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華民國憲政發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主講人:許文昌 所長 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不動產估價師簡介不動產估價師簡介. 民國 89 年 10 月 4 日總統令公布「不動產估價 師法」。 民國 90 年起考選部辦理不動產估價師證照 考試,迄今舉辦六次高考、三次特考,共 錄取 377 人。 自民國 94 年 10 月 6 日起全面實施簽證制度。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第五章 國民大會 【本章內容參看楊東連先生主編高立圖書公司出版之中華民國憲法】 第一節 國民大會的地位 第二節 國民大會之演進.
憲法授課講義 緒論 授課教授:蔡震榮教授.
立法院 范文清 SS 2011.
立法院 楊智傑.
修憲過程 楊智傑.
第六課 我國的民主憲政發展 彰化高中
考試 楊智傑.
梁雅雯 老師 第三章(CH3-2~3-3) 政府的體制 梁雅雯 老師
第八章 考試 第一節 考試院的地位與性質 第二節 考試院的組織 第三節 考試院的權責
前言與總綱.
憲政民主與公民社會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and Civil Societies
高中公民與社會第三冊 魏嘉美.
國家權力各論.
第五章 行政 第一節 行政院的地位與性質 第二節 行政院的組織 第三節 行政院的責任 第四節 行政院與各種政府體制內閣之比較
由制憲權之觀點,思考我國制定新憲法的必要性及程序
中華民國憲法 行政 授課老師:劉嘉薇.
老師 製作 憲法與立國精神.
憲法為根本大法 憲法將國家的根本事項納入: 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權利義務、國家組織和基本國策 憲法規範的效力最高:
第二章 中央政府 黃淑慧老師.
國 會 功 能 之 探 討.
第九章 監察 第一節 監察院的地位與性質 第二節 監察院的組織 第三節 監察院的職權 第四節 監察委員之規範
憲法與國家發展 ‧題 目:監察院 ‧班 級:專二機一甲 ‧指導老師:陳怡如 ‧組 别:第六組 ‧組 員:周椿能 蕭睦倫 李坤霖.
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課程分流模組 育才分流 學術型 實務型 基礎課程 民商法組 刑法組 公法組
監察 楊智傑.
第七章 司法 第一節 司法院的地位與性質 第二節 司法院的組織 第三節 司法院的職權 司法院.
第三章 憲法與人民的 基本權利與義務 第一節 憲法的意義 第二節 人民的權利 第三節 人民的義務.
指定教科書:張木雄、徐永熹、周宗憲合著(2007),《憲法與國家發展》,台北:元照。
第三章(CH3-1) 政府的體制.
第四章 總統 第一節 總統的地位與性質 第二節 總統府的組織 第三節 總統的職權 第四節 總統選舉與任職.
政治學總複習.
基本國策.
《台湾地区宪法简介 --理论与实务》 報告人:劉性仁 現職: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 台湾联合大学兼任讲师。
總統 范文清 WS 10/11.
本簡報包含聽眾討論,而討論將會引導建立執行項目。請使用 PowerPoint 來追蹤記錄這些在簡報過程中產生的執行項目。
財法系學生主要考試種類與科目-普考類 一、法院書記官 (高中畢業即可報考)
第12單元:考試、監察權 課程設計 財經法律系 楊東連 楊東連-憲法.
考試院 李銘義 義守大學助理教授.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修習憲法與立國精神的時代意義 第二節 憲法的涵義 第三節 憲法的性質 第四節 憲法的分類
行政院的職權 報告人:蔡文凱.
釣魚台主權爭議 真理大學蔡震榮教授.
第13單元:地方自治 課程設計 財經法律系 楊東連 憲法
第六章 立法.
第十週 行政院 楊智傑.
第十四章 憲法的施行與修改.
司法院 楊智傑.
民用航空法概要 主講人:田楚城 民用航空局主任秘書
971憲法與國家發展 指定教科書:張木雄、徐永熹、周宗憲合著(2007),《憲法與國家發展》,台北:元照。
兩公約 宣導.
日 月 明 生 星 期 今 天 昨 你 我 他 的 幾 是 qí wŏ Rì yuè jīn tā míng tiān de shēng
2012年十一月十三号 Do Now Write the following in pinyin: 1) 今天是七月十九号吗
GAAP設定與發佈團體 我國: (補充) 1.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證券期貨局(政府有權)
法學入門 第10單元:公法與民商法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971憲法與國家發展 指定教科書:張木雄、徐永熹、周宗憲合著(2007),《憲法與國家發展》,台北:元照。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地方制度與基本國策.
農業金融講義 課程大綱.
宮輔辰 辦公室 B971 分機 : 年度第1學期 生物學與性別平等關係 講義下載網址 宮輔辰 辦公室 B971 分機 : 7971.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我國中央政府體制.
指定教科書:張木雄、徐永熹、周宗憲合著(2007),《憲法與國家發展》,台北:元照。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師資培育法 by 陳玟勳 外文五.
兩公約 宣導.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共廿七條) 條數 花費時間(月) 年份 1~10 權利法案 對州政府的訴訟
證券交易法第36條 1.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中華民國憲政發展

第一節 憲法之基本概念 「憲法」一詞,其英文名稱為Constitutional Law,而Constitution一字係淵源自於拉丁文義「組織」、「政體」及「制度」之意思。我國古時早有「憲法」一詞,唯我國古時所稱「憲法」,乃指國家一般法令刑律之意,並不是我們現代所稱憲法為國家根本大法之意。 一、憲法之意義 (一)實質意義:憲法是國家根本法,也就是規定國家之基本組 織及國家活動之基本原則的法律。詳言之,國家施政必須 有其重要制度法令為依據,雖無憲法之名,而須有憲法之 實。 (二)形式意義:憲法法典之形式,須經特別制定而公布的法律 。即指成文憲法。詳言之,就是指具有「憲法」名稱的法 典而言。

他說:「憲法者,國家之構成法,亦即人民權利之保障書也」又說:「政治上的憲法,就是支配人事的大機器,也是調和自由和統治的大器。」 第一、憲法是規定國家之基本組織及其職權。 例:中華民國憲法第三章國民大會、第四章總統、第五章 行政、第六章立法、第七章司法、第八章考試、第九 章監察、第十章中央與地方之權限、第十一章地方制 度。 第二、憲法是規定國家和人民之間基本權利義務。 例:中華民國憲法第二章人民之權利義務。 第三、憲法是規定國家之重要制度及基本國策。 例: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章總綱、第十章中央與地方之權限 、第十一章地方制度、第十二章選舉、罷免、創制、 複決,第十二章基本國策。 第四、憲法是國家之根本大法。 例:中華民國憲法第十四章之施行及修改。

二、憲法之特性 (一)根本性: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是萬法之母,而所稱之為根 本大法者,乃因國家所有一切法律、命令、典章或制度都根 源於憲法,因此國家運作才有所依歸。 (二)最高性:憲法是擁有最高法的性質,就法律體系而言,憲法 是居於最高位階的,若依其效力強弱而言,憲法是根本大法 ,效力最強,而法律不得牴觸,其效力次於憲法。 (三)政治性:憲法各章、節所規定之內涵,大都是國家重要政治 制度,而國家法律有所變動時,憲法亦隨之有所變動或修改 。 (四)包容性(調和性):憲法是規範人民在國家領域內共同生活 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其包涵甚廣,有必要兼容並蓄,滿足 且適應大家的需求。而且在制定時,也要有所包容、調和、 妥協、折衷、忍讓各方面的意見和看法。

(五)固定性(穩定性):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應較一般法律命 令具有固定性質。因為根本者,常較固定而不隨意變動。若 憲法一改,則國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命令也將隨之更改,會 引起國家社會人民不安。 (六)適應性:各國憲法大多簡明概括,僅為根本性、一般性或原 則性之規定,且具有固定性,但也須要更積極機動的來適應 各個時代社會進化的實際需要。 基於國家政治生態環境之變遷,因應現時兩岸分治,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採行保留憲法條文原貌,另增新條文方式,來順應憲政情勢,我國另訂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就是最好例子。故憲法具有適應性。

第二節 我國憲法之發展 一、清末立憲運動之興起 二、民國成立後之制憲 第二節 我國憲法之發展 各國憲政運動之興起,大抵基於專制政治之反抗,民權思想之發達,國家事務之繁增,以及世界潮流之激盪……等因素,因此有欽定憲法、協定憲法及民定憲法,國家政治之每經改革,憲法也隨之變更。 一、清末立憲運動之興起 我國自西元一八四一年鴉片戰爭以後,列強環伺,國勢凌夷,有識之士為求救亡圖存,漸有仿效歐美改革政治之思想。日俄戰爭之後,更受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之影響,而有立憲運動 。 二、民國成立後之制憲 民國十四年之民十四憲草。 民國二十年之訓政約法。 民國二十五年之五五憲草。

三、中華民國憲政之制定 (一)五五憲草公布後,於民國二十六年預定召集國民大會,以 制定憲法,但因七七事變的發生,全面對日抗戰,而無法 實施。直到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乃於民國 三十五年一月十日邀請青年黨、共產黨,民主同盟等各黨 各派在重慶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就憲法草案事項研討協商 。 (二)國民大會十一月十五日在南京召開,於十一月二十五日舉 行第一次大會,有代表一千七百七十二人參與,於民國三 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完成中華民國憲法之三讀,全文 共一百七十五條,計分十四章,於民國三十六年一月一日 由國民政府公布,並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施行。這就是 我國現行之中華民國憲法。

四、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之制定 (一)中華民國憲法於民國三十六年公布施行後,即值國內共產 黨全面變亂之際,而憲法第四十三條的緊急命令規定甚嚴 ,使政府不能順應國家變亂之緊急情勢,於是乃有國民大 會代表莫德惠等七百二十一人提議依照憲法第一百七十四 條第一款之程序,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之後,第一 屆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乃於民國三十七年四月十八日議決 通過動員戡亂時期條款,並於五月十日施行。 至民國八十年四月二十二日經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 臨時會第六次大會,依照憲法第一百七十四條第一款之規 定,議決廢止,於同年五月一日,由總統明令公布宣告終 止。 (二)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的主要內容: 1.總統有緊急處分權。 2.總統、副總統得連選連任。

五、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之制定 民國七十九年五月二十日,台灣地區第八任總統、副總統正式就職後,為因應政治改革之呼聲,政府乃有「一機關(國民大會)、兩階段修憲」之決定。 台灣地區憲法增修條文修憲經過 (1)中華民國八十年五月一日總統令公布增修條文全文十 條。(第一次) (2)中華民國八十年五月一日總統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 款之終止。 (3)中華民國八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總統令公布增修條文 第十一條至第十八條。(第二次) (4)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六月十日總統令修正公布第一、二 、四、五、八條;並增訂第十二條條文。全文共十二 條。(第七次)

圖表說明

第三節 我國憲法之序言與總綱 一、序言 序言,學者稱之為前言,弁言,序文或前文,也就是在憲法條文之前冠以一段文字。序言首創於一七八七年的美國憲法 。 我國憲法之序言:「中華民國國民大會受全體國民之付託 ,依據 孫中山先生創立於中華民國之遺教,為鞏固國權、保障民權、奠定社會安寧、增進人民福利,制定本憲法,頒行全國永矢咸遵。」

我國憲法之序言內容,雖僅僅只有六十六個字: (一)表明憲法之制憲機關:國民大會。 (二)表明憲法之制憲權源:全體國民。 (三)表明憲法之制憲依據: 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 。 (四)表明憲法之制憲目的:鞏固國權、保障民權、奠定社會安 寧、增進人民福利。 (五)表名憲法之制憲期望(尊嚴)。

二、總綱 (一)國體政體 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 1.國體:我國國體為共和國。 2.政體:政府的形式,是以政府統治權的行使方式為區分標準 。我國政體為民主政體。 (二)主權 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 (三)國民 憲法第三條規定:「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 」 1.人民:乃是一般廣泛的名稱,係指一般的自然人而言。 2.國民:乃指具有國籍之人民而言。為構成國家要素之一。 3.公民:乃指取得法定資格或條件,而享有參與國家公權行使 之國民而言。

(四)領土 憲法第四條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 領土,乃指國家統治權所支配範圍之土地,為構成國家要素之一。它包括領陸、領海、領空及活動領土。 (五)民族 民族,乃指人民之種族而言。一國之內有由一個民族所組成或由數個民族所組成。而我國境內有五十六個民族,最主要的有漢、滿、蒙、回、藏等五大族,還有其他民族。因此我國對境內各民族,不只是消極的規定其形式平等,而是要更進一步積極的促進其實質平等。 (六)國旗 憲法第六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國旗是國家的標幟,為立國精神之象徵,而在國際間即認國旗為一國之代表,常懸掛在其所參與之國際會議或活動中。

第四節 國家之基本組織 一、總統 (一)地位 我國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對外代表中華民國」。 (二)產生 第四節 國家之基本組織 一、總統 (一)地位 我國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對外代表中華民國」。 (二)產生 我國憲法原先之設計總統、副總統由國民大會間接選舉產生。 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七次)第二條第一項規定:「總統、副總統是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全體人民直接選舉之,自中華民國八十五年第九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實施。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應聯名登記,在選票上同列一組圈選,以得票最多之一組為當選」。

(三)職權 1.統率權 我國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總統統率全國陸海空軍」 。 2.公布法令權 我國憲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總統依法公布法律,發布命令,須經行政院院長之副署,或行政院院長及有關部會首長之副署」。 3.外交權 4.戒嚴權 5.赦免權 6.任免官員及任命行政院長權 7.授與榮典權 8.緊急命令權 9.調和權 10.決定國安權 11.其他憲法所賦與之職權

(四)任期 依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七次)第二條第六項規定:「總統、副總統之任期為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不適用憲法四十七條之規定」。因此,自民國八十五年第九任總統、副總統起之任期改為四年。 (五)缺位 1.總統缺位時,由副總統繼任,至總統任期屆滿為止(憲法第 四十九條)。 2.副總統缺位時,總統應於三個月內提名候選人,由立法院補 選,繼任至原任期屆滿為止(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第七項) 。 3.總統、副總統均缺位時,由行政院院長代行其職權,並依本 條第一項規定補選總統、副總統,繼任至原任期滿為止。

(六)罷免 1.罷免案:總統、副總統之罷免案,須經全體立法委員四分之 一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二之同意後提出,並經中華 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總額過半數之投票,有效票過半數同意 罷免時,即為通過(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第九項)。 2.彈劾案:立法院對總統、副總統之彈劾案,須經全體立法委 員二分之一以上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二以上之決議 ,聲請司法院大法官審理。

二、行政 (一)地位 我國憲法五十三條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 。 (二)組織 1.行政院設院長、副院長各一人,各部會首長若干人,及不管部 會之政務委員若干人(憲法第五十四條)。 2.行政院院長由總統任命之(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第一項)。 (三)職權 1.法案提案權 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 、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他重要事項之權(憲法第五十八條)。 2.移請覆議權 3.預算提出權 4.決算提出權 5.其他憲法所賦與之職權

(四)責任 立法院得經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一以上連署,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不信任案提出七十二小時後,應於四十八小時內以記名投票表決之。如經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贊成,行政院院長應於十日內提出辭職,並得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不信任案如未獲通過,一年內不得對同一行政院院長再提不信任案(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第二項)。 三、立法 (一)地位 我國憲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立法院為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由人民選舉之立法委員組織之,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因此,我國立法院的地位,乃為國家最高立法機關。

(二)組織 1.立法院設院長、副院長各一人,由立法委員互選之。 2.立法院得設各種委員會。各種委員會得邀請政府人員及社會 上相關人員到會備詢。 3.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七次)第四條第一、二項規定:「立 法院立法委員自第七屆起一百一十三人,任期四年,連選得 連任,於每屆任滿前三個月,依下列規定選出之,不受憲法 第六十四條及第六十五條之限制:」 (1)自由地區直轄市、縣市七十三人。每縣市至少一人。 (2)自由地區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各三人。 (3)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共三十四人。

(三)職權 1.議決法案權 2.提出領土變更案之權 3.聽取總統國情報告之權 4.聽取行政院報告與質詢之權 5.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之權 6.同意任命權 7.提出總統、副總統罷免案之權 8.提出總統、副總統彈劾案之權 9.提出憲法修改之權 10.提出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 11.副總統補選權 12.解決中央與地方事權爭議之權 13.其他憲法所賦與之職權。

四、司法 (四)會期與任期 立法院會期每年兩次,自行集會,第一次自二月至五月底 ;第二次自九月至十二月底,必要時得延長之(憲法第六十八條),立法委員之任期為三年連選得連任,其選舉於每屆任滿前三個月內完成之。 四、司法 (一)地位 司法院為國家最高司法機關,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之審判及公務員之懲戒。 (二)組織 1.司法院設大法官十五人,並以其中一人為院長,一人為副院 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2.司法院設大法官若干人,掌理憲法第七十八條規定之解釋憲 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權。 3.司法院設各級法院、行政法院及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其組織 以法律定之。

五、考試 (三)職權 1.民事、刑事審判權 2.行政訴訟審判權 3.懲戒權 4.解釋權 5.審理政黨違憲解散權 6.司法預算獨立權 7.其他憲法所賦與之職權。 五、考試 (一)地位 我國憲法第八十三條規定:「考試院為國家最高考試機關」。 (二)組織 1.考試院設院長、副院長各一人,考試委員若干人,由總統提 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2.考試院設考選部、銓敘部及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六、監察 (三)職權 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六條第一項規定:「考試院為國家最高考試機關,掌理下列事項,不適用憲法第八十三條之規定: 1.考試。 2.公務人員之銓敘、保障、撫卹、退休。 3.公務人員任免、考績、級俸、陞遷、褒獎之法制事項」。 六、監察 (一)地位 我國憲法第九十條規定:「監察院為國家最高監察機關」。因此,我國監察院的地位,乃為國家最高監察機關。也就是監察院之上,無其他行使監察權之國家監察機關。 (二)組織 1.監察院設監察委員二十九人,並以其中一人為院長、一人為 副院長,任期六年,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2.監察院得按行政院及其他部會之工作,分設若干委員會,調 查一切設施,注意其是否違法或失職

(三)職權 監察院目前所行使的職權,除依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七條第一項所規定之彈劾,糾舉及審計權之外,另有憲法第九十七條所規定之糾正權及憲法第九十五條、第九十六條 設施之調查權。 1.彈劾權 監察院對於中央、地方公務人員及司法院、考試院人員 認為有失職或違法情事得提出彈劾案。監察院對於上述公務 員之彈劾,須經監察委員二人以上之提議、九人以上之審查 及決定,始得提出。 2.糾舉權   監察院對於中央及地方公務人員,認為有失職或違法情 事,得提出糾舉案(憲法第九十七條第二項)。 3.糾正權   監察院得按行政院及其各部會之工作,分設若干委員會 ,調查一切設施,注意其是否違法或失職(憲法第九十六條 )。監察院經各該委員會之審查及決議,得提出糾正案。

4.調查權   監察院為行使監察權,得向行政院及其各部會調閱其所 發布之命令及各種有關文件(憲法第九十五條)。 5.審計權   審計權為審核國家各機關財務收支之權。國家財政之收 支,在事前應有預算,在事後應有決算。 6.其他憲法所賦與之職權。

七、中央與地方之權限 各國對於中央與地方權限之劃分,大抵有兩種制度:一種為中央集權制,另一種為地方分權制,兩者皆各有其優缺點,而我國則折衷於兩種制度間,去其缺、取其優,則採均權制度 。 (一)列舉屬於中央及省縣權之事項 由縣立法並執行之事項。 (二)未列舉之事項 依憲法第一百十一條之規定,除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八條、第一百零九條及第一百十條列舉事項外,如有未列舉事項發生時,其事務有全國一致之性質者,屬於中央,有全省一致之性質者屬於省,有一縣之性質者屬於縣。遇有爭議時,由立法院解決之。

八、地方制度 地方制度為國家整個政治制度中之一部分,亦即是地方的政治制度。我國實行憲政以地方自治為憲政之基礎。而地方自治即為地方制度之基礎,所以地方制度可謂為地方自治制度。我國憲法所規定之地方制度,即地方自治制度。

第五節 基本國策 一、國防 二、外交 我國憲法有關國防之基本國策的規定如下: 1.中華民國之國防,以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 第五節 基本國策 一、國防 我國憲法有關國防之基本國策的規定如下: 1.中華民國之國防,以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 2.全國陸海空軍,須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關係以外,效忠國 家,愛護人民。 3.任何黨派及個人不得以武裝力量為政爭之工具。 4.現役軍人不得兼任文官。 二、外交 我國憲法有關外交之基本國策的規定如下: 中華民國之外交,應本獨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則、敦睦邦交、尊重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保護僑民利益、促進國際合作、提倡國際正義、確保世界和平。

三、國民經濟 1.國民經濟應以民生主義為基本原則,實施平均地權,節制資 本,以謀國計民生之均足。 2.中華民國領土內之土地屬於國民全體。人民依法取得之土地 所有權,應受法律之保障與限制。私有土地應照價納稅,政 府並得照價收買。附著於土地之礦,及經濟上可供公眾利用 之天然力,屬於國家所有,不因人民取土地所有權而受影響 。 3.公用事業及其他有獨佔性之企業,以公營為原則,其經法律 許可者,得由國民經營之。 4.國家對於私人財富及私營事業,認為有妨害國計民生之平衡 發展者,應以法律限制之。 5.中華民國領域內,一切貨物應許自由流通。 6.國家對於僑居國外之國民,應扶助並保護其經濟事業之發展

四、社會安全 1.人民具有工作能力者,國家應予以適當之工作機會。 2.國家為改良勞工及農民之生活,增進其生產技能,應制定保 護勞工及農民之法律,實施保護勞工及農民之政策。 3.婦女兒童從事勞動者,應按其年齡及身體狀態,予以特別之 保護。 4.國家為謀社會福利,應實施社會保險制度。人民之老弱殘廢 ,無力生活,及受非常災害者,國家應予以適當之扶助與救 濟。 5.國家為增進民族健康,應普遍推行衛生保健事業及公醫制度 。

五、教育文化 我國憲法有關教育文化之基本國策的規定如下: 1.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德, 健全體格,科學及生活智能。 2.國民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 3.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在中央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百分 之十五,在省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百分之二十五,在縣市不 得少於其預算總額百分之三十五。其依法設置之教育文化基 金及產業,應予以保障。 4.國家應保障教育、科學、藝術工作者之生活,並依國民經濟 之進展,隨時提高其待遇。 5.國家應獎勵科學之發明與創造,並保護有關歷史文化藝術之 古蹟、古物。

六、邊疆地區 我國憲法有關邊疆地區之基本國策的規定如下: 1.國家對於邊疆地區各民族之地位,應予以合法之保障,並於 其地方自治事業,特別予以扶植。 2.國家對於邊疆地區各民族之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 ,及其他經濟、社會事業、應積極舉辦,並扶助其發展,對 於土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