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主要社会阶层: 第九课 中国古代农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民进海宁市总支部. 民进海宁总支开展 “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 活动: 1 、为了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搜集社情民意,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 2 、让民主党派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民主党派。 3 、通过 “ 三走进 ” ,进行访贫问苦,搜集民情民声,构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供瘤动脉超选插管 的临床价值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介入科 顾建平 年 5 月 · 上海 在肿瘤的介入性诊疗工作中, 供瘤动脉的超选插管有其重要的 临床意义。
安得广厦千万间 土地与房地产管理法 经济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我国的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形式与取得方式; 2. 掌握我国土地分类管理制度; 3. 掌握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取得; 4. 了解房地产交易的一般规定。 能力目标 1. 能够理解国家对耕地的保护; 2. 熟悉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途径;
“ 我们的 12 班 我们的家 ” ——2014 级 12 班 班级文化建设缩影. “ 做好人,读好书。 ” (理念上) “ 惜时好学,动静分明。 ” (态度上)
主讲人:周强老师 IT 全国高校巡回演讲 录制《打造你的记忆宫殿 — — 北大、清华特训班》 西南区首届记忆锦标赛获总冠军 代表中国参加第 19 届世界脑力锦标赛 获得 “ 世界记忆大师 ” 称号 中国记忆精英战队教练 获世界脑力锦标赛冠亚季军大奖杯 包揽十大比赛项目的九枚金牌.
拉动内需,改善经济 工商 1 班 陆丹丹 16 陆晨莉 19. 国务院出台内需十措施 确定 4 万亿投资 一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 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 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五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六 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七 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第1课时) 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 林锦凤.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科技与社会 制作:王代宗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
北方冬季.
中国的气候.
第九节 历法 一、历法概说 二、阴历 三、阴阳历 1、阴阳历概说 2、中国旧历 四、阳历.
决战高考 清远市第三中学 王旭.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要 点 整 合 专 题 概 述 专 题 感 悟 知 识 网 络 1.
中国的工业.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导游基础知识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农业的起源 ■从耒耜到曲辕犁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语文园地五.
中国古代经济史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寻觅春天的足迹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发达的古代农业 兵团二中:栾梅荣.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整理者: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秦爱军
宇宙新概念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 兮寥兮,独立 不改,周行而 不殆,可以为 天下母。—— 老子.
热烈欢迎各位教师的指导.
植物和我们.
美国农田.
知识回顾: 热量 水源 地形 市场 土壤 技术 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寻觅春天的足迹.
2015年定期工业统计培训 5 丰台区统计局 工业(能源)科 2015年9月22日.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单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形成 ——史前时期和先秦时期 二、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四年级数学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制作:奔马 QQ
荷塘 神州 烟波 焰火 礼炮 炉灶 歪斜 白兔 偏旁 脚步(尖) 叫喊 禾苗 描红 花猫 瞄准 铁锚 嘴巴 网吧 郊外 奔跑追逐 礼花四起.
撰稿教师:郑春艳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第 1 课 古代的农业 乡土中国. 人物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 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使 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 《白虎通》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课件 周礼中学 黄小雪.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The 24 Solar Terms 千千.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实数与向量的积.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上海洪水.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书法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环境 两河流域 文明 埃及文明 印度文明 中国文明 生产方式 农耕经济,集体耕作 基本特征 大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雨量充沛、江河灌溉便利 动植物资源丰富 中纬度,气候温暖,暖温带-亚热带 生产方式 农耕经济,集体耕作.
Internal River Transportation
第 一 章 概 论 1.
承上启下的 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承上启下的 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承上启下? 承上:上承秦汉文化 启下:下启隋唐文化.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Sssss.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古代主要社会阶层: 第九课 中国古代农民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天仙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民以食为天”、“仓廪(lin)实而知礼节” 农业——人类文明的摇 篮 我们生活的食物主要来源靠的是什么吗? 中国的农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中国古代农业有什么特点?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 农业起源于什么呢? 对动植物的驯化

以农为本 农业是古代文明的物质基础

黄河长江流域有全球最好的流域之一。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降水充足、气候温和。最适合发展农业.

一、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先北后南发展起来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秦始皇能吃上红薯 汉武帝喜欢吃面食,主要是粟 岳飞只吃小麦 苏东坡能吃占城稻 张居正能吃玉米,它的仆人着棉衣 商鞅穿着棉衣,耕地用牛耕 炎黄二帝可以穿麻丝棉制作的衣服 引进玉米的原因是没见过 李白每于耕地数量比汉武帝多

农作物的丰富与发展: 北方:粟、小麦 秦汉、隋唐 南方:水稻 两宋时期:占城稻(太湖流域为粮仓) 明清时期:引进了玉米、甘薯

占城稻(越南) 宋 玉米、番薯 秦汉以前 麻和丝 宋元以前 宋元时期 棉花 北方: 粟 小麦 南方: 水稻 中国古代主要粮食作物 明 麻和丝 宋元以前 做衣服的材料 宋元时期 棉花

古代衣服材料变化: 麻、丝 棉花(宋元以后) 知识窗: “五谷”:稻、麦、黍、稷、豆 “六畜”:马、牛、羊、猪、狗、鸡

“五谷”和“六畜” 我国古代,粮食作物被统称为五谷。对于五谷,古书的记载也不完全相同,除黍、粟、小麦、大豆外,有的地区将稻归入五谷,也有的地区将麻籽归入五谷。这是我国地大物博、农作物品种丰富的反映。后来五谷之说渐成习俗,通常指“稻、麦、黍、稷、豆”。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是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

2.“劳动工具”(包括畜力).春秋以前主要用青铜器,到战国时主要为铁器.而且很早人们就驯化动物作为劳动工具. 由上可见,对农业至关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1.品种!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2.“劳动工具”(包括畜力).春秋以前主要用青铜器,到战国时主要为铁器.而且很早人们就驯化动物作为劳动工具. 3.气候条件 4.地形条件

中国古代的农业政策 以农为本 “重农抑商” 主要措施有: 1、兴修水利:如修建都江堰、治理黄河等 以农为本 “重农抑商” 主要措施有: 1、兴修水利:如修建都江堰、治理黄河等 2、轻徭薄赋,抑制土地兼并:如文景之治、张居正改革等。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为了多产粮食。增强国力,十分重视兴修水利,著名的工程有鸿沟、邗沟、都江堰和郑国渠等。

秦汉时期,又有一系列水利工程被建成。纵横交错的沟渠形成水利灌溉网,解决了农田用水问题,有效地增加了粮食产量。

都 江 堰 公元前3世纪,秦国人李冰所建。

鱼嘴、飞沙堰 宝瓶口 公元前3世纪秦国蜀郡守李冰建都江堰

鸿沟左边是汉王城 右边是霸王城

有的王朝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治理黄河,预防水灾。 一些朝代的统治者,还实行轻徭薄赋和抑制豪强兼并土地的政策,使农民的处境有所改善。

古代农业生产经验: 1、二十四节气: 对天文、气象、物候的总结,是我国独有的科技成果。 2、农学著作:贾思勰《齐民要术》

二十四节气来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gui)(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

我国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研究和发展。许多农谚是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人民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察和总结的结果,是我国独有的科技成果。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反映季节变化的 立春、立夏、立冬、立秋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反映气温变化的 大暑、小暑、处暑 小寒、大寒

反映降水情况的 雨水、谷雨、白露、寒露 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农作物生长情况的 惊蛰、清明 小满、芒种

1)去年花里逢君别-- 2)落花流水春去也-- 3)天冷莫要蒙头睡-- 5)中华崛起-- 6)彻底平反-- 春分 夏至 寒露 立夏 大雪 猜节气谜语

农书也是农业科技成果 农书 作者 主要内容 评价 《齐民要术》 北魏:贾思勰 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了耕作方法、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方法等。 中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农政全书》 明朝: 徐光启 提倡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介绍了棉花甘薯种植技术和欧洲的水利技术 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

中国古代农业的成就: 1、农作物的驯化:粟、水稻、小麦、稷 2、农作物的引进:占城稻(越南、北宋) 玉米、甘薯、花生、烟草、甜菜、辣椒 番茄、马铃薯……(中美洲、明朝中后期) 3、农工具的创制和改进:犁、镰、铲…… 4、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贾思勰(北魏) 《农书》 王桢 (元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明朝) 5、水利工程:鸿沟、邗沟、都江堰、郑国渠 6、天文历法:农历、二十四节气

课堂练习 1、我国的农业是从_______和_______发展起来的,是一种_________的农业生产体系。

北魏贾思勰的_______总结了秦汉以来农业的生产经验。 ( ) A《农桑辑要》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秦汉以前,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 A小麦 B粟 C大豆 D玉米

中国经济中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 ) A秦汉时期 B唐朝 C宋代 D明朝

我国古代做衣服的主要材料是 ( ) A麻、棉 B麻、丝 C丝、棉 D棉、毛

中国古代农业成就 培育和引种的农作物品种 农具 水利工程 二十四节气 农学著作

一、农民的生活状况 1、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面朝黄土背朝天 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古代农民处境的诗句及民歌吗?

我国古代农民的特点

我国古代农民显著的特点: 聚族而居 安土重迁 古代农民流亡的原因有哪些? 说说看!

《三吏》《三别》《悯农》《卖炭翁》 《蚕妇》 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民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古代农民流亡原因: 1、天:天灾 2、官:政府的徭役 3、军:供给军队的物资 4、钱:高利贷 5、愚:经营不善

蝗灾

水灾

饥民

课堂练习: 中国古代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形式,是一种( ) A、商品经济 B、市场经济 C、小农经济 D、农商经济

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农民该怎么办?

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大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 时间 地点 人物 经过 结果

三、古代农业科技成果

中国古代的农民——以农为本 1、农业发展的起源区域: 2、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3、中国古代的农业政策: 4、中国古代的农业成就: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精耕细作 以农为本

把有关系的两组内容连起来 我国独有的农业科技成就 总结了秦汉以来农业生产的经验 唐代农具 《齐民要术》 曲辕犁 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