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电视技术基础知识 第二章 模拟电视信号的形成和传输 第一节 图像分解与光电转换 第二节 电子扫描与图像清晰度 第三节 视频信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基础 第二章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黄爱民 安向京 骆力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电视原理教程 第9章 PLA制解码电路及系统 9.1 亮度通道及矩阵输出电路 9.2 色度通道 9.3 彩色副载波恢复电路.
1.2 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本书章节 第一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 第二章 音频技术基础 第三章 图像技术基础 第四章 视频信息压缩与处理
第3章 彩色电视的基本原理 3.1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3.2 彩色图像的分解与重现 3.3 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
通信技术基础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王钧铭 1.1 通信的概念 1.2 通信系统 1.3 通信方式 1.4 信道和传输介质
第2章 黑白显象管及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 电视原理教程 黑白显象管 2.2 黑白电视机原理框图
§5.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一般模型 边带滤波器.
第2章 彩色电视基本原理 2.1 彩色电视的理论基础 2.2 彩色视频图像信号 2.3 电视信号传输制式 2.4电视信号的传输与形成.
第4章 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 4.1 广播电视信号的射频发射 4.2 电视的微波中继传输.
第11章 调幅与检波 11.1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 11.2 调幅电路 11.3 检波器.
第4章 视频处理技术 (一)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基础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2007.
任务4.2  振幅调制电路.
6.1 概述 6.2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6.3晶体三极管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6.4 振幅调制 6.5 解调 6.6 变频
电 视 技 术 教 案.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6章 PAL解码器 6.1 PAL解码器的功能及组成 PAL解码器的功能 PAL解码器的组成方框图、 各部分的功能及解码原理
第七章 彩色电视机 7.1 超外差单通道彩色电视接收机的组成 基本组成框图.
电视系统介绍 售后服务技术技持部 2004年12月5日.
彩色电视原理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第 5 章 数字视频 (1).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三章 视频信号的获取与处理.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5.1 幅度调制 5.2 角度调制 5.3 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有效性--带宽 可靠性--解调器 输出信噪比.
现代通信原理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混频器、倍频器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DM8148与DM8127 ISS框架讲解 广州创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彩色数字电视系统的颜色空间.
基于Tina Pro的 模拟电路仿真分析 USTC-NIP-吴军 USTC-NIP-吴军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任务4.3  调幅信号的解调(检波).
多媒体技术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东军.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移相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 采用直接数字综合器DDS发生器的设计 原理:图1是此电路模型图
DV-830-3系列50米点阵式红外摄像机.
图片与视频数字化. 图片与视频数字化 图片分类 根据图片的构成元素来分 位图: 由像素组成,计算机按顺序存储每个像素点 的颜色信息的保存方式获得的图片。 位图放大后会模糊失真,存储空间相对较大。 矢量图: 由图元组成,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获得的图片。 放大后不会失真,占用空间小。
绪 论 1.1 发送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1.2 接收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1.3无线电波波段的划分 本课小结.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第13章 调频与鉴频 13.1 调频波的基本性质 13.2 变容管调频电路 13.3 调频波的解调—鉴频 13.4 自动频率控制(AFC)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电影海报设计 ——巧用“分层云彩”滤镜.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R、C、L的相位关系的测量.
2 模拟通信系统 角调制 课程目标 1、理解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2、掌握NBFM(窄带调频)、WBFM(宽带调 频)的频谱分布、带宽及功率
第五节 模拟彩色电视制式 目前世界彩电广播制式有NTSC、PAL、SECAM三大类,它们都与原来的黑白电视相兼容,都是把图像信号编码成一个亮度信号Y和两个色差信号B-Y、R-Y来传送,其主要区别在于两个色差信号对色副载波的调制方式不同。 1953年美国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彩色电视制式,就是NTSC制,称为正交平衡调幅制。
Multimedia Courseware of 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无线通信系统 信源:消息信号(调制信号) 振荡器:高频载波(正弦) 三要素: 振幅 AM 频率 FM 相位 PM 超外差接收 已调信号.
第六章 PAL 制彩色解码器的组成及原理 本章要点: • 熟悉亮度通道及彩色解码器的作用。 • 熟悉彩色解码电路的组成与工作过程。
第1章 绪 论.
欢迎同学们学习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学业有成.
课题五 频率变换电路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 调幅电路 检波器 混频器.
调幅与检波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第七章 频率响应 频率失真 (a)信号 (b)振幅频率失真 (c)相位频率失真
Photoshop处理数码照片的基本方法
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 一、 实验内容 1. 熟悉电子元件及实验箱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模拟电路调试方法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第4章 彩色电视制式 4.1 彩色电视制式概述 4.2 三种彩色电视制式.
图片与视频数字化. 图片与视频数字化 图片分类 根据图片的构成元素来分 位图: 由像素组成,计算机按顺序存储每个像素点 的颜色信息的保存方式获得的图片。 位图放大后会模糊失真,存储空间相对较大。 矢量图: 由图元组成,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获得的图片。 放大后不会失真,占用空间小。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B12 竺越
香港城市大学 导师: 布礼文教授( Dr. L M Po ) 学生: 徐叙远 ( Xu Xuyuan )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混沌保密通讯 实验人 郝洪辰( ) 李 鑫( ).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篇 电视技术基础知识 第二章 模拟电视信号的形成和传输 第一节 图像分解与光电转换 第二节 电子扫描与图像清晰度 第三节 视频信号 第一篇 电视技术基础知识 第二章 模拟电视信号的形成和传输 第一节 图像分解与光电转换 第二节 电子扫描与图像清晰度 第三节 视频信号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及传输 第五节 彩色电视信号 第六节 色差信号频带的压缩与频谱交错 第七节 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 制) 第八节 PAL 制及 NTSC / PAL 编码器 本章小节

导入 电视信号的形成和传播 1.电视信号的形成   1.电视信号的形成   景物(或图像)各部分的明暗变化和彩色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视信号(同时也把声音的强弱变化转换成音频伴音信号)其主要物理过程是光电转换,关键器件是摄像管。

导入 电视信号的形成和传播 2.电视信号的传播   2.电视信号的传播   低频视频信号,调制到射频载波上变成射频电视信号,经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或卫星电视系统等不同方式传输到用户家中。其主要物理过程是调制和发射(类似于装载和运输),关键设备是调制器。

导入 电视信号的形成和传播 3.电视信号的终端显示   3.电视信号的终端显示   射频信号经解调(检波)还原为视频电视信号和音频伴音信号,视频电视信号经显像管或其他显示器还原成原景物(或图像)的光像,伴音信号经扬声器还原出声音。其主要物理过程是解调和电光转换,关键器件是检波器和显示器。

导入 电视信号的形成和传播 黑白图像传输的基本原理图

第一节 图像分解与光电转换 一、图像的分解与像素 二、光电转换和顺序扫描 三、模拟信号 四、数字信号

第一节 图像分解与光电转换 一、图像的分解与像素 像素:电视系统分解和综合图像的最小单元,顺序传输电视图像的过程如图 。 第一节 图像分解与光电转换 一、图像的分解与像素   像素:电视系统分解和综合图像的最小单元,顺序传输电视图像的过程如图 。   (a)需要分解后的图像  (b)投映至摄像管上的图像 (c)第 1、2 行的电压波形 (d)第 3 行的电压波形 (e)第 4、5 行的波形  (f)第 6 行的波形  (g)第 7、8、9 行的波形

第一节 图像分解与光电转换 二、光电转换和顺序扫描 1.光电转换:用摄像管把图像的光信号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 第一节 图像分解与光电转换 二、光电转换和顺序扫描   1.光电转换:用摄像管把图像的光信号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 电视方式传送图像采用的是将一幅图像分解成若干个像素按一定顺序逐点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的。 2.扫描:电视系统中通过电子束有规律的运动,实现电视图像的分解与还原,称电子束有规律的运动为扫描。   3.图像信号:利用电子束的扫描进行光电转换,得到反映像素明暗变化的电压信号。

第一节 图像分解与光电转换 三、模拟信号   高电平表示图像的暗部分,低电平表示图像的亮部分。图像的明暗变化不仅仅是明、暗两种,由白逐渐过渡到灰、深灰、黑等各种层次,电压的变化也就会由低逐渐升高,再逐渐降低而出现各种幅度变化,而且是连续的。我们把这种用电压波形模拟图像亮度信息变化的信号称为“模拟信号”。

第一节 图像分解与光电转换 四、数字信号   用“0”和“1”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数字串来传送信息,则称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这种方式同样可以用来传输图像中各点像素的亮度信息和空间位置。

第二节 电子扫描与图像清晰度 一、电子扫描的扫描方式 二、电视图像幅型比与扫描格式 三、图像分辨力与电视图像清晰度

第二节 电子扫描与图像清晰度 一、电子扫描的扫描方式 1.逐行扫描 电子束水平方向的运动称为行扫描,电子束垂直方向的运动称为场扫描。 第二节 电子扫描与图像清晰度 一、电子扫描的扫描方式   1.逐行扫描   电子束水平方向的运动称为行扫描,电子束垂直方向的运动称为场扫描。 电子束有规律的沿画面自左至右、自上而下一行行移动称为逐行扫描。电子束逐行扫描如图 。   每帧行数 625;每场行数为 625/2 = 312.5。 行频 fH = 15 626 Hz ,行周期 TH = 1 / 15 625 s = 64 s

第二节 电子扫描与图像清晰度 一、电子扫描的扫描方式 2.隔行扫描 第二节 电子扫描与图像清晰度 一、电子扫描的扫描方式   2.隔行扫描   理论分析和实践表明,满足人眼的连续感、不闪烁感和清晰度要求,采用逐行扫描方式时,信号带宽太宽。实际中均采用隔行扫描方式。 隔行扫描是把一帧图像分成两场进行扫描,一场扫 1、3、5、…… 奇数行,称奇数场;下一场扫 2、4、6、…… 偶数行,称偶数场。如此反复。隔行扫描重现图像必须保证两场光栅正确镶嵌如图所示。

第二节 电子扫描与图像清晰度 二、电视图像幅型比与扫描方式 1.电视图像幅型比 第二节 电子扫描与图像清晰度 二、电视图像幅型比与扫描方式   1.电视图像幅型比   是指由电子扫描所形成的光栅或电视图像的宽、高比例。传统模拟电视的幅型比为 4 : 3,近期开播的高清晰度电视的幅型比为 16 : 9。   2.扫描格式   通常用图像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有效像素的乘积来表示。在模拟电视的时代图像格式相对单一,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的时代,尤其是在开播数字高清晰度节目后,电视图像的格式逐渐复杂起来。

第二节 电子扫描与图像清晰度 三、图像分辨力与电视图像清晰度 1.电视图像的清晰度 第二节 电子扫描与图像清晰度 三、图像分辨力与电视图像清晰度   1.电视图像的清晰度   是主观感觉到的电视画面细节呈现的清晰程度,用人眼所能分辨的最大电视线数表示。   2.电视图像分辨力   是指电视系统本身分解像素的能力,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像素点阵表示,不受主观感觉的影响。

第三节 视频信号 一、图像信号 二、消隐信号 三、同步信号

第三节 视频信号 全电视信号   视频信号又称全电视信号,黑白全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复合消隐信号、复合同步信号。全电视信号波形如图 所示。

第三节 视频信号 一、图像信号 1.图像信号的位置 第三节 视频信号 一、图像信号   1.图像信号的位置     图像信号出现在行正程期间。含有行同步、行消隐信号的视频信号波形及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为行正程时间。

第三节 视频信号 一、图像信号 2.图像信号的幅度与波形 图像信号是电平高低反应图像亮暗的电信号。 第三节 视频信号 一、图像信号   2.图像信号的幅度与波形   图像信号是电平高低反应图像亮暗的电信号。   特点:具有单极性和脉冲性。均匀阶梯波电视图像及对应波形。

第三节 视频信号 一、图像信号    3. 图像信号的频率   图像信号及对应的负极性波形如图,分析可知:图像信号的频率范围为 0 ~ 6 MHz 。

第三节 视频信号 二、消隐信号 作用:提供电子束消隐宽度、视频信号基准电平的信息。包括行消隐脉冲和场消隐脉冲。复合消隐脉冲的波形如图所示。 第三节 视频信号 二、消隐信号    作用:提供电子束消隐宽度、视频信号基准电平的信息。包括行消隐脉冲和场消隐脉冲。复合消隐脉冲的波形如图所示。   1.行消隐脉冲:宽度 12 s ,每行一个。   2.场消隐脉冲:宽度 25H(H 指一行即 (64  25 + 12) s = 1 612 s ) 每场一个。

第三节 视频信号 三、同步信号 作用:提供扫描频率和相位信息的信号。包括行同步脉冲和场同步脉冲。 第三节 视频信号 三、同步信号    作用:提供扫描频率和相位信息的信号。包括行同步脉冲和场同步脉冲。 1.行同步脉冲:提供行扫描频率和相位信息,前沿表征行逆程开始的时刻。宽度 4.7 s,每行一个。 2.场同步脉冲:提供场扫描频率和相位信息,前沿表征场逆程开始的时刻。宽度 2.5 H = 160 s ,每场一个。 行同步、场同步脉冲的电平范围都是位于比黑还黑的电平范围内,即以消隐电平为基准位于与图像信号相反的电平范围,幅度为 0.3 V。

第三节 视频信号 三、同步信号   3.槽脉冲:在场同步期间提供行同步信息,使得即使在场同步期间也不丢失行同步信息。在 2.5 H 场同步期内开 5 个槽,为每半行开一个槽,槽宽 4.7 s。   4.前均衡脉冲:保证隔行扫描光栅的精确镶嵌。场同步之前设置 5 个前均衡脉冲,每半行一个,宽度为 2.35 s 。   5.后均衡脉冲:为波形对称。   在场同步脉冲后也设置 5 个后均衡脉冲。每半行一个,宽度为 2.35 s。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及传输 一、视频信号的调制与残留边带发送 二、伴音信号的调制 三、电视频道的划分及多种传输方式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及传输 一、视频信号的调制与残留边带发送 1.视频信号的调幅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及传输 一、视频信号的调制与残留边带发送   1.视频信号的调幅   特点:振幅变换反应调制信号,可用包络检波器解调。已调信号高频振荡相位连续,无突变点。  视频信号高频调幅波的形成及波形如图所示。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及传输 一、视频信号的调制与残留边带发送   2. 视频调幅波的频谱   一般调幅波的频谱和占有带宽如图所示。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及传输 一、视频信号的调制与残留边带发送 3.视频调幅波的残留边带发送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及传输 一、视频信号的调制与残留边带发送   3.视频调幅波的残留边带发送   为减小传输射频信号的带宽,电视信号均采用残留边带方式发送,我国每频道电视信号频谱如图所示。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及传输 二、伴音信号的调制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及传输 二、伴音信号的调制   电视伴音信号的音频范围为 20 Hz ~ 15 kHz。采用调频方式传输。即高频载波的频率随正弦波 F 的振幅而变。调频波波形如图所示。   我国电视制式规定,伴音载频比图像载频高 6.5 MHz,带宽为  0.25 MHz。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及传输 三、电视频道的划分及多种传输方式 1.无线电视广播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及传输 三、电视频道的划分及多种传输方式   1.无线电视广播   我国正规电视频道(DS1 ~ DS68)频谱分配如图所示。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及传输 三、电视频道的划分及多种传输方式 2.有线电视广播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及传输 三、电视频道的划分及多种传输方式   2.有线电视广播   有线电视方式即通过电缆或光缆线路采用闭路方式传输电视信号。国家广电总局对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波段、功能做了新的规定,新的频谱分配如图所示。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及传输 三、电视频道的划分及多种传输方式 3.卫星电视广播 用于远距离传输 高频电视信号。 第四节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及传输 三、电视频道的划分及多种传输方式   3.卫星电视广播   用于远距离传输 高频电视信号。 图为卫星广播电视系统工作示意图。

第五节 彩色电视信号 一、彩色图像的分解和三基色点信号的产生 二、兼容性和逆兼容性 三、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

第五节 彩色电视信号 一、彩色图像的分解和三基色电信号的产生   根据三基色原理,彩色图像的分解和三基色信号的产生过程如图所示。

第五节 彩色电视信号 二、兼容性和逆兼容性 兼容:指黑白电视机能收看彩色电视节目,呈现出的是黑白图像。 第五节 彩色电视信号 二、兼容性和逆兼容性   兼容:指黑白电视机能收看彩色电视节目,呈现出的是黑白图像。   逆兼容:彩色电视机能收看黑白电视节目,呈现出的也是黑白图像。

第五节 彩色电视信号 三、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 彩色电视系统的传输信号不能直接采用 R、G、B 信号,为兼容选为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 第五节 彩色电视信号 三、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   彩色电视系统的传输信号不能直接采用 R、G、B 信号,为兼容选为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   1.亮度信号   将摄像机输出的三基色信号电压,按亮度方程: VY = 0.30 VR + 0.59 VG + 0.11VB   用矩阵电路可得到亮度信号电压。亮度信号电阻矩阵电路如图所示。

第五节 彩色电视信号 三、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 2.色差信号 色差信号与三基色信号的关系为: 第五节 彩色电视信号 三、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   2.色差信号   色差信号与三基色信号的关系为: R - Y = 0.7R - 0.59 G – 0.11B G - Y = - 0.37R + 0.41 G – 0.11B B - Y = - 0.3R - 0.59 G + 0.89B   如用电压形式表示为: V R-Y = 0.70 VR - 0.59 VG - 0.11VB VB-Y = - 0.30 VR - 0.41VG - 0.11VB   采用矩阵电路可得到 V R-Y 、VB-Y 信号电压。色差信号 VG-Y 不传送,按关系: VB-Y = - 0.30 VR –0.59VG + 0.89 VB   用矩阵电路得到。

第六节 色差信号频带的压缩与频谱交错 一、大面积着色原理与色差信号的频带压缩 二、亮度信号的频谱 三、频谱间置与色副载波频率的选择

第六节 色差信号频带的压缩与频谱交错 一、大面积着色原理与色差信号的频带压缩 第六节 色差信号频带的压缩与频谱交错 一、大面积着色原理与色差信号的频带压缩   为兼容,要求在 0 ~ 6 MHz 带宽范围内把亮度和色度信号都传送出去。考虑重现图像的清晰度,亮度信号带宽必须采用 0 ~ 6 MHz。根据人眼对彩色细节分辩力低的特点,可将色差信号频带压缩至 0 ~ 1.3 MHz。   彩色电视图像中低频部分(表现为大面积),既有亮度信号也有色度信号;高频部分(图像细节),只有亮度信号没有色度信号,即没有彩色,称这种处理为大面积着色原理。它节约了带宽又不影响重现图像的质量。

第六节 色差信号频带的压缩与频谱交错 二、亮度信号的频谱   我国电视标准,亮度信号的带宽为 0 ~ 6 MHz。矩形脉冲波的频谱如图所示。

第六节 色差信号频带的压缩与频谱交错 二、亮度信号的频谱   典型图像信号及其频谱如图所示。

第六节 色差信号频带的压缩与频谱交错 三、频谱间置与色副载波频率的选择 1.频谱间置 第六节 色差信号频带的压缩与频谱交错 三、频谱间置与色副载波频率的选择   1.频谱间置   色差信号的频谱分布规律与亮度信号相同,只是带宽窄,为 0 ~ 1.3 MHz。为了使它和亮度信号的主谱线错开,选择一个副载波 fSC,其频率足够高且数值合适,将色差信号对它调幅,使调制后色度信号的频谱搬到 0 ~ 6 MHz 的高频端,并插到亮度信号谱线群间,实现频谱交错或频谱间置,故此称为频谱交错原理。

f SC =[(284 – 1 / 2)]  15 625 Hz = 4 429 687.5 Hz  4.43 MHz 第六节 色差信号频带的压缩与频谱交错 三、频谱间置与色副载波频率的选择   2.副载频选择   我国的彩电制式,其色副载波频率可选为: f SC =[(284 – 1 / 2)]  15 625 Hz = 4 429 687.5 Hz  4.43 MHz   这时,色度与亮度信号频谱间置情况如图所示。

第六节 色差信号频带的压缩与频谱交错 三、频谱间置与色副载波频率的选择 第六节 色差信号频带的压缩与频谱交错 三、频谱间置与色副载波频率的选择   由图可见,它们的主谱线间相差半行频,称为半行频间置。彩色电视发射的电视信号频谱图所示。

第七节 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 制) 一、平衡调幅 二、正交平衡调幅 三、色度信号的压缩 V、U 信号 四、NTSC 制的主要性能

第七节 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 制) 一、平衡调幅 平衡调幅是抑制载波的调幅方式。表示式分别为: 调制信号 载频信号 一般调幅信号   平衡调幅是抑制载波的调幅方式。表示式分别为:   调制信号   载频信号   一般调幅信号   平衡调幅信号

第七节 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 制) 一、平衡调幅 平衡调幅波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特点: (1)不含载频分量。   平衡调幅波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特点:  (1)不含载频分量。  (2)幅值正比与调制信号振幅的绝对值。 (3)调制信号为正,平衡调幅波与载波同相;调制信号为负,平衡调幅波与载波反相。  (4)平衡调幅波包络不再是原来的调制信号,只能采用同步检波方式。  (5)只能在原载波的正峰点对平衡调幅波取样,才能得到原来的调制信号。

第七节 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 制) 二、正交平衡调幅   为使一个载频携带两个色度信号信息,采用了将( B - Y )信号对 0 副载波平衡调幅,得到(B–Y )sinSC色度分量;(R – Y )信号对 90 副载波平衡调幅,得到 (R – Y)cosSC色度分量,两色度分量相加后为正交平衡调幅信号。两色度分量相位正交,带宽都为 fSC - F ~ FSC + F 。可用同步检波方式解调、分开。   两色度分量信号相加后,得到色度信号 F 为:

第七节 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 制) 二、正交平衡调幅 两色差信号正交平衡调幅处理的过程及合成矢量之间的相位关系如图所示。   两色差信号正交平衡调幅处理的过程及合成矢量之间的相位关系如图所示。   合成矢量的长度 |F| 和相位  为:   该矢量的长度反应色饱和度,相位反应色调。

第七节 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 制) 三、色度信号的压缩 —— V、U 信号 彩色电视系统中,传输的信号为亮度信号加上色度信号。   彩色电视系统中,传输的信号为亮度信号加上色度信号。   标准彩条的彩色全电视信号波形如图所示。

第七节 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 制) 三、色度信号的压缩—— V、U 信号 a = 0.877 , b = 0.493   由图可见,黄条的最高电平超出白电平为 0.79,会造成发射机过调制;蓝条的黑电平低于同步电平为 - 0.79,会破坏同步。因此需对色度信号进行压缩处理。计算出压缩系数为 a = 0.877 , b = 0.493   压缩后的色度信号可写成:

第七节 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 制) 三、色度信号的压缩—— V、U 信号   压缩后彩条信号波形如图所示。

第七节 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 制) 四、NTSC 制的主要性能 优点:色度信号处理过程简单;亮、色信号频谱最大间距错开,兼容性好。   优点:色度信号处理过程简单;亮、色信号频谱最大间距错开,兼容性好。   缺点:由于相位失真造成色调失真,因此对传输条件要求苛刻,要求传输过程中引起的相位失真小于 3°。   为了克服 NTSC 制的缺点,研制出了 PAL 制和 SECAM 制。

第八节 PAL 制及 NTSC/PAL 编码器 一、PAL 制的特点 二、色同步信号 三、NTSC/PAL 视频编码器简介

第八节 PAL 制及 NTSC/PAL 编码器 一、PAL 制特点 1.PAL 制特点   编码时 U 信号不变,V 信号逐行倒相。假如第 n 行传输的色度信号为   第 n + 1 行传输的色度信号为   第 n + 2 行又为   如此反复。PAL 色度信号可写成:

第八节 PAL 制及 NTSC/PAL 编码器 一、PAL 制特点   V 信号不倒相行称为 NTSC 行(或 N 行),V 信号倒相行称为 PAL 行(或 P 行)。对紫色其 N 行和 P 行矢量关系及标准彩条信号的 PAL 色度矢量图如图所示。

第八节 PAL 制及 NTSC/PAL 编码器 一、PAL 制特点 2.V 信号的倒相复原   解调时,必须把倒相行 V 信号的相位倒回去,即把 - 90 相位行的 V 信号通过电路变换成 90 相位,称为倒相复原。

第八节 PAL 制及 NTSC/PAL 编码器 二、色同步信号 1.PAL 色同步信号的作用   (1)给接收端传递调制时基准副载波频率和相位的信息,供接收端重新恢复解调副载波。   (2)给接收端传递调制时 V 信号倒相次序的信息,供接收端识别出 V 信号倒相次序。

第八节 PAL 制及 NTSC/PAL 编码器 二、色同步信号 2.PAL 色同步信号的特点 位置如图所示。   位置如图所示。   在行消隐后肩,距行同步前沿 ( 5.6  0.1 s )   波形: ( 10  1 )个副载波周期的副载波正弦振荡。   宽度:( 2.35  0.23 s )   幅度:与行同步脉冲幅度相同, (0.3 V  0.9 mV ) 。

第八节 PAL 制及 NTSC/PAL 编码器 二、色同步信号   3.PAL 色同步信号的产生   PAL 色同步矢量如图所示。

第八节 PAL 制及 NTSC/PAL 编码器 三、NTSC/PAL 编码器简介   分量信号:三基色信号 R、G、B;亮度信号 Y、色差信号 R-Y、B-Y;以及 Y、U、V 信号。   复合信号:亮度信号、色度信号和同步信号。   编码:形成复合信号的处理过程。   编码器:完成编码的电路。   复合信号又称为彩色全电视信号,可以用 FBAS 表示,其中的 F 代表色度信号,B 代表亮度信号,A 代表复合消隐信号,S 代表复合同步信号和色同步信号。

第八节 PAL 制及 NTSC/PAL 编码器 三、NTSC/PAL 编码器简介   PAL 制码过程如图所示。

第八节 PAL 制及 NTSC/PAL 编码器 三、NTSC/PAL 编码器简介   PAL 制色同步信号的矢量合成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彩色电视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可概述为如下内容: 1.光电转换:用摄像管把图像的光信号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   本章介绍了彩色电视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可概述为如下内容:   1.光电转换:用摄像管把图像的光信号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   2.像素:电视系统分解和综合图像的最小单元。   3.图像信号:利用电子束的扫描进行光电转换,得到反映像素明暗变化的电压信号。   4.逐行扫描:电子束有规律的沿画面自左至右、自上而下一行行移动称为逐行扫描。

本章小结 5.隔行扫描:隔行扫描是把一帧图像分成两场进行扫描,先扫描奇数行,形成奇数场;再扫描偶数行,形成偶数场。   5.隔行扫描:隔行扫描是把一帧图像分成两场进行扫描,先扫描奇数行,形成奇数场;再扫描偶数行,形成偶数场。   6.电视图像的清晰度是主观感觉到的电视画面细节呈现的清晰程度。   7.电视图像的分辨力是电视系统本身分解像素的能力。   8.视频信号:又称全电视信号,黑白全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复合消隐信号、复合同步信号。

本章小结 9.图像信号 (1)图像信号的位置:出现在行正程期间。 (2)图像信号的频率范围: 0 ~ 6 MHz。   9.图像信号   (1)图像信号的位置:出现在行正程期间。   (2)图像信号的频率范围: 0 ~ 6 MHz。   10.复合消隐脉冲:包括行消隐脉冲和场消隐脉冲。   11.复合同步信号:包括行同步信号和场同步信号。   12.视频调幅波的频谱特点:振幅变换反应调制信号,可用包络检波器解调。已调信号高频振荡相位连续,无突变点。

本章小结   13.残留边带调幅发送   14.电视伴音信号的音频范围为 20 Hz ~ 15 kHz。采用调频方式传输。即高频载波的频率随正弦波 F 的振幅而变。   15.电视频道的多种传输方式   (1)地面无线电视广播   (2)有线电视广播   (3)卫星电视广播

本章小结   16.频谱间置:为了使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的主谱线错开,选择一个副载波 fsc ,其频率足够高且数值合适,将色差信号对它调幅,使调制后色度信号的频谱搬到 0 ~ 6 MHz 的高频端,并插到亮度信号谱线群间,实现频谱交错或频谱间置。   17.副载频选择   在上述原则下,对应我国的彩电制式,其色副载波频率可选为:   fsc = [(284 - 1/2) 15 625 ] Hz = 4 429 687.5 Hz  4.43 MHz

本章小结 18.正交平衡调幅 将(B - Y )信号对 0°副载波平衡调幅,得到 (B-Y)sin  sct   18.正交平衡调幅   将(B - Y )信号对 0°副载波平衡调幅,得到 (B-Y)sin  sct 色度分量;(R-Y)信号对 90°副载波平衡调幅,得到 (R-Y)cos  sct 色度分量,两色度分量相加后为正交平衡调幅信号。 采用正交平衡调幅方式的彩色电视系统称为 NTSC 制,以上即为NTSC 制的编码过程。

本章小结 19.色度信号的压缩—— V、U 信号 20.NTSC 制特点 优点:色度信号处理过程简单;亮、色信号频谱最大间距错开,兼容性好。   优点:色度信号处理过程简单;亮、色信号频谱最大间距错开,兼容性好。   缺点:由于相位失真造成色调失真,因此对传输条件要求苛刻,要求传输过程中引起的相位失真小于  3°。

本章小结 21.PAL 制的特点 编码时 U 信号不变,V 信号逐行倒相。 PAL 色度信号可写成: F = U sin sct  Vcos  sc t   V 信号不倒相行称为 NTSC 行(或 N 行),V 信号倒相行称为PAL 行(或 P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