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微生物可分为:无细胞结构真病毒、亚病毒;具有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古细菌;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 、荚膜 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 层粘液性物质,厚度 ≥0.2 μm ,称 为荚膜;厚度< 0.2μm ,称为微荚 膜.
Advertisements

第二节 细胞核和细胞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初步学会辩别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 、用类比、归纳的方法,列表描述细胞核和各种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关注鉴别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 bacterium ):是具有细胞壁和核质 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广义细菌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
第一节、细胞膜 —— 系统的边界 1 、选择材料 : 1 、选择材料 : 2 、实验原理 : 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渗透作用 3 、观察现象 : 可以看到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发生变化, 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涨 裂,内容物流出。 一、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5 、选材原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选择动物细.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房山中学 慕红楠. 细胞核 核膜 核仁 染色质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微生物的种类 一、细胞型微生物 1、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衣原体、蓝细菌、螺旋体。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Bacterial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REVIEW Q: Microorganism (Microbe)?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三、放线菌 1、什么是放线菌(actinomyces)? 放线菌是一类有分枝状的菌丝体 (mycelium) 和以孢子进行繁殖的丝状细菌。
第一章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属于此类。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而且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微 生 物 学 课件:教学文件服务系统:
Chap1 细菌 (bacteria).
细胞核-系统控制中心.
第二章 原核生物 第一节 细菌 第二节 放线菌 第三节 丝状细菌 第四节 光合细菌 第五节 蓝细菌 1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第三十三章 真菌学概述 学习要求 1)掌握真菌的定义、形态结构与培养特性。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第 1 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主题3 生命的结构基础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几乎都在细胞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生殖细胞.
第六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形态结构 第一节细菌(bacteria) 第二节放线菌(actinomycetes)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细胞核练习.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第二节 细 菌 学校:二中附中 教师:徐廷.
22-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实验四 革兰氏染色法.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微 生 物 学 2.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1 细菌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细菌的结构 细胞膜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原核细胞微生物指一大类呈细胞形态,仅有原始的类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裸露DNA,不进行有丝分裂,无细胞器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根据外表特征把原核生物分为几种类型: 细菌、蓝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College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卜宁. 教材与参考资料 1. 周德庆( 2011 ):微生物学教程(第 3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沈萍( 2000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闵航( 2005 ):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Prokaryotic Cell Wall Cell Wall.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医学微生物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主讲:李玉虎.
ATP SLYTYZJAM.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
第二章 基本知识概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 1,有机体的组成和结构单位 2,代谢和功能的单位
雌性(2n) 雄性(2n) 精子(n) 卵子(n) 生殖 受精卵(2n) 个体发育 幼体 成体(2n) (减数分裂) 受精 作用 胚胎发育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问题讨论 1、一件优质的产品要通过各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才能生产出来。 2、细胞内也存在类似工厂的各种车间吗? 波音777客机
细胞的基本结构 山东省实验中学生物组 张恩然.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本次实验的内容 实验五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实验六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七 细菌的芽胞染色法 实验八 细菌的荚膜染色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第 二 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細胞.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 李立伟
李斯特氏菌在牛津琼脂(OXA agar)上典型特征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一) 原核微生物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授课教师 高娜.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微生物可分为:无细胞结构真病毒、亚病毒;具有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古细菌;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有明显核区,无核膜、核仁 有核膜,核仁 细胞器 无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许多物质代谢在质膜上进行 有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许多合成代谢在线粒体中进行 核糖体 分布在细胞质中,沉降系数为70S 分布在内质网膜上,沉降系数为80S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原核微生物,个体微小,形态简单,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在自然界中,细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不同细菌的形态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但就单个有机体而言,其基本形态可分为球状、杆状与螺旋状三种。 除了球茵、杆茵、蛆旋菌三种基本形态外,还有许多具有其他形态的细茵。

例如柄杆菌细胞上有柄、菌丝、附器等细胞质伸出物,细胞呈杆状或梭状,并有特征性的细柄;球衣菌能形成衣峭,杆状的细胞呈链状排列在衣鞘内而成为丝状;而支原体由于只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壁,因此,细胞柔软,形态多变,具有高度多形性;另外,人们还发现了呈星形和方形的细菌。

(一) 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 1、球菌 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以典型的二分裂殖方式繁殖,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常保持一定的空间排列方式。根据细胞分裂的方向及分裂后的各子细胞的空间排列状态不同,可将球菌分为以下几种: 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

1、 球 菌 (1)单球菌 分裂后的细胞分散而单独存在的球菌。 如尿素小球菌 单球菌

1、球 菌 (2)双球菌 分裂后两个球菌成对排列的为双球菌。 如肺炎双球菌 双球菌

分裂是沿两个相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分裂后每四个细胞在一起呈田字形。 1、 球 菌 (3)四联球菌 分裂是沿两个相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分裂后每四个细胞在一起呈田字形。 如四联小球菌 四联球菌

1、 球 菌 (4)八叠球菌 按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每八个球菌在一起成立方体形。 如尿素八叠球菌 八叠球菌

分裂是沿一个平面进行,分裂后细胞排列成链状。 1、球 菌 (5)链球菌 分裂是沿一个平面进行,分裂后细胞排列成链状。 如乳链球菌 链球菌

分裂面不规则,多个球菌聚在一起,像一串串葡萄。 1、球 菌 (6)葡萄球菌 分裂面不规则,多个球菌聚在一起,像一串串葡萄。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

2、杆菌 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类型,因菌种不同,菌体细胞的长短、粗细等都有所差异。 杆菌的形态: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梭杆状、月亮状、分枝状、竹节状等;按杆菌细胞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以及有鞘衣的丝状等。

2、杆 菌 短杆菌 长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

2、杆 菌 链状杆菌 单杆菌

一般情况下,同一种杆菌的宽度比较稳定,但它的长度经常随培养时间、培养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2、杆 菌 一般情况下,同一种杆菌的宽度比较稳定,但它的长度经常随培养时间、培养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杆菌细胞两端的形态特征

3、螺旋菌 螺旋状的细菌称为螺旋菌。 根据其弯曲情况分为: 弧菌:螺旋不满一圈,菌体呈弧形或逗号形 例:霍乱弧菌、逗号弧菌 螺旋菌:螺旋满2~6环,螺旋状 例:干酪螺菌 螺旋体:旋转周数在6环以上,菌体柔软。 例:梅毒密螺旋体

3、螺旋菌 螺旋菌 螺旋体 弧菌

(二)细菌的大小 细菌大小的测定: (1)测量: 测微尺 (2)长度单位:微米(μm) (3)表示: 球菌:直径 杆菌: 宽×长 螺菌: 宽、长、螺距

(二)细菌的大小

(二)细菌的大小 通常球菌直径:0.2 — 1.5 μm, 杆菌:长1— 5 μm, 宽0.5— 1 μm。 109个大肠杆菌重1 mg. 由于菌种不同,细菌的大小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同一个菌种,细胞的大小也常随着菌龄变化。另外,对于同一个菌种染色前后其细胞大小都有所不同。所以,有关细菌大小的记载,常是平均值或代表性数值。

细菌细胞的大小 乳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霍乱弧菌 0.5-1 0.8-1 0.5 × (1-3) 菌名 直径或宽×长/ ( μm × μm ) 乳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霍乱弧菌 0.5-1 0.8-1 0.5 × (1-3) (0.8-1.2) ×( 1.2-3) (0.2-0.6) ×(1-3)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间体、核糖体、气泡和储藏物。 特殊结构包括: 荚膜、鞭毛、纤毛、芽孢。

细菌细胞结构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细胞壁是位于菌体的最外层,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无色透明,坚韧而有弹性的结构。细胞壁约占细胞干重的10%~25%。 (1)细胞壁的功能:保护细胞免受外力损伤;维持菌体外形;协助鞭毛运动;与胞膜一起完成细胞内外物质交换,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2)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①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细胞的复合染色法,由丹麦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基本步骤: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1min—— 碘液媒染1min——95%乙醇脱色0.5min—— 番红复染min 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红色。

①革兰氏染色法 阳性菌 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比较 ②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比较 成分 占细胞壁干重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 肽聚糖 磷壁酸 类脂质 蛋白质 含量很高(30-95) 含量较高(<50) 一般无(<2) 无 含量很低(5-20) 含量较高(-20) 含量较高

②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细胞壁的基本骨架——肽聚糖 肽聚糖:是由 N—乙酰胞壁酸(NAM)和N—乙酰葡糖胺(NAG)以及少数氨基酸短肽链组成的亚单位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复合体。 肽聚糖单体:是由NAG 、 NAM 、肽尾、肽桥构成。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磷壁酸:占40%。G+菌所特有,其主链由数十个磷酸甘油或磷酸核糖醇组成,有的还有由D-Ala和还原糖组成的侧链。 肽聚糖:占30~70% ,不同菌种中肽聚糖(肽链)组分不同。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分内壁层和外壁层。 外壁层:位于肽聚糖层的外部。 脂多糖; 脂蛋白、 包括: 蛋白质层: 基质蛋白、 外壁蛋白; 磷脂. 内壁层:紧贴胞膜,仅由1~2层肽聚糖分子构成,占细胞壁干重5~10%,无磷壁酸。

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 第三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 革兰氏染色原理: 第一步: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 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 第三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

G+ 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

2、细胞膜 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富有弹性的半透明薄膜。 ①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 主要包括 磷脂 糖类 少量核酸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运送。 在原核微生物中,参与生物氧化和能量产生。 与细胞壁及荚膜的合成有关。 是鞭毛着生的位点。

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 认为:膜是由球形蛋白与磷脂按照二维排列方式构成的流体镶嵌式,流动的脂类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连续体,而蛋白质无规则地漂流在磷脂类的当中。

3、细胞质及其内含物 细胞质:是在细胞膜内除核区以外的细胞物质。细胞质是无色、透明、粘稠状物质。主要成分为水,蛋白质,核酸,脂类、少量糖和无机盐。 细胞质功能: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酶系,是营养物质合成、转化、代谢的场所。

细胞质中的内含物: ①气泡:由蛋白质膜构成的充满气体的泡状物。有些细菌细胞质中含有几个或多个气泡。 气泡的功能: 调节细胞比重,以使其漂浮在合适的水层中。 气泡吸收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可供代谢需要。 例:许多光合细菌和水生细菌、盐杆菌常含有气泡。

②颗粒状内含物: 细菌细胞质中含有各种颗粒状内含物,它们大多数为细胞贮藏物,颗粒状内含物的多少因细菌的种类、菌龄及培养条件不同而改变。 主要有:异染粒、聚β-羟丁酸、肝糖粒、淀粉粒、脂肪粒、硫粒和液泡等等。

异染粒: 是普遍存在的贮藏物,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 异染粒大小和结构:大小为0.5~1μm 是多聚偏磷酸盐的聚合物,分子呈线状。 功能:贮存磷元素和能量,降低渗透压。

多聚偏磷酸盐对某些染料有特殊反应,产生与所用染料不同的颜色,因此得名异染颗粒。 例:异染粒遇甲基胺蓝变紫红色。 含异染粒的细菌种类:棒状杆菌和某些芽孢杆菌等。

4、核区(或核质体、原核、拟核) 由大型环状双链DNA纤丝不规则地折叠或缠绕而构成的无核膜、核仁的区域。

细菌DNA: 长度:一般为:1~3mm 例:大肠杆菌的DNA长约1mm。 生长迅速的细菌在核分裂之后细胞往往来不及分裂,所以细胞中常有2~4个核,而生长缓慢的细菌细胞中一般只有1~2个核,不在染色体复制时期一般是单倍体。 功能:负载遗传信息。

概念:某些菌生长到一定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的内生孢子,是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1、芽孢 概念:某些菌生长到一定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的内生孢子,是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 芽孢

在杆菌中能形成芽孢的种类较多,在球菌和螺旋菌中只有少数菌种可形成芽孢。 产生芽孢的几个属: 芽孢杆菌属 梭状芽孢杆菌属 芽孢乳杆菌属 能形成芽孢的细菌种类: 在杆菌中能形成芽孢的种类较多,在球菌和螺旋菌中只有少数菌种可形成芽孢。 产生芽孢的几个属: 芽孢杆菌属 梭状芽孢杆菌属 芽孢乳杆菌属 生孢八叠球菌属(其中的一个种)

芽孢的形态及其在细胞中的位置 A 近中央 B 末端 C 中央

细菌芽孢的各种类型

芽孢有多层结构,主要包括孢外壁、芽孢衣、皮层和核心 芽孢的组成和结构 芽孢有多层结构,主要包括孢外壁、芽孢衣、皮层和核心 芽孢的结构

芽孢的外壁层厚而致密,主要成分为脂蛋白,通透性差,不易着色。 核心含有大量的DNA、RNA、蛋白质酶等物质,还含有2,6-吡啶二羧酸(DPA),DPA是芽孢特有的成分。一般以 DPA-Ca的形式存在。 皮层主要含芽孢肽聚糖、 DPA-Ca,皮层体积大,比较致密。 芽孢平均含水量低,约40%.

芽孢的特性: 具有很强的抗热、抗干燥、抗辐射、抗化学药物能力。 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 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 一个芽孢萌发产生一个个体。 芽孢的抗热机制: 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如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芽孢中的酶分子量小,比较耐热。过去认为芽孢抗热与DPA有关,现在已否认了这种假设。

2、鞭毛:某些细菌表面由细胞内生出的细长、波曲、毛发状的结构。 鞭毛具有运动功能,一般认为鞭毛靠鞭毛丝旋转而动,它们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鞭毛的长度: 一般为15~20 µm,最长可达70 µm 。 鞭毛的直径:为0.01~0.02 µm. 不同细菌的鞭毛数目和着生位置不同,鞭毛数目一般一至数十条。

鞭毛的着生方式:

主要由鞭毛蛋白构成,还含有少量的多糖、脂类和核酸等。 鞭毛起源于细胞质膜内侧的基粒。 鞭毛的化学组成: 主要由鞭毛蛋白构成,还含有少量的多糖、脂类和核酸等。 鞭毛起源于细胞质膜内侧的基粒。 细胞质区内有一个颗粒状小体,此小体为基粒,鞭毛自基粒长出穿过细胞壁延伸到细胞外部。

鞭毛的结构: 鞭毛丝 鞭毛 鞭毛钩 基体

3、糖被 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根据荚膜的形状和厚度的不同,将荚膜分为四类: 荚膜或大荚膜:粘液状物质具有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着在细胞壁外,厚度:>0.2µm。 微荚膜:粘液状物质较薄,厚度:<0.2µm,与细胞表面牢固结合。 粘液层:粘液物质没有明显的边缘,比荚膜松散,可向周围环境中扩散,增大黏性。 菌胶团:多个细菌共有一个荚膜。

荚膜的组成:因种而异,除水外,主要是多糖(包括同型多糖和异型多糖),此外还有多肽,蛋白质,糖蛋白等。 荚膜的生理功能:保护细胞,抗干燥;贮藏养料,是细胞外碳源和能源的储备物质;荚膜可以抵御外界细胞对菌体的吞噬作用;荚膜具有抗原性;与致病力有关。

四、细菌的繁殖和培养 (一)繁殖 一般为无性繁殖,二分裂法。 同形裂殖:裂殖后形成的子细胞大小相等。 异形裂殖:分裂产生两个大小不等的子细胞。 细菌分裂过程: ①核分裂 ②形成横隔壁 ③子细胞分离

正在分裂的细菌 (二分裂) 1、细胞增大 2、DNA分子复制 3、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二个子细胞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二)群体形态 1. 固体培养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菌苔:大量细胞密集生长,结果长成的各“菌落”连接成一片。 (1)平板培养

(2)固体斜面培养 2、液体培养基 3、半固体培养

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其菌落特征不同。同一种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也不尽相同。 菌落的特征: 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质地、透明度、光泽、表面、湿润度等。

菌落的形状

细菌(单细胞原核生物) 鞭毛(便于运动) 荚膜(保护细胞) 细胞壁(保护细胞,维持形状) 细胞膜 核区(控制细菌的遗传物质) 细胞质(含有核糖体,质粒,储藏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