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 九 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四.“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港澳问题的解决
第二讲 当前台湾局势与 党和政府的原则立场.
一国两制论 主讲人:卢菲茹 胡媛媛 刘 涛.
主题复习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人教2001课标版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第三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第三中学 加孜热·奴尔木汗.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 十 二 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我们.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台湾,我的兄弟. 台湾,我的兄弟 本是同根生 海上生明月 明月何时照我还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国两制”是实现统一的伟大构想。 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本课小结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国两制”是实现统一的伟大构想。 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国两制” 与 统一大业 书P26-28 中考考点:“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 翠园东晓 程冰如.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望大陆》.
但悲不见九州同:统一问题的由来.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 九 章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 九 章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 1926年)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北京移动(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无线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做为无线市场的开拓者,拥有中国70%的无线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无线提供商,北京移动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支持60多个国家的漫游业务。 为北京移动创造的价值 … 优秀的性能,支持了庞大的用户群 标准化了系统接口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懂得我们党关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立场、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 认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极端重要性,学习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发展。 了解我们党和人民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把握建国5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由“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的两个重要历史过程; 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确立过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推动作用;

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爱国主义 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民应该说都有其爱国主义的精神与传统,但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十分强烈,富有特色。)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中国各民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孙中山语录 “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的”。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中华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大趋势是“大一统”,“国土统一已千年,中间虽有离析分崩之势,然为时不久,合而为一”。(孙中山先生语)

《诗经》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周时期语,见《诗经·小雅·北山》)

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六合归一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此后至今的2300年间,无论遭逢多少外族入侵和内部纷争,我们民族大的长时间的分裂只有600年左右,而统一的时间却越来越长,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高。

历史向人们昭示:中华民族统一远多于分裂,统一定战胜分裂。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具体表现: 勇敢抵抗外来侵略和压迫,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尊严。 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卖国。

古代历史画卷 为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汉族的秦始皇、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等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建立了功勋。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生动事例。

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 秦始皇 隋文帝 宋太祖 元世祖 康熙帝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

名垂千古 近代英雄人物 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奴役和宰割,中国局部地区处于分离状态。各族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中,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都有力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意志和决心。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九·一八”事变后,他领导军民对日寇坚持了长达九个年头的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1940年在吉林省蒙江县(现在的靖宇县)战斗到最后一息,以身殉国, 杨靖宇

1941年9月,八路军某部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在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英勇阻击日军。在弹尽粮绝之际,他们宁死不屈,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

当代伟大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成果展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外敌入侵、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实现了大陆的统一和民族的大团结。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愿望得到了实现,爱国主义的热情得到了激发。 将领风采

成果展示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并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和展示。 香港回归

把握两点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之一 1.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为什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也就是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自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我们今天所讲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广大人民的艰苦奋斗,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用,作出重大贡献。

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所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祖国的伟大统一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和基本保证。 角色参与 为什呢?

如果祖国没有完全统一,就无法调动全民族的积极性,无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一致、联合对外,无法集中精力搞好现代化建设,就可能引发同胞之间的内战纷争,使人民陷于骨肉分离和自相残杀的痛苦,就要用相当的人力、物力、精力去解决国内的对抗与分裂问题,就可能使帝国主义挑拨离间、分化中国的图谋得逞。只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才能进一步凝聚中华的民族力量,充分发挥全民族的智慧,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好, 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 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一个实现了伟大复兴的强大的中华民族,她的领土是不应该被分割的,她的骨肉同胞是不应该被分离的,她的民族是不应该被分裂的。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走向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 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原因之三

牢记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的共同心愿 2、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问题上是坚定不移的 牢记

民族团结和全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56个民族大团结

“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孙中山) “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 ”(邓小平) 维护祖国统一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问题上是坚定不移的 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象征和平的橄榄枝

本节三点内容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其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台湾问题的复杂性主要是由于美国等国外反华势力的插手干涉。

台湾简介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台湾简介一: 位置: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远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遥望菲律宾;西隔台湾海峡与 福建 相望,海峡最窄处为130公里。 面积:总面积36006平方公里,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 民族: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2%。少数民族分为阿美、泰雅、排湾等九族

台湾简介 台湾同胞思乡之情 台湾简介二 人口:约2300万 语言:大多数的台湾居民祖籍为福建和广东两省。闽南语为台湾民间的主要方言,称为“台语”;但台湾通用语言仍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为主,台湾人称为“国语”。 宗教: 佛教 、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台湾同胞思乡之情

美丽的台湾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边缘,自古就属于中国,古称夷洲、琉球。大量的史书和文献都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历代中国人民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也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 美丽的台湾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 2.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其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1949年12月蒋介石统治集团汇聚台湾后,继续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抗拒统一,图谋反攻大陆 。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着手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回归中国,当时的中国政府也恢复了对台湾行使主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

牢记历史 3.台湾问题的复杂性主要是由于美国等国外反华势力的插手干涉 19世纪末 ,美国通过“门户开放”政策与列强一道分享在中国的特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主张台湾归还中国,是以战后中国在国民党统治下继续留在美国势力范围内共同遏制苏联为前提的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命令美海军第七舰队、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入台湾海峡和台湾岛,阻止所谓“对台湾的任何攻击”。 牢记历史

尼克松访华 美国政府扶持国民党残余势力、继续干涉中国内政 ,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两国关系才逐步出现解冻的形势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方面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两国于1979年元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尼克松访华

中美建交不过三个月,美国国会却通过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并由美国总统签署生效 截至2000年底,在21年间美国向台湾出售的高性能武器的军费交易有40多种,高达400多亿美元。仅在1994年至2000年的短短六年间,台湾就从美国进口了高达150多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占同期世界军火销量的11%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提出原因 从我们党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目标来说,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在全中国范围内推翻反动政权,歼灭反动势力 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仍依仗军事力量负隅顽抗,甚至多次试图反攻大陆 美国等国外反华势力扶持国民党政权,使台海关系处于紧张的军事对峙中

方针的实施 1949年7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提出组建空军的计划 7月26号,刘少奇在苏联访问期间根据中央指示,向斯大林提出购买200架飞机以建立空军,斯大林表示同意。此后,中共中央军委组建空军的计划进入实施阶段 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战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公然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重点由东南转向东北,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 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台湾加紧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

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 1954年 9月3 日开始炮击金门 ,向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 美国政府于1954年12月2日与蒋介石集体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之下,阻挠中国统一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提出的背景 国际形势的变化 国内形势的变化

国际形势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尽管解放台湾的战争是中国内战的延续,但是它毕竟和日益趋缓的国际环境不协调,令周边国家感到不安 台海的紧张局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主张和缓这一地区紧张局势的呼声甚高,不少国家还为此提出了种种解决的办法

国内形势的变化 国内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新中国难以承受再一次的磨难 。 同时,台湾局势发生变化,美蒋在合作中出现矛盾

提出和贯彻 敦促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的谈判 中美大使级会谈先在瑞士日内瓦,后在波兰华沙,从1955年8月一直谈到1970年,历时15年,谈了136次。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兵

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谋求以协商谈判的方式,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达到海峡两岸的统一

1955年,毛泽东同志以《人民日报》社论的形式开始正式提出和平解放台湾 1956年以后,毛泽东关于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在许多场合反复强调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与国民党再次合作 1958年8月23日,为了打击美国“划峡而治”、割裂两岸关系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炮击金门

“八·二三”炮击金门

1958年10月,毛泽东会见与国共两党均有良好关系的《南洋商报》撰稿人曹聚仁,对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作了更为具体的阐述 1963年1月,周恩来进一步把毛泽东和我们党提出来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

何为一纲四目   “一纲”: 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四目 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 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 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 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1966年5月以后,“文化大革命’严重冲击和干扰了对台工作,自此对台工作不仅没有新的发展反而明显转向强硬,基本又回到“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上,两岸关系总体上是处于军事对峙状态。 但是,毛泽东等人仍然没有放弃和平解放台湾的努力。   漫漫长路

在我们党对台方针的推动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对台工作取得了进展:我们有力地打击了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的军事骚扰,将蒋介石集团控制区域压缩到了台、澎、金、马地区,彻底打破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幻想;坚决粉碎了美国“划峡而治”的图谋;尝试了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实现了中国和许多国家的邦交正常化,确立了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硕果累累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和平统一祖国的各种探索,尤其是他们提出的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对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为以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奠定了重要基础。 继往开来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历史背景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形成和确立 从国际上看,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符合时代潮流。 从国内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转折,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79年1月1号起,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建交在某种程度上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可能。

提出和确立 萌芽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 (2)邓小平提出对台湾实行“三个不变”。1979年底,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对台湾我们的条件是简单的,那就是台湾的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与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资、民间交往照旧。

(3)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1981年9月30日,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讲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的问题的方针政策,后来被称为“叶九条”。概括起来,“叶九条”有四个要点,第一,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第二,提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学术、文化、体育交流的主张;第三,提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其军队,台湾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国外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第四,提出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开花

(4)邓小平同志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也是党的领导人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5)“设立特别行政区”写入宪法。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条所载明的“设立特别行政区”,指的就是实行“一国两制”。这就表明,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结果

(6)邓小平1983年6月,进一步阐述了实现祖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称为“邓六条”。

要点 第一,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我们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祖国统一做出贡献。第二,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自治应有一定限度,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第四,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与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利;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去台,不仅军队不去而且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第五,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不现实的。第六,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举行国共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以后可以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7)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0月,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括为“一国两制”。 一个中国 两制并存 高度自制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基本内容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在祖国统一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梅花香来自古寒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香港、澳门回归的历程和我党作出的艰辛努力 角色参与 香港、澳门回归的历程和我党作出的艰辛努力

2、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重要意义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彻底结束了殖民主义在港、澳的统治,标着外国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的构想变成生动的现实。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

第四节 新形势下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重大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国际上,随着苏东剧变、苏联解体,美国加紧利用台湾问题对我进行牵制。在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活动日益猖獗,严重威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进,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我们党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沉着应对,有力地推动了祖国统一事业继续向前发展,并在新的形势下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 伟人邓小平

两岸关系的进展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金门协议 1987年底,在两岸同胞共同的努力下,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90年9月,中国红十字总会与台湾红十字会组织在金门举行商谈,以解决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的居民和刑事犯的遣返问题,并签订了协议书,即“金门协议”。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分别授权的民间团体签订的第一个书面协议。

九二共识 1990年11月,台湾方面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辜振甫任董事长,并于1991年3月正式运作。1991年12月,大陆也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由汪道涵任会长。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1993年4月23日,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海皇大厦正式举行,签署“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四项协议。

出现的曲折 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同时,台湾岛内的分裂倾向也发展。1988年李登辉上台后,逐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提出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中华民国在台湾,两岸是两个对等且互不所属的政治实体”,并极力阻挠两岸直接“三通”和政治谈判。台湾岛内的台独活动趋于猖獗,一些外国势力也进一步插手台湾,支持台湾当局和分裂势力的台独活动。这些都对两岸关系发展形成严重的冲击。

面对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论断和主张,特别是江泽民于1995年1月30日发表的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党的十六大提出对台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艰苦奋斗

2、以江泽民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反对“台独”的“文攻武备”的总方略。提出文攻和武备两手都要硬,才能牢牢掌握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 创造性地发展了两岸谈判的主张,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丰富和发展

丰富和发展 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辩证关系。 丰富和发展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新方针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丰富和发展概括起来有以下五点:

第一,明确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 第二,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中国是两岸同胞的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共同决定。 第三,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和发展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第四,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维护和照顾他们的正当权益。我们要真心诚意地为台湾同胞谋福祉办实事。 第五,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对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将中央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奋斗 视频

参考书目 1.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的完成2继续奋斗》,《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锦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白皮书,《人民日报》1993年9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 《人民日报》2000年2 月22日。 6.《反分裂国家法》,《人民日报》2005年3月15日。 7.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问题外事人员读本》,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