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酶 Enzyme Th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 of JMU.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11 章 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特点:( 1 )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 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 2 )需量少,每日仅需 mg 或  g 级;( 3 )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 必需由食物供给( 4 )机体缺乏会导致物质谢障 碍,引起缺乏症。 分类:维生素一般习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 类。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参与代谢的.
Advertisements

维生素 (Vitamins) 第七章. 本章重点:  维生素的概述  维生素的分类  维生素缺乏与相关疾病.
第四章 维生素与辅酶 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 机化合物,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所以必须 由食物供给。 脂溶性: A 、 D 、 E 、 K ,单独具有生理功能。 水溶性: B 1 、 B 2 、 B 6 、 B 12 、 C 等,辅酶。
人类健康离不开的 6 大类营养元素 :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水. 盐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水. 盐 你 想明眸皓齿,美艳动人, 维 A 可以助你达成愿望。 你 想明眸皓齿,美艳动人, 维 A 可以助你达成愿望。 如 果你身体疲劳了,精神焦虑了,
第六章 维生素与辅酶 (Vitamin & Cozymase) 一、维生素的一般概念和类别.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可 少的一类有机物质。 在机体内含量很少,在生命活动中,维生 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基础物质,也不是能 量物质,但它是一类重要的生命物质,在 代谢中起调节作用,如果缺乏会导致一定.
第 7 章 辅酶. 维生素的定义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 可少的一类有机物质。 维生素一般习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 大类。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 参与代谢的调节作用,而水溶性维生素 是通过转变成辅酶对代谢起调节作用。
第四章 维生素与辅酶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主要掌握 维生素的结构、分类和功能,以及维生 素与辅酶之间的关系。 思考 思考 
第一节 维生素概论 一、维生素的概念 二、维生素种类 掌握维生素的化学结构特点、名称、功能; 重点掌握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的联系。 三、学习本章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及有关辅酶 B 族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硫辛酸 维生素 C.
第七章 维生素. 本章主要内容 维生素概述 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第一节 维生素概述 概念: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和健康所必需的一类 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特点: 1 既不是构成组织的材料,也不是供能物质; 2 需要量有限 ( 长期大剂量使用维生素易引起中毒; 长期供给不足时,易导致维生素缺乏症 );
第 3 章 维生素  脂溶性维生素  水溶性维生素  试述维生素 A 缺乏时,为什么会患夜盲症? 论述题 (查资料课外完成)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六章 维生素和辅酶 一 维生素B1与羧化辅酶 二 维生素B2与黄素辅酶 三 泛酸和辅酶A 四 维生素PP和辅酶Ⅰ、辅酶Ⅱ
第11章、维生素与辅酶 11.1 维生素的定义和分类 11.2 NAD+和NADP+是尼克酸的衍生物
Chapter 4 维 生 素 和 辅 酶.
第四章 维生素与辅酶 第一节 维生素的发现和分类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四节 作为辅酶的金属离子
第六章 酶 ( Enzyme ) 酶.
第十章 蛋白质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降解: 外源蛋白的消化 内源性蛋白的选择性降解 (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第 十 八 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Vitamins and Microelements.
酶 (Enzyme).
第一节 维生素的概述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
  第四章  酶和酶学 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四节 酶 的 调 节.
第10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 酶的调节.
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vitamin)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所以必需由食物供给。已知绝大多数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机体缺乏维生素时,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Chapter 4 Vitamins. Classification of vitamins vitamins water -soluble lipid-soluble Vit C Vit B A, D, E, K B1, B2, B6, B12, PP, pantothenic acid , folic.
第八章 维生素 Vitamins.
第六章 维生素 ( vitamins ).
维生素与辅酶 生物化学.
第28-29章、脂代谢 28.1 脂肪细胞是哺乳动物脂肪的主要贮存处 28.2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方式是-氧化
第二章 酶的生产与分离纯化 (2学时,共4学时).
第六章 酶 Enzyme 生物化学教研室 吴映雅.
第二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 一、酶的分子组成与分类 二、酶的辅助因子 三、酶的结构与功能 酶的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 酶的活性中心与酶作用的专一性
第四章 维生素 ◆第一节 维生素概论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第 四 章 维生素与辅酶 医学院生化教研室.
食品生物化学 任课教师:迟明梅.
脂肪的合成代谢 (一) 原料、来源 1、脂肪合成原料 脂肪酸和甘油。 生物体能利用糖类或简单碳原物质转化为脂肪酸。
生命的物质基础.
请做好 上课准备.
第三章 酶 第一节 概述.
第七章 酶 enzyme.
第二十三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Th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 of CMU
第三章 酶 Enzyme.
E 第五章 酶化学 Enzyme(E).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3章 酶 Enzyme.
酶的概述 生物化学.
第 八 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第 四 章 酶.
Enzymes and Other Biocatalysts
第四章 维生素与辅酶 脂溶性:A、D、E、K,单独具有生理功能。 水溶性:B1、B2、B6、B12、C等,辅酶。
第十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第三章 酶 Enzyme.
第五章 维生素 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3章 酶 Enzyme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 蔡文秀.
Chapter 3. enzym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第23章 糖异生和其他代谢路径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Chapter 3. vitamin Lipid-soluble vitamin Water- soluble vitamin.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 五 章 酶 Enzyme.
酶 Enzyme.
第 三 章 酶 Enzyme.
第3章 酶 Enzyme 主讲教师:尹燕华.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根据酶的分子结构分为: 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酶。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第 三 章 酶 Enzyme.
医学基础 中国医科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孙黎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三 章 酶 Enzyme Th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 of JMU

酶的概念 目前将生物催化剂分为两类 酶 、 核酶(脱氧核酶) 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酶学研究简史 公元前两千多年,我国已有酿酒记载。 一百余年前,Pasteur认为发酵是酵母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果。 1878年,Kühne首次提出Enzyme一词。 1897年,Eduard Buchner用不含细胞的酵母提取液,实现了发酵。 1926年,Sumner首次从刀豆中提纯出脲酶结晶 。

1982年,Cech首次发现RNA也具有酶的催化活性,提出核酶(ribozyme)的概念。 1995年,Jack W.Szostak研究室首先报道了具有DNA连接酶活性DNA片段,称为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

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nzyme

酶的不同形式 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仅具有三级结构的酶。 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由多个相同或不同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酶。 多酶体系(multienzyme system):由几种不同功能的酶彼此聚合形成的多酶复合物。 多功能酶(multifunctional enzyme)或串联酶(tandem enzyme):一些多酶体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融合,多种不同催化功能存在于一条多肽链中,这类酶称为多功能酶。

多酶体系 (multienzyme system): 由几种不同功能的酶彼此聚合形成的多酶复合物。

多功能酶或串联酶 (multifunctional or tandem enzyme): 一些多酶体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融合,多种不同催化功能存在于一条多肽链中,这类酶称为多功能酶。 由单肽链构成的,含有若干个酶活性的结构域。

一、酶的分子组成中常含有辅助因子 单纯酶 (simple enzyme) 结合酶 (conjugated enzyme) 蛋白质部分:酶蛋白 (apoenzyme) 辅助因子 (cofactor) 金属离子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全酶 (holoenzyme)

全酶分子中各部分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 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 辅助因子决定反应的种类与性质

金属离子是最多见的辅助因子 金属酶(metalloenzyme) 金属离子与酶结合紧密,提取过程中不易丢失。 金属激活酶(metal-activated enzyme) 金属离子为酶的活性所必需,但与酶的结合不甚紧密。

金属离子的作用: 参与催化反应,传递电子; 在酶与底物间起桥梁作用; 稳定酶的构象; 中和阴离子,降低反应中的静电斥力等。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是一些化学稳定的小分子物质,称为辅酶 (coenzyme)。 其主要作用是参与酶的催化过程,在反应中传递电子、质子或一些基团。 辅酶的种类不多,且分子结构中常含有维生素或维生素类物质。

辅酶中与酶蛋白共价结合的辅酶又称为辅基(prosthetic group)。 辅基和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通过透析或超滤等方法将其除去,在反应中不能离开酶蛋白,如FAD、FMN、生物素等。

辅基 (prosthetic group): 辅助因子分类 (按其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 辅酶 (coenzyme): 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辅基 (prosthetic group): 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催化中的作用

辅酶的作用 1 质子(氢原子 )转移: NAD+  NADH + H+ NADP+  NADPH + H+ FMN  FMNH2 FAD  FADH2

尼克酰胺 VPP活性形式: NAD+ NADP+ NAD+:R为 H NADP+:R为 缺乏症:癞皮病 目 录

口角炎、唇炎、舌炎、眼睑炎、角膜血管增生等 Vit B2 FMN AMP FAD Ⅰ Ⅱ Ⅲ VB2活性形式: FMN FAD 缺乏症 口角炎、唇炎、舌炎、眼睑炎、角膜血管增生等

辅酶的作用2 参与基团的转移: 醛基-----TPP(焦磷酸硫胺素) (Vit B1) 酰基-----辅酶A、硫辛酸(泛酸) 羧基(CO2)------生物素(biotin) 氨基------磷酸吡哆醛(Vit B6) 一碳单位------四氢叶酸(folic acid)

VB1活性形式:TPP 转移醛基 焦磷酸硫胺素(TPP) 缺乏症 ﹡脚气病,末梢神经炎 目 录

泛酸活性形式: 辅酶A(CoA) 酰基载体蛋白(ACP) 转移酰基 CoA的结构式 泛酸 4-磷酸泛酰 巯基乙胺 目 录

硫辛酸 生化作用 硫辛酸(lipoic acid)是硫辛酸乙酰转移酶的辅酶,起转酰基作用。 氧化型 还原型

生物素 生化作用 生物素(biotin)是多种羧化酶(如丙酮酸羧化酶)的辅酶,参与CO2的羧化过程。 与赖氨酸残基ε-氨基结合成生物胞素 与羧基结合生 成羧基生物素 目 录

VB6体内活性形式: 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氨基酸转氨酶及脱羧酶的辅酶 目 录

5, 6, 7, 8-四氢叶酸 叶酸活性形式为四氢叶酸(FH4) 参与一碳单位的转移 缺乏症:巨幼红细胞贫血 叶酸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叶酸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NADPH+H+ NADP+ NADPH+H+ NADP+ 5, 6, 7, 8-四氢叶酸

二、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执行其催化功能的部位

必需基团(essential group) 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化学基团中,一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 目 录

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或称活性部位(active site),指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

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catalytic group) (binding group) 与底物相结合 催化基团 (catalytic group) 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 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 位于活性中心以外,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构象和(或)作为调节剂的结合部位所必需。

常见酶活性中心的基团 亲核性基团: Ser的羟基 Cys的巯基 His的咪唑基

酸碱性基团: Asp和Glu的羧基 Lys的氨基 Try的酚羟基 His的咪唑基

底 物 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活性中心

底 物 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活性中心

溶菌酶的活性中心 溶菌酶的活性中心是一裂隙,可以容纳肽多糖的6个单糖基(A,B,C,D,E,F),并与之形成氢键和van derwaals力。 催化基团是35位Glu,52位Asp; 101位Asp和108位Trp是结合基团。

溶菌酶的活性中心

三、 同工酶 * 定义 同工酶(isoenzyme)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根据国际生化学会的建议,同工酶是由不同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或由同一基因转录生成的不同mRNA所翻译的不同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 同工酶存在于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中,它使不同的组织、器官和不同的亚细胞结构具有不同的代谢特征。这为同工酶用来诊断不同器官的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举例1:乳酸脱氢酶(LDH1~ LDH5)

Every LDH molecule consists of four subunits, where each subunit is either H or M (based on their electrophoretic properties.) H M LDH1 (H4) LDH2 (H3M) LDH3 (H2M2) LDH4 (HM3) LDH5 (M4) 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

There are five LDH isotypes: LDH-1 (4H) - in the heart LDH-2 (3H1M) - in the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LDH-3 (2H2M) - in the lungs LDH-4 (1H3M) - in the kidneys LDH-5 (4M) - in the liver and skeletal muscle Usually LDH-2 is the predominant form in the serum. An LDH-1 level higher than the LDH-2 level, suggests myocardial infarction (damage to heart tissues releases heart LDH, which is rich in LDH-1, into the bloodstream).

*生理及临床意义 在代谢调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用于解释发育过程中阶段特有的代谢特征; 同工酶谱的改变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 同工酶可以作为遗传标志,用于遗传分析研究。 心肌梗死和肝病病人血清LDH同工酶谱的变化 1 酶活性 心肌梗死酶谱 正常酶谱 肝病酶谱 2 3 4 5

心肌梗死和肝病病人血清LDH同工酶谱的变化 心肌梗死酶谱 酶活性 正常酶谱 肝病酶谱 1 2 3 4 5 心肌梗死和肝病病人血清LDH同工酶谱的变化

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 CK) 同工酶 举例 2 B B M B M M CK1(BB) CK2(MB) CK3(MM) 脑 心肌 骨骼肌 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 CK) 同工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