醣 自控一乙 第四組 4A112045_賴柏志 4A112058_顏子育 4A112073_劉保廷 4A112009_蕭丞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選修生物(上) 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單位,那細 胞又是由哪些物質構成的呢?構成細 胞的成分除了水和無機鹽外,主要為 醣類、蛋白質、脂質和核酸等有機 物。 1-2 細胞的化學組成.
認識慢性腎臟疾病 健康講座 August 11, 討論的主題 1. 了解腎臟的功能 2. 慢性腎臟病的原因 3. 慢性腎臟病的症狀 4. 如何預防慢性腎臟病.
能量營養素 : 醣類、油脂、酒精、蛋白質 蕭寧馨 應用營養研究室 台灣大學生化科技系. 碳水化合物:太陽光能的捕手.
食物 迦密 愛禮信小學 張嘉雯 五望 (9) P.1 目錄 P.1 主題 P.2 目錄 P.3 類別 P.4 飲食金字塔 P.2.
六大營養素之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A 維生素 D 維生素 E 維生素 K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B 群 維生素 C.
活力的來源 我們所吃的食物中含約有 50 種營養素, 這些營養素可分為六大類: 蛋白質 醣類 脂肪 維生素 礦物質 水 非熱量營養素非熱量營養素 熱量營養素熱量營養素 2-5 吃出健康與活力.
化妝品學概論 油相原料 教學者 曾平禎 美容科教學檔案. 合成性 植物性動物性 礦物性 油相原料的功能.
2-6 生物體中的有機物質: 醣類、蛋白質、脂肪、核酸 醣類 蛋白質 脂肪 核酸.
焦點 1 真菌的特徵與分類. 真菌 ( 菌類 ) 皆為異營真核生物大多為陸生大多具菌絲 ( 營養菌絲, 繁殖菌絲 )
焦點6 消化系統.
消化作用 胞外消化 化學消化 胞內消化 物理消化 胞外消化 消化管,消化腔 容納磨碎食物 消化腺 分泌酵素.
三軍總醫院糖尿病衛生教育實習 指導老師:陳永懿 實習學員:李汝禮
營養標示看仔細.
食物熱量計算.
課程名稱:元素與化合物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五大營養素.
認識營養&標示 營養師:蘇旭儀.
焦點 1 生物體的化學組成.
~臺中市大肚區瑞井國小 三年二班 重大議題融入教育~
彰化縣教師會 導護問題知多少? 理事長:許麗芳老師 報告人:廖銘潭老師   .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單醣(monosaccharide)是具有許多-OH基的aldehyde或ketone。具aldehyde的單醣稱aldose,具ketone則稱ketose。 當化合物的對掌碳(chiral carbon)為n個時,其立體異構物(stereoisomer)則有2n個。如n.
Chp 2 行為與心理的生物基礎.
營養與健康 2 明道大學 洪奇楠.
食物與營養素 你有沒有想過,為何我們每天都要進食呢? 維持生命 提供熱量 保持健康 預防疾病 滿足食慾.
第一章 細胞 (Cell).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從「頂新」事件談健康飲食 2014/10/13.
第一節 基礎營養概念 第二節 食物、能量與運動 第三節 良好飲食指引
老化的細胞生物學 (1)細胞衰老(senescence) (2)基因體的不穩定(genomic instability)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1 - 2 細胞的化學組成.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第八組 組員:07黃佩瑄 13吳姿毅 14葉芷芸 26黃欣蓮 34林思妤 48潘婷蓉
第二十一單元.
化學分組報告 指導老師 : 黃永慈博士 報告主題 : 醣 組別: 第17組 組長: 林宏緯
第一章:生物體的基本構造與功能 第二節 細胞的化學組成.
元素 (Element) 你今日背咗未?.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認識食品營養標示 資料取自中原食品工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Enzyme Inhibition (Mechanism)
腸胃炎,怎麼吃呢 ? 主講人 : 楊翊吟 指導營養師 : 陳盈君營養師. 腸胃炎症狀 止瀉藥 ?
水、濃縮芭樂果汁、鹽、糖、品質改良劑(氯化鈣 、氫氧化鈣)、甜味劑(D-山梨醇)
記憶體的概況 張登凱.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13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Diabete.
種子的休眠 (Dormancy of seeds)
健康食物.
中一綜合科學科 單完三:細胞.
虎克定律與簡諧運動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10/8
科學科專題報告 F.3C 組員 陳麗青 ( 04 ) 馮子軒 ( 15 ) 萬艷玲 ( 28 ) 譚盈盈 ( 33 ) 胡瀚華 ( 37 )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S. typhimurium)
鹽類-氯化鈉 組員: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药物的跨膜转运.
解剖生理學 書號:0707A1 原著:MARTINI BARTHOLOMEW.
生物科技與生命倫理 ~DNA的真相~ 6/5科學實作練習活動.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離子化合物 (Ionic Compounds) 上一堂的重點: 族 I II III V VI VII
18-3 課堂整理 第十五組 0993B010 張維哲 0993B042 游博雄.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O-linked High mannose Glycoprotein N-linked Complex Hybrid Versican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滴滴皆香醇 釀酒的過程 順天國中 吳建興製作.
細胞.
鼻孔和鼻屎的故事 圖片來源:漢聲《鼻孔的故事》.
生物技術 Ch10.生物轉化技術 阮雪芬 Nov19&20, 2002 NTU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醣 自控一乙 第四組 4A112045_賴柏志 4A112058_顏子育 4A112073_劉保廷 4A112009_蕭丞亨 自控一乙 第四組 4A112045_賴柏志 4A112058_顏子育 4A112073_劉保廷 4A112009_蕭丞亨 4A112121_陳梓杰

工作分配表 顏子育-資料整理 蕭丞亨-資料整理 賴柏志-資料整理 劉保廷-收集資料 陳梓杰-收集資料

序 醣類,又稱碳水化合物,一般由碳、氫與氧三種元素所組成,廣佈於自然界。醣類的另一個名稱為「碳水化合物」,其由來是根據生物化學家先前發現一類物質,故以為醣類是碳和水的化合物。醣類為人體之重要的營養素,主要分成四大類:單醣、雙醣、低聚醣和多醣,他們在生活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像多醣可作為儲存養分的物質,或作為動物外骨骼和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另如五碳醛醣的核醣是構成各種輔因子的不可或缺失之物質,如ATP、FAD和NAD也是一些遺傳物質分子的骨幹(如RNA)。醣類的眾多衍生物同時也與免疫系統、受精、預防疾病、血液凝固和生長等有極大的關聯。

目錄 認識醣類 醣類的總類與定義 醣類在體內的主要分佈的位子 醣類消化的過程 醣類的功能 醣類的消化與吸收 案例 結論

醣類 甚麼是醣 醣類的成分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所組成。而且多數的醣類,其氫、氧之比例與水一樣,所以又稱為碳水化合物。醣與糖的差別,在於「醣」即泛指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如肝醣、纖維質、澱粉等;而「糖」是指具有甜味的醣類,如葡萄糖、麥芽糖等。醣類的來源:主要來自於植物經由「光合作用」,在葉綠體中合成的。 醣類可分為四大類,單醣類、雙醣類、寡醣類、多醣類。

單醣類 醣類中最簡單的形式,含有3~7個碳原子的醣存在於自然界中,其中,六碳醣具有飲食上之重要性。p.s:六碳醣:是生理上最重要的單醣類,主要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等。

雙醣類 加酸水解或經消化脢作用可水解為兩分子的醣類,稱為雙醣。又可分為四種常見的雙醣。 蔗糖:水解後的果糖有很強的左旋性,故此混和液特稱為轉化糖。蔗糖→葡萄糖+果糖 麥芽糖:為澱粉及麥芽的水解產物,常用於加工食品中。麥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乳糖:唯一來自於動物的醣類。乳糖的甜味低,有利於鈣的吸收,亦可促進腸管蠕動,故有利於嬰兒食用。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寡醣類 存在於豆類食品中的棉籽糖及水蘇糖,不易消化水解,但可被常內細菌發酵分解而產生大量氣體,故實用過多的豆類,容易引腹部的脹氣與排氣。

多醣類 多醣類具有很高的分子量,無固定形狀,不會結晶、不甜、不溶於水。又可分為可消化的多醣類,如澱粉、糊精、肝醣,及不可消化的多醣類,如纖維素、樹膠、果膠等。水解後能產生10分子以上的單醣。

醣類在體內的主要分佈: 分佈器官 儲存形式 重量(約) 肝臟 肝醣 100公克 心肌 肝醣 200~250公克 分佈器官 儲存形式 重量(約) 肝臟 肝醣 100公克 心肌 肝醣 200~250公克 平滑肌 肝醣 200~250公克 骨骼肌 肝醣 200~250公克 血液 葡萄糖 15公克 細胞外液 葡萄糖 15公克

醣類所產生的能量1公克的醣類平均可產生4仟卡的熱能。身體各組織皆需要醣類的氧化來供 給能量,尤其是心臟、神經系統和費不更以葡萄糖為能量來源。 體內的各類營養素,皆已供應熱能為優先。若熱能不足時,則飲食中的蛋白質及體內的蛋白質皆會當作能量來源而被分解掉。所以需供應充足的醣類以防止蛋白質被消耗掉。 調節脂肪的代謝當醣類的攝取不足供應能量所需時,體內的脂肪組織就會被分解以供所需,產生之中間代謝物,稱為酮體(Ketone bodies)。若酮體蓄積在體內,會造成脫水現象,以及大量陽離子的流失,此稱為酮酸中毒。相反的,當體內的醣類攝取足夠時,就會抑制酮體的生成。

醣類在腸道中的特殊功能: 膳食纖維:刺激腸道蠕動,防止食物積存腸內,而形成大腸癌或便秘。 乳糖:可促進鈣質的吸收。

醣類消化的過程: 消化器官 機械性作用 化 學 性 作 用 分泌的消化脢 作 用 口 腔 可將食物磨碎並與唾液完全混和 澱粉脢(Ptyalin) 使澱粉分解為糊精並使糊精進一步分解為麥芽糖 胃 繼續食物的磨碎與攪拌 鹽酸(HCl) 中和唾液的鹼性,以抑制唾液的澱粉脢。 小 腸 擺動、蠕動、分節運動,使消化脢與食物攪拌得更均勻。 由胰臟分泌的胰液內含胰蛋白脢 分解澱粉為糊精及麥芽糖 腸壁內含有各種雙醣脢 將雙醣轉變為單醣

小腸液的雙醣脢,包括麥芽糖脢(Maltase)、蔗糖脢(Sucrase)、乳糖脢(Lactase)、異麥芽糖脢(Isomaltase)、糊精脢(Dextrinase),皆存於上皮細胞之刷狀緣(Brush border)內。所以醣類的消化是一種膜消化(Membrane digestion),此種消化很完全,使得醣類的消化率高達98﹪。

醣類的吸收: 1、糖的吸收方式有二: 主動運輸:是由鈉幫浦主動運送,與腸道內糖的濃度無關。大多數的營養素的吸收,藉由此作用完成,由低濃度輸到高濃度,且需有攜帶者【例如:葡萄糖、半乳糖的吸收需要鈉及ATP的存在】。 被動擴散作用:又稱為簡單滲透作用,當腸道內糖濃度高於黏膜細胞及血漿內糖濃度時,則可靠滲透壓平衡而吸收。由高濃度往低濃度運送。 2、一些常見單醣類在黏膜中的吸收情形: Na+在腸道內管腔中,可促進葡萄糖的吸收。因為運輸蛋白對帶有 Na+的葡萄糖親和性較高,所以葡萄糖的吸收須有Na+做攜帶者(Na+-dependence-carrier)。 3、吸收速率: 以葡萄糖為基準,則半乳糖(110)>葡萄糖(100)>果糖(43)>甘露糖(9)>阿拉伯膠糖>木糖。

4、葡萄糖離開黏膜細胞後的三個路徑: 有15﹪的葡萄糖經刷狀緣回到腸道的管腔中。 有25﹪經黏膜基層模板擴散至細胞外。 有60﹪經漿膜層上之未被確定的攜帶者運送到細胞外,此攜帶者運輸葡萄糖的能力大於黏膜位置上之依賴Na+的攜帶者,使得黏膜細胞中並無葡萄糖之蓄積,此也是促進葡萄糖完全吸收的機轉。 5、影響醣類消化吸收之因素: 醣進入小腸之速度影響吸收:醣進入小腸之速度受胃蠕動快慢與幽門之控制。 食麋中所含的養分:因吸收空間及運送系統中攜帶者有限,若營養素種類多,濃度不同,彼此競爭則影響醣之吸收。 腸黏膜健康情況影響醣類吸收:如患腸炎則吸收不佳。 腸蠕動速度影響其在小腸內停留的時間,因而影響吸收量。如腹瀉病患,食麋與腸黏膜接觸時間短,所以吸收量少。 正常的內分泌腺功能:腦下垂體前葉所分泌的激素與控制醣類吸收之甲狀腺功能有關,另外腎上腺皮質激素調節體內鈉之交換,可以間接影響鈉幫浦(Sodium pump)之功能。

案例 醣質營養素」提升自體免疫與自癒的能力,來對抗所有病魔-當免疫力強之後,所有病就自己消失了。 糖(碳水化合物)的功效。然而,並非所有的研究都只與動物有關。最近在一個重要的營養學會議上,呼籲以營養與飲食補充品結合於標準的癌症療法,以提升預後狀況與改善生活品質。 許多文獻報導分解與鑑定取自植物及其它來源的多糖與醣蛋白具有抗癌活性。許多具有抗癌功效的化合物分解取自真菌或是其它來源。本實驗室的研究顯示表面帶有甘露糖的蛋白質能夠活化巨噬細胞,巨噬細胞是對抗癌症最主要的細胞之一。細胞表面結合甘露糖不僅能夠活化巨噬細胞,還能夠促使這些細胞分泌刺激其它免疫細胞活化的物質。舉例來說,巨噬細胞會分泌干擾素來活化自然殺手細胞,這是另一種能夠對抗癌細胞的白血球細胞。其它研究也肯定了甘露糖在調節免疫系統上的重要性。

案例 夏天吃剉冰 輕鬆無負擔 避免煉乳糖水 可選替代品 夏天吃剉冰 輕鬆無負擔 避免煉乳糖水 可選替代品 在剉冰中常見的兩種調味品就是煉乳跟糖水了,它們所含的的醣類多屬單醣,就是很快被吸收的糖,使脂肪增加最快,所以要盡可能的避免。煉乳在製造過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糖,使得煉乳的熱量變高,所以會建議大家可以使用脫脂或低脂鮮乳替代煉乳,不但可以維持牛奶的香味,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熱量被攝取。另外,一湯匙的糖水大約等於60大卡的熱量,所以糖水的部分會建議使用代糖來替換!

結論 現在人對健康很注重常常吃些保健食品,但卻不知從食物上著手才是上上策,越是簡單的食材對身體的負擔越小。 醣不但可以幫人提供抗體.節省蛋白質.調整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跟鈣質的吸收。 所以只要常吸收醣類尤其是單醣最好,對免疫系統一定會有幫助,減少生病的機率,也不用再買些保健食品,多吃點單醣食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