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振荡基础知识 振荡条件 起振 稳幅 振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任务一 插装与调试单极负反馈放大电路 模块Ⅰ模电 项目三 负反馈放大电路 【学习目标】 1. 了解反馈电路的组成及其基本关系式。
Advertisements

信阳师范学院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实验室 马建忠
第三十讲 复习与考试.
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执讲人;李先知 组 别: 电子电工组 丰县职教中心 制作.
7 反馈放大电路 7.1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7.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 7.3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
第6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7 反馈放大电路 7.1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7.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增 益的一般表达式 7.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改善
第 3 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正弦波振荡电路 电压比较器 非正弦波产生电路 波形变换电路 第九章 波形产生和变换 石英晶体波振荡电路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笫2章 滤波器 2.1 滤波器的特性和分类 2.2 LC 滤波器 LC 串、并联谐振回路 一般 LC 滤波器
CTGU Fundamental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9 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
4.3 集成运算放大器 集成运放的组成 4.3.2集成运放的基本特性 4.3.3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第八章 波形的产生与变换电路 8.1 正弦波振荡的基本原理 8.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8.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8.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第 7 章 信号产生电路 7.1 正弦波振荡电路 7.2 非正弦波信号产生电路 7.3 锁相频率合成电路 第 7 章 小 结.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反馈的概念 反馈的类型及其判定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负反馈的典型应用.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 6.2 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和反馈的一般表达式 6.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第 11 章 运算放大器 11.1 运算放大器简单介绍 11.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1.3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方面的应用
第17章 电子电路的反馈 17.1 反馈的基本概念 17.2 放大电路的负反馈 17.3 振荡电路的正反馈.
引入负反馈,可以大大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
3-5 功率因数的提高 S P  电源向负载提供的有功功率P与负载的功率因数有关,由于电源的容量S有限,故功率因数越低,P越小,Q越大,发电机的容量没有被充分利用。 电源端电压U和输出的有功功率P一定时,电源输出电流与功率因数成反比,故功率因数越低,输电线上的发热损失越大,同时输电线上还会产生电压损失。
任务1.2 高频电子技术的元器件.
图4-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信号发生电路 -正弦波发生电路.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1 概述 4.2 反馈振荡原理 4.3 LC振荡器 4.4 晶体振荡器 4.5 压控振荡器 4.6 集成电路振荡器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第6章 第6章 直流稳压电源 概述 6.1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6.2 滤波电路 6.3 串联型稳压电路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1 概述 4.2 反馈型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4.3 LC正弦振荡电路 4.4 晶体振荡器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第7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7.1 概述 7.4 集成运算放大器.
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基地 国 家 级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 心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 CF101 CF702 CF709 CF741 CF748 CF324 CF358 OP07 CF3130 CF347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实验五 负反馈放大器 主讲教师:凌涛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放大器 頻率響應實驗 通訊二甲 B 洪紹凱.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 孙 肖 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七章 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
学习项目一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主要内容: 宽带放大器的特点、技术指标和分析方法 扩展放大器通频带的方法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集中选频放大器.
课程总结.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R、C、L的相位关系的测量.
实验二 射极跟随器 图2-2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
第三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1 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 3.2 三极管的频率参数 3.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一章 医学电子仪器与基础电子电路 医学电子仪器的特点 医学电子仪器的分类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生物医学放大电路 电子振荡电路
第五章 放大器 的 频率特性 放大器 的通频带 第八节 单级 阻容耦合 共射 放大电路 的频率特性 一 二 多级 放大电路 的频率特性 三.
1.掌握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和数量关系。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波形发生器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单元电路 调整测试.
第 8 章 直流稳压电源 8.1 概述 8.2 稳压管稳压电路 8.3 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8.4 稳压电路的质量指标.
第7讲 有源滤波器 基本概念与定义 一阶有源滤波器 二阶有源滤波器.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第4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4.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增益 的一般表达式 4.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改善
第七章 频率响应 频率失真 (a)信号 (b)振幅频率失真 (c)相位频率失真
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 一、 实验内容 1. 熟悉电子元件及实验箱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模拟电路调试方法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放大特性.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负反馈放大器 教师:褚俊霞.
第9章 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 9.1 网络函数和频率特性 问题引出: 本章任务:研究电路特性与频率的关系 一、网络函数 齐性定理:
第12章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一. 555定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 分压器:由三个等值电阻构成
实验7.1 单管放大器的研究与测试 ……………… P167 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基地 国 家 级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 心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讲授内容: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授课对象:信息类专业本科二年级 示范教师:史雪飞 所在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9.5 差分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用两个晶体管组成,电路结构对称,在理想情况下,两管的特性及对应电阻元件的参数值都相同,因此,两管的静态工作点也必然相同。 T1 T2 RC RB +UCC + ui1  iB iC ui2 RP RE EE iE + uO  静态分析 在静态时,ui1=
第7章 波形产生与信号变换电路 7.1 正弦波产生电路 7.2 电压比较器 7.3 非正弦波产生电路 7.4 信号变换电路 7.5 辅修内容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第六章 電晶體放大電路 6-1 電晶體放大器工作原理 6-2 電晶體交流等效電路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 6-4 共集極放大電路
第 10 章 运算放大器 10.1 运算放大器简单介绍 10.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0.3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电工与模数电技术 2015级注册电气工程师考培 参考书目
第18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 18.1 自激振荡 18.2 RC振荡电路 18.3 LC振荡电路.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9.2.1 振荡基础知识 振荡条件 起振 稳幅 振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 9.2.1 振荡基础知识 振荡条件 起振 稳幅 振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 振荡电路:无外加信号,输出一定频率一定幅值的信号。

1. 振荡条件 + 反馈电路的方框图: 考虑耦合电容、极间电容等的影响 负反馈 自激条件: Xi Xd Xo Xf 基本放大电路A 正反馈 在电扰动下,对于某一特定频率f0的信号形成正反馈 受正反馈网络影响不考虑极间电容等的影响 相位平衡条件 幅度平衡条件 振荡平衡条件:

2. 起振 起振的幅度条件是: 满足上述条件后,一旦电源接通,随着时间增加输出幅度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放大电路中晶体管将进入饱和或截止状态,输出正弦波将失真。——应采取稳幅措施。

3. 稳幅 起振的幅度条件是: 稳定的幅度条件为: 输出量稳定值 每次反馈输出量都增大,直至平衡。

4. 振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常用选频网络所用元件分类: 振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放大电路—— 没有放大,不可能产生振荡。 要保证放大电路具有放大功能。 反馈网络—— 形成正反馈,以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选频网络—— 以产生单一频率的正弦波(RC、LC)。 反馈网络与选频网络常合二而一 常用选频网络所用元件分类: RC正弦波振荡电路:几百kHz以下 LC正弦波振荡电路:几百kHz~几百MHz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振荡频率稳定 稳幅电路—— 以保证输出端得到不失真的正弦波(非线性环节)。

5. 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 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 是否存在主要组成部分; 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即是否有合适的Q点,信号是否可 能正常传递; 是否满足相位条件,即是否存在 f0 ; 是否满足幅值条件,即是否可能起振。 相位条件的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 断开反馈,在断开处给放大电路加 f=f0的信号vi,且规定其极性,然后根据vi的极性→ vo的极性→ vf的极性。若vf与vi极性相同,则电路可能产生自激振荡;否则电路不可能产生自激振荡。

9.2.2 RC正弦振荡电路 RC桥式振荡电路 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特性 稳幅措施 RC桥式振荡电路仿真 场效应管稳幅音频信号发生器 移相式选频网络和移相式振荡电路 移相式选频网络 移相式RC振荡电路

1. RC桥式振荡电路 桥式RC振荡电路结构: 放大电路 选频和反馈网络

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特性 在频率从0 — ∞中必有一个频率f0,使φF=0o。 高频段 低频段 -20 -40 45 90 H f 10f -20 -40 45 90 -20dB/十倍频 -3 0.1f H f 10f -20 -40 -45 -90 -20dB/十倍频 -3 在频率从0 — ∞中必有一个频率f0,使φF=0o。

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特性

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特性 Z1 Z2 谐振频率

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特性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当 f=f0 时的反馈系数为F=1/3 ,与频率f0的大小无关。

RC桥式振荡电路 1) 是否可用共集放大电路? 2) 是否可用共基放大电路? 所配放大电路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放大倍数略大于3。可采用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RC桥式振荡电路 放大电路 Rf > 2R1 振荡频率: 改变电容可以粗调频率,改变电位器滑动端可以微调频率。

稳幅措施 稳幅措施1 : Rf 采用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R1采用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稳幅措施2 :利用非线性器件稳幅 D1 D2 C Vo Rf R1 C R Vf D1 D2

RC桥式振荡电路仿真

场效应管稳幅音频信号发生器 RC选频网络 场效应管稳幅音频信号发生器 稳幅电路: 输出经D整流和R4C3滤波后,经R5和RP4分压加在场效应管栅极。输出幅度增大,VGS负向增大,RDS增大使放大倍数减小。 频率范围: 0.3uF:18~221Hz 0.03uF:180~2.21KHz 0.003uF:1.8~22.K1Hz 场效应管稳幅音频信号发生器

2. 移相式选频网络和移相式式振荡电路 移相式选频网络: 超前移相式选频网络 滞后移相式选频网络 270 180 C Vo Vf R 2. 移相式选频网络和移相式式振荡电路 移相式选频网络: f/f0 1 270 180 超前移相式选频网络 Vo C R Vf f/f0 1 -270 -180 滞后移相式选频网络

移相式RC振荡电路 超前移相式RC振荡器 C R Vo Rf R1 Vo Rf R1 C R 滞后移相式RC振荡器

例1: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电路能否产生振荡 Re R1 R2 R4 R3 R C VCC -VEE

例2: 连接电路使之产生正弦波振荡 在图示电路中,连线使之成为正弦波振荡电路。 vo

作业 9.6.2 9.6.6 9.6.8

9.2.3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 变压器反馈式 电感三点式 电容三点式 分类 LC正弦波振荡电路可产生1MHz以上的正弦波信号,而一般运放频带较窄,高速运放价格昂贵,所以LC振荡电路中的放大器一般采用分立元件组成。

1. LC 并联回路的基本特性 R: 回路的等效耗损电阻 LC 并联回路 等效阻抗:

LC 并联回路的基本特性 a. 谐振频率 b. 谐振时的等效阻抗 Q: 回路品质因数,用来评价回路损耗的大小, 一般为几十到几百

LC 并联回路的基本特性 c. 谐振电流 LC 并联回路 谐振时,回路呈纯电阻性,这时 V 与 I 同相 输入电流: 谐振电流: 即

LC 并联回路的基本特性 d. 回路的频率特性: 在 f = f0 时,回路为纯阻性,且阻抗最大 谐振回路的选频性能主要取决于Q, Q越大,选频性能越好

2. 选频放大器 + vo - vi VCC Tr2 Rb1 RL C Tr1 L T Cb Ce Rb2 Re 2. 选频放大器 C L RL vi Rb1 Rb2 Tr1 Tr2 Cb Re Ce T VCC + vo - 当输入信号频率等于LC回路谐振频率时输出信号最大

3.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 相位条件:LC并联回路作为BJT的负载,反馈线圈L2与电感线圈L相耦合,将反馈信号送入BJT的基极。交换反馈线圈的两个同名端可使反馈极性发生变化。 幅度条件:调整反馈线圈的匝数可以改变反馈信号的强度,以使正反馈的幅度条件得以满足。 电感反馈式 必要吗? 稳幅:当振幅大到一定程度时, BJT进入非线性区,波形出现失真,幅值不再增加,达到稳幅目的。 选频:虽然波形出现了失真,但由于LC谐振电路的Q值很高,选频特性好,所以仍能选出0的正弦波信号。 输出电压的波形一般失真不大。 特点:易振,波形较好;耦合不紧密,损耗大,频率稳定性不高。

+ _ + 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振荡器分析方法 同名端的判断:先找出交流公共端,如果输出端与反馈端互为同名端则同相,否则反相 判断能否产生振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a. 检查电路的组成部分 c. 将电路在放大器输入端断开,利用瞬时 极性法判断电路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b. 检查放大电路是否正常工作 d. 分析是否满足振荡产生的幅度条件。 一般AF应略大于1

例3: 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电路能否产生振荡 C1 C R2 R1 VCC C2 C R2 R1 VCC R3 C1 C1 C R2 R1 VCC R3

4.三点式正弦振荡器 电容三点式 电感三点式 常见三点式电路 三点式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容三点式 L C1 C2 Vbe Vce Vf + - I LC1支路呈感性,电流滞后电压90度;C1上电压滞后电流90度 VCC L Cb1 Cb2 C1 C2 L C1 C2 Vbe Vce Vf + - I LC1支路呈感性,电流滞后电压90度;C1上电压滞后电流90度 若要振荡频率高,则L、C1、C2的取值就要小。当电容减小到一定程度,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将并联在C1和C2上,影响振荡频率。 矢量图 特点:波形好,振荡频率调整范围小,适用于频率固定的场合。

电感三点式(电感反馈式振荡器 ) L1C支路呈容性,电流超前电压90度; L1上电压超前电流90度 Vbe Vce Vf I VCC L2 Cb1 Cb2 C L1 Ce L2 C L1 Vce Vf + - I Vbe L1C支路呈容性,电流超前电压90度; L1上电压超前电流90度 Vbe Vce Vf I O 电感的三个抽头分别接晶体管的三个极,故称之为电感三点式电路。 特点:耦合紧密,易振,振幅大,C用可调电容可获得较宽范围的振荡频率。波形较差,常含有高次谐波。

三点式电路的分析方法 A:放大电路: 1,3:输入端 2,3:输出端 X2:电路负载 X1,X3起反馈作用 A 三点式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论推导 Vo 1 3 2 A 三点式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论推导 判断方法: 对于反相放大电路,X1 、X2 必须是同类电抗元 件,X3 与X1 或X2 是不同类电抗元件; 对于同相放大电路,X1 、X2 必须是不同类电抗 元件,X3 与X1 或X2 是同类电抗元件。

常见的电感三点式电路

常见的电容三点式电路

两种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克拉泼电路 (Clapp) 西勒电路 (Seiler )

例4: 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电路能否产生振荡 VCC VCC C2 L Cb1 C1 Cb1 C2 L C1 Cb2 Cb2 VCC VCC

判断三点式电路能否产生振荡 同名端如何标电路才能起振? 判断该电路是否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改错使该电路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9.2.4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 1. 频率稳定问题 频率稳定度一般由 来衡量 ——频率偏移量。 ——振荡频率。 9.2.4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 1. 频率稳定问题 频率稳定度一般由 来衡量 ——频率偏移量。 ——振荡频率。 Q值越高,选频特性越好,频率越稳定。 LC振荡电路 Q ——数百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Q ——10 000  500 000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 2. 石英晶体的基本特性与等效电路 结构 压电效应 压电谐振 交变电压 机械振动 交变电压 机械振动的固有频率与晶片尺寸有关,稳定性高 当交变电压频率 = 固有频率时,振幅最大 压电谐振

石英晶体谐振分析 L、C组成串联谐振电路 L、C、C0组成并联谐振电路 因此晶体有两个谐振频率: 串联谐振频率: 并联谐振频率:

石英晶体谐振分析 串联谐振时有最小阻抗,且相移为0。 并联谐振时有最大阻抗,相移不为0。 一般C<<C0 ,fs与fp接近 感性 在电路中的作用: 作电感 (并联谐振) 串联谐振 阻性 容性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 实际使用时外接一小电容Cs 则新的谐振频率为 由于 调整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哪种基本接法? 工作在哪个区? 作用?

思考题: 问题:谐振与振荡是相同的吗? 思考题: 正弦振荡与非正弦振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之处?

作业 9.7.1 9.7.2 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