 共 1 3 0 篇 , 5 0 多 萬 字 ; 記 事 從 傳 說 人 物 黃 帝 到 司 遷 生 活 的 當 代 漢 武 帝 時 期 , 是 一 部 縱 貫 古 今 、 橫 羅 萬 象 、 組 織 嚴 密 、 內 容 豐 富 的 紀 傳 體 通 史 。 《 史 記 》 這 部 書 , 一 開 始 並 不 叫 這 個 名 字 , 司 馬 遷 稱 它 為 《 太 史 公 書 》 , 此 後 的 兩 漢 學 者 又 有 稱 為 《 太 史 公 》 、 《 太 史 公 記 》 、 《 太 史 記 》 的 。 到 東 漢 末 年 , 才 稱 為 《 史 記 》 , 大 概 是 《 太 史 公 記 》 、 《 太 史 記 》 的 簡 稱 。 司 馬 遷 寫 作 《 史 記 》 , 吸 收 融 匯 先 秦 史 書 的 編 纂 方 法 , 把 全 書 分 為 本 紀 、 表 、 書 、 世 家 、 列 傳 五 個 部 分 。 本 紀 , 寫 天 子 及 主 宰 時 勢 的 人 , 採 用 編 年 記 事 的 形 式 , 按 照 朝 代 和 年 代 順 序 記 載 從 黃 帝 到 漢 武 帝 歷 代 王 朝 的 興 衰 及 一 些 重 大 的 歷 史 事 件 。 表 , 分 世 表 、 年 表 、 月 表 三 種 形 式 , 將 複 雜 的 史 事 , 用 表 格 的 形 式 , 提 綱 挈 領 , 排 比 列 舉 , 可 以 說 是 一 種 大 事 記 。 書 , 相 當 於 各 種 專 題 史 , 記 述 社 會 政 治 、 經 濟 、 禮 樂 、 天 文 曆 法 、 水 利 等 方 面 的 制 度 與 情 況 。 世 家 , 寫 諸 侯 , 也 採 用 編 年 記 事 形 式 , 記 載 自 周 代 以 來 封 爵 建 國 而 傳 世 的 諸 侯 國 情 況 。 列 傳 , 是 記 載 公 卿 將 相 和 社 會 各 階 層 代 表 人 物 的 人 物 傳 記 , 有 少 數 篇 章 記 載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以 及 與 中 國 有 交 往 的 國 家 的 歷 史 。 上 述 五 個 部 分 中 , 本 紀 、 世 家 、 列 傳 基 本 上 都 是 以 人 物 為 中 心 來 記 載 歷 史 的 人 物 傳 記 , 它 們 的 篇 幅 佔 全 書 的 百 分 之 八 十 六 , 是 全 書 的 主 要 部 分 。 《 史 記 》 這 種 以 紀 傳 ( 包 括 世 家 ) 為 主 , 各 個 部 分 互 相 配 合 的 史 書 體 例 , 叫 做 紀 傳 體 。 從 歷 史 發 展 的 角 度 看 , 紀 傳 體 以 記 天 子 的 本 紀 為 中 心 記 載 歷 史 , 有 利 於 天 子 一 尊 地 位 的 鞏 固 和 加 強 , 適 應 了 中 央 集 權 的 政 治 體 制 的 需 要 。 6--8 鴻門宴

史記的內容: 本紀12卷 是全書的綱領。值得注意的是,項羽及呂后都列入本紀。司馬遷尊重歷史事實,不以成敗論英雄。 6--8 鴻門宴

表的形式源於周譜,是用表格譜列歷史大事,使歷史發展的脈絡更為明晰。 書8卷 表10卷 表的形式源於周譜,是用表格譜列歷史大事,使歷史發展的脈絡更為明晰。 書8卷 書是很重要的部分,對經濟、文化以及典章制度作專門論述。平準書專記經濟史,是司馬遷首創。 6--8 鴻門宴

其中有一半以上記述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興衰存亡的歷史。可以說是一種「國別史」。尤其可貴的是,司馬遷將陳涉列入世家,給予陳涉很高的評價。 世家30卷 其中有一半以上記述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興衰存亡的歷史。可以說是一種「國別史」。尤其可貴的是,司馬遷將陳涉列入世家,給予陳涉很高的評價。 6--8 鴻門宴

列傳也為司馬遷所首創,其中絕大多數是人物傳。如商鞅、蘇秦、張儀、呂不韋、李斯、韓信、賈誼、孟子、荀子、屈原等,都經司馬遷的記載,展示 列傳70卷 列傳也為司馬遷所首創,其中絕大多數是人物傳。如商鞅、蘇秦、張儀、呂不韋、李斯、韓信、賈誼、孟子、荀子、屈原等,都經司馬遷的記載,展示 各自的活動對社會產生的重大影響。 6--8 鴻門宴

史記的文學成就: 宋代鄭樵說:「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捨其書。」 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6--8 鴻門宴

1.有豐富的思想內容和無畏的批判精神 他批判許多昏君,對於社會上有貢獻的人物,固然給予高度評價;對出身微賤的下層人物也同樣重視,如伯夷、孔子、荊軻、陳涉、項羽這些身份不同、事業各異的人物,作者都使他們在歷史舞台上放出不滅的光輝。 6--8 鴻門宴

2.用不同的筆調刻劃不同的人物性格 同為貴族出身的四公子,各有各的性格;同為刺客,各有各的面貌;同為賢相,管仲、晏嬰的形象有別;這就是司馬遷在描寫人物上的才能和成就。 6--8 鴻門宴

3.選取具體的事件表現人物的性格 如項羽本紀,他選取項羽一生三件大事件詳細描寫:『鉅鹿之戰』、『鴻門宴』、『垓下之圍』。 6--8 鴻門宴

4.善於運用對話表現人和性格 劉邦和項羽都曾見過秦始皇出遊,但對話卻各殊,可說是「連人帶話一齊來」。 6--8 鴻門宴

5.詞彙豐富精練,變化多采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動的形象性。同時還具有規範化、通俗化的特徵。 6--8 鴻門宴

6.善於汲取民間語彙、歌謠 如李將軍列傳引用諺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來表彰李廣的「木訥少言」,受人尊敬。 6--8 鴻門宴

忍辱發憤著史的司馬遷 司馬談\家業 封禪\著史 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 李陵\宮刑 6--8 鴻門宴 < 第 一 節 > 司 馬 遷 與 《 史 記 》 << 司 馬 遷 的 身 世 與 《 史 記 》 的 寫 作 >> 《 史 記 》 , 是 西 漢 司 馬 遷 撰 寫 的 一 部 紀 傳 體 通 史 。 司 馬 遷 , 字 子 長 , 西 漢 左 馮 翊 夏 陽 ( 又 名 龍 門 , 今 陝 西 省 韓 城 縣 ) 人 。 他 的 生 年 , 一 種 說 法 是 公 元 前 1 4 5 年 , 一 種 說 法 是 公 元 前 1 3 5 年 。 他 的 卒 年 , 大 約 在 公 元 前 9 0 年 前 後 , 此 時 是 漢 武 帝 的 末 期 。 司 馬 遷 的 父 親 司 馬 談 , 在 漢 武 帝 初 年 任 太 史 令 , 掌 管 天 文 、 星 曆 與 占 卜 祭 祀 方 面 的 事 情 , 同 時 兼 管 國 家 的 文 獻 圖 書 , 記 載 朝 廷 大 事 。 司 馬 遷 從 小 受 到 父 親 的 影 響 , 接 受 了 很 好 的 家 庭 教 育 , 1 0 歲 就 能 誦 讀 古 文 。 後 來 曾 經 向 當 時 的 儒 學 大 師 董 仲 舒 學 習 , 又 曾 向 孔 安 國 學 習 。 2 0 歲 時 , 司 馬 遷 走 出 家 門 , 在 全 國 周 游 考 察 , 他 從 關 中 出 發 , 向 南 渡 過 長 江 , 到 達 今 天 的 湖 南 省 , 泛 舟 於 沅 水 、 湘 江 之 上 , 考 察 汨 羅 江 屈 原 自 沉 的 地 方 ; 登 九 疑 山 , 考 察 有 關 舜 的 遺 蹟 。 向 東 到 達 廬 山 , 考 察 傳 說 中 夏 禹 疏 導 九 江 的 情 況 。 繼 續 東 行 , 到 達 長 江 下 游 的 江 南 地 區 , 登 會 稽 山 , 考 察 禹 穴 ; 上 姑 蘇 山 , 登 姑 蘇 台 ; 游 吳 , 考 察 戰 國 春 申 君 故 城 的 遺 址 。 北 渡 長 江 , 到 達 韓 信 的 家 鄉 淮 陰 縣 , 然 後 , 在 淮 、 泗 、 濟 、 漯 四 河 流 域 考 察 水 利 情 況 。 再 北 行 , 到 今 天 山 東 省 , 在 原 齊 、 魯 二 國 的 大 都 市 與 當 地 學 者 討 論 學 術 問 題 , 在 鄒 縣 參 加 鄉 射 的 禮 儀 活 動 , 在 曲 阜 參 觀 孔 子 廟 堂 車 服 禮 器 和 儒 生 演 習 禮 儀 的 情 況 ; 在 今 天 山 東 、 江 蘇 二 省 交 界 地 區 , 到 薛 詢 訪 孟 嘗 君 的 舊 聞 軼 事 , 到 豐 沛 、 彭 城 考 察 劉 邦 、 項 羽 等 的 歷 史 遺 蹟 。 由 此 西 行 , 過 今 天 河 南 省 , 考 察 魏 國 都 城 大 梁 舊 址 , 然 後 回 到 關 中 。 通 過 全 國 周 游 以 及 後 來 做 官 後 為 執 行 公 務 出 行 各 地 , 司 馬 遷 開 擴 了 眼 界 , 豐 富 了 知 識 , 對 祖 國 河 山 的 雄 偉 壯 麗 有 了 親 身 感 受 , 許 多 歷 史 勝 地 都 親 臨 其 境 , 獲 得 了 大 量 歷 史 的 和 現 實 的 資 料 , 為 他 以 後 撰 寫 《 史 記 》 做 了 重 要 準 備 。 司 馬 遷 剛 開 始 在 朝 廷 任 職 , 只 作 了 皇 帝 身 邊 的 一 個 侍 從 小 官 , 曾 受 漢 武 帝 之 命 到 西 南 地 區 視 察 。 公 元 前 1 1 0 年 , 他 的 父 親 司 馬 談 隨 漢 武 帝 去 泰 山 封 禪 , 病 倒 在 途 中 。 臨 死 前 司 馬 遷 趕 到 , 司 馬 談 流 著 淚 向 兒 子 交 代 後 事 , 希 望 司 馬 遷 能 繼 承 他 的 遺 志 , 撰 寫 一 部 宏 大 的 史 書 。 三 年 後 , 司 馬 遷 當 上 太 史 令 , 除 了 幫 助 漢 王 朝 改 定 曆 法 外 , 開 始 了 《 史 記 》 的 寫 作 準 備 。 公 元 前 1 0 4 年 , 新 曆 完 成 , 便 開 始 動 筆 寫 作 《 史 記 》 。 公 元 前 9 8 年 , 司 馬 遷 因 為 “ 李 陵 事 件 ” 而 被 下 獄 。 李 陵 , 是 西 漢 名 將 李 廣 的 孫 子 , 公 元 前 9 9 年 秋 天 , 他 在 與 匈 奴 作 戰 時 因 寡 不 敵 眾 而 投 降 匈 奴 。 司 馬 遷 為 李 陵 說 了 一 些 辯 解 的 話 , 結 果 被 漢 武 帝 治 罪 , 被 處 以 殘 酷 的 腐 刑 。 這 時 , 撰 寫 部 宏 偉 歷 史 巨 著 的 信 念 , 是 司 馬 遷 忍 受 屈 辱 、 繼 續 活 下 去 的 精 神 支 柱 。 出 獄 後 , 司 馬 遷 作 了 中 書 令 , 全 力 傾 注 在 《 史 記 》 的 寫 作 上 , 直 到 公 元 前 9 3 年 前 後 基 本 完 成 。 6--8 鴻門宴

司馬遷 實錄史學 批判史學 文學史學 心理、小說、性格 長得抱歉,真是抱歉 6--8 鴻門宴 << 司 馬 遷 在 史 學 與 文 學 上 的 成 就 >> 先 秦 時 期 , 史 書 以 編 年 體 為 主 , 也 出 現 了 其 他 一 些 史 書 編 纂 方 法 。 《 史 記 》 首 創 紀 傳 體 的 史 書 體 裁 , 以 本 紀 、 表 、 書 、 世 家 、 列 傳 五 體 配 合 , 是 吸 收 了 先 秦 史 書 的 編 纂 方 法 加 以 綜 合 熔 鑄 而 創 製 出 來 的 。 《 史 記 》 是 中 國 古 代 史 學 走 上 成 熟 發 展 道 路 的 奠 基 之 作 。 《 史 記 》 是 一 部 通 史 , 記 事 從 黃 帝 到 漢 武 帝 , 上 下 3 , 0 0 0 年 , 其 中 漢 代 歷 史 從 漢 高 祖 到 漢 武 帝 , 僅 百 年 左 右 , 但 內 容 卻 佔 了 全 書 的 二 分 之 一 。 這 種 略 古 詳 今 的 通 史 剪 裁 方 法 , 對 後 世 有 很 大 影 響 。 司 馬 遷 寫 作 《 史 記 》 , 利 用 了 豐 富 的 材 料 , 大 致 說 來 , 包 括 以 下 五 個 方 面 : 一 是 圖 書 文 獻 , 二 是 檔 案 材 料 , 三 是 他 的 父 親 司 馬 談 搜 集 、 編 次 的 材 料 , 四 是 他 游 歷 考 察 各 地 搜 集 來 的 材 料 , 五 是 他 自 己 耳 聞 目 睹 及 親 身 經 歷 的 當 代 史 事 。 司 馬 遷 具 有 求 實 的 治 史 態 度 , 對 搜 集 來 的 材 料 , 總 是 以 審 慎 的 態 度 對 待 , 力 求 去 偽 存 真 , 採 用 真 實 的 材 料 , 寫 出 能 夠 如 實 反 映 歷 史 本 來 面 目 的 信 史 。 所 以 , 他 寫 的 《 史 記 》 被 人 們 讚 譽 為 “ 實 錄 ” 。 司 馬 遷 還 具 有 嚴 肅 的 批 判 精 神 , 尤 其 是 他 對 當 代 史 所 持 的 批 判 精 神 , 對 社 會 陰 暗 面 的 揭 露 , 都 不 失 中 國 古 代 良 史 的 傳 統 。 例 如 , 對 漢 高 祖 劉 邦 的 流 氓 無 賴 、 貪 好 酒 色 , 呂 后 的 殘 忍 , 武 帝 的 迷 信 方 術 、 生 活 奢 靡 以 及 酷 吏 橫 行 、 刑 法 殘 酷 、 權 貴 驕 縱 等 , 都 有 大 膽 的 真 實 描 述 。 司 馬 遷 又 是 一 位 了 不 起 的 文 學 家 , 《 史 記 》 在 文 學 上 也 取 得 了 很 多 方 面 的 成 就 。 《 史 記 》 記 述 人 物 , 開 頭 點 明 主 人 公 的 姓 名 籍 貫 , 然 後 記 其 家 世 , 繼 而 描 述 其 生 平 事 跡 及 子 孫 或 家 族 興 衰 , 篇 末 發 表 簡 短 評 論 。 這 種 整 篇 結 構 的 統 籌 佈 局 , 保 證 了 所 寫 人 物 的 完 整 性 , 成 為 後 世 傳 記 文 學 篇 章 結 構 的 基 本 格 局 , 創 立 了 傳 記 體 文 學 體 裁 。 《 史 記 》 寫 人 , 不 是 採 用 流 水 賬 形 式 記 述 與 主 人 公 有 關 的 所 有 事 情 , 而 是 通 過 剪 裁 取 捨 , 選 寫 突 出 事 例 , 表 現 人 物 的 突 出 方 面 。 例 如 項 羽 從 興 兵 反 秦 到 烏 江 自 刎 , 前 後 八 年 , 身 經 7 0 餘 戰 。 而 《 項 羽 本 紀 》 只 重 點 寫 了 鉅 鹿 之 戰 、 鴻 門 宴 、 垓 下 之 戰 三 個 突 出 事 件 , 著 意 表 現 項 羽 的 蓋 世 英 姿 、 勇 武 雄 威 以 及 他 的 悲 劇 性 結 局 。 司 馬 遷 非 常 善 於 通 過 細 節 描 寫 刻 劃 人 物 形 像 。 如 《 廉 頗 藺 相 如 列 傳 》 對 藺 相 如 的 描 寫 就 非 常 出 色 。 在 秦 國 的 朝 廷 上 , 相 如 為 了 完 璧 歸 趙 , “ 持 璧 卻 立 , 倚 柱 , 怒 髮 上 衝 冠 ” , 又 “ 持 其 璧 睨 柱 , 欲 以 擊 柱 ” , 且 說 “ 大 王 必 欲 急 臣 , 臣 頭 今 與 璧 俱 碎 於 柱 矣 ” , 表 現 了 誓 與 國 寶 和 氏 璧 共 存 亡 的 決 心 。 在 澠 池 , 秦 、 趙 兩 國 國 君 相 會 , 二 國 國 君 本 應 地 位 平 等 , 秦 王 卻 要 趙 王 為 他 鼓 瑟 。 於 是 相 如 也 要 求 秦 王 為 趙 王 擊 缶 。 秦 王 不 答 應 。 “ 相 如 曰 : ‘ 五 步 之 內 , 相 如 請 得 以 頸 血 濺 大 王 矣 ! ’ 左 右 欲 刃 相 如 , 相 如 張 目 叱 之 , 左 右 皆 靡 。 於 是 秦 王 不 懌 , 為 一 擊 缶 。 ” 這 段 描 寫 , 生 動 地 表 現 了 藺 相 如 臨 危 不 懼 、 不 畏 強 暴 、 為 維 護 國 家 尊 嚴 而 勇 於 獻 身 的 精 神 。 司 馬 遷 還 很 注 意 描 繪 人 物 的 心 理 活 動 。 如 《 蕭 相 國 世 家 》 寫 蕭 何 釋 疑 避 禍 的 三 件 事 就 很 典 型 。 第 一 件 事 , 楚 漢 相 爭 時 , 蕭 何 任 漢 丞 相 , 鎮 守 關 中 , 為 前 線 輸 送 糧 草 , 補 充 兵 員 。 劉 邦 幾 次 派 人 到 關 中 慰 勞 蕭 何 。 有 人 說 這 是 劉 邦 對 蕭 何 起 了 疑 心 。 蕭 何 便 把 宗 族 子 弟 派 往 前 線 參 戰 , 於 是 “ 漢 王 大 悅 ” 。 第 二 件 事 , 劉 邦 在 外 平 息 陳 豨 叛 亂 , 聽 說 韓 信 因 謀 反 被 殺 , 就 派 人 到 朝 廷 為 蕭 何 增 加 封 地 , 建 置 衛 隊 。 有 人 說 這 是 劉 邦 對 蕭 何 起 了 疑 心 , 蕭 何 便 辭 讓 封 地 , 而 且 拿 出 個 人 的 財 資 以 供 軍 需 , “ 高 帝 乃 大 喜 ” 。 第 三 件 事 , 劉 邦 在 外 平 息 黥 布 叛 亂 , 幾 次 派 人 到 京 城 長 安 問 蕭 何 的 情 況 。 有 人 指 出 這 是 因 為 蕭 何 入 關 中 , 得 百 姓 心 , 劉 邦 害 怕 他 控 制 了 關 中 。 蕭 何 便 大 量 置 買 土 地 , 借 貸 剝 削 百 姓 , 造 成 百 姓 對 自 己 不 滿 , “ 上 乃 大 悅 ” 。 以 上 三 件 事 , 司 馬 遷 採 用 了 同 樣 的 描 寫 方 法 , 先 寫 劉 邦 的 行 動 , 然 後 破 釋 劉 邦 這 樣 做 的 心 理 活 動 , 再 寫 蕭 何 採 用 使 劉 邦 解 除 疑 心 的 措 施 , 最 後 寫 劉 邦 大 喜 、 大 悅 。 這 三 件 事 , 如 果 作 者 只 是 記 其 事 實 , 不 破 釋 劉 邦 的 心 理 活 動 , 後 人 讀 之 , 反 會 感 到 劉 邦 對 功 臣 的 信 任 與 親 寵 ; 作 者 將 劉 邦 的 心 理 活 動 挖 掘 出 來 以 後 , 就 把 劉 邦 的 真 實 嘴 臉 暴 露 在 光 天 化 日 之 下 , 原 來 是 一 位 多 疑 詭 詐 之 君 ! 司 馬 遷 善 於 運 用 符 合 人 物 身 份 的 語 言 刻 劃 人 物 , 語 言 的 個 性 化 特 點 非 常 突 出 。 如 寫 反 秦 鬥 爭 的 三 位 領 導 人 物 陳 涉 、 項 羽 、 劉 邦 。 陳 涉 揭 竿 而 起 進 行 反 秦 鬥 爭 時 說 : “ 王 侯 將 相 寧 有 種 乎 ! ” 項 羽 在 會 稽 看 到 秦 始 皇 時 說 : “ 彼 可 取 而 代 也 ! ” 劉 邦 在 咸 陽 看 到 秦 始 皇 時 說 , “ 嗟 乎 ! 大 丈 夫 當 如 此 也 ! ” 這 聲 音 , 是 時 代 的 呼 聲 , 自 當 發 自 這 三 位 歷 史 人 物 之 口 。 又 如 縱 橫 家 是 憑 著 三 寸 不 爛 之 舌 游 說 諸 侯 混 飯 吃 的 , 張 儀 在 楚 國 游 說 受 辱 後 , 問 其 妻 “ 視 吾 舌 尚 在 不 ? ” 妻 說 : “ 舌 在 也 ” , 他 說 “ 足 矣 ” , 只 要 有 舌 頭 就 足 夠 了 。 商 人 呂 不 韋 感 到 在 趙 國 作 質 子 的 秦 國 子 楚 有 利 用 價 值 , 便 說 “ 此 奇 貨 可 居 ” , 掌 握 了 難 得 的 奇 特 貨 物 就 可 以 賺 大 錢 。 司 馬 遷 還 常 運 用 典 型 詞 語 描 述 情 節 的 演 進 與 發 展 , 如 《 高 祖 本 紀 》 寫 劉 邦 攻 入 關 中 的 情 景 : 劉 邦 攻 破 武 關 後 , “ 秦 人 喜 ” ; 劉 邦 進 入 關 中 , 與 父 老 約 法 三 章 , “ 秦 人 大 喜 ” ; 劉 邦 不 接 受 老 百 姓 犒 勞 軍 隊 的 物 品 , “ 秦 人 又 益 喜 ” 。 隨 著 劉 邦 在 關 中 的 進 展 , 作 者 用 “ 喜 ” 、 “ 大 喜 ” 、 “ 益 喜 ” 表 現 了 秦 人 對 劉 邦 的 擁 護 態 度 日 漸 加 深 。 寫 項 羽 進 入 關 中 , “ 屠 燒 咸 陽 秦 宮 室 , 所 過 無 不 殘 破 ” 後 , “ 秦 人 大 失 望 , 然 恐 , 不 敢 不 服 耳 ” 。 一 個 “ 大 ” 字 寫 出 老 百 姓 對 項 羽 完 全 失 去 信 任 與 希 望 , “ 恐 ” 與 “ 不 敢 ” 寫 出 項 羽 僅 憑 威 勢 脅 迫 老 百 姓 屈 從 。 僅 僅 幾 個 關 鍵 詞 語 , 把 人 心 向 背 極 其 清 楚 地 反 映 了 出 來 。 <<《 史 記 》 的 思 想 傾 向 >> 作 者 的 思 想 傾 向 , 體 現 在 著 作 的 字  行 間 。 司 馬 遷 不 完 全 信 從 孔 子 的 儒 家 說 教 , 為 一 些 被 世 俗 瞧 不 起 的 小 人 物 立 傳 , 宣 揚 追 求 物 質 財 富 為 人 的 本 性 , 為 秦 末 的 反 秦 鬥 爭 唱 讚 歌 , 都 表 現 了 司 馬 遷 進 步 的 思 想 傾 向 。 在 政 治 上 , 司 馬 遷 主 張 國 家 統 一 , 反 對 分 裂 ; 主 張 任 賢 施 仁 , 反 對 酷 吏 暴 政 。 國 家 的 統 一 , 靠 什 麼 維 繫 ? 中 國 上 古 時 期 , 實 行 宗 法 統 治 , 依 靠 宗 法 制 度 維 繫 與 鞏 固 政 權 。 司 馬 遷 借 鑒 歷 史 經 驗 , 在 撰 寫 上 古 史 時 , 經 過 對 先 秦 學 者 所 描 述 的 上 古 傳 說 歷 史 進 行 清 理 , 編 織 了 一 個 以 黃 帝 為 始 祖 的 龐 大 的 宗 族 體 系 , 堯 、 舜 及 夏 、 商 、 周 、 秦 四 代 帝 王 都 是 這 同 一 宗 族 的 成 員 。 華 夏 大 地 的 所 有 人 群 同 祖 一 源 , 都 是 黃 帝 的 子 孫 。 這 成 為 維 繫 國 家 統 一 的 一 條 紐 帶 , 至 今 仍 是 加 強 中 華 民 族 凝 聚 力 的 一 個 蘊 涵 深 邃 而 堅 不 可 摧 的 文 化 意 識 保 壘 。 西 漢 是 繼 秦 之 後 建 立 的 一 個 統 一 的 中 央 集 權 國 家 。 治 理 這 樣 的 國 家 , 用 什 麼 作 為 主 導 的 統 治 思 想 呢 ? 司 馬 遷 根 據 周 行 分 封 、 秦 施 暴 政 的 歷 史 經 驗 及 西 漢 百 年 左 右 的 統 治 實 踐 , 綜 合 考 察 了 諸 家 思 想 的 長 短 得 失 , 融 合 諸 家 之 長 , 擯 棄 其 短 , 形 成 自 己 以 儒 為 主 、 兼 取 各 家 , 德 法 兼 用 、 簡 政 輕 刑 的 政 治 思 想 。 這 種 政 治 思 想 , 與 漢 朝 統 治 者 所 說 的 “ 霸 王 道 雜 之 ” 的 統 治 思 想 正 相 吻 合 。 在 哲 學 問 題 上 , 一 個 重 要 方 面 就 是 對 天 人 關 係 的 認 識 。 司 馬 遷 的 認 識 論 , 有 承 認 天 人 感 應 、 天 命 支 配 人 事 的 一 面 。 如 《 天 官 書 》 歷 述 秦 漢 時 期 天 人 感 應 的 事 例 , 最 後 還 概 括 地 指 出 , 人 間 發 生 的 事 , “ 未 有 不 ” 先 由 天 象 將 天 意 顯 示 出 來 , 接 著 人 間 就 相 應 發 生 反 映 天 意 的 事 件 。 在 這 裡 , 司 馬 遷 完 全 陷 入 了 天 人 感 應 、 天 命 支 配 人 事 的 圈 子  。 但 是 , 司 馬 遷 的 認 識 論 , 還 有 懷 疑 天 命 , 以 至 不 相 信 天 命 的 一 面 。 如 《 天 官 書 》 : “ 幽 厲 以 往 , 尚 矣 。 所 見 天 變 , 皆 國 殊 窟 穴 , 家 占 物 怪 , 以 合 時 應 , 其 文 圖 籍 禨 祥 不 法 。 是 以 孔 子 論 ‘ 六 經 ’ , 紀 異 而 說 不 書 。 ” 這  說 , 占 卜 吉 凶 之 書 不 可 取 法 , 所 以 孔 子 編 次 “ 六 經 ” 的 時 候 , 只 記 載 了 異 常 的 自 然 現 象 , 那 些 占 驗 天 人 感 應 的 解 說 都 棄 而 不 載 。 這 表 明 , 司 馬 遷 對 天 人 感 應 之 說 並 非 堅 信 不 疑 。 而 在 《 伯 夷 列 傳 》 中 , 司 馬 遷 用 歷 史 事 實 對 天 命 說 提 出 質 疑 , 明 確 表 示 了 否 定 天 命 的 思 想 觀 點 。 <<《 史 記 》 對 後 世 的 影 響 >> 《 史 記 》 對 後 世 的 影 響 巨 大 而 廣 泛 , 主 要 在 史 學 和 文 學 兩 個 方 面 。 在 史 學 方 面 , 《 史 記 》 創 立 了 紀 傳 體 史 書 體 裁 。 這 種 體 裁 以 帝 王 為 中 心 記 載 歷 史 , 適 應 了 封 建 社 會 中 央 集 權 的 政 治 需 要 , 有 利 於 君 主 獨 尊 地 位 的 鞏 固 與 加 強 , 同 時 各 體 配 合 , 可 以 容 納 豐 富 的 內 容 , 反 映 社 會 的 各 個 方 面 。 所 以 , 創 始 之 後 , 為 歷 代 統 治 階 級 所 推 崇 , 成 為 後 世 史 家 修 撰 官 定 “ 正 史 ” 的 唯 一 模 式 , 中 國 古 代 2 4 部 “ 正 史 ” 全 部 用 紀 傳 體 撰 寫 , 《 史 記 》 冠 “ 二 十 四 史 ” 之 首 , 是 中 國 史 學 史 上 一 部 劃 時 代 的 歷 史 著 作 。 司 馬 遷 寫 史 的 求 實 態 度 和 批 判 精 神 , 也 都 成 為 後 世 歷 史 學 家 的 楷 模 。 在 文 學 方 面 , 《 史 記 》 創 立 了 傳 記 體 文 學 體 裁 。 這 種 體 裁 以 人 物 為 中 心 組 織 篇 章 結 構 , 並 運 用 多 種 表 現 手 法 和 純 熟 的 語 言 記 述 故 事 情 節 , 刻 劃 人 物 形 象 , 這 些 都 成 為 後 世 文 學 家 寫 作 傳 記 文 學 作 品 效 法 的 榜 樣 。 此 外 , 它 對 後 世 小 說 、 散 文 、 戲 曲 等 多 種 文 學 體 裁 作 品 的 創 作 與 發 展 , 也 都 產 生 了 積 極 影 響 。 魯 迅 在 《 漢 文 學 史 綱 要 》 中 稱 讚 《 史 記 》 是 “ 史 家 之 絕 唱 , 無 韻 之 《 離 騷 》 ” , 對 《 史 記 》 在 史 學 和 文 學 兩 個 方 面 的 成 就 做 了 極 好 的 概 括 。 6--8 鴻門宴

史官世家 一般人往往以顯赫的家世炫耀於人,而司馬遷以史官的世家為榮。一生中影響他最大的是父親司馬談,曾做漢武帝的太史令,「太史令」也就是史官之長。司馬遷向古文大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向今文大師董仲舒學公羊春秋。 6--8 鴻門宴

壯遊大江南北 司馬遷二十歲時,為「網羅天下放失舊聞」,在父親的支持下,開始漫遊大江南北。這些遊歷,給他帶來兩種好處:一是有機會廣泛接觸下層庶民,考察風土民情,明瞭人民生活狀況;二是訪問父老耆舊,採集傳說逸聞,考證歷史遺跡,累積豐富的史料。史記之所以傳世,司馬遷之所以不朽,最重要的一點,是他不僅「讀萬卷書」,同時還「行萬里路」,以消化、印證、考據典籍上的資料,培養了他開闊的胸襟、深遠的見識和豪邁的氣勢。 6--8 鴻門宴

繼承父命修史 司馬談臨死前將未竟的事業交付司馬遷,司馬遷也向父親立下完成史記的誓言。經過苦心的研究,他摸索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編寫歷史方法─「紀傳體」,融合表、書、世家,將五種史書體例匯集一書,使之互相配合、補充,各盡其用。「二十五史」均沿用此方法與體例。 6--8 鴻門宴

李陵之禍 任太史令後的第七年,發生李陵事件,司馬遷瑯璫入獄,遇凶殘之酷吏杜周,將司馬遷定了死罪。司馬遷要想免死,只有接受腐刑〈宮刑〉。 司馬遷的兒子,傳說因為司馬遷受「腐刑」後,常有怨言,所以漢朝就不再任用他的子孫作史官。他有一個女兒,嫁給楊敞,楊敞官任大司農。她的小兒子楊惲─司馬遷的外孫,史記就是由他宣傳出來的。 6--8 鴻門宴

項羽與劉邦 -「獅子」與「狐狸」的戰爭 6--8 鴻門宴

一、超級比一比: 比較〈項羽本紀〉與〈高祖本紀〉中兩位男主角的出場……   項羽 劉邦 出身 項氏世世為楚將 沛豐邑中陽里人, 後為泗水亭長 體貌 身長八尺餘, 力能扛鼎 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年齡 約24歲 約50歲 性格 1志向遠大 2性急不耐 2好酒色 3仁愛喜施,心胸豁達 6--8 鴻門宴

二、楚漢相爭決勝點-「忍」功 事件一:戰勝入城時 項羽-入咸陽城後,屠殺軍民、焚燒宮 室、俘虜婦女,有人建議可以建 都關中,下場卻是……  項羽-入咸陽城後,屠殺軍民、焚燒宮   室、俘虜婦女,有人建議可以建   都關中,下場卻是……  劉邦-入秦皇宮殿,見美女寶物,本打   算好好享用…… 6--8 鴻門宴

二、楚漢相爭決勝點-「忍」功 事件二:鴻門宴上 項羽-恃才自負,不能當機立斷 劉邦-自知打不過,忍辱先稱臣!態度 卑下,最後還趁亂尿遁……  項羽-恃才自負,不能當機立斷  劉邦-自知打不過,忍辱先稱臣!態度   卑下,最後還趁亂尿遁…… 6--8 鴻門宴

二、楚漢相爭決勝點-「忍」功 事件三:肉羮湯事件 項羽-項羽俘虜劉邦的父親,放在俎上, 「不投降,就煮了他!」  項羽-項羽俘虜劉邦的父親,放在俎上,   「不投降,就煮了他!」  劉邦-「我們倆曾在楚懷王面前相約為   兄弟,所以……」 6--8 鴻門宴

二、楚漢相爭決勝點-「忍」功 事件四:單挑事件 項羽-楚漢相持不下,項王:「我願單 獨與你挑戰,一決勝負!」  項羽-楚漢相持不下,項王:「我願單   獨與你挑戰,一決勝負!」  劉邦-漢王:「歹勢啦!我這個人啊,   寧肯鬥智,不願鬥力。」 6--8 鴻門宴

二、楚漢相爭決勝點-「忍」功 事件五:逃難時 項羽-兵敗退烏江西岸,自言:「無顏 見江東父老」後,自刎而死……  項羽-兵敗退烏江西岸,自言:「無顏   見江東父老」後,自刎而死……  劉邦-設想一下,如果是劉邦被逼到烏   江岸,他會怎麼做? 6--8 鴻門宴

三、「忍」功誰一流? Q:面對多疑的高祖,張良如何能夠善終?韓信最後死於非命,張良卻可以全身而退?〈回憶一下留侯論中所言〉 A:留侯果然是有練過的!他的縱橫政壇的「袐笈」就是…… 原因一:不曾帶兵,未掌軍權 原因二:不居功自大,晚年刻意淡出政治 6--8 鴻門宴

課文大意 6--8 鴻門宴

第一段: 敘述劉邦破咸陽,據關中,引起項王陣營的不安。 6--8 鴻門宴

第一段重要形音義 1.阬秦卒 2.旦日饗士卒 3.黥刑 6--8 鴻門宴

軍:駐紮,轉品。名詞轉動詞。 急擊勿失:趕快攻擊,不要失去機會。 6--8 鴻門宴

賞析:本文按時間先後發展,共分為「宴前」(一、二段)、「宴時」(三段)、「宴後」(四段)三部分。 敘述場景:項營。項羽具備優越的條件:兵力上眾寡懸殊;人事上,外有曹無傷通風報信,掌握劉邦軍事機密,內有謀士范增,可助其謀劃征戰;雙方距離接近。 稱帝稱王的意圖使他「必」擊,有利時機促他「急」擊,形成了滿弓待發之勢,大有發必破劉的把握。 6--8 鴻門宴

第二段: 劉邦藉項伯力量遊說項王,化解項王殺機。 6--8 鴻門宴

第二段重要形音義 1.鯫生: 2.距關 3.孰與君少長 4.籍吏民 5.奉卮酒為受 6--8 鴻門宴

具告以事:倒裝,乃「以事具告之」的省略。 無從俱死:不要隨劉邦一起死。 素善:一向友好。 馳「之」:往 具告以事:倒裝,乃「以事具告之」的省略。 無從俱死:不要隨劉邦一起死。 誰「為」大王「為」此計:上「為」,音ㄨㄟˋ,替。下「為」音ㄨㄟˊ,謀劃。 秦地可盡王:可以占有整個關中而稱王。 且為之奈何:且,助詞,與前相比,多一且字,表示沛公驚恐的情緒,已稍微冷靜下來。 6--8 鴻門宴

備他盜之「出入」:僅「入」意,偏義複詞。 請往謂項伯:請讓我往謂項伯 幸:(1)希望。如:計之詳矣,幸無疑焉。   (2)天子之所至。如:隋煬帝之幸江都   也。   (3)僥倖。如:寧以義死,不苟幸生。 「幸」來告良:(2)義。 吾得「兄」事之:以兄禮事之,兄,副詞。 約為婚姻:相約成為親家。 備他盜之「出入」:僅「入」意,偏義複詞。 6--8 鴻門宴

謝:道歉。 「因」言曰:接著。 不如「因」善遇之:因此。 6--8 鴻門宴

賞析:本段場景從項營過渡到劉營。 劉邦深知士卒不足以當項王,始而「大驚」,繼而「默然」,不由連呼「為之奈何?」劉邦的岌岌可危與項羽的咄咄逼人,兩相對照,劉敗項勝已成定局。但是劉邦採納張良的計策,利用項伯的關係,針對項羽的要害,以假意屈從迎合項羽沽名釣譽的心意。他對項伯不僅「兄事之」,還「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且偽稱甘願臣服項羽。結果項伯入其圈套,一方面替劉邦著想,囑他「蚤自來謝項王」,一方面用「擊之不義」的話勸項羽,使項羽於該擊之時不擊,坐失良機,此為一誤。 6--8 鴻門宴

第三段: 藉項莊舞劍、項伯向敵、樊噲護主,生動描述一場危機四伏的宴會。 6--8 鴻門宴

賞析:本段場景從項營過渡到劉營。 劉邦深知士卒不足以當項王,始而「大驚」,繼而「默然」,不由連呼「為之奈何?」劉邦的岌岌可危與項羽的咄咄逼人,兩相對照,劉敗項勝已成定局。但是劉邦採納張良的計策,利用項伯的關係,針對項羽的要害,以假意屈從迎合項羽沽名釣譽的心意。他對項伯不僅「兄事之」,還「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且偽稱甘願臣服項羽。結果項伯入其圈套,一方面替劉邦著想,囑他「蚤自來謝項王」,一方面用「擊之不義」的話勸項羽,使項羽於該擊之時不擊,坐失良機,此為一誤。 6--8 鴻門宴

第四段 敘述劉邦伺機回營,項羽縱虎歸山,種下將來覆亡的後果。 6--8 鴻門宴

第三、四段重要形音義 1.戮力 2.與臣有郤 3.樊噲 4.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5.交戟之士 6.按劍而跽 7.斗卮酒 6--8 鴻門宴

8.彘肩 9.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10.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11.不勝桮杓 12.豎子 6--8 鴻門宴

鴻門「下」:用在名詞後,表示一定的處所(或範圍、時間) 置車騎,脫身獨騎:留下隨從的車騎,脫身單獨騎馬。 不勝「桮杓」:借代「酒」。 「因」招樊噲:乘機。 大行不「顧」細謹:拘泥。 「方」為刀俎:如同。 「會」其怒:適逢。 鴻門「下」:用在名詞後,表示一定的處所(或範圍、時間) 置車騎,脫身獨騎:留下隨從的車騎,脫身單獨騎馬。 不勝「桮杓」:借代「酒」。 督過:督,責備。過,罪過。 6--8 鴻門宴

豎子不足與謀:雙關。明指項莊,暗責項羽缺乏決斷,不足與謀。 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後,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盡收其貨寶婦女而歸。,於是定都彭城,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 項羽以為「富貴不歸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言獮猴不任久著冠帶,以喻楚人性躁暴。)項王聞之,烹說者。 6--8 鴻門宴

賞析:本段寫宴後劉邦逃脫以及雙方的不同結果。劉邦不因一時的轉安而迷惑,斷然逃席而去。項羽已見真相大白,仍然執迷不悟,足見沽名之深,無可救藥。 宴會上項羽無意殺劉邦已很明顯,而劉邦絕不因此而待席終辭行。他深知假意奉承得計於一時,終難長久,於是藉口如廁脫身,招樊噲輔助,囑張良善後,捨車騎,抄近路,考慮周密,和項羽的糊塗昏庸形成鮮明對比。 6--8 鴻門宴

項羽見劉邦如廁而不警覺,宜追之時他不追,縱虎歸山而不悟,這是項羽的三誤。 最後以「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關攏全文,與篇首呼應。 當張良告訴項羽,劉邦已「脫身獨去」,項羽不驚訝,不悔恨,不怨責;受禮時,「置之坐上」,與范增「置之地」並「撞而破之」完全不同,項羽已沉溺在劉邦的甜言蜜語無法自拔。范增怒罵「豎子」,及「吾屬今為之虜矣」的慨歎,入木三分地指斥了項羽的必然下場。 項羽見劉邦如廁而不警覺,宜追之時他不追,縱虎歸山而不悟,這是項羽的三誤。 最後以「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關攏全文,與篇首呼應。 6--8 鴻門宴

在鴻門宴鬥爭中,項羽本來處於優勢地位,握有軍事主動權。但由於他居功自傲,麻木輕敵,標榜仁義,沽名釣譽,結果連連三誤,宴前欲擊而不擊,宴中可殺而不殺,宴後宜追而不追,坐失良機,以後他的形勢便江河直下,最後終致兵困垓下、全軍覆沒、烏江自刎的結局。 6--8 鴻門宴

問題討論 一‧鴻門宴上劉邦有幾次逃過被殺害的危機?你覺得項羽該趁機殺劉邦嗎? 6--8 鴻門宴

二‧鴻門宴的座位怎樣安排?為何如此安排? 6--8 鴻門宴

鴻門宴座次安排 其古代的「室」一般是長方形,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內最尊得座次是座西向東,次是座北向南,再其次是座南向北,最卑是座北向南,這就是所謂「東向為尊」的來歷。 鴻門宴上,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恃 圓桌上乃以尊者居中坐 秦漢以前以右為上 皇帝聚會群臣,其座位是坐北朝南。因此古代常把稱帝稱王叫做「南面」而把稱臣叫做「北面」 6--8 鴻門宴

三‧鴻門宴是一場鬥智的歷程,敵對雙方陣營中的智囊各為誰?他們的性格特點又如何? 6--8 鴻門宴

四‧鴻門宴中的人物,你最喜歡哪一位?最不欣賞哪一位?為什麼呢?請說明原委。 6--8 鴻門宴

方舟解答 一、史的別名 1. 「書」乃史冊之本名,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皆史之別名。 2. ( 尚書 )乃我國最早之史書。 1. 「書」乃史冊之本名,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皆史之別名。 2. ( 尚書 )乃我國最早之史書。 6--8 鴻門宴

二、重要史書的體例 體材區別書名作者紀傳體以( 人物傳記 )為主( 史記 )為紀傳體之祖漢書、臺灣通史司馬遷班固( 連橫 )編年體以( 年代 )為主( 春秋 )為編年體之祖左傳、資治通鑑孔子左丘明(司馬光 )紀事本末體以( 歷史事件 )為主通鑑紀事本末為始祖袁樞別史以( 國 )為主( 國語 )為始祖戰國策左丘明非一人之作 6--8 鴻門宴

1. 通史:所記史事貫通數代者。( 史記 )為通史之祖。 2. 斷代史:所記史事斷於一代者。( 漢書 )為斷代史之祖。 四、其他: 三、史書的分類 1. 通史:所記史事貫通數代者。( 史記 )為通史之祖。 2. 斷代史:所記史事斷於一代者。( 漢書 )為斷代史之祖。 四、其他: 1. 四史:( 史記 )、( 漢書 )、( 後漢書 )、( 三國志 )。 2. 史書當中,曾被金聖嘆評為六才子書之一的是( 史記 )。 3. 二十四史:清 乾隆年間詔定二十四史為正史,私家不得私自增加。我國正史皆為( 紀傳 )體。 6--8 鴻門宴

參、鴻門宴學習單 1. 本文所描寫的人物甚多,哪位是貫串全篇暗線的人? 答: 曹無傷 。 6--8 鴻門宴

2. 本篇人物刻劃,係採對比方式描寫,請說出楚、漢雙方陣營,在主角、謀士、勇將、奸細等彼此相對者各為何人? 2. 本篇人物刻劃,係採對比方式描寫,請說出楚、漢雙方陣營,在主角、謀士、勇將、奸細等彼此相對者各為何人? 答: 楚 漢 主角  項羽  劉邦 謀士  范增  張良 勇將  項莊  樊噲 奸細  項伯  曹無傷 6--8 鴻門宴

試從見識、權謀、納諫、用人、對待奸細上幾點,來找出項羽劉邦的性格,從這些性格中,不難發現他們的成敗並非偶然。 3. 試從見識、權謀、納諫、用人、對待奸細上幾點,來找出項羽劉邦的性格,從這些性格中,不難發現他們的成敗並非偶然。 項羽 劉邦 見識 毫無遠見、看不出劉邦的野心。  掌握項羽的弱點。 權謀  恃勇無謀、婦人之忍。  忍辱負重、善於應變。 納諫  剛愎自用、拙於應變。  善於採納、見風轉舵。 用人  用人惟親、謀臣不能施其計。  知人善任、謀臣能逞才定計。 對待奸細 養奸貽患,自絕敵營中的內應。  有奸必肅,讓敵營中人為自己效勞  6--8 鴻門宴

4. 圖示鴻門宴層次內容,請填空格部分: 項羽 劉邦 宴前 (兩告兩定 ) ( 曹無傷 )告──怒 ( 范增 )澆油──定 主動 4. 圖示鴻門宴層次內容,請填空格部分: 項羽 劉邦 宴前 (兩告兩定 ) ( 曹無傷 )告──怒 ( 范增 )澆油──定 主動 ( 項伯 )夜告──懼 收買( 項伯 )──定 被動 宴中 (三起三落 ) ( 范增舉玦 )──一起 ( 項莊舞劍 )──二起 ( 項羽按劍 )──三起 ( 樊噲受賜 )──一落 ( 樊噲責羽 )──二落 ( 沛公離席 )──三落 宴後 (兩悔兩受 ) 受──( 項羽受璧 ) 毀──( 范增毀玉 ) 受──( 張良受託 ) 毀──( 劉邦毀約 ) 6--8 鴻門宴

生 平 出 生 地 項羽 生於前二三二年 死於前二零二年 享年三十歲 出生地 6--8 鴻門宴

家世背景 ,重要事蹟 為何今天下傳言:亡秦必楚? 如何變成力舉千鈞、智勇雙全的無敵霸主? 項羽如何奠定了號令諸侯的地位? 為何一時間諸侯混戰遂起? 在楚漢相爭之初,項羽佔了優勢 . 項羽在烏江邊自吻而死 . 鴻門宴 6--8 鴻門宴

為何今天下傳言:亡秦必楚? 家勢背景, 項門的發展 6--8 鴻門宴

九 疑 山 湖南 九疑山 6--8 鴻門宴

如何變成力舉千鈞、智勇雙全的無敵霸主? 來自太婆林氏的啟發, 讓他頓悟, 創造全新的自己. 6--8 鴻門宴

項羽如何奠定了號令諸侯的地位? 項羽為了救趙王, 大破秦軍 6--8 鴻門宴

為何一時間諸侯混戰遂起? 入關=>自立為王=>分封=>不得人心 6--8 鴻門宴

咸 陽 陜西省 咸陽 6--8 鴻門宴

新豐源門(今陜西臨潼東北) 陜西省 新豐源門 6--8 鴻門宴

彭 城 江蘇省 彭城(今徐州) 6--8 鴻門宴

在楚漢相爭之初,項羽佔了優勢 項羽由盛轉衰 6--8 鴻門宴

滎 陽 河南省 滎陽 6--8 鴻門宴

項羽在烏江邊自吻而死 「與江東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自刎而死。 6--8 鴻門宴

鴻 門 宴 起因 鴻門宴 結果 6--8 鴻門宴

起 因 入 關 密 告 6--8 鴻門宴

河 南 新 安 河 南 新 安 6--8 鴻門宴

河 南 函 谷 關 河南 函 谷 關 6--8 鴻門宴

河 南 函 谷 關 風 情 http://china-window.com/Henan_w/tour/fengjing/sanmenxia/smx-3b.htm 6--8 鴻門宴

新 豐 鴻 門 新 豐 鴻 門 6--8 鴻門宴

鴻 門 宴 誤會 宴會 項莊舞劍 6--8 鴻門宴

結 果 沛公伺機逃跑 與項羽的失敗 6--8 鴻門宴

結 論 傲, 可以成事, 亦可敗 6--8 鴻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