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發展 組員:MA01F102 曾黛玲 M99X0104 葉維加 497C0056 謝菀汝 M991F204 陳昭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第十三章 嬰幼兒道德的發展與輔導.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星 際 寶 貝 3/19/ 林儀珊.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文化差異 Elick Yang.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保良局余李慕芬紀念學校.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六年級 數學科 下學期 數形.
道德發展(moral development)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 從系統觀看見每一個孩子 台灣海寧格機構系統排列師 李悅寧
科技輔具—遊戲應用 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凱惠 昶霆 耶!.
第十四章 攻擊、利他主義及道德發展 朝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陳薏如.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決策的衝突與重結構   內容大綱  決策的本質與程序 賽局理論的觀察 多階規劃的觀察 結論與建議 2019/4/7 U.P. Wen.
第2章 對與錯的判斷準繩- 企業倫理理論與內涵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學前兒童簡易發展 篩檢評估量表 小組成員: 張雅涵 張瑞恩 王雅琴 張馨方
初接班級時,可實行之輔導活動 1.畫人測驗 2.家庭動力畫
學習內容 概說 損失函數 雜音:造成品質變異的原因 訊號雜音比 直交表 回應表與回應圖 田口方法.
How to design a writing task with designated genre
經濟學 學經濟.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十八界的 樂受概念.
葉育婷 Tina Yeh 美國兒童華語教學課室活動設計 葉育婷 Tina Yeh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六年級 數學科 下學期 數形.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維高斯基( ) Langford, P. (2005).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ve England ;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體積.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班級:幼保一乙 組員:林璟薇4A3I0082 陳姿羽4A3I0085 曾喬亭4A3I0107 賴鈺雯4A3I0040 洪 敏4A3I0039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在職專班 網頁色彩學--- 以顏色分析網頁設計 指導老師:吳有龍教授 學生:陳正忠 學號: G.
花王集團.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一 可靠度問題.
中學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管理與領導培訓課程 第二節:如何設計德育教材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基督教倫理學 孔祥烱博士 加拿大華人神學院 2011年.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17.1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THE MISSION COVENANT CHURCH
報告人: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辛文義.
Chapter 16 動態規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道德發展 組員:MA01F102 曾黛玲 M99X0104 葉維加 497C0056 謝菀汝 M991F204 陳昭如 NA0C0013 林雅菁 6A0C0126 鄭勝雄

Kohlberg的道德判斷發展理論 MA01F102 曾黛玲(PPT製作) M99X0104 葉維加(報告者) 第一節 Kohlberg的道德判斷發展理論 MA01F102 曾黛玲(PPT製作) M99X0104 葉維加(報告者)

一、定義 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方式,稱之為道德行為。

二、影響幼兒道德發展的因素 認知因素:道德行為有健全的認知。如,智能不足的兒童, 因認知發展遲緩,無法發展到自律階段。 情緒因素:情緒激動的幼兒,往往會做出違背道德規範的 行為。 教育因素:幼兒所受的良好教育愈多,愈能培養道德觀念。 家庭因素:父母教養方式.行為均會影響子女道德行為的 發展。 社會因素:兒童在實際的社會團體中,經由與同伴交往, 而習得分辨道德與不道德行為。

三、道德發展的二大理論 1.皮亞傑的道德認知發展論。 2.柯爾堡(köhlberg)的道德發展三層次六階段理論。

皮亞傑的道德發展理論: 理論重點: (1)皮亞傑是以認知發展的觀點來解釋道德發展。 (2)其認為道德表現於對是非的判斷,判斷需要智能,智能是隨年齡增長的,故道德也是隨年齡與智力並行發展的。

道德發展的三階段: 1.無律階段:出生~4歲。 * 此時幼兒的認知處於準備運思期,自我中心強,對任何規範均似懂非懂,故無法從道德觀點來評價幼兒行為。 * 物權觀念尚未發展,屬「非道德行為」。 2. 他律階段:4歲~8歲。 * 幼兒認為規則是萬能的,不變的,無法理解規則是由人創造的。 * 幼兒總是以極端態度來評定行為的好壞,亦即不是好的,便是壞的。 * 行為是非根據行為後果的大小來決定,而非取決於主觀動機,如幫忙洗碗而打破碗和偷吃糖而打破碗的行為是「一樣壞」。 3. 自律階段:8歲~12歲。 * 兒童已能意識規則是人們所創造,可加以改變。 * 對行為的判斷建立在行為的意圖和行為的後果上,如偷吃糖打破碗和幫忙洗碗而打破的行為是不一樣的。 * 提出的懲罰意見與其所犯的錯誤更加貼切。

柯爾堡的道德發展理論: 理論重點: * 柯氏的理論係根據皮氏理論發展而來。 * 其運用一系列「兩難」推理故事來測驗兒童的道德發展。 * 兩難故事中以「海因茲偷藥」最為有名。 * 柯氏的理論共分為三個層次六個階段,依序為: 道德成規前期 → 道德成規期 →後道德成規期。

三層次六階段的發展理論:1/3 一、道德成規前期:學齡前幼稚園到小學中低年級。 1. 第一階段:重懲罰與服從(避罰服從取向)。 (A)此期幼兒尚缺乏是非善惡觀念,只為避免懲罰 而服從規範。 (B)如幼兒認為故事中海因茲偷藥不對,是因會受到 處罰。 (C)行為好壞係依行為結果來評定,而不考量其動 機。 2. 第二階段:重手段與互惠(相對功利取向)。 (A)又稱相對功利取向,或稱個人主義傾向、互惠主 義傾向。 (B)此期兒童已不再把規則視為絕對的、固定不變] 的,意識到任何問題都是多方面的,惟均以滿足 自我為主。 (C)此時兒童的行為均為求得酬賞而服從規範。 (D)9歲以下兒童及犯罪者的道德認知都僅停留在此功 利主義時期。

三層次六階段的發展理論:2/3 二、道德成規期:小學中年級以上至青年期。 1第三階段:重和諧與順從(好孩子取向)。 (A)此時幼兒為獲取接納與讚賞而遵守規範。 (B)並能表現出善意,符合他人期望,故又稱好 孩子取向。 2 第四階段:重制度與權威(法律與秩序取向)。 (A)為遵守規則,避免觸法犯罪而遵守規範。 (B)個人具有盡責、尊重權威和為道德制度及秩 序普遍維護的導向。

三層次六階段的發展理論:3/3 道德發展到道德發展 三層次六階段的發展理論:3/3 道德發展到道德發展 三、道德成規後期:青年期以後。 1.第五階段:重公約與法理(社會契約取向)。 (A)為維護社區利益,促進社會福祉而遵守規範。 (B)此時兒童認為應以民主方式決定眾人之事,並重視法令規章制度過程的合理性。 2第六階段:重公約與法理(宇宙倫理原則的取向)。 (A)為追求正義公理,避免良心苛責而遵守規範。 (B)此時兒童認為只要是正當之事,均可附諸實踐,並對人類的生命、平等和尊敬具有至高評價。

與道德判斷發展序階有關的 實徵資料 497C0056 謝菀汝(報告者) M991F204 陳昭如(PPT製作) 第二節 與道德判斷發展序階有關的 實徵資料 497C0056 謝菀汝(報告者) M991F204 陳昭如(PPT製作)

驗證「泛文化道德判斷發展序階」的實徵證據 研究者: Kohlberg 研究法:縱貫式研究法(長達20年) 研究對象:72名(10歲、13歲、16歲男孩) 研究地區:芝加哥市郊的二所學校、中上、中下 階層 研究方式:每4年進行一次道德晤談,共6次 缺點:沒有涵蓋女孩

然而以美國受試者為主,界定出的道德推理發展序階,是否適用於其他文化? Snarey,J.R、Edwards,C.P、Vine,I等檢討泛文化實徵證據的論文。 已有45個研究蒐集了27個國家的資料,其包含了與美國非常類似的西方社會、受西方文化影響但具有不同文化淵源的社會體系,以「以色列」為代表之集體社會主義社區及阿拉斯加等地的村落或部族。

然而以美國受試者為主,界定出的道德推理發展序階,是否適用於其他文化? 泛文化研究引發批評與討論最多的,係「各階段道德推理模式應在各文化中都能見到」這項假設。 Kohlberg本人認為只要所集得實徵資料不違反「依循所界定序階」發展的原則就表示它的理論得到支持;他的理論並未要求各階段道德推理模式都會在各類型文化社會中展現。

「道德考慮」VS 評分手冊中列的「標準判斷」 Edwards在肯亞做的研究指出,當地的社會組織形態比較簡單,維繫一繁盛的家族是當地最重要的傳統價值。 一些受訪的當地領袖會從社會體系運作觀點去看一個大家族應如何有效運作,但是因為他們不太會提出「法律」等,一個複雜社會運作須有的考慮,因此不容易區分這樣的道德觀點究竟應屬於第三或第四階段。

「道德考慮」VS 評分手冊中列的「標準判斷」 Jyotsna Vasudew跟Simpson,E.提出印度受訪者作抉擇時,似乎不及西方人看重「人的生命」;但其實是「人的生命意義」詮釋有所不同。 Gielen訪問藏族的喇嘛,下結論說Kohlberg的理論架構可以涵蓋藏族佛教文化中屬前道德成規及道德成規期的觀點,但不足以完全掌握此文化中強調合作、避免暴力的精神。

女性的「道德思慮取向」有別於男性 Gilligan就提出女性多半是從「責任以及照顧、關懷」的觀點,而不是從「某項權利邏輯上的可成立性」去思考道德兩難問題。 Gilligan並概略性地描繪出女性的道德判斷發展歷程—從「求生存」到「追求自我犧牲就是好」,以至歸結出「非暴力或不傷害的原則」。

台灣實徵資料 低年級小朋友往往會答:「父母親養他,買食物、衣服、玩具給他花了很多錢」,還報的概念總是化為具體的東西。 三年級左右的學童概念上開始出現親子關係的體認,常常會說:「沒有父母就沒有他」。 到了四、五年級,「報答」的概念來自因「體諒」父母的心意而導出的「感激」,往往表示:「他應該想想父母把他養大非常辛苦,作了許多的犧牲」。

道德考慮中的文化差異 (一)有關人際對待關係道德思慮之發展應不止 於階段三 (二)差序格局 (三)中國傳統倫理偏向以「道德的實踐」為著 眼點

道德判斷、道德情緒和道德行為 NA0C0013 林雅菁 6A0C0126 鄭勝雄 第三節 道德判斷、道德情緒和道德行為 NA0C0013 林雅菁 6A0C0126 鄭勝雄

道德規範對學齡兒童之情緒意義(1/5) 柯伯格(Kohlberg)的平行發展論 (ought implies can) 推理階段越高,判斷與行為一致性比例越高, 其抉擇也越符合階段五的共識。

道德規範對學齡兒童之情緒意義(2/5) 瑞斯特(Rest)分析情境與道德行為產生過程: 1.解釋情境:面對情境、進行判斷 2.判斷該情境下合乎道德的行為:道德推理能力 3.決定個體想要做的行為:道德 VS 個體價值觀 4.履行決定要作的事:執行力、毅力 (與自我強度、自我調節有關) 四者關係:環環相扣、相互影響,可有強弱,但缺一不可

道德規範對學齡兒童之情緒意義(3/5) 實徵研究(Nunner-Winkler): 1.假設:情緒反應個體動機強度,並引發驅動道德行為。 2.實驗: (1)對象:4-8歲兒童 (2)目的:推測情緒反應(違反/實踐某項道德行為) 3.結果: (1)4-6歲組:依個人需求滿足與否正/負向情緒 (2) 8 歲組:與前組呈反向預測 (3)情緒預測可作為道德動機強度指標,有效預測道德行為

道德規範對學齡兒童之情緒意義(4/5) 實徵研究(鄭欣宜、程小危): 1.目的:探討「道德判斷」對於兒童的情緒意義。 2.實驗: (1)對象:幼稚園中班、大班、小一、小三學生 (2)方式: Part1:分為三組 a.為何不可偷別人的東西(道德取向) b.偷東西被父母師長發現了,結果會如何?(結果取向) c.控制組 Part2:情緒預測前,先讓小朋友比較「不能偷」(道德規範) 與「不能帶玩具到學校」(習俗規範)之差異

道德規範對學齡兒童之情緒意義(4/5) 實徵研究(鄭欣宜、程小危): 3.結果: Part1:僅「強調他人反應」具有提高大班學童「道德取向」之 情緒預測比例。 Part2: (1)90%之5歲以上幼童了解兩者規範的不同 (不能偷對學前兒童而言,並非完全是成人制定之規範) (2)道德情緒預測表現: 大班:1/3「後果取向」 2/3「他人道德取向」(沒人發現後果取向) 小三:「自我道德取向」開始明顯

道德規範對學齡兒童之情緒意義(5/5) 實徵研究的問題: 1.僅能看出學齡兒童對於「不能偷」之類的道德反應有所了解。但 卻不能說明能否做到道德規範小朋友具有情緒上的意義。 2.道德發展研究最好將道德判斷與道德動機分開處理。 3.道德判斷與道德行為間的關係: (1)從心理層面,找出促使道德判斷確實具有行為驅動力的條件。 (2)即使只能在某些情況下道德推理才能發揮監控一己行為之功 能,藉由相互監控影響,仍可能對整體人類行為之走向發揮 重要的影響力。

Kohlberg從道德教育實驗過程得到的啟示(1/5) Kohlberg的正義社區學校:Piaget與Durkheim道德發展論之合併 1.目的:培養學生有更負責任的道德行為、更適切的道德思考。 2.運作方式: (1)重要議題皆須在「社區會議」(每週一次)中,由全體師生成 員共同討論決定。 (2)以民主程序,進行表決,一人一票,完全平等,但表決前必 須先進行討論,務使每位成員皆了解論題的意義、重要性等。 (3)設「紀律委員會」,決定如何處分違規者。 a.6-8名學生及2名教師組成 b.最重處分:「開除」成員資格 c.違規事件無人自首時,全體成員分擔被害者損失 d.違規事件發生時,全體成員得以面質違規學員 e.運作方式較偏向道德自首,而非司法程序(無罪推定)

Kohlberg從道德教育實驗過程得到的啟示(2/5) 3.啟示: (1)其紀律委員會的理論基礎與典型的自由民主主義有落差。 (2)重新重視「團體動力」與「社會自我之發展機制」等在道德 發展歷程中扮演的角色。 (3)對於第六階段應具備的結構特徵做了新的詮釋:對人的尊重 a.不立即將一己認定的價值投射到他人身上,而是先從所有 涉及人獨特的背景去考慮他的需求。 b.經由角色互換導出:在理想溝通狀態下所有涉及人應能同 意的取決。 c.界定出能真正達成深層對談、溝通,完全角色取代的條件 d.尊重個人,旋球共識的誠意不一定要轉為真實的共識,只 要日後他人從「道德觀點」重新檢視後同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