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從中原到臺灣 第一節 革命之再起與國民政府 第二節 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六年級 中國語文科 簡介 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 課程 十一個單元 一、古典小說 二、以理服人 ( 說明文 ─ 道理 ) 三、記敘文 ( 記事 ) 四、說明文 ( 事物 ) 五、議論文 六、人物傳記 七、記敘文 ( 遊記 ) 八、應用文 ( 書信 ) 九、描寫文 十、故事 ( 記事抒情 ) 十一、古文.
Advertisements

主講人:許文昌 所長 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不動產估價師簡介不動產估價師簡介. 民國 89 年 10 月 4 日總統令公布「不動產估價 師法」。 民國 90 年起考選部辦理不動產估價師證照 考試,迄今舉辦六次高考、三次特考,共 錄取 377 人。 自民國 94 年 10 月 6 日起全面實施簽證制度。
學習重點: 1. 國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和形 式如何? 2. 北伐的經過如何? 3. 國民黨內部及其與共產黨的 關係出現了怎樣的變化? 4. 國共分裂後共產黨採取甚 麼策略應付國民黨?
1 第二章 第二節 聯俄容共的政策 時代背景 原由及考量 與反對及埋疑慮 影響與矛盾. 2 前言 國民黨的躍動貫穿了一部 中國現代史,國共之爭, 支配了現代中國人的命運 ……
1920 陳獨秀等人於上海籌組中國共產黨 1921 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1923 孫中山開始聯俄容共,重組國民黨 1924 創立黃埔軍校 1925 孫中山逝世 1926 蔣介石北伐 1927 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
國民革命軍北伐 北伐的背景 軍閥各據一方 袁世凱死後,軍閥割據混戰,國家四分五裂。 1926 年,兩系三派形成鼎足之勢,役此對立。 兩系三派軍閥 直系吳佩孚 佔據華中 直系孫傳芳 盤踞東南 奉系張作霖 割據東北.
上海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网下发行电子化方案 初步询价及累计投标询价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市公司部.
第1章第1節 民國建立與 軍閥政治.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 執行單位:彰化縣埤頭鄉崙腳社區發展協會 日期:中華民國100年12月19日
第八章 戰爭時期的台灣社會 第一節 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
第四章 第六章 第六章 中共的崛起與發展 History 第一節 國共合作與對抗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第五課.
第一篇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一章 民國創建與民初政局.
分題二 中國的現代化與轉變 第 3 章 早期的現代化努力 專題 1:南京政府推行 現代化的努力.
民初政局 共和制下的集權嘗試.
第一篇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章 戰後復員與國共內戰.
第七章民初的中國.
高中公民與社會第三冊 魏嘉美.
香港與內地的關係 主要貿易夥伴 香港 – 西方技術、轉口貿易市場 中國 – 食物、工業原料、工業產品 緊密資金流通
年中日戰爭.
高中歷史 第四冊 4-1.
『全民國防教育』 課程內容說明.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戰間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亞洲的民族復興運動 二、蘇聯共產政權的發展 三、經濟大恐慌 四、歐洲極權政治的興起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
國共內戰.
鴉片戰爭對中國帶來甚麼影響? 觀察下圖,猜猜圖中的人正在做甚麼? 閱讀右面的資料,找出清朝時鴉片輸入中國的情況。 圖中的人正在吸食鴉片。
歷史報告 中國八年抗戰~ 班級:7年21班 組別:第五組 組員:21方奕中 25李治翰 27周政易 35陳致鋼 36陳英傑.
第 3 章 戰間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亞洲的民族復興運動 蘇聯共產政權的成立 經濟大恐慌 軍國主義的擴張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聯合國的成立.
主題:「抗日戰爭前後」的歷史人物與社會面貌 國共內戰時期( )的服飾、 政治、經濟、社會民生
第五章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一節 革命與建國 第二節 新文化與新思潮 第三節 從中原到臺灣.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第一節 臺灣接收與中華民國政府遷臺.
學習重點: 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及華北 中國全面抗日 抗戰勝利後中國的國際關係
安徽地税金三电子税务局 系统培训 2015年12月.
第一章 國共第一次合作     (1924至1927年) 第二章 國共十年武裝對立     (1927至1937年) 第三章 國共第二次合作     (1937至1945年)
課 題 八 戰後國共關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認識國共政治協商的概況 2)認識國共內戰的概略經過及結果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戰爭學院 被遺忘的盟友 讀書心得報告 報告人:53號 蘇茂賢.
波斯灣戰爭. 波斯灣戰爭 緒 論 從兩次波斯灣戰爭到伊拉克內戰 緒 論 波斯灣地區已成火藥庫 恐怖組織大肆擴張 高科技武器的發展與運用 回教世界反美反西方情緒 迅速擴散.
財法系學生主要考試種類與科目-普考類 一、法院書記官 (高中畢業即可報考)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第 4 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變遷 一、戰後初期與二二八事件 二、戒嚴體制的建立 三、邁向民主政治的過程.
第22章 汽车制动系 学习目标 1.掌握制动系的工作原理 2.掌握液压传动装置的结构 3.掌握气压传动装置的结构.
資料一:下表為民國2年國會大選結果(單位:席次)(註)
抗日——中共的崛起和毛在党内领袖地位的确立( )
歷史報告---袁世凱and軍閥 組別:第二組 組長:6 柳品妤 組員:7徐緯寧 11張雅晴 12楊賢英 13詹于萱.
國立交通大學 蘭州大學 大陸姐妹校介紹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學習重點: 為何會發生「二次革命」? 袁世凱怎樣逐步擴權稱帝? 為何會出現張勳復辟? 軍閥割據混戰的概況如何? 五四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
中國國民黨黨歌 課題二 國共分合 國共第一次合作 國共分裂與十年對立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 《探索中國史》5 乙部 課題二 國共分合.
民國初年的政局 (二)張勳復辟 與 軍閥混戰 中 三 級 22 中 史 科.
柬埔寨 U 王詩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一章 中日關係 History 第一節 九一八事變:由朝鮮到東北 第二節 七七抗戰:由東北到全中國 第三節 日治時期的臺灣.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國際衝突與軍事力量 政治大學外交系系主任 李 明 教授.
節慶教學—國慶日 「國慶日」就是國家的生日 萬丹國小特教班(二組).
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 飛機設計特點.
達利.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2011清大電資院學士班 「頂尖企業暑期實習」 經驗分享心得報告 實習企業:工研院 實習學生:電資院學士班 楊博旭.
宜寧高級中學103學年度 期末家長委員會議 歡迎蒞臨指導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2020 全國大學校長會議 --主講人--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楊能舒校長.
P106.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共廿七條) 條數 花費時間(月) 年份 1~10 權利法案 對州政府的訴訟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臺灣政府 Taiwan Government 臺灣民政府官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三章 從中原到臺灣 第一節 革命之再起與國民政府 第二節 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 歷史二 第五篇 第十三章 從中原到臺灣 第一節 革命之再起與國民政府 第二節 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

第十三章 從中原到臺灣 第一節 革命之再起與國民政府 護法運動 聯俄容共 北伐與清黨 訓政時期的政治發展 現代化的進展 區域發展的失衡

護法運動 1.軍閥割據: A.始自:袁世凱死後 B.都軍團叛變─民國6年: a.黎元洪與段祺瑞政爭,黎將段免職 b.段乃策動九省脫離中央宣告獨立 C.復辟事件─民國6年: a.黎電召張勳入京調停 b.張勳入京先強迫黎解散國會,後宣 布溥儀復辟→為段討平

2. 南北分裂: A. 起因: a. 段祺瑞破壞《臨時約法》 b. 孫中山號召南下「護法」 B. 經過: a 2.南北分裂: A.起因: a.段祺瑞破壞《臨時約法》 b.孫中山號召南下「護法」 B.經過: a.民國6年廣州軍政府成立 →南北分裂形成 b.北方軍閥混戰不已─直 皖戰爭、 兩次直 奉戰爭 段祺瑞

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軍政府

聯俄容共 1.聯俄容共: A.聯俄:獲得蘇聯的援助,師法蘇共的 嚴密組織與以黨治軍模式 B.容共:允許中共黨員以個人身分加入 國民黨 2.經過:派鮑羅廷來華指導國民黨改組

3. 黃埔建軍: A. 起因:a. 陳炯明叛變 b. 仿蘇聯紅軍實施政戰教育 B. 創校:a. 民國13年於廣州成立陸軍官校 b 3.黃埔建軍: A.起因:a.陳炯明叛變 b.仿蘇聯紅軍實施政戰教育 B.創校:a.民國13年於廣州成立陸軍官校 b.孫中山任命蔣中正為校長 C.影響:蔣中正開始在現代中國政治嶄 露頭角

國民黨改組之黨章草稿

孫中山與黃埔教官何應欽、蔣中正、王柏齡 何應欽 王柏齡

北伐與清黨 1.國民政府成立: A.起因:孫中山病逝─民國14年3月12日 B.成立:民國14年7月1日─廣州 C.蔣中正掌握兵權:中山艦事件後

2. 北伐: A. 時間:民國15年~民國17年 B. 策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C. 經過: a. 先攻下上海、南京 b 2.北伐: A.時間:民國15年~民國17年 B.策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C.經過: a.先攻下上海、南京 b.收編地方性軍閥─馮玉祥、閻錫山 c.清黨─「四一二政變」 d.寧 漢分裂→蔣中正下野 e.寧 漢復合→蔣中正復出,繼續領導北伐 f.收復北京,易名「北平」 g.張作霖被日軍炸死,張學良歸順,北伐 完成

張作霖與吳佩孚 馮玉祥 閻錫山

胡適 北伐路線

3.北伐成功之因: A.戰略得當 B.黃埔系國民革命軍戰鬥力堅強 C.軍閥間相互矛盾 D.部分軍閥歸順中央

訓政時期的政治發展 1. 實施訓政: A.依據:孫中山的《建國大綱》 B.始自:北伐完成後 C.特色:以黨治國 D.重點:由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國民大會行使政權 E.結果:a.通過《訓政時期約法》 b.受到不少知識分子的攻擊

《訓政時期約法》

2. 中原大戰(民國18~19年): A. 起因: a. 蔣中正召開「國軍編遣會議」 b. 軍閥不滿,舉兵反蔣 B. 結果: a 2.中原大戰(民國18~19年): A.起因: a.蔣中正召開「國軍編遣會議」 b.軍閥不滿,舉兵反蔣 B.結果: a.國民政府獲勝 b.各地軍人時傳叛變

現代化的進展 1.號稱「黃金十年」: A.時間:民國17~26年(1928~1937) B.此時期的內憂與外患: a.內憂─(a)國民黨的分裂 (b)中共、軍閥的割據 b.外患─日本與蘇聯的侵逼

2.重要成就: B.財政: a.財政:收回關稅自主權 b.金融:a.民國22年─推行「廢兩改元」 b.民國24年─發行法幣政策 A.政治:a.通過《訓政時期約法》 b.進行地方自治工作 c.公布《五五憲草》 B.財政: a.財政:收回關稅自主權 b.金融:a.民國22年─推行「廢兩改元」 b.民國24年─發行法幣政策

民國24年(1935)發行的法幣

C.民族工業: a.工業技術獲改良 b.大型工廠紛紛出現 D.農業:a.設置農復會 b.知識分子投入鄉村建設─ 晏陽初、梁漱溟、 陶行知 E.交通:鐵路、公路、航空、水運、郵電 F.軍事:a.陸軍─聘德國顧問訓練與整編 b.空軍─在杭州成立筧橋航空學校 c.海軍─成立海軍署 d.民國25年公布《兵役法》,採 徵募並行制

抗戰前鐵路圖

抗戰前修築公路達十萬公里以上

杭州 筧橋航空學校

區域發展的失衡 1.失衡之因: A.中國幅員廣大 B.自清末起,現代化進展多集中於沿江 及沿海一帶 C.西南及西北地區自民初以來多為軍閥 所盤踞 2.西南及西北地區的現代化─要到抗戰 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才有中央的資 源與人才流入

第十三章 從中原到臺灣 第二節 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 日本侵華 剿共與西安事變 中日戰爭 八年抗戰的影響 國共內戰與撤守臺灣

日本侵華 1.背景:明治維新後,積極開始向外侵略 A.以通過征服朝鮮來擴展其國防線 B.以中國為假想敵發展軍國主義 C.欲將其勢力擴張至全亞洲─ 「大陸政策」

盧溝橋事變前形勢圖

2. 侵略行動: A. 1931─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 B. 1932─ a. 發動「一二八事變」侵略上海 b 2.侵略行動: A.1931─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 B.1932─ a.發動「一二八事變」侵略上海 b.在東北扶立清廢帝溥儀成立 「滿洲國」 C.1933─a.占領熱河與山海關 b.推動華北五省自治運動 D.1935─成立「冀 察政務委員會」

九一八事變,日軍占領瀋陽

滿洲國與溥儀

3. 蔣中正發表「最後關頭演說」: A. 希望透過外交折衝,為抗日爭取時間 B

剿共與西安事變 1. 剿共: A.清黨與武漢分共後,中共於各地展開 武裝暴動 B.情形: a.國軍展開五次軍事圍剿 b.中共離開贛南逃往陝北─ 即所謂 「兩萬五千里長征」

蔣中正手書「攘外必須安內」

2. 西安事變(民國26年12月12日) A. 原因: a. 蔣中正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b. 張學良與楊虎城受到中共影響 c 2.西安事變(民國26年12月12日) A.原因: a.蔣中正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b.張學良與楊虎城受到中共影響 c.中共認為唯有「逼蔣抗日」才有發 展的機會 B.爆發:張、楊二人「兵諫」劫持蔣與 隨行的文武官員 C.結果: a.和平落幕 b.蔣中正停止剿共,達成抗日共識

發動西安事變的張學良與楊虎城

中日戰爭 1.爆發導火線:盧溝橋事變 A.日本藉口軍事演習,士兵失蹤 B.蔣中正發表「廬山談話」宣示抗戰決心

3.經過:分三大階段 A.第一階段:七七事變→武漢會戰 (1937 ~ 1938) B.第二階段:武漢會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1938 ~ 1941) C.第三階段:太平洋戰爭→日本投降 (1941 ~ 1945) 【連結影片: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

第一階段 起迄:七七事變~武漢會戰 戰略:以空間爭取時間 重要事件 A.八一三淞 滬會戰: a.粉碎日本「三月亡華」 b.振奮抗戰士氣 c.爭取物資轉進大後方的時間 B.南京大屠殺

在壕溝中作戰的國軍

蔣介石與將領們討論作戰計畫

掠奪民間物資的日軍

日軍在南京以殺人為樂

日本在南京大屠殺的鐵証

日軍在南京集體屠殺無辜兒童

第二階段 起迄:武漢會戰後~太平洋戰爭爆發 中國艱苦獨立作戰:對日軍展開游擊戰 日本扶立傀儡政權:民國29年於南京 扶植汪精衛,另立 「國民政府」 日軍暴行:於東北成立「七一三部隊」 ─以中國人進行活體實驗

第三階段 起迄: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投降 中國成為同盟國一員 A.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正式對日宣戰 B.美援由中印公路送抵中國 參加開羅會議:國際地位提升 戰爭結束:美對日投擲兩顆原子彈,日本 宣布無條件投降

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奪走了14萬人的性命 廣島

日方代表在南京向何應欽將軍呈進降書

八年抗戰的影響 1.正面: A.成為世界五強之ㄧ: ─促成中華民國擔任聯合國 安理會的 常任理事國 B.廢除不平等條約: a.民國32年與英、美等國簽訂平等新約 b.中國收回東北與臺灣、澎湖

2.負面: A.經濟發展與民主化的失敗 ─成為國民黨在大陸喪失政權的主因 B.中共得以發展實力,奠下與國民黨抗 衡的基礎

國共內戰與撤守臺灣 1.國 共內戰:【連結影片:國共重慶會談】 A.重慶會談─民國34年8月底: a.美駐華大使赫爾利居中協調 b.毛澤東、周恩來飛抵重慶與蔣中正 展開談判 B.美國派特使馬歇爾來華調停國 共衝突: a.一度達成停戰協定 b.民國35年1月召開政治協商會議

蔣介石三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

C. 召開制憲國民大會: a. 民國35年(1946)12月25日,三讀通過 《中華民國憲法》 b C.召開制憲國民大會: a.民國35年(1946)12月25日,三讀通過 《中華民國憲法》 b.民國36年(1947)元旦公布, 同年12月25日開始實施憲政 →訓政時期結束 c.民國37年(1948)3月國民大會選出 蔣中正為行憲後第一任總統, 李宗仁為副總統

D. 國民政府情勢日趨不利: a. 中共戰術靈活 b. 中共在農村的土改,獲廣大農民支持 c. 馬歇爾調停失敗返美 d D.國民政府情勢日趨不利: a.中共戰術靈活 b.中共在農村的土改,獲廣大農民支持 c.馬歇爾調停失敗返美 d.國府人員「接收」(劫收)行徑令人民 失望 E.三次會戰使戰局逆轉: 共軍取得明顯的優勢

國 共內戰時著軍裝露出無助表情的少婦

2. 撤守臺灣: A. 桂系將領李宗仁、白崇禧主張和談 →蔣中正被迫引退 B. 美國向中國發表白皮書─不再插手 中國內政 C 2.撤守臺灣: A.桂系將領李宗仁、白崇禧主張和談 →蔣中正被迫引退 B.美國向中國發表白皮書─不再插手 中國內政 C.共軍南下→李宗仁赴美 D.國府遷臺:民國38年12月 南京→廣州→重慶→成都→臺北

1949年上海逃難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