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开展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概念和特点 1、教育科研的概念 研究,《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 (1)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2)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 教育科学研究,就是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现象的真相、性质和规律,并取得科学的结论的活动。
2、教育科研的地位与作用 (1)教育科研是教育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它决定和反映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科研兴教、兴校、兴师; (2)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和管理科学化的前提,它可以减少决策的失误; (3)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动力; (4)教育科研是教师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 (5)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改革获得成功的保证。
3、教育科研与教研的区别与联系 (1)教育科研(简称科研) 教育科研是对问题的原因和效果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开展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宏观问题的研究。 (2)教学研究(简称教研) 教学研究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效果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对课程特别是学科课程的教材和教法的微观问题的研究。
(3)科研与教研的区别 研究的范围有所不同 教育科研研究包括一切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以及与此现象有关的各种现象;而教研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手段以及教学管理的微观领域的问题。 直接的目的不同 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教育科研的三大要素是:科学的方法、严格的程序、全新的成果;三大功能是:理论解释、指导实践、预测未来)。科研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创造性活动、对已有规律不断进行检验的活动。科研的直接目的是为搞好教育工作。
教研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说课、观摩、集体备课、研讨、培训、优质课评比等)进行的。另外,教研工作有学科教学管理的任务。 研究的过程不同 科研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强调创新与开拓。 教研主要是为日常教学服务的,应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管理性文件为依据,不能违背现行政策要求 成果及其成果表现形式不同 科研的成果是新的科学知识,表现形式是科研的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操作方案等。 教研成果是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学业上的进步,
科研是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教研是研究应用教育规律的时间活动。 教学管理上的规范等。 (4)科研与教研的关系 科研是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教研是研究应用教育规律的时间活动。 科研是研究规律的,教研是运用规律的。教研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础,科研应围绕教研中急迫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教研难点问题的解决。 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应成为抓好科研和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
4、课题研究常见的问题 (1)课题名称不准确。常在课题指南中直接选题(“指南”指的是方向和领域,不是要研究的课题)或 自己错误命题,研究范围不界定,忽视“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实践与研究”及“研究与实践”的差别。 (2)研究内容宽泛或窄化。错将其他内容当作课题内容,或回避概念界定或理论研究。 (3)使用方法不当。常把作法当方法或使用的不是教育科研的方法以及把教育科研方法堆砌在研究计划上。 (4)错将日常工作与研究活动混在一起。 (5)取得的成果不多,将其他方面的成果加以罗列 (6)科学规律探索不够,错把做法当科学规律。
二、教育科研的程序与操作 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 反馈 调节 选题 论证 研制 计划 申请 立项 组织 开题 实施 计划 总结 结题 运用成果 反馈 调节 选题 论证 研制 计划 申请 立项 组织 开题 实施 计划 总结 结题 运用成果 深入研究 情 报 资 料 的 收 集 与 处 理 工 作 教育科研一般程序的图示
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教育科研的关键环节 (一)课题的选择和论证 研究始于问题 问题是研究的动力 问题是创新的前提 (选题、命题、解题应立足本职,着眼同类) 研究始于问题 问题是研究的动力 问题是创新的前提 问题是产生实际效益的基础
寻找和发现新问题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的问题 学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中反映出的实际问题 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出的问题 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 从后续研究中提出问题
学校教育科研的定位 以应用研究为主,指向实践,重在改造教育现实,促进学校、师生的发展 主阵地在课堂 教育、教学即研究 研究即行动 成果即成长 问题即课题
辨别和把握真问题 有意义的问题 有根据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问题 有实效性的问题 有创新性的问题 有可行性的问题
做好课题论证工作 课题论证 依据详实的资料,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阐述,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进一步完善研究的设想,落实研究的条件,以避免盲目的研究。
回答七个问题: 1. 研究的具体问题和目的 2. 迫切性、针对性以及理论与实践价值 3. 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 4. 研究的具体内容,在哪方面突破 5. 理论基础、事实依据 6. 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研究时机 7. 研究的方法、步骤、措施与成果形式 的妥当性
(二)制定和完善研究计划 计划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 (1)遵循相应的科研方法的要求; (2)合乎客观实际,具有可行性; (3)计划的内容完整; (4)各项内容与安排前后呼应,相互支持, 确保研究目标的实现; (5)有验证假设的方法与步骤,理论转化为实际 行动的操作程序,操作性强。
研究计划的一般内容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4)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 (5)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6)研究的步骤与措施; (7)课题经费使用预算; (8)已有的条件和将采取的保障措施; (9)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三)课题的申报与立项 立项:就是对课题进行论证,并将通过论证的课题列入学校以及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规划,纳入学校以及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正常工作的管理措施。 意义:掌握情况,便于服务和管理;利于科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能提高科学性、可行性与成功率。 立项论证审批制度:申报的程序与方法、立项标准、评审办法等。省里:层层申报、逐级论证审查、专家评审、任务下达、单位负责、责任管理。 立项活动:(1)下指南和通知;(2)填表;(3)所在部门审核;(4)校专家组评审;(5)公示校级立项课题;(6)向上级申报。
立项的部门 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各级各类教育学会 教育行政部门 学校
(四)组织开题 组织开题会的意义: 宣布 课题立项与开题 宣传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宣布 课题立项与开题 宣传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论证 研究计划的可行性、科学性(明确在什么背景下研究、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成果是什么) 培训 课题研究人员 自我约束 寻求支持
开题报告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背景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事实依据 课题研究的价值(创新之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 课题研究的预期结果与成果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课题内涵外延相吻合,防止出现跑题、偏题和回避理论问题研究以及概念的界定) 课题研究的方法(得当)、措施与进度安排 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与分工 课题研究的基础(研究条件、已有成果、文献资料)
(五)过程管理 建立过程管理制度 定期检查指导制度 定期汇报制度 过程评价制度 定期学习、研讨、交流制度 定期总结制度
研究过程要规范 加强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计划与研究活动一致,研究有序; 加强组织协调,避免活动与课题研究不相关; 开展研讨、反思和总结,注重探索规律; 建档案,档案真实、完整规范; 重研究过程资料信息的积累,其分析慎重恰当。
研究档案要完整 1.规范性: 形式规范;一题一档;主件、副件清晰;按一定标准组卷,或按研究的进程、或按研究方法等。 2.完整性、系统性:反映研究的全貌 3.真实性、准确性:不为检查或结题拼凑档案 4.研究性:体现研究的思路或脉络 要求:及时归档,专人负责。
研究方法要科学 选择适宜的科研方法 按科研方法的要求正确地运用方法 目前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9.文献研究法 17.比较研究法 2.调查法 10.文献计量法 18.追踪研究法 3.问卷法 11.个案研究法 19.追因法 4.访谈法 12.聚类分析法 20.统计法 5.实验研究法 13.教育预测法 21.表列法、图示法 6.经验总结法 14.质的研究方法 22.测量法 7.行动研究法 15.内容分析法 23.抽样法 8.历史法 16.叙事研究法
文献法 朱熹曾注:“文,典籍也;献,贤也”。指出文献即是对贤者及其思想学说的典籍记录。 所谓文献就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记录的人类知识。 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一是依据课题目标,明确搜集文献的方向和要求; 二是搜集文献,包括①确定文献搜集工具和信息源;②确定文献搜集的途径和方法; 三是整理文献,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加工处理; 四是进行文献综述。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搜集材料要体现目的性,主题要突 出。 第二,方法要正确,文献要“真实”、“可靠”。 第三,尽量选用第一手材料, 道听途说不可取,如网上。 第四,尊重原材料。 第五,要反复体味“作中学”。
教育实验研究法 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也就是通过控制来寻找教育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的方法。
教育实验的基本过程 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选定课题、提出假设、确定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设计; 实施阶段:变量的操纵、测量、控制; 总结阶段:资料的整理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教育调查研究法 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法,搜集研究资料,从而对教育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教育调查研究法的一般步骤 1.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调查方式 2.拟订调查计划 3.做好技术、事务和组织准备 4.进行试探性调查,修改调查提纲和工作方案 5.制定调查表格、问卷、访谈提纲或编制测验题目 6.实施调查 7.整理调查资料 8.写出调查报告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情境的参与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以求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的实施步骤 发现问题 界定问题 文献探讨 设立假设 拟订研究计划 执行研究计划 拟订实施方案 实施行动方案 评价行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两两比较法 是用于对事物进行评价时,构建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1、对构建的指标要深入研究,在相对穷尽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将主要指标纳入指标体系; 2、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确定指标体系; 3、聘请30位以上专家分别对同级进行比较打分,相比较重要的为1、同等重要0.5、次要为0; 4、经统计整理后,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情绪稳定,具有自我调适情绪情感的能力及自控能力 一 级 指 标 二 级 评 价 标 准 评 价 结 果 信息收集方 法 A B C D 完 全做 到 基 本做 到 部 分做 到 没 有 做 到 职 业 道 德 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学生反馈家长反馈同行评价 热爱学校和教师岗位,维护集体的声誉 热爱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业进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学生做人的榜样 举止文明,待人有礼,言语有节,仪表得体 模范遵守法纪 模范遵守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 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努力提高师德水平 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 努力提高授课效果,不组织校外补课 保持健康心态 心态积极向上,主动承担工作任务 学生反馈同行评价 情绪稳定,具有自我调适情绪情感的能力及自控能力 公正诚实,不掩饰过失,勇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 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压力,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 具有团队精神 具有组织、团队和大局意识,乐于助人 同行评价 善于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同志关系融洽 虚心接受意见,尊重他人,乐于合作 尊重学生 与 学生 辅导 信守规律尊重学生 了解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同行评价学生反馈 尊重学生自我选择,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了解鼓励学生 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品行 学生反馈 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善于启发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 级 指 标 二 级 评 价 标 准 评价 结果 信息收集方 法 A B C D 完 全做 到 基 本做 到 部 分做 到 没 有做 到 尊重学生 与 学生辅导 辅导学生快乐学习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选课 学生反馈家长反馈 鼓励学生了解和发现自己各方面的潜能 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的学习方式 辅导学生愉快生活 为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提供有效帮助 注意引领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辅导学生健全人格 帮助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使其有理想和事业追求 帮助学生提高调适自我情绪和情感的能力,对外界刺激没有偏激情绪和行为 使学生悦纳自我、建立自信、自强不息 教育思想与 教学实施 领会素质教育精神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同行评 价 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掌握课程改革理念 积极参与课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 同行评价 树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公民基本素养 依据课标确定目标 能按课改“三维”目标设计教学目标 检查教案和 课 件 听 课 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关注差异 教学中能较好实现所确定的目标,并有课后反思与完善 教学设计适合学生 教学设计符合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听 课 教学内容容量合理,没有知识性疏漏和科学性错误,并能对多种资源加以整合 教学流程循序渐进,能关注每个学生,做到分层优化教学 教学策略合理得当 教法和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得当,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听 课 学生反馈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留有探究、体验、合作、交流和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一 级 指 标 二 级 评 价 结 果 评 价 结 果 信息收集方 法 A B C D 教育思想与 教学实施 教学氛围轻松和谐 评 价 结 果 评 价 结 果 信息收集方 法 A B C D 完 全做 到 基 本做 到 部 分做 到 没 有做 到 教育思想与 教学实施 教学氛围轻松和谐 创设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 检查教案 听 课 学生反馈 创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注重课堂内外结合,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纪律严谨 教学工作量达到学校的要求 检查巡视学生反馈 认真执行教学计划,不随意增减课时 上课时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认真备课、上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 教学效果普遍欢迎 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与家长对教师教育教学满意度较高 学生反馈家长反馈同行评价 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水平提高 班级学生成绩和素质没呈现两极分化 教学风格逐步形成 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究与创新 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 教师人格教学风格深受同行学生好评 业 务 交 流 与 专 发 展 反思自我征求建议 定期对教学设计、效果、方法进行反思 检查反思笔记 及时向学生和同行征求意见和建议 认真调整教学策略,注意总结教学经验 主动交流积极沟通 主动在团队年级组交流教学做法经验 领导及 同行评价 对同行教学工作能负责任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与交流 积极为学校课改工作献计献策 参 与 校本培训 教研科研 有业务提高规划,主动参加校本培训 检查读书笔记提供佐证材料 围绕课改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和科研 及时总结课改经验,撰写教研科研成果 评价结果统计 激励性评语
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的两两比较(例解) A B C D 行值相加 归一化 权 值 1 3 3/6 50% 0.5 1.5 1.5/6 25% 1 3 3/6 50% 0.5 1.5 1.5/6 25% 0.5/6 8% 1.0 1/6 17% 合 计 6 100% 后 比 项 前
(六)总结和结题 做小结,要有系统化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结题工作是提升研究水平的重要环节 结题工作的内容 反思研究过程;分析处理课题信息;检测研究假设;归纳研究结论;梳理研究结果和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结题工作的意义 提供验收评价依据;为成果推广和深入研究打好基础;提升研究能力;生成教育智慧。
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 实物形态的成果:包括应用性成果:研究报告、应用方案、决策建议、教材与教法、课件、软件、数据库等;理论性成果:专著、专题论文(文集);经验性成果:教学课例、教育案例、科研经验等。 机制形态的成果:包括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制度规定等。
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每项课题必须提交一份研究报告,字数在1万 字左右.内容包括: (1)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课题研究采取的方法与具体措施; (4)课题进程或阶段说明; (5)研究的结果、结论、成果与成效; (6)参考文献和附录。
结题验收的内容 立项开题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是否召开开题会; 立项开题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是否召开开题会; 课题计划 有无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的规范性;研究措施是否具体明确;有无计划调整记录; 研究过程 有课题研究档案;档案的完整性与规范性;有阶段小结;有研究活动记录;操作过程与方法的科学性; 研究结果 有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与计划的一致性;有其他研究成果;有阶段成果获奖;成果形式的规范性;成果的理论价值;成果的实践价值。
结题验收需提供的材料 课题结题材料包括: 课题立项申请书、任务下达书复印件; 《课题结题验收表》一式三份;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一份;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原件一份; 相关附件或佐证材料复印件。
(七)后续研究与应用 目前存在的问题:结题意味着结束;有用的成果没有变成可以共享的资源;教育科研中的浪费现象严重。 后续研究的注意事项:将结题作为深入研究、验证性研究、推广应用性研究的起点;可考虑原有课题任务的衍生研究;基础性研究应避免重复进行;应用研究要倡导深化研究和实施策略的研究;边研究、边总结、边验证、边推广。
三、教育科研应避免的主要问题 1、重立项、轻研究 (1)以功利思想搞科研,重视立项,轻视过程研究,致使课题流失 (2)偏离学术方向和教学搞研究(立足本校、立足本岗、立足本学科),造成科研与工作相冲突,无暇顾及课题研究 (3)课题立得过大,贪大求全,跟风追潮,没有能力完成课题研究 (4)缺乏研究素质和能力积累,研究工作不得要领,问题意识不强,概念界定不清,研究内容分解不准,论证不充分,结论无大的价值 (5)课题负责人挂帅不出征,挂名不研究,没有形成研究团队,合作研究的意识缺乏
2、重结果、轻过程 (1)论文至上,一项课题或成果,跨系列或在本系统多次报题报奖,难以提高课题的研究层次 (1)立项不开题,没有研究计划 (2)研究和交流不够,研究思路不清晰 (3)缺乏材料积累,档案建立不起来 (4)缺少研究要件,不能按时结题 3、重评奖、轻应用推广 (1)论文至上,一项课题或成果,跨系列或在本系统多次报题报奖,难以提高课题的研究层次 (2)注重文献查询,忽视实验研究,成果缺乏原创性和新意,只能孤芳自赏,不便不能推广
(3)满足已有研究结论或成果,缺乏精雕细刻,难有应用推广价值 4、重数量、轻精品打造 (1)一项课题多处立项,疲于应付,精力不足,难出精品 (2)同时申报或参与研究(互为主持人或参加人)多项课题,多方应付,精品难出 (3)注重发展子课题创经济效益,难出高水平成果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