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春秋笔法
“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孔子所编,言辞隐晦,表述简约 《公羊传》公羊高所著 《谷梁传》谷梁赤所著 强调“大义”“宗旨”,不重视历史史实的传记。
《左传》介绍: 《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的内容十分丰富,举凡天文、地理、氏族、制度、人物、军事、外交、经济、礼俗以及鬼神、灾祥、卜筮之事无不记载,史料价值非常高。
语言“简而要”,叙事“详而博”。 《左传》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叙事文学的代表作。 《左传》善于用简练精当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和记述事件,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细节描写尤为出色;长于描写战争,且极富变化;善于记言,无论是大臣的谏说还是外交辞令都描摹精当,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 语言“简而要”,叙事“详而博”。
晋灵公不君 《左传》 不行君道 (名词作动词)
感知课文 1、高声朗读课文: 注意节奏、停顿、情感。 2、结合注释完成下列内容: 生字正音、重点语词的意义。 3、用现代汉语口译全文。 2017/9/13
ér 饮 胹 嗾 蹯 fán 獒 寘 箪 畚 zhì 橐 溜 áo 戟 衮 běn 弑 阙 诒 鉏麑 liù gǔn quē shì 字词读音 胹 蹯 寘 畚 溜 衮 阙 鉏麑 ér 饮 嗾 獒 箪 橐 戟 弑 诒 yìn fán sǒu zhì áo běn dān liù tuó gǔn jǐ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quē shì Chú ní yí
晋灵公不君 本文选自《左传·宣公二年》,题目是编者后加的。 不君——不行君道。 君:名词用作动词。
第一段分析: 晋灵公不君君:名词作动词行君道,厚敛以连词,以:表目的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辟:通“避”,躲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zhì通“置”,放置诸兼词,之于畚běn蒲、草之类编成的器物,使妇人载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过朝。 晋灵公不行君道:(他)大量征收赋税,用来雕饰墙壁(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把尸体)放在筐里,让宫女们拿着经过朝堂。
作者开篇就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厚敛以雕墙”。 这表现了他的贪婪; 第二件事:“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这表现了他的荒唐; 第三件事:“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 这又表现出他的残暴。
赵盾、士季见其代词,代死尸手,问其代这件事故,而表顺承,不译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表转折不入不被采纳,则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代词,这里指士季自己。”三进三次向前走, 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厨师被杀的原因,(得知原因后)非常担忧。赵盾准备进谏,士季说:“如果您的谏言没有被采纳,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
及到溜liù通“霤”,屋 檐下滴水的地方 ,而表顺承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过错之处、错误矣,将改之代词,代过错。”稽首而表顺承对曰:“人谁无过?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而却能改,善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什么大焉兼词,于是。 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
《诗》曰:‘靡没有什么不有初开端,鲜少克能够有终结束。’夫如是代词,这样,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我们一般认为此处 之 应为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独的作用固也,岂惟群臣赖依靠之。又曰:‘衮gǔn引申为穿衮服的人,借指天子,这里指周宣王职职责有阙通“缺”,过失,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双关语矣。” 《诗·大雅·荡》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如果像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君王如能有始有终,那么国家就稳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 ‘天子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晋灵公的不君及士季的进谏) 作者写了大臣们对晋灵公的劝谏。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繁简对比的手法。用繁笔写的是士季进谏。在下段则是简笔写了赵盾的进谏。 (晋灵公的不君及士季的进谏)
第二段分析: 犹不改。宣子赵盾骤多次谏,公患之,使派鉏麑Chú ní贼刺杀之。晨往,寝门卧室的门辟开着矣,盛服戴好朝服将朝。尚还早,坐而修饰连词假寐和衣而睡,闭目养神,打盹儿 。麑退,叹而修饰连词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主人,靠山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可是晋灵公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晋灵公很讨厌他,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朝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了一条,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本段写赵盾骤谏,招来杀身之祸。一方面可以看出赵盾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能深刻地记住鉏麑的光辉形象。鉏麑奉灵公之命来刺杀赵盾,但当他看到“盛服将朝”的赵盾时,他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矛盾,最后他选择了自杀。
第三段分析: 秋九月,晋侯饮给人喝赵盾酒,伏埋伏甲披甲的士兵 ,将攻之。其右提弥明晋国勇士知之, 趋登快步上殿堂 ,曰:“臣侍君宴,过三爵三巡 ,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sǒu发出唤狗的声音夫獒áo焉。明搏用手上前搏斗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即使猛何为!”斗且一边……一边……出。提弥明死为……战死之赵盾。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攻击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超过三杯,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了出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第四段分析: 初,宣子赵盾田打猎于首山首阳山,舍住宿于翳(yì)桑首山附近的地名 。见灵辄人名,晋国人饿因饿而病倒,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sì)给……东西吃之,舍其半。问之。曰: “宦给贵族当奴仆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之,留下的食物遗送给之母亲。”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饿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问为什么,灵辄说:“我给别人当奴仆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
使之尽把……吃完之食物,而为之箪dān盛饭的圆筐食饭与肉,置诸之于橐tuó)两头有口的口袋,用时以绳扎紧以之与之。既而后来与参与为成为公介铠甲, 指甲士 ,倒戟jǐ武器以来御抵挡公徒手下的人,而因而免使…脱险之。问何故,对日:“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住处,不告而顺承连词退。遂自亡也。 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乙丑,赵穿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堂兄弟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taì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通返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 ‘我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怀矣,自诒遗留伊此戚。’其我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谓矣其……矣,表推测语气。”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 “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诗经》中 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则古今异义,艺术的一种,记事的原则是直书而不隐讳。 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晋灵公的被杀及赵盾的受恶
正面描述 从全文来看,晋灵公“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贪婪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晋候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公嗾夫獒焉。 贪婪 荒唐 正面描述 残暴 寡恩、狡猾
哪些事情、哪些人物可以反面衬托晋灵公的“不君”? 士季的警示 鉏麑的自杀 赵盾的责备 灵辄的倒戈 赵穿的弑君 反面衬托
人物形象概括: 赵 盾 士 季: 鉏 麑: 提弥明: 灵 辄: 聪明善谏 舍生取义 机智勇敢 忠肝义胆 知恩图报 侧面烘托 忠于君主 士 季: 鉏 麑: 提弥明: 灵 辄: 聪明善谏 舍生取义 机智勇敢 忠肝义胆 知恩图报 赵 盾 侧面烘托 忠于君主 深得民心 知人善任 仁而下士
哪些事情正面塑造了赵盾“古之良大夫”的形象? 骤谏灵公、谴责灵公 盛服将朝 善待灵辄 归国主政、为法受恶 尊重史官 (心忧国事、直言敢谏) (恭敬忠诚) (仁而下士) (赤诚之心) (宽容大度)
董狐对晋灵公被杀一事的记录能称为“直书”吗? 孔子所谓的直书有两重涵义: 其一是史实的标准; 其二是史义(符合纲常伦理道德)的标准。 董狐记述“赵盾弑其君”,坚持的就是史义的标准,即“礼”的原则。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孔子对他寄予同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并不算冤枉。后世把敢于坚持原则、秉笔直书称为“董狐笔”。
“春秋笔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行文中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而是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它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鲁迅写烈士冯铿:“她的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鲁迅先生对死难烈士如此描写,是否有些刻薄? 鲁迅使用了“春秋笔法”,不着一字,尽其褒贬。他否定的是烈士外在的东西,高度肯定的是烈士内在的精神。 “体质是弱的”,目的是来反衬意志是强的; 容貌“并不美丽”,目的是来反衬思想品格的美丽。
1、有可能模糊事实真相,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2、肯定董狐不畏权贵、坚持原则、秉笔直书的精神。 孔子赞赏董狐的做法,并且在《春秋》一书中对这件事作了类似的记载:“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对于以“礼”为评价准则的“董狐笔”,我们应作怎样的评价? 1、有可能模糊事实真相,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2、肯定董狐不畏权贵、坚持原则、秉笔直书的精神。
本文主旨: 本文写晋灵公搜刮民财,残酷暴虐,最终被臣下杀死的故事,赞扬了赵盾的敢于直谏、忠于国事和董狐的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的精神。同时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像个君样,要按君道去做,臣像个臣样,要按臣道去做,父子也一样) 的道理做了形象化的说明 。
实战练习 1.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能够。 B.衮职有阙,唯仲山甫补之。 阙:空缺。 1.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能够。 B.衮职有阙,唯仲山甫补之。 阙:空缺。 C.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多次。 D.使鉏鏖贼之。 贼:暗杀。 B (阙:破损。) 2017/9/13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B.厚敛以雕墙 置诸橐以与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B.厚敛以雕墙 置诸橐以与之 C.既而与为公介 为三闾大夫 D.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舍于翳桑 A (第一个“而”是转折连词,可译可不译;第二个“而”是假设连词,可译为“如果、假如”。) 2017/9/13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赵盾忠于职守、为人正直有关的一组是( ) ①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②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赵盾忠于职守、为人正直有关的一组是( ) ①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②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③宣子骤谏,公患之。 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⑤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⑥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 D (①③④表现忠于职守,为人正直。②为士季的行为举动,与赵盾无关。⑤与职守、为人无关。⑥为翳桑饿人灵辄的奋力保护,非赵盾举动。) 2017/9/13
4.下列对晋灵公最终被杀的原因说明正确的是( ) 4.下列对晋灵公最终被杀的原因说明正确的是( ) A.晋灵公在杀害宰夫之后,能够接受大臣进谏,明确表态,“吾知所过矣,将改之”。但未能有终,又先后企图谋杀忠臣宣子和赵盾。 B.晋灵公在杀害宰夫之后,未能接受大臣进谏,荒淫无道“犹未改”,又先后企图谋杀忠臣宣子和赵盾。 C.晋灵公在杀害宰夫之后,未能接受大臣进谏, “改之”是假,“不改”是真,再三企图谋杀忠臣赵盾。 D.晋灵公在杀害宰夫之后,能够接受大臣进谏,表示“吾知所过矣,将改之”,但决心不大,边改边犯,又再次企图谋杀忠臣赵盾。 C (A、B把宣子与赵盾视为两个人不正确,A项中又说晋灵公能够接受劝谏,也不正确。D项“能够接受”不正确,也并未真改,说“边改边犯”也不对。) 2017/9/13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衮职有阙,唯仲山甫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衮职有阙,唯仲山甫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天子的礼服有了破损,仲山甫把它缝补 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禁卫兵,倒过戟来抵御晋灵公的其他禁卫兵,使赵盾免于祸难。 2017/9/13
赵盾死后,赵朔袭职辅佐晋景公,屠岸贾准备发动对赵氏的攻击,大将韩厥让赵朔逃亡,赵朔不肯,说道:“只要将军答应我你不绝我赵氏后代,我死而无憾。”(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可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后果有多严重。屠岸贾不经晋景公允许便带着军队围攻赵朔居住的下宫,杀死了赵朔和他的几个叔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并且尽灭其族。而这场大灾难中,只有三个人侥幸活了下来:赵朔的夫人,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好友程婴。程婴把一个天大的秘密告诉了公孙杵臼:“赵朔的妻子怀孕了。”而赵朔妻在晋宫中躲了几个月后,终于分娩,生下了一个男婴。屠岸贾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便向宫中索要这个孩子。
很显然,此时的晋景公已经没有任何权力可言,屠岸贾守住宫门,自己亲自进来搜索,赵朔妻毫无办法,只好行了一步险棋,她把男婴夹在胯下,祷告说:“如果天要灭赵氏,你就哭吧,如果天不想灭赵氏,你就别哭。”一顿彻底的搜查后,屠岸贾只看到了一旁默默伫立的赵朔妻,却没有搜到婴儿。屠岸贾认为孩子肯定被偷偷转移走了,便向城外搜去,这样赵氏母子才得以幸免。程婴得知此事赶快找来公孙杵臼商议。公孙杵臼突然对程婴发问:“抚育这孤儿成人与死,两者哪件难?”(立孤与死孰难?)程婴回答说:“死容易,抚育孤儿难。”公孙杵臼坚定地说:“那请你承担难的那件事,我去承担容易的,让我先死去吧。”二人找了一个婴儿,将其穿上赵氏孤儿的衣服……
一切安排妥当后,程婴突然向参与这次杀戮的将军告密:“谁能给我千金,我马上把孩子的藏匿之处告诉他!”这些将军非常高兴,最高兴的当属屠岸贾,屠岸贾马上拿出千两黄金给了程婴,程婴二话没说带着这些叛乱的军人到了公孙杵臼的家门前。公孙杵臼见到程婴便破口大骂:“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初下宫之难你没死,口口声声说要与我好好抚养赵氏孤儿,今天又把我卖了。你纵然是不能抚养孤儿,又怎能忍心出卖他呢!”说完公孙杵臼抱起孤儿大哭道:“天哪天哪!这个孩子有什么罪?请你们放过他吧,只杀我公孙杵臼就可以了。”这出双簧演到这个程度怕是没人会相信此中有诈了,而公孙杵臼最后的那次求情也是一种忏悔,虽然死的不是赵氏孤儿,却也是个无辜的孩子。
可是那些将军们没有给公孙杵臼留下这个希望,杀死了公孙杵臼和这个可怜的婴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已死,皆喜,赵氏孤儿就这样被留存了下来,被程婴藏匿在了山中,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赵武。晋景公十五年,晋景公突然病了,韩厥把一切实情和盘托出。当年参与杀赵氏的诸位将军来问安时,都被韩厥的人拿下。不久赵武率军攻打了屠岸贾,屠岸贾就此被灭了族。赵武成人后,程婴辞去公职,向诸大夫辞行,然后告诉赵武说:“当年你家遭遇大难,我没有死,就是因为要抚育你成人,今天这个愿望达到了,赵家也复位了,我有脸去见赵朔和公孙杵臼了。”赵武哭着对程婴说:“您怎么能忍心离我而去呢?”程婴说道:“公孙杵臼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他自己选择了死,就是认为我能把你养育成人,今天事情办完了,我也该履行我之前的承诺了。”说完,程婴就自杀了。《史记》上称:“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