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一节 研究简史 第二节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 第三节 行政区划 第四节 自然区划 第五节 经济区划 第六节 综合区划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元大京華證券 組員名單 : A 楊之奇 A 廖本揚 A 宋俊承 A 陳冠廷 A 郭峻瑋 A 指導教授 : 許素華 副教授.
Advertisements

達悟族報告 作者 : 林琪崴, 許原碩 座號 :13 號,14 號 原碩負責 : 簡介, 傳說, 圖驣, 達悟族飛魚季, 琪崴 : 地理位置, 土地利用方式, 飲食文化, 豐收祭.
主讲:张天明 影像艺术工程师. 声音的聆听 指出听到的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这一 声音是在什么样的空间环境中传播的。 一、 答案: 1 、打气筒打气的声音 2 、手打打气筒给足球打气的声音 3 、手打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声音 4 、七次(七声)打气筒打气的声音 5 、(气流)摩擦的声音 6 、猪在发急时的叫声.
概念導向命題技巧與試題分析 臺灣師大地理系 陳國川. 教學評量是一種『抽樣調查』 實施教學評量時,需具備二項條件: 其一,瞭解命題的理論及其實踐的方法; 其二,瞭解各種題型的功能與命題方式。 壹、前言.
第十八章 林肯大郡 第十八章 林肯大郡災變緊急搶救應變措施 1997 年 8 月 18 日溫妮颱風襲台,汐止鎮 的林肯大郡山崩,遭崩場土石撞擊 1997 年 8 月 18 日溫妮颱風襲台,汐止鎮 的林肯大郡山崩,遭崩場土石撞擊造成二十八人罹難八十戶住宅倒塌的慘劇 此災變要喚起國人的重視 本章介紹搜救行動緊急應變措施。
高峰植物園行前解說 2005/12/07 By 羽明. 陽性先驅物種 陽性植物 --- 陽光需求量大 陰性 ( 或耐蔭性 ) 植物 --- 陽光需求量少, 或 日照太強反而無法生存 先驅植物 --- 森林大火或土石流地震後產生的 裸露空地, 先生長出來的植物.
報 告 人 : 胡 嘉 琪 ˙ˇ˙ 、 王 紫 庭 = ˇ = 台灣夜市文化 作者: 郭明澤‧私立明道高中‧綜二 4 班 馬炯修‧私立明道高中‧綜二 4 班.
5 ˙ 1 第五章 生物的協調作用 5 ‧ 1 神經系統. 5 ˙ 1 人體的神經系統 1. 協調動物生理反應的系統: 神經 系統、 內分 泌 系統。 2. 神經系統負責 統整 和 協調 。分為 中樞 神經 和 周圍 神經。 (1) 中樞神經包括 腦 和 脊髓 。 (2) 周圍 神經包括 腦神經 和.
历尽九九八十一难, 唐僧四人终于到达天竺, 取得真经,完成任务。 四人想着难得到天竺一趟, 不如在此游览一番。
从《西游》看大学生的成长 主讲人:颜廷学 时间: 地点:演艺大楼流行剧场.
新员工培训 设计部 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主讲人: 韩少华 时 间:
一、中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目前,湿地污染严重,湖泊 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随着社 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污 染在很长时期内依然严重。 湿地污染 1.
前言:河流的主要功能 1. 交通運輸 優點-運費低廉,維護費用低 缺點-速度慢,裝載費時,不能到達生產區或消費區 的末端,需要轉載。 尚受到河流網路,河口位置,水量變化,河床 狀況,冰封時期 2. 水資源系統.
幽夢影~張潮 小佑子工作室 關於《幽夢影》 作者張潮,記寫他個人對人生世事之體驗透悟的 書。 書中文字,全為「語錄」形式,屬於格言,也是 最精鍊的隨筆。 全書可分為九卷:論才子佳人、論人與人生、論 朋友知己、論讀書、論閒情逸趣、論立身處世、 談文論藝、論四時佳景、論花鳥蟲魚。
成人高考高起点 语文 冲刺班 主讲老师:邓君媚. 复习指导 高考语文含四大块内容: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古代诗文阅读,现 代文阅读,写作。 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按照《考试大纲》 的要求,要做好思路整理,建立高考的整体框 架的工作。认真归纳整理基础知识、培养基本 能力,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复习指导.
老师,我可以不 爱 吗?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 杜桂兰 星期一的早晨,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 我的赛教课就要开始了。 这是一次级别很 高 的竞赛。
中國 (China) 組長 : 葉品宏 組員 : 王柏偉、戴瑞賢、張凱奇、 曾宏榮、趙方澤 組長 : 葉品宏 組員 : 王柏偉、戴瑞賢、張凱奇、 曾宏榮、趙方澤.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利率 税率 政府投资 楼继伟,周小川,易纲.
油蔴菜籽 指導老師:陳瑜霞 學生: 商設一甲 謝旻璇 車輛三乙 許勝傑 工管四甲 彭凱雲. 作者介紹: 廖輝英( 1948 年生)臺大中文系畢業。 從初三開始寫作,早期作品多以散文為主,大四 畢業時才暫時封筆。畢業後進了廣告界,成為廣 告文案好手,後為企畫主管,在廣告界縱橫十餘 年,也曾任職於建設公司,辦過社區報高雄一周。
蘭嶼情人洞傳說 林庭羽製 林庭羽製. 台灣的蘭花特別多,台灣有個蘭 嶼島,島上面的蘭花更多.所以 叫蘭嶼.這裡留下了動人的傳說。
職業訪談報告. 成員 : 鐘怡君 劉沛君 謝明達 賴映辰.
南台科大幼保實習課程 見習幼兒園心得報告 夜四技幼保四甲 998i0021 黃欣婷.
第一章 生殖 1‧2 無性生殖.
中共盘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报告
高教三十条 —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方案起草小组 2013年7月4日.
我们毕业了 毕业留念册 再见老师 姓名:黄巧灵 班级:六(1)班 毕业时间:2012年6月.
你不可不知之 十二年國教二三事 教務主任:傅瑞琪.
专题二:城市化与城乡规划 授课教师:周栋文.
鞋 楦 的 材 質.
最古怪的15種動物.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 2.1 2.2 车辆与车辆段 2.3 轨道交通限界
延庆县“十二五”时期城乡基础设施 建设规划 2011年03月.
2011届高三地理高考复习课件 拉丁美洲 高三地理备课组.
滚 滚 长 江 安匠初中:李艳阁.
长江的开发 惠州市河南岸中学 谢国文.
白海豚的分布范围.
超视距安保防范系统 克拉玛依市格恩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8月.
合能锦城项目招商手册 合能地产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有关法律知识介绍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陈东辉
第二十章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盘江煤层气公司 页岩气、煤层气基础知识培训
长江.
陆路交通发达,公路、铁路交通为主,基本上没有水运
第二章 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第一节 施工定额 概 述 工作时间的研究分析 劳动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
103年高雄市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研習 動物單元的 教學理念與實踐 講師:屏東縣和平國小 周鳳文.
神 山 圣 湖.
世界地理总论 人文地理概况.
第四章 水域生物群.
东京城市建设史简述.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贵州讲解.
院系:政史学院历史系 班级:10级4班 学号: 姓名:蒋阿晴
有大权炳的天使 (18:1-3) 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 天上的声音 (18:4-20) (4-8) 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
合肥公交集团 营运效能分析报告 营 运 服 务 部.
企业引进顶级人才之门, 人才跨上顶级职业之路 。
新疆旅游资源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不動產估價.
路程、时间与速度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成都市武顺街小学 漆智妮.
沟壑纵横的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用稿) 黄土高原.
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教学目标 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 练习与思考.
兰州市2008年度国土资源 信息发布会 兰州市国土资源局.
丹 巴 (“中國最美的地方”的一個四川農村)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平方千米.
恩典層 信心層 服事層 煉淨層 榮耀層 呼 求 歸回 從世界 分別出來 信心 受考驗 傳揚福音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西河中学:张延伟.
彰化花壇【高速公路戰備跑道啟用】參觀點 時間:96年5月15日 時
列王纪上.
列王紀上.
现代自然地理学 (48 学时) 任升莲 主讲
預表舊約 預表新約 夏甲 亞伯拉罕 撒拉 100歲 90歲 以實瑪利 以撒 憑自己力量所生 憑神的應許所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一节 研究简史 第二节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 第三节 行政区划 第四节 自然区划 第五节 经济区划 第六节 综合区划 中国地理电子教案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一节 研究简史 第二节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 第三节 行政区划 第四节 自然区划 第五节 经济区划 第六节 综合区划

教学重点 关键词 了解景观研究的历史和研究内容。 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论。 阐明中国自然景观和经济景观的分异规律。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教学重点 了解景观研究的历史和研究内容。 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论。 阐明中国自然景观和经济景观的分异规律。 掌握自然、人文、经济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阐明主要的中国自然和经济区划方案。 关键词 景观 (landscape) 地域分异规律 (regularity of regional differentication) 中国自然区划 (physical regionalization of China) 中国经济区划 (economic regionalization of China)

内容结构 自然景观地域分异 经济景观地域分异 人文景观地域分异 景观划分 区划原则 主要区划方案 教材分区方案 第一节 研究简史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内容结构 自然景观地域分异 第一节 研究简史 经济景观地域分异 第二节 区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 人文景观地域分异 景观划分 第三节 行政区划 区划原则 第四节 自然区划 主要区划方案 第五节 经济区划 教材分区方案 第六节 综合区划

第一节 研究简史 一、景观概念 初期概念 洪堡概念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一节 研究简史 一、景观概念 初期概念 景观泛指一片或一块乡村土地的风景或景色。景观没有明确的空间界限,突出综合的和直观的视觉感受。 洪堡概念 19世纪初,近代地理学创始人洪堡将景观概念首次引入地理学,并从此形成作为“自然地域综合体”代名词的景观概念。强调其地域整体性的同时,更强调综合性,认为景观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文化要素组成的地理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典型地重复在地表的一定地带内。

自然地理系统或景观的研究是以自然地域为中心,通过有机界与无机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把那些处境、生境和生物群落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的、地域性的考察。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类型学派 区域学派 类型学派把景观抽象为类似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的一般概念,可用于任何等级的分类单位,将整个地球表面称作景观壳。 区域学派则把景观理解为特定分类等级的单位,相当于自然地理小区,它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方面是一致的,并且是由地方性地理系统的复杂综合体在其范围内形成有规律的、相互联系的地域组合。 景观生态学 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学者特罗尔提出景观生态学以来,景观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特罗尔认为,景观代表生态系统之上的一种尺度单元,是地球表面的实体存在,并表现为一个区域整体。90年代,福尔曼进一步将其定义为,空间上镶嵌出现和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的组合,在更大尺度的区域中,景观是互不重复且对比性强的基本结构单元。 自然地理系统或景观的研究是以自然地域为中心,通过有机界与无机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把那些处境、生境和生物群落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的、地域性的考察。

二、国内外景观研究简史 景观认识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景观的研究始于德国的近代地理学。拉采尔注意到人文景观或文化景观的研究,1906年施吕特尔的《人的地理学目标》之后,景观成为地理学普遍承认的科学术语。 苏联的景观研究偏重于自然景观方面,自成一派,影响较大。贝尔格于1913年提出地理“景观”的概念,道库恰也夫的自然地带称之为景观地带。卡列斯尼克提出了景观学的定义和景观的分类、类型、结构等概念。伊萨钦科认为景观学包括景观学说、地域分异学说和景观区划理论。索恰瓦则认为景观就是地理系统。 中国的景观科学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自然地理学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明确自然地理学应为农业服务这个主攻方向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区域性的综合考察与研究。60年代,开展省区、地区甚至县的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的研究,促进了景观研究。1978—1985年全国各县都编制了农业区划报告,同时还编制了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90年代完成了省、市一级的国土规划。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自然区划 我国古代地理学具有景观与区划内涵的启蒙之作,被世人公认的作品《禹贡》,总结我国当时的各地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全国为九州,并对各级的山川、湖泽、土壤、矿物,以及与贡品有关的生产发展情况、输送贡品的贡道和由近及远发展情况的差别进行了阐述,可称得上是一种超时代的地理区划。 自然区划方面:影响大的主要有1956年罗开富的《中国自然地理区划草案》、1959年黄秉维等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1963年胡焕庸等的《中国自然地理纲要》、1980年席承藩等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等著作。这些自然区划的成果成了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发展的杠杆,同时也为我国行政区划、经济区划、人文区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景观研究的重要特征突出地表现为,景观生态学的兴起和蓬勃发展。

第二节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 一、地域分异规律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 一、地域分异规律 景观地域分异的规律性是指整个景观或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按确定方向发生有规律的空间分异的现象。 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是形成地域分异的两种基本因素,它们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影响都是不平衡的。两者在地球表层自然界中的特殊表现,决定了地域分异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即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简称地带性)的基本成因是,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具有不同的入射角所引起太阳辐射沿纬度方向呈不均匀的分布。地带性的表现是地球表层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由赤道向两极呈有规律的递变。 地球内能作用产生的地表形态和大地构造的区域性差异,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水热条件和其他成分在区域上发生一定的分异,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从地域分异的规模或尺度来看,地域的空间结构可分为大、中、小各级的空 间尺度,或分为全球性、全大陆性、区域性、地方性和局地性的各种结构层次。

地域分异理论图解 自然地带 驱动力 水 平 地 带 性 地带性- 显域性 纬度地带性 外能 太阳 辐射 三 维 地 带 性 自然 地带 性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地域分异理论图解 自然地带 驱动力 水 平 地 带 性 地带性- 显域性 纬度地带性 外能 太阳 辐射 三 维 地 带 性 自然 地带 性 水热 组合 规律 经度地带性 外能内能 综合作用 人类作用力? 内能 岩浆 活动 高度地带性 非地带性- 隐域性 地质地貌分异

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纬度地带性规律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中国自然景观和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在中国这一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其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高级单位分化成低级单位的形成过程,或各最终结果中所表现出的空间组合规律。 (一)纬度地带性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东部湿润区最为明显。自北而南依次出现下列自然景观地带: 寒温带针叶林漂灰土景观地带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景观地带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景观地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  ①北亚热带是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景观地带 ②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 ③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赤红壤景观地带 热带雨林、季雨林砖红壤景观地带 ①热带常绿阔叶雨林 ②热带季雨林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二)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的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决定于东西方向上水分条件的差异,呈与经线斜交、近东西更替的分布图式。主要出现在温带与暖温带的广大地区。 温带森林草原、草甸草原黑土景观地带 暖温带森林草原褐土景观地带 典型草原栗钙土景观地带 荒漠草原棕钙土景观地带 荒漠漠土景观地带 我国自然景观的水平地域分异结构图式是由湿润环境下的海洋性地带谱和干旱环境下的大陆性地带谱构成的。 青藏高原景观分布具有垂直与水平的复合形式。

(三)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带谱变化规律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中国山地自然景观类型多。山地垂直带谱,一方面受山地所在水平地带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山岭本身的高度、走向、坡向、坡度等影响。同一水平地带中的山地,其垂直带结构相近似,可列入同一类型。 自然景观垂直带谱也可分为东南湿润海洋型与西北干旱内陆型,两者之间为一些过渡类型。 山地垂直带谱变化规律 (1)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的特点,取决于山地所处的纬度(水平)地带的位置。一般以其所在的纬度(水平)地带为山地垂直带谱的基带。 (2)东部湿润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的结构,从南向北由繁变简、层次减少,垂直带的分布高度有由高而低的趋势。 (3)从东部湿润区到西部干旱区,随干旱程度加大,自然景观分布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的结构趋于简化。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域生产综合体及其各生产部门,在中国这一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与组合格局所表现出来的内在联系规律性。最高一级的经济景观地域分异是自东而西递变的三大经济带。 表7-1 三大经济景观地带的两个梯度 全国 东部 中部 西部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人均拥有指数 矿产资源人均拥有指数 能源资源人均拥有指数 自然资源人均拥有综合指数 经济技术水平 人均社会总产值指数 人均国民收人指数 人均工农业总产值指数 人均工业产值指数 人均经济产值综合指数   100 33 83 17.9 36.6 135.92 133.28 136.83 144.83 137.52 82 96.3 177.05 111. 82 82.42 88.36 81.90 76.85 82.28 246 137.4 128.4 163.12 64.08 71.04 62.46 56.80 63.39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图7-1 中国三大经济景观地带分区图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一)东部经济景观地带 在地域上包括直接滨海的桂、琼、粤、闽、浙、沪、苏、鲁、冀、京、津、辽、台等省市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74%。人口占全国的41.13%。 具有五大特点或五大优势,即科技文教发达,精英荟萃;地理区位优越,交通方便,特别是海运独具优势,极有利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现代国际分工;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大;基础雄厚,效益较高,资金相对充裕;城市规模和城市密度较大,城镇化水平较高。这些从不同侧面标志着东部经济景观地带在全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大经济核心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对整个东部经济景观地带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景观地带之内划分景观区的依据。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二)中部经济景观地带 地域上包括晋、豫、鄂、湘、皖、赣、吉、黑和内蒙古9省区。土地面积281.4l×104 km2,大于东部小于西部,拥有4亿多人口,少于东部而多于西部。 我国过渡性明显的一个经济景观地带。无论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还是从自然资源的丰度讲,都处于三级梯度中的中间一级。 它处于全国的腹地,是东部发达地带与西部待进一步开发地带的结合部,兼有两者之长,补其所短。有丰富多样的地表资源与地下资源和较好的经济基础,又有相当的开发潜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一五”期间,晋、豫、鄂、黑就是内地工业重点建设地区;“三五”开始,豫西、鄂西、湘西又是“三线”建设的主要地区;“五五”以来,安徽、江西又分别开始较大规模的以煤、煤电为主和以铜、水电为主的工业开发;“六五”期间,山西、豫西、内蒙古西部、两淮是全国能源重化工的重点建设区。现在本地带仍是全国能源重化工建设的重点区域。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 西部经济景观地带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地域上包括川、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10省区。在三大经济景观地带中,按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三级梯度的最低级;但就空间广度和资源的丰度而论,又处于逆梯度的最高级,这是我国一个极富特色、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地带。 本地带的优势和劣势都比较突出,反差对比鲜明,其特征表现:一是地域辽阔;二是能源资源丰富;三是人口稀少,经济技术落后。 全国欠发达的地带。不仅经济总规模小,而且效益差。自然资源虽丰富,但自然资源的贡献度还较低,因而,自我增长的能力也低。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根据影响人文景观形成和发展的政治、社会、文化、民族、宗教等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地域差异,中国人文景观的最高级地域分异,表现在东西两半壁的鲜明对比上。

(一)景观划分的实质:将景观按其差异性划分为区域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五、景观划分 (一)景观划分的实质:将景观按其差异性划分为区域 自然景观划分的理论根据是,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于地表自然界各地自然特征存在着明显的有规律的差异性,因此,就可以按地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地域的划分与合并。自然景观的这种地域系统研究,称之为自然区划。 经济景观划分的理论依据是,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于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实质是区位的差异,按照生产力地域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划分和合并,并按其内在联系建立起相应的经济区域单位的等级系统。经济区划的每一个经济区都是全国统一的地域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并在全国的经济中承担某种专门化职能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人文景观的划分则是以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为理论基础,依其社会文化地域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合并和划分,即按其相似性可以把级别较低的人文景观合并成较高级的人文景观,并依其地域联系逐级排列成一个等级序列,就是人文景观区划,或简称人文区划。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景观综合划分是在自然景观、经济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特征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前提下进行的,它所要揭示的是景观的全部属性的相似性或差异性,而不是其中的某一方面。因此,只有当上述三方面的景观划分的成果可靠时,才能顺利地进行景观的综合划分,即综合区划。简单地说,综合区划是对综合景观的等级划分,是一种最高级的区划。 区划虽然是人为的划分,但它不是随心所欲的任意划分,它是各类景观客观存在的真实正确的反映。同时区划的对象不同,就可以有不同的区划成果。 任何一种较高一级综合区划都与其所属的部门区划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部门区划的对象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特征和分异规律必然受到整体特征和分异规律的影响,它应以景观的综合特征为背景,与所属的较高一级的综合区划相联系;较高一级综合区划又是以各部门区划的资料为基础和依据,进行更高一层的概括。

(二)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首先,要把中国自然景观、中国经济景观和中国人文景观划分所得出的中国自然区划、中国经济区划和中国人文区划统一协调起来,注重三者的内在联系性,前后一致性,谨防相互脱节,甚至相互矛盾。从理论上说,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是中国经济景观地域分异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人文景观地域分异的前提条件,因此前者的分异结果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两者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这就决定了中国自然区划研究的重要地位和实践意义。区划中自然、经济和人文界线的协调很关键。 第二,多级划分的原则适用上述各种景观的划分,但作为其他景观形成基础的自然景观的划分,应适当尽可能的详细。 第三,景观的划分要全面面向经济建设这个永恒的主题,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景观的部门区划。

第三节 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分原则 二、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三节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对其所管辖的地区进行有效和方便的管理而进行的多级行政区的划分。 一、行政区划分原则 行政区是依据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地理、历史及国防等多种因素,并便于国家分组管理而划分的分级管理系统。因此,在进行行政区域的划分时,应综合考虑: 政治原则、经济原则、民族原则、历史原则和自然原则等。 二、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早在4 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有了行政区划的萌芽,历经了各朝代的政区划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的性质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配合社会改革,恢复和发展经济,团结各族人民,巩固政权,对原有行政区划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三、我国行政区划的现状 (一)1982年行政区划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宪法第30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划分如下: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第31条又规定:“国家在必要的时候设立特别行政区”。 根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则的规定,我国基本上实行省—县—乡三级制的行政区划体制。省与县之间的“地区” ,县与乡之间的“区”属上级政府的派出机关,不作为一级政权机构。但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有自治州或盟的自治区或省则为自治区(省)—自治州(盟)—自治县(县)—民族乡(乡、镇)四级。

四、行政区划的改革问题 (二)2001年行政区划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2001年底,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32个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332个地级行政区(32个地区、30个自治州、8个盟、265个地级市);2 861个县级行政区,其中808个市辖区。 四、行政区划的改革问题 现行行政区划存在的若干问题:①行政区层次多而乱;②省级行政区数目偏少;③行政区划缺乏标准。 行政区划改革趋势:①减少行政管理层次,适当划小省区,一些学者建议将全国划分为50~60个省级行级区;②实行市县分类分等管理,综合考虑人口、面积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第四节 自然区划 一、罗开富方案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四节 自然区划 在我国近代自然区划实践中,由于对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认识的不同、区划目的各异、区划原则和方法不尽一致,以及区划指标不统一,从而出现了多种区划方案。 一、罗开富方案 《中国自然区划草案》(1954年)。该方案明确提出以自然综合体或景观作为区划对象,以植物与土壤作为景观的标志即区划标志。在标志不确定处,则选用气候界线或地形界线加以补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当时已经有了对于水分与热量配合关系的考虑,并将其视作为农业服务方向的体现。 为表现我国景观的地带性与递变性,该方案把全国分为7个基本区,即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康滇区、青藏区和内蒙古新疆区;其下又分23个副区。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图7-2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草案(罗开富,1954)

二、黄秉维方案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1958年发表,195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方案运用地带性规律,首次在全国划分出 6个热量带,1个大区,18个地区和亚地区, 28个地带,88个(一度为90个)自然省,并拟 进一步划分自然州和自然县,堪称我国自然 区划史上规模空前宏大、等级单位最完备和 内容最丰富的方案。 这个方案为农业服务的目的非常明确,区划原则、等级单位系统的设置以及省以上单位的分区标志、划界指标等都充分表达了为农业服务的宗旨。 区划工作者也对此方案提出过不少商榷性意见,如继承中国和亚洲的自然区划传统不够,自然省以上各级单位根据活动积温及干燥度等值线划界的准确性不足,省级区划分有忽视非地带性区域特征的倾向,“地区”未能充分反映非地带性规律等。

图7-3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65)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基本评价: 基础雄厚而扎实 理论与内容体系 完整 目的明确,为农 业生产服务 图7-3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65)

三、任美锷、杨纫章方案和任美锷、包浩生方案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三、任美锷、杨纫章方案和任美锷、包浩生方案 任-杨方案于1961年发表,划分全国为8个自然区、23个自然地区、65个自然省,未划分自然州。这个方案把大兴安岭南段划入内蒙古区,把辽河平原划入华北区,把横断山脉北段划入青藏区,以及把柴达木盆地划入西北区,而同时又将其周边山地划入青藏区等,曾在地理学界引起热烈的讨论。方案中等级系统与更高级单位的联系问题,把地带与地区等同问题,也有不少学者进行评论。 1988年发表的任—包方案或多或少继承了任—杨方案的特点,此方案仅两级,包括8个区、30个亚区。最显著的变化是将柴达木盆地与阿尔金山、祁连山、东昆仑山北翼全部划入西北区,从而使西北区南界相当接近1978年“综合大学方案”和历次“冯绳武方案”。华南区北界比所有其他区划方案偏南,而西南区北界偏南,也是这个方案的特点。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图7-4 任美锷-包浩生中国自然灾害区划方案(任美锷包浩生1988年)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四、赵松乔方案 1983年发表的赵松乔方案,当时曾引起强烈的反响。该方案在其等级单位系统中与《中国自然区划概要》同时把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作为一级区推出,并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自然区之下,又分出7个自然地区和33个自然区。 图7-5 赵松乔中国自然区划方案(赵松乔1983)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五、席承藩方案 1980年完成,1984年以《中国自然区划概要》正式出版。这是一个包括区域、温度带和区三级单位的为农业服务的自然区划方案。三大区域为东部季风区域、西北干旱区域和青藏高寒区域,与赵松乔方案互为借鉴。温度带共分为14个,其中大部分是与纬度位置相关的温度带,但在青藏高寒区域内划出的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温带,则显然与纬度没有密切关系,而更多受海拔影响的温度带。温度带下共划分出44个区。 图7-6 席承藩中国自然区划方案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编写小组席承藩1984)

第五节 经济区划 一、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 (一) 经济区 (二) 经济区的影响因素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五节 经济区划 经济区划是生产力总体布局框架,它要求从国情出发,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规律,将全国领土进行战略性划分,揭示出各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勾勒出各经济区产业结构特点和在全国的专门化发展方向,并以此协调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总体与局部、现状与长远、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 (一) 经济区 以综合性大中城市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具全国性专门化职能的经济活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空间组合单元。 (二) 经济区的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人口和劳动力、技术因素、交通运输、生产关系。

二、经济区划的原则 (一)经济原则 (二)生态原则 (三)社会原则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1.国家经济体系和地区优势相结合 2.地区经济专门化方向和综合效益相结合 3.经济区划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4.国内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化分工相结合 5.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相结合 为保证区域经济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坚持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促使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社会原则 坚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在经济区划中要把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结合起来,注意增强不发达地区的资源开发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几种方案 (一)“三分法”综合经济区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中国在1949年以后实行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划分了6大经济协作区——东北区(包括黑、吉、辽)、华北区(包括京、津、冀、晋、内蒙古)、西北区(包括陕、甘、宁、青、新)、华东区(包括鲁、苏、皖、沪、浙、赣、闽、台)、中南区(包括豫、鄂、湘、粤、桂)、西南区(包括川、贵、滇、藏)。这是一个按行政系统组织起来的经济区,也是目前国家统计局实际使用的经济区划单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曾出现过许多经济区划方案,具有代表性的有: (一)“三分法”综合经济区 按照各地区区域发展的基本条件与潜力、现有生产力水平、地理位置特点,并适当考虑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将全国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作为决策全国生产力布局的宏观地域单元。

(二) “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三) “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 (四) “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二) “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按照工业发展水平和工业结构、资源丰富程度及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条件,将全国划分为:加工型经济区(京、津、沪、鄂、辽、台)、加工主导型经济区(苏、浙、闽、粤、桂)、资源开发主导型经济区(晋、内蒙古、赣、黔、青、宁、甘、滇)、资源开发加工混合型经济区(鲁、陕、川、皖、湘、黑、吉、冀、豫)、特殊类型经济区(新、藏、琼)。 (三) “五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 以地区产业专门化系数(区位商)将全国划分为五大经济类型区:重加工业为主的加工区(京、津、沪、苏、陕)、轻加工业为主的加工区(浙、闽、粤、桂、川、新、台)、采掘业为主的资源区(晋、内蒙古、黑、赣、豫、青、宁)、原材料加工为主的资源区(冀、皖、湘、藏、甘)、资源与加工并举区(辽、吉、黔、鲁、鄂、琼、滇) 。 (四) “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一) 按照自然资源总丰度、社会经济发育程度、地理连片等指标,将全国划分为6大经济区——东北区(黑、吉、辽、内蒙古东部3盟1市)、黄河中下游区(包括下游环渤海区的京、津、冀、鲁和中游的晋、豫、内蒙古中西部)、长江中下游区(沪、苏、浙、皖、鄂、湘、赣)、东南沿海区(闽、粤、桂、琼以及将来的港、澳、台)、西南区(川、黔、滇、藏)、西北区(陕、甘、宁、青、新)。

(五) “六分法”综合经济区(方案二) (六) “七分法”综合经济区 (七) “十分法”综合经济区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东北经济区(黑、吉、辽、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黄河流域经济区(青、甘、宁、晋、冀、鲁、京、津、豫北、关中、陕北、内蒙古中部和西部)、长江流域经济区(川、鄂、皖、苏、浙、沪、陕南、豫南、赣北、赣中、湘北、湘中、黔北)、南方经济区(滇、桂、粤、闽、湘南、赣南、黔南)、新疆经济区、西藏经济区。 (六) “七分法”综合经济区 东南“黄金海岸”经济带、长江大流域经济区、陇海及兰新大铁路经济带、黄河流域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东北区、西南区。 (七) “十分法”综合经济区 东北区(黑、吉、辽)、华北区(京、津、冀、晋、鲁)、华东区(沪、苏、浙、皖、赣、闽、台)、华中区(豫、鄂、湘)、华南区(粤、桂、琼、港、澳)、西南区(川、滇、黔)、西北区(陕、甘、宁、青)、内蒙古区、新疆区、西藏区。

四、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 (一)三大经济地带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中国在“七五”期间提出了地区经济的梯度开发思想,以沿海为基地,以其经济技术优势开发内地资源,进而再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形成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地区三大经济地带。这是中国最高层次的经济区,较为客观地反映着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 (一)三大经济地带 表7-2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基本情况表   东部 中部 西部 面积/(104km2) 129 286 538 面积占全国/% 13 30 56 1996年底人口总数/(104人) 49 962 43 354 27 979 人口占全国比例/% 41.19 35.74 23.07 非农人口数占全国/% 50.5 34.5 15 农业总产值占全国/% 48.1 17.4 工业总产值占全国/% 65.4 25.4 9.2 年用电量占全国/% 56.2 28.5 15.3 固定资产占全国/% 5.86 2.67 1.4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 59.1 27.2 13.7 银行存款余额占全国/% 63.7 24.2 12.1 利用外资额占全国/% 84.31 11.58 4.11 项 目

(二)七大综合经济区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从国情出发,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提出了中国七大经济区的方案。 (1)环渤海经济区: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石家庄、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为核心,座落于东北亚的中心,是国家政策引导发展的重点区域。 (2)东北经济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盟市。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包括长江三角洲14个市和沿江28个地市。 (4)中部五省经济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5)东南沿海经济区:目前包括广东、福建两省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区,今后可将港、澳、台划入。 (6)大西南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西藏和海南以及广东西部的湛江、茂名、肇庆。 (7)西北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西部盟市。

第六节 综合区划 全国分为8个综合区: • 东北区:黑、吉、辽。 • 华北区:京、津、冀、鲁、豫。 • 晋陕内蒙古区:晋、陕、内蒙古。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六节 综合区划 综合区划的目的是为制订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区域内的资源、环境、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潜力,现有生产力水平、面临的主要任务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一致性。 全国分为8个综合区: • 东北区:黑、吉、辽。 • 华北区:京、津、冀、鲁、豫。 • 晋陕内蒙古区:晋、陕、内蒙古。 • 长江中下游区:沪、苏、浙、皖、赣、鄂、湘。 • 东南区:闽、粤、琼、港、澳、台。 • 西南区:川、黔、滇、桂。 • 西北区:甘、宁、新。 • 青藏区:青、藏。

教学活动建议 相关网站 主题:中国综合区划的构想 方法:专题讨论 能力训练:综合分析与创新能力 要求: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讨论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教学活动建议 主题:中国综合区划的构想 方法:专题讨论 能力训练:综合分析与创新能力 要求: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讨论 相关网站 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index.htm 中国景观网 http://www.china-scap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http://www.mlr.gov.cn/index.jsp 景观中国 http://www.landscapecn.com/ 土人景观 http://www.turenscape.com/homepage.asp 楚人景观网 http://www.churenscape.com/

思 考 题 1.如何将地域分异理论用于中国自然区划? 2.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3.评述中国经济区划的主要分歧。 end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思 考 题 1.如何将地域分异理论用于中国自然区划? 2.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3.评述中国经济区划的主要分歧。 4.中国综合区划中如何协调自然与行政边界的关系? end 上一章 回主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