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考英语微课 – 阅读 9 阅读理解推测词义题 四中 李俊和 阅读推测词义题 试题特点 猜测词意题,也是直接理解题,直接考查对短文中某个 句子、短语、单词的语意的理解,有时是理解一个中 学英语中没有学过的生词,有时是理解在短文中具有 特殊语意的常见词,有时是分析代词所代的是哪些名 词。理解语意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去理解,这.
Advertisements

2014 年职称英语等级考试 综合类精讲班 主讲:叶老师. 职称英语考试与复习方法 一、职称英语考试 1. 职称英语考试的特点: a 综合英语分为 A B C 级 b 职称英语考试和教材的关系 c 可以借助字典 d 送分( 分) (1) 词汇选项(可能送 3—8 分) (2) 阅读判断.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2014高考文言文复习之—— 文言文 实词含义推断.
2010年高考专题复习 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 考 文 言 实 词 的推断.
词义的演变和引申.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示例 江苏上冈高级中学 吴寅虎.
定语从句复习要领 定语从句复习要领.
广东省2012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语法填空总述(课件)
观点挖掘的研究初步 李智超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
英语句子成分 cover.
2015届高一英语衔接课 句子成分 cover.
用整体思路法 “秒杀”语法填空 主讲:Louie.
Lesson 14 people and plants. Think about it [讨论] 1 Which do you eat more, plants or meat? 2 Can we live without plants? Why or why not?
被动语态 (The Passive Voice)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文言实词词义 的辨析和推断 象山二中 鲍小玲.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
第一讲 雅思阅读概述 王冉 2015/02.
识字四.
快速练习 1. Your present is here. 2. The runners went away.
语杠理论 -- 句法结构的砖石.
WITH结构.
句子成分强调手段(3).
M5U1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but the phone rings.
定 语 从 句 that (人/物)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 关 系 代 词 which(事物)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 A
情态动词1 情态动词的概念 情态动词的位置和特点.
V-ing 分词 Gerund 动名词 Present Participle 现在分词 一. Form 主 动式 被 动式 一般式 完成式
小学语文总复习.
年高考单选完形分析及相应复习策略 永嘉县上塘中学 邹冀颖
动名词(续2).
Unit 3 language in use.
英语句型之—— 强调句型.
语法复习 ——定语从句 一.英语句子从结构上看有三种类型: 2.并列句(Compound Sentence)
基本句型(二) S+Vt+O+C.
语法复习----代词.
Welcome to my class..
定语从句 Ⅰ定语从句及其相关概念; Ⅱ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Ⅲ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Ⅳ由as引导的定语从句; Ⅴ注意事项。 Ⅰ Ⅱ
用来修饰名词、代词、句子等,在句中的作用相当于形容词,故称为形容词性从句。
牛津9A Unit6 Grammar.
定语从句(16).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
Be动词的用法 am is are.
名词性从句 主语从句 表语从句 宾语从句 同位语从句
定语从句(8).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了解介词.
动名词(续1).
There be 句型中的be动词 所在知识模块:外研社新标准英语第三模块 My School  学科:初中英语 适用年级:七年级上册.
主谓一致 (Agreement) 一、概念 在英语中,随着主语的人称或数的变化谓语动词采用单数或复数形式。 二、怎么判断?
第4课时 绝对值.
Starter Unit 2 What’s this in English ?
口 译 理 论 与 实 践 沈阳师范大学 闫怡恂 教授.
基于词汇,专项突破,立足文本,在语境中求索 基于词汇,专项突破,立足文本,在语境中求索
基本句型(二) S+V+P.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同位语从句.
(4)状语 (其逻辑主语一般就是句子的主语).
高中英语语法.
Minion So as you can imagine, if your skin gets burned it can be very serious. (Line 4 in Para. 1)
同位语从句(续) 名词从句(1).
The Participle as Adverbial
The Past Participle used as Adverbial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Good morning,everyone!.
位似.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

书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曹操遗权书曰 或凭几学书 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受中赏 书籍 书本知识 书信 写字 书法 奏章 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思,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思,由本义引申或假借而成。

①语境分析法 (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辨析实词词义的方法 ①语境分析法 (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②结构分析法 (即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③语法分析法 (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④联想推断法 (即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⑤邻字帮助法 (即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辨析实词词义的方法 ⑤邻字帮助法 (即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⑥成语对应法 (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⑦古今比照法 (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⑧代入检验法 (即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辨析实词词义的方法 ⑨字音推断法 (由字音作推断) ⑩构字推断法 (根据构字法推断词义正误)

①语境分析法(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 ”。 随着,和着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故选B。

困顿晕倒 母丧去官,哀逾毁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顿绝方苏”是“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呢,还是“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分析:从上文看,“哀愈毁礼”是说母亲去世,由于悲哀过度丧事超过了一般的礼节。“每至……”是“每到……的时候”;再从字形看,“踊”从“足”,是“跳跃”的意思,与“哭”并列,是说痛哭及极度悲哀的情状,因而可推断为“ ”。 困顿晕倒

②结构分析法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处于相对应地位的两个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 如: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前后两个分句意思相反,“忧劳”的意思“忧思劳苦”可推知相反的意思是“安逸享乐”。

3、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4、“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 “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疾痛惨怛”并列陈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那么“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极点”。

③语法分析法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划分句子成分法。 ③语法分析法 “信义著于四海” ( “信义” 作主语,可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烟波微茫信难求。”(状语)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谓语) “楚王贪而信张仪。” (谓语) (2)看搭配。 “辍耕之垄上”(“之” 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

结合语法巧解高考文言实词题 1.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位置的词语是名词,如果解释成动词就是错的。 例1.庭除甚芜    除:废弃。 例2.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行旅:旅行游览

2.名词用在“之”字前、用在“所”字后、用在副词后、用在介宾短语前、用在“而”字后(除并列关系)要解释为动词。 例1.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 例2.崔杼相之。相:辅佐 例3.善才绳之。绳:捆绑。

3.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连用,其中一个要解释为动词,通常是第一个词。 例1.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例2. 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 雨雪:下雪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将军身披坚执锐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 动宾如何搭配? “坚”解“ ”,“锐”解 “ ”才能搭配。 坚硬的盔甲 锐利的兵器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 cuàn,灶 }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C “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 ”,上下联系,可以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

④联想推断法 高考一般都采用“课外材料考课内”的方法,所以要推断词义就必须广泛地联想迁移,将考点与自己所熟知的课内语句等联系起来,借助常见词语的语素,再根据语境来推求古汉语实词词义。当然,这需要考生对教材的熟练。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2001年全国: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C 拔:“其后伐赵,拔石城”(攻取、攻下) 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退的人) 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登上) 附:“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归附)

⑤邻字帮助法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 ”。 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 ”的意思。 疲劳 年幼

偏义复词 公姥意义相对 偏向“姥” 便可白公姥 我有亲父兄 父兄意义相对 偏向“兄” 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对 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公姥意义相对 偏向“姥” 便可白公姥 我有亲父兄 父兄意义相对 偏向“兄” 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对

园 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1)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今又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2)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园:种树的地方。 圃:种菜的地方。 (2)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B、昼夜勤作息 C、去来江口守空船 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⑥成语对应法 95年试题12题 “在官清恪,未尝闻私”中的“恪”同成语“ ”中的“恪”,是“ ”之意。 恪守不渝 谨慎而恭敬 “吾亦望汝副其心”中的“副”与成语“ ”中的“副”,为“ ”之意。 名副其实 符合 16题“或妄嗔怒”中的“妄”与成语“ ”中的“妄”义同,为“ ”之意 轻举妄动 胡乱

敌则能战之。        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⑦古今比照法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A 2001年全国: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 D.燕军扰乱奔走。 A 南面:古代表示方位时不说“南面”而说“南”。

⑧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 候。 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 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方与后文李广对部下的关爱一致; 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 D项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子,“结发”指到了成年。

⑨字音推断法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如“赢粮而景从”(《过秦论》)“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 ”,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⑩构字推断法 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我们能够从汉字的字形来推断实词的词义。

③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1、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③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①句中的“组”是以“纟”为偏旁,可以知道词义和绳索有关,前边有“系”(捆绑)燕父子,由此可以推知“组”的意思为“带子,绳索”。 ②句中的“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 “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在结合前边“分”“离”为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③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 “饣”为偏旁,前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

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此句中的“刃”用其本义。 2.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令意字也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阀序》) “带”,象形宇,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 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此句中的“刃”用其本义。

“页”部 “页”部的字多与人头(或人头动作)有关: 【顶】--摩顶放踵:顶,头顶。 【颐】--颐指气使:颐,下巴。 【顾】 --回头看 磨伤头顶直至脚跟, 形容极度损伤自己,不辞劳苦。 【颐】--颐指气使:颐,下巴。 颐指气使用面部表情和出气发声作出示意来指使别人。 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顾】 --回头看 【题】 --额头,引申为题目、标题。

⑶伸长 引吭高歌 狼奄至,引首顾曰 引 开弓也 ⑵退 ⑴拉: 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 ⑷导引、率领 汝二人各引一军出箕谷

时间短、不久 3、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通过推断可以探知词义。 (1)特殊向一般引申。 例:左右欲引相如去 “引”是会意字,“拉开弓”是其本义。由特指“拉弓”,去掉“弓”,向一般引申开去,“牵拉”其它皆可以说成“引”。 (2)具体向抽象引申。 例:卓既杀琼,珌旋亦悔之 旋,本义是指旌旗随风飘转。由“转”引申为“快”,由“快”引申为“ ”之义,由具体的“旗帜飘转”引申到抽象的。 时间短、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