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歌 鉴 赏(三) 第一课时
(复习一)诗歌鉴赏考什么? 意象和意境 表达方式和技巧 语言 思想内容
(术语复习) 一、古诗中意象和意境 动(活泼、风趣、热烈、繁华、喧闹) 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孤清、澄清) 悲(悲凉、悲壮、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壮阔、壮丽、空旷、清远、慷慨、雄浑) 美(优美、明丽、雅致、清新、自然、质朴、含蓄、飘逸)。
二、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语言出现的方式,只有五种:记叙、描述、议论、 抒情 、说明。在诗词鉴赏中只会涉及前四种。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 表达方式就像我们人一样,只分男孩子和女孩子,每个人都叫做人,但每个人表现他们的人生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同用一种表达方式,描写可正可侧;抒情可直接,可间接;同样说“柳树”,作者为了需要可以比喻说“绿丝绦”,也可以拟人说“杨柳依依”。于是也就有了表现方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之类的叫法。
三、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通感、 表现手法 设问、反问、用典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通感、 表现手法 设问、反问、用典 描写表现技巧 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烘托、白描 整体关系 动静关系、情景关系 哀乐关系、 虚实关系
补充:频繁出现的考点修辞 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夸张: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通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设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反问: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对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排比: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用典: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补充:关注四种关系 动静关系:或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或以静写动,或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观察动静关系是一种答题思路。 情景关系:寓情于景: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触景生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景交融: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哀乐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乐。李煜《虞美人》词。 虚实关系:既见为实,未见为虚。
四、语 言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晦涩等类型。 四、语 言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晦涩等类型。 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动静结合,语言清新生动。 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如白居易的诗等。 凝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八句皆为工整对仗,全用实词,意象密集。
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华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还有李商隐、李贺的诗。 质朴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如李商隐的一些朦胧诗。“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五、思想感情 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2002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城洛城闻笛》,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曹植的《白马篇》前半部分写少年英雄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后半部分写他为国征战,表现他的“忠”。
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对田园景象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弃官归隐的决心;1998年高考卷所选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通过描写夜访李凝幽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杜甫的《登高》,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老病多愁而志不得伸的复杂感情。 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赏的高尚节操。 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总结规律:诗歌鉴赏答题规范
答题规范用语(一、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如果是修辞,需指出这种修辞的效果)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练习一(09年安徽卷 ) 小重山.端午[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 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 形成对比。
重点:答题规范用语(二、意境意象)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练习二(2009年全国卷1)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①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②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 等景物, ③表现了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
练习三(全国卷2) 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苏词直抒胸臆,纵情放笔,淋漓酣畅; 贺词情感物化,情景交融。 练习四:课内延伸 1、 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鹧鸪天》—— 贺 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日希,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两首词都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语言沉痛,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2)请比较苏词和贺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答案:(1)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苏词直抒胸臆,纵情放笔,淋漓酣畅; 贺词情感物化,情景交融。
第二课时
答题规范用语(三、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练习三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 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答题规范用语(四、炼字)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练习四(四川卷) 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 “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 “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答题规范用语(五、诗眼)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练习五(2009年辽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 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 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 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答题规范用语(六、思想感情) 第六种模式 体会情感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式:这首诗展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诗歌的主旨大致可以概括为:抒情、言志、阐理。古诗表达感情大致可分为志士之情,即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才子之情,即抒发冷遇时的孤寂之情、欲归隐山林的隐逸思想。另外有亲情、友情、爱情以及思乡之情(其中思乡之情居多)、闺怨女子的思夫之情。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答题步骤:(1)先点出作者的情感, (2)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 (3)表达感情的特点(直抒胸臆、委婉含蓄、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
练习六(2009年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 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 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 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 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 所以仍感辛酸惭愧。
答题规范用语(七、作者形象) 第七种模式 分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作品的形象有何特点? 提问变式:分析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或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种类,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物象、作者的形象。答这类题要求把形象的特点概括出来,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用凝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题步骤:抓住重点词语解释原诗内容(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二)通过这个艺术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练习七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问: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问: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 ①瀑布从高处流出,不辞劳苦,冲破溪涧,流经千岩万壑, 冲向大海,形成汹涌的波涛。 ②作者描绘了不辞劳苦,汇涓涓细流,壮大自己,一心奔向大海 的瀑布艺术形象。 ③塑造了一位决不满足现状,陶醉自己已取得的成绩,而是在 艰辛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有伟大理想抱负 的有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