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自由落體運動:主題 一、自由落體( Freely Falling Body ) 二、一維自由落體運動的特性 範例 1 自由落體( v 0 =0 ) 範例 2 自由落體的函數圖 範例 3 鉛直上拋 範例 4 自由落體運動公式.
Advertisements

《傳統文化與 21 世紀》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合聘研究員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 Website: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Reading Taiwan's Modernism Fiction 第十一講: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二)
臺灣現代詩 Taiwan Modern Poetry 第九講:覃子豪、周夢蝶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Reading Taiwan's Modernism Fiction 第十講: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一)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九章 資料抽象化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創意知覺玩具提案 2012/9/10.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張真誠 逢甲大學 講座教授 中正大學 榮譽教授 清華大學 合聘教授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 黃俊傑 臺灣大學特聘教授
西洋哲學史 西洋哲學的創始:古希臘哲學 (一)
模仿、認識與現象學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文琪副教授
第二單元 L’alphabet et les prénoms français
Écrire à ses amis ou à sa famille
1. 課程簡介、定義 Marketing 授課教師: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雷立芬教授
Indiquer un itinéraire.
法文 授課教師:歐德尼教授 第十九單元 Un dimanche habituel. 星期日的例行生活。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義大利文 第十四單元:UNIT 8 (2) 授課老師:若瑤老師
第十單元 Comment compter en français ?
三角形三心 重點整理.
數學與文化:以數學小說閱讀為進路 洪萬生 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西洋政治哲學概論 Plato’s The Republic (the regime, the best political life)
第二講:初步認識釋迦摩尼佛的生平與教學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Survey of Selected Western Classics Unit 6: 聖經中的詩- Psalms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歐盟法與生命文化 (二) 第八單元 Protestantism Spirit of Reformation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授課時間:2012年10月25日(四)16:30~18:20 授課地點:博雅教學館 405、406室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3: Project Management (2)
第十二單元:UNIT 7—In albergo (5) 授課老師:若瑤老師
第四單元:實驗設計資料 (2)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 洪永泰 教授
第一講:課程介紹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Take the Time….. 保握當下... 巧合不如巧遇,急進不如及時.
法學入門 第10單元:公法與民商法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這是什麼? 圖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1 圖片來源: 1.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法文 授課教師:歐德尼教授 (1) Les voyelles (révision) 母音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Reading Taiwan's Modernism Fiction 第一講:課程簡介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Kant on Categorical Imperative
Array I 授課教師 Wanjiun Liao
產業文化資產保存工作Ⅲ: 文化體驗活動的設計策略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4: Developing a Process Strategy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5: Analyzing Processes (1)
第二單元(2):Case Study- Li & Fung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1-1 二元一次式運算.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信息 永生系列 第四講 永生的過程 (2) 約翰福音 6:50-51 牟張大明姊妹.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營運模式.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第5單元:從「自我」的轉化到「世界」的轉化:儒家修身理論與21世紀 《傳統文化與21世紀》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合聘研究員 Email: cc10.huang@msa.hinet.net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臺灣大學 黃俊傑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從「自我」的轉化到 「世界」的轉化: 儒家修身理論與21世紀 第五講 從「自我」的轉化到 「世界」的轉化: 儒家修身理論與21世紀

1. 引言

1:1 身體 「自我」與「世界」接觸的平台 精神的載體 世界 身 體 自我

1:2 「心」活動的「身體之基礎」 (“bodily basis”) 「心」的具體性 「心」的實踐性 徐復觀 (1902-1982):〈心的文化〉,收入: 徐復 觀:《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台灣學 生書 局,1975):「形而中者謂之心」。 《郭店楚簡》〈六德〉 宗喀巴(1357-1419): 「所言修者。謂其數數於 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蓋從 無始,自為心所自在,心則不為自所自在,心 復隨向煩惱等障,而為發起一切罪惡。此修即 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 」

1:3 「心」與「身」不可分,「身」更是一個「身心互滲」的「身」 1:3 「心」與「身」不可分,「身」更是一個「身心互滲」的「身」 Mark Johnson(1949-) The Body in the Min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楊儒賓(1956-) 《儒家身體觀》 吳光明(1933-) On Chinese Body Thinking: A Cultural Hermeneutics 湯淺泰雄(1925-) 《身體:東洋的身體論の試み》(中譯本:馬超等譯:《靈肉探微》英譯本:Yasuo Yuasa, The Body: Toward an Eastern Mind-body Theory)

1:4 本講問題 古代儒家能為21世紀心靈提昇 的新時代提供什麼資源? 上述思想資源在21世紀有何啟 示?

2. 儒家身體哲學 與「自我」概念

2:1 中國哲學的「實踐哲學」特質 東方的「形而上學」是一種能夠以身心實踐的體驗知識,並以這種體驗知識為基礎,獲得超日常經驗的高層次知識。

2:2 儒家身體哲學中「身心一如」的 基本預設 儒家認知活動的身體基礎,可與語言學家詹森(Mark Johnson, 1949-)與雷可夫(George Lakoff, 1941-)所發展的體驗主義(experientialism)互相發明。二人強調「心」的肉身體驗性、認知的不自覺性與思維的隱喻性。 圖:http://www.amazon.com/Metaphors-We-Live-George-Lakoff/dp/0226468011#   (點右邊四個小圖最左邊的,即可放大封面)

2:2 儒家身體哲學中「身心一如」的 基本預設 詹森: 「所謂的『直接肉身體驗』(direct physical experience)不僅僅是與身體有關而已;更重要的是,每項經驗都在一個具文化前提的廣闊背景之下發生。〔…〕所有的經驗都由文化貫穿,我們藉著文化由經驗呈現這樣的方式來體驗我們的『世界』。」

2:2 儒家身體哲學中「身心一如」的 基本預設 所謂「直接肉身體驗」,近於中國思想史中所謂「體知」之認知方式,浸潤在社會文化傳統之中。 但是,從「肉身體驗」到「抽象思辨」的提昇,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仍有待於諸多工夫修為之過程。

2:3 孔子的「自我」觀 Herbert Fingarette(1921-) 2:3 孔子的「自我」觀 Herbert Fingarette(1921-) 認為,亞洲各地的哲學傳 統都主張「自我」乃是迷 惑、痛苦和束縛的來源, 因此,哲學的意義端在於 教人否定與放棄自身,如 印度教的「非此,非彼」, 佛家的「空無」、「非 我」,以及道家的「無 為」。 圖:http://www.amazon.com/Confucius-Secular-Sacred-Religious-Traditions/dp/1577660102   (點右邊四個小圖最左邊的,即可放大封面)

2:3 孔子的「自我」觀 在泛亞洲的思想傳統中,孔子似乎 是唯一例外,孔子是「自我」的肯 定論者,以積極、主動的語言處理 「自我」問題,鼓勵人應行於正道 ,達於「君子」境界,並透過「意 志」來貫徹。

2:4 孔子「自我」觀念的重要命題 「自我」是意志方向的決定者 「自我」是一個自由的主體 世界的規範源於主體之意志 2:4 孔子「自我」觀念的重要命題 「自我」是意志方向的決定者 「自我」是一個自由的主體 世界的規範源於主體之意志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 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 己,而由乎人哉? 」 (《論語‧顏淵‧1》)

2:5 孟子繼承孔子的「自我」觀 「自我」是價值意識的根源: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孟子‧滕文公下‧1》) 2:5 孟子繼承孔子的「自我」觀 「自我」是價值意識的根源: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孟子‧滕文公下‧1》)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2》)

2:6 荀子的「自我」觀亦上承孔孟 自由的主體可經由「學」而建構: 「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 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 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 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 下。」(《荀子‧勸學》) → 荀子以「欲」字點出人與世界的關 係取決於「自我」的意志。

2:7 王陽明也發揮了「身心一體」的主張 「何謂身?心之形體運用之謂也。 何謂心?身之靈明主宰之謂也。何 謂修身?為善而去惡之謂也。吾身 自能為善而去惡乎?必其靈明主宰 者欲為善而去惡,然後其形體運用 者始能為善而去惡也。故欲修其身 者,必在於先正其心也。」 (〈大學問〉)

王陽明墨跡 資料來源:楊儒賓、馬淵昌也編:《中日陽明學者墨跡》(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8),頁30、31。

2:8 綜論:儒家的「自我」觀 儒家「自我」觀包括內外兩面: 就身心內部關係而言,儒家強調身 心互滲、身心一體。 2:8 綜論:儒家的「自我」觀 儒家「自我」觀包括內外兩面: 就身心內部關係而言,儒家強調身 心互滲、身心一體。 就人與世界之關係而言,儒家主張 「自我」的轉化是「世界」轉化的 基礎。

3. 先秦儒家的修身工夫(一): 「化」: 在社會政治文化脈絡中 轉化「自我」

3:1 「化」的涵義:「變」 荀子: 「狀變而實無別而為異者,謂之 化;有化而無別,謂之一實」 (《荀子‧正名》)

3:2 孟子:道德修養脈絡中的「化」 「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 ( 《孟子‧盡心下‧25》 )

3:2 孟子:政治社會脈絡中的「化」 「 …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厎豫。 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為父子者定。此之謂大孝。」 (《孟子‧離婁上‧28》)

3:3 荀子:以「誠」化民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為行。誠心守仁則形,形則神,神則能化矣;誠心行義則理,理則明,明則能變矣。變化代興,謂之天德…濟而材盡,長遷而不反其初,則化矣。」 (《荀子‧不茍》)

3:3 荀子:以君主為中心的「化」 「賢齊則其親者先貴,能齊則其故者先官,其臣下百吏,汙者皆化而脩,悍者皆化而愿,躁者皆化而愨,是明主之功已。 」 (《荀子‧富國》)

3:3 荀子:禮義之「化」 「故古者聖人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故為之立君上之埶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是聖王之治而禮義之化也。」 (《荀子‧性惡》)

3:4 「化」的功能性概念 ‧導引的哲學(orientative philosophy) ‧「化性起偽」: 從「自然」走向「人文」 ‧「化民成俗」: 以聖人(或「創造的少數」, creative minority)轉化大眾的生命

4. 先秦儒家的修身工夫(二): 「養」: 在「身心互滲」脈絡中 轉化「自我」

4:1 「養」的涵義 《爾雅‧釋詁》云:「頤、艾、育、養也」 《易‧說卦傳》:「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 」 4:1 「養」的涵義 《爾雅‧釋詁》云:「頤、艾、育、養也」 《易‧說卦傳》:「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 」 《尚書‧虞書‧大禹謨》:「政在養民」 《詩經‧周頌‧酌》:「遵養時晦」 《論語‧為政‧7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4:2 孟子的「養氣」說 〔公孫丑曰: 〕 「敢問夫子惡乎長?」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 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閒。其為氣也,配義與 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 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 (《孟子‧公孫丑上‧2 》)

4:2 孟子的「養氣」說 開啟了「養」字義的「內轉」(inward turn),突顯其作為儒家身體哲學的功能性概念 4:2 孟子的「養氣」說 開啟了「養」字義的「內轉」(inward turn),突顯其作為儒家身體哲學的功能性概念 孟子主張以理性來轉化原始生命, 把生理意義的「氣」轉化為具有人 文理性內容的「浩然之氣」。「養 氣」即是「養心」,這「心」不是 認識心,而是道德心。

4:3 荀子的「養」 「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養體也;側載睪芷,所以養鼻也;前有錯衡,所以養目也;和鸞之聲,步中武、象,趨中韶、護,所以養耳也;龍旗九斿,所以養信也;寢兕、持虎、蛟韅、絲末、彌龍,所以養威也;故大路之馬必信至教順然後乘之,所以養安也。」 (《荀子‧禮論》)

4:3 荀子的「養」 荀子認為,身體的各器官各需不同的物 品加以「養」,才能使身體獲得最和諧的狀態。

4:4 「養」的運作 孟子說「浩然之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 也。 」 4:4 「養」的運作 孟子說「浩然之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 也。 」 王陽明解釋曰: 「心之本體原自不動。心之本體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動,理元不動。集義是復其心之本體。 」

4:4 「養」的運作 荀子:「凡治氣養心之術,莫徑由禮,莫要得師,莫神一好。夫是之謂治氣養心之術也。」 (《荀子‧修身》) 荀子站在「養」的工夫論光譜的另一端,強調以「禮義師法之化」完成「治氣養心」的工夫。

4:4 「養」的運作 ‧孟子所「養」的是一種順取的進路 : 培育仁義之心,「集義」以「養氣」 ‧荀子所「養」的是一種逆襲的工夫 : 「禮義師法之化」,以「文化」矯治 「自然」

5. 結論: 儒家修身觀的21世紀新啟示

5:1 「身體」在空間上處於社會政治脈絡之中,並在時間上受到歷史經驗的召喚與洗禮,因此而成為一種既是理性又是感性的主體。 5:1 「身體」在空間上處於社會政治脈絡之中,並在時間上受到歷史經驗的召喚與洗禮,因此而成為一種既是理性又是感性的主體。 理性的主體:「身體」接受理性的指導, 為日常生活、社會規範以 及政治運作而行動。 感性的主體:「身體」對它周遭的情境、 脈絡、條件等,恆處於密 切互動之關係狀 態之中。

5:2 「身體」的不完整性及其臻於完整之關鍵:「氣」論 5:2 「身體」的不完整性及其臻於完整之關鍵:「氣」論 「身體」之不完整性: 「身體」的器官有待於「身體」的部份器官(尤其是首或心)之指導,或「身體」以外的力量(如禮儀)之約制,才能趨向或臻於完整。 馬王堆漢墓3號

5:2 「身體」的不完整性及其臻於完整之關鍵:「氣」論 5:2 「身體」的不完整性及其臻於完整之關鍵:「氣」論 「身體」從不完整臻於完整之關鍵: 「氣」論 流動性的「氣」貫通於人之「心」(意識)與「形」(形體),而使人的身體成為整合性之整體。 孟子:「養吾浩然之氣」、「夜氣」。 宋明儒各形各色的氣論。 伊藤仁齋:「蓋天地之間,一元氣而已」。 山田方谷:「天地萬物一大氣」。

「身」與「心」的聯繫性

5:3 「身」與「心」雖具有互相依存性,但仍以「心」居於首出之地位 5:3 「身」與「心」雖具有互相依存性,但仍以「心」居於首出之地位 朱子解釋《大學》第一章說: 「心者,身之所主也」。 大塩中齋: 「自形而言,則身裹心,心在身內焉。自道而觀,則心裹身,身在心內焉。其謂心在身內者,一遺操存之功,則物累我,其覺身在心內者,常得超脫之妙,而我役物,役物與累于物之別,學者宜知之。 」

5:4 修「心」以「誠」為根本 《中庸》朱訂第22章: 5:4 修「心」以「誠」為根本 《中庸》朱訂第22章: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5:4 修「心」以「誠」為根本 〔明〕嘉靖-萬曆 俞都,字良臣. 羅禎: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影片

閱讀作業 黃俊傑:〈東亞儒家思想傳統中的四種「身體」──類型與議題〉,收入氏著:《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第6章,頁185-214。 黃俊傑:〈先秦儒家身體觀中的兩個功能 性概念〉

思考問題 儒家思想家以身體作為隱喻所進行的政治社會論述,潛藏著何種理論假設?從現代政治社會生活之立場,您如何對這種「身體政治論」進行批判?為什麼?

版權聲明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