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过程,凸现体验 ——高三化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余二高 孙 波 2008、3、20.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民进海宁市总支部. 民进海宁总支开展 “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 活动: 1 、为了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搜集社情民意,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 2 、让民主党派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民主党派。 3 、通过 “ 三走进 ” ,进行访贫问苦,搜集民情民声,构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Advertisements

第四节 电解池.
第17讲 常见的酸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中学 赵倩.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第32课时 电解池.
第30课时 原电池.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二节 化学电源.
《中国环境报》消息: 2006年3月12日, 英国成功研制出微型家用“电站”
电化学专题 胶南市第一中学 高三化学组 丁毅民.
一、原电池 1.原电池 原电池(电池)是利用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它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图8-1为Cu-Zn原电池示意图。盐桥(一支装满饱和KCl(或KNO3)溶液的琼脂冻胶U形管既起到固定溶液的作用,又起到沟通电路、使溶液保持电中性的作用。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电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电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其反应为:
第26讲 原电池电极反应的分析 武汉市第十九中学 刘艳玲.
电化学基础知识 1、电化学的研究内容: 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 2、电化学反应过程(及装置)分类 依据:反应产物与电流的关系
电化学复习.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竞赛讲座) 专题5 电池设计和电池反应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第二课时).
原电池及化学电源 教学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 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看课文](p70)回答: 1.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过程应遵循什么原 则?怎样才能实现这种转化?在设计这种转
第四单元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 电解原理.
第二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原电池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 刘肃林
化学选修1:主题3课题1《电池探秘》 广东 Z景W007.
第一节 原电池.
§1-2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2.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池探秘 电池的工作原理,知道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际应用的电池。 3.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 学电池,了解电池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 三 课 时.
普通干电池 手机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摄像机 “神六”用 太阳能电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 息县三高高二化学组 赵玲玲.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一课时).
欢迎指导 电化学知识复习 第一节 原电池 扶风高中 李杰.
第二节 氯碱工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2、使学生了解电解槽。 3、让学生熟悉氯碱工业中食盐水的精制。 4、常识性介绍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5、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2017年9月13日星期三.
选修4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 电化学部分.
第一节 原电池 化学电源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第一节 原电池 授课人:董 啸.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基本要点: ABn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与中心A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 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第十一章 电 化 学 11-1 引言 如何学好电化学.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 Potential-pH Diagram
物理 九年级(下册) 新课标(RJ).
电化学的解题思路 (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温十一中 周丽佳.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李雅.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选修4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湖南省湘乡市第四中学 龙威.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氧化还原反应 温州第五十一中学 汪淑蕾.
专题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电化学原理应用 执教:王道广.
四 电动机.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 Potential-pH Diagram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江苏省溧阳中学 王澄
化学电源.
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电?.
复习: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广东省封开县江口中学 化学科 张红.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注重过程,凸现体验 ——高三化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余二高 孙 波 2008、3、20

交流主题:高三化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1、研究体验式教学的原因 2、研究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3、高三复习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4、体验式教学在化学课堂中部分实例剖析 5、实践后的成效及反思

1、研究体验式教学的原因 问题的提出-学生头脑中的晶体与老师的不一样 问题的解决-如何建立与教师头脑中相吻合的晶体构型-晶体原型的体验? 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有效交流

2、研究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体验式教学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经验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它强调一切学习以经验为起点,通过学生参与一连串活动,分享和反思他们所经历的体验,整理和转化成为一项有个人意义的信息,并带到另一次学习循环中。 体验式教学是利用学生的体验创造属于学生个体的知识.

2、研究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带着自己学习生活的经验和理论的反思的体验,参与课堂教学,对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来说,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具体经历阶段:学习者体验情境; (2) 思维观察阶段: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 (3) 抽象概念阶段:学习者达到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转换为合乎逻辑的概念; (4) 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验证形成的概念并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中来实现。

3、高三复习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可行性 高三复习的特点 1、 时效性 2、实效性 老戏-学生已有体验 1、学生已有的化学原理知识 2、学生已有的化学解题策略 新唱:体验式教学的最终要达到目的-有序调度 指导学生自己完成对学习的知识内容的高度概括,让知识概念化、系统化、综合化,并用于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效提高解题能力。

(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4、体验式教学在化学课堂中部分实例剖析 原电池复习的案例 电子的定向移动探讨专题 (1)具体经历阶段:学习者体验情境; 高考原题体验 (2007全国卷宁夏考题) (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②通过导线的电量。 (06高考天津理综12)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 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 的氧气和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附近的SO42 -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2)思维观察阶段: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 基本要求-认识原电池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原电池电极反应 3、原电池中电荷的定向移动 4、原电池中电子的得失数目计算 (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42 -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 (3)抽象概念阶段:学习者达到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转换为合乎逻辑的概念;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e- Zn 稀硫酸 Cu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化学能的来源是什么? 寻找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电极反应 遵循的原则 氧还有先后(氧化还原知识) 3、原电池中电荷的定向移动 要求形成闭合回路 4、原电池中电子数目得失的计算 电子得失守恒

(4)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验证形成的概念并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中来实现。 判断右图装置中当开关闭合后电流表能否偏转? 判断电极名称,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 解题策略 原型再现(回忆原电池的原型)-整体思考 寻找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来源 研究电路中的电子来源 研究电路中的电荷的移动方向 研究电路中的电子的得失多少

电子的定向移动探讨2 电解新课内容的案例 (1)具体经历阶段:学习者体验情境; 原电池装置的辨认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原电池电极反应 Zn 稀硫酸 Cu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原电池电极反应 3、原电池中电荷的定向移动 4、原电池中电子的得失

(2)思维观察阶段: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 氯化铜溶液 Fe C 1、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电解池中电极反应 3、电解池中电荷的定向移动 4、电解池中电子的得失数目计算 电解池装置的辨认

(3)抽象概念阶段:学习者达到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转换为合乎逻辑的概念; 1、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电子的来源是什么? 寻找电源的正负极 确定电解池的阴阳两极 2、电解池电极反应 遵循的原则 氧还有先后 3、电解池中电荷的定向移动 要求形成闭合回路 4、电解池中电子得失数目

(4)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验证形成的概念并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中来实现。 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解题策略 原型再现(辨认原电池、电解池);整体思考 寻找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来源、电能来源 研究电路中的电子来源 研究电路中的电荷的移动方向 研究电路中的电子的得失多少

实施课堂教学,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精心预设:拉开体验活动的序曲; 2、适时援助:奏响体验活动的主旋律; 3、适当质疑:激起体验活动的高潮; 4、二次体验:品味体验活动的价值。

依据高三教材的特点进行实践 晶体的类型与结构 –从宏观到微观 胶体的性质及其运用 –一个缺失的分散系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从定性到定量的描述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电子的定向移动 硫酸工业 –从化学效益到经济效益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从课本知识到操作

5、实践后的反思及成效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化学能力,通过分析、归纳、整理演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体验明白考题考了什么,要用什么知识,怎样去运用知识,若解题受挫,明白漏在何处,补在何处 在进行错题整理时,知道自己缺失在什么地方,掌握在什么地方,针对下阶段的复习有更强的针对性。

5、实践后的反思及成效 要钻研教材,更要研究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在不同的时段选择不同的切入口,形成不同的操作特点。体验式教学并非完全排斥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体验式学习本身就有接受的成分,如学习者对他人经验的接受等,只不过接受方式不同。高三教学时间紧、针对性强,体验式教学并不适合于每节课的学习,还应该尝试适合各种学习内容的多种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真心诚意地认为学生是学习主体,在课堂努力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并要给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和交流体验的时间和空间。

谢谢大会给我一次与同行探讨的机会 欢迎您的指正!

(06高考天津理综12)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 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 (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42 -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Zn 稀硫酸 Cu (06高考天津理综12)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 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 的氧气和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实际操作-空间占有率的问题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有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