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8086 系 统 结 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何克东.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1章第1章 PC/AT 系統 1 Chapter 1 Chapter 1 PC/AT 系統 001.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 80x86微处理器 §1 8086/8088的结构 8086/8088CPU是Intel公司于1978年推出的一种16位 微处理器,是最早投入市场的16位CPU产品之一。其 中8086CPU外部数据总线是16位的,而8088CPU外部 数据总线是8位的。 主要特点如下: 数据总线16位,能处理16位数据,也能处理8位数据。
2017年3月5日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背景知识调查.
第2章 微处理器 2.1 概述 /8086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 X86/Pentium微处理器
第二章 微型处理器与单片机 第1节 CPU的内部逻辑结构 第2节 CPU的外部结构 第3节 8086支持的存储器结构
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 无条件方式输入输出 查询方式输入输出 中断方式输入输出.
实验四 利用中规模芯片设计时序电路(二).
5.4 顺序脉冲发生器、 三态逻辑和微机总线接口 顺序脉冲发生器 顺序脉冲 计数型 分类 移位型.
第十二章 DMA控制器 12.1 概述 A DMA控制器 A的应用.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 计算机概述 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有关术语 三、计算机发展简史 四、微型计算机概述
第五章 总线 及其形成 本节课之前,大家学习了:
第2章 80x86/Pentium微处理器 x86/Pentium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 2.2 微处理器的主要引脚及功能
第五章 微处理器总线操作与时序 三、总线时序 一、 8086/8088引脚 二、最小模式和最大模式.
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 教师:范新民.
第2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
第三章 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 3.1 寻址方式 一条指令通常由两大部分构成: 操作码 操作数
第6章 DMA传输 6.1 DMA传输原理 6.2 DMA控制器8237A A的编程使用 欢迎辞.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2章 8086系统结构 朱华贵 2015年09月17日.
第四章 典型CPU及指令系统举例.
第2章 汇编语言与汇编程序 ——8086/8088指令系统 mov ax,12h call display Jmp 1234h.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朱华贵 2015年12月10日.
输入输出与中断 主要内容 CPU与外设之间数据传送方式 中断技术 8086中断系统和中断处理.
第2章 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 位微处理器8086/ 位微处理器80386
第八章 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总线 CPU MEM I/O接口 I/O设备.
第三章 微机基本系统的设计 第一章 8086程序设计 第二章 MCS-51程序设计 第四章 存贮器与接口 第五章 并行接口
总 复 习.
第 2 章 微处理器 的结构特点 CPU 寄存器组 外部引脚及功能
第3章 8086/8088指令系统 mov ax,12h call display Jmp 1234h.
微机原理及应用 主讲:郑海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0x86微处理器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范琳.
第一章 8086程序设计 第二章 MCS-51程序设计 第三章 微机基本系统的设计 第四章 存贮器与接口 第五章 并行接口
第二章 8086/8088系统结构 主要内容 8086/8088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 8086/8088 CPU 的引脚与功能
第五章 微处理器.
第2章 8086微处理器及其系统 微处理器简介 系统的存储器组织及I/O组织 系统的工作模式
1.3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 13 章 中断系统.
逆向工程-汇编语言
DMA与DMA控制器 DMA(Direct Memory Access)的概念 DMA方式不用处理器干预完成M与I/O间数据传送。
CPU结构和功能.
版权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第六章、中央控制器 原著 谭志虎 主讲(改编) 蒋文斌.
第二章 80x86计算机组织 § x86微处理器 § 2.2 基于微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构成 § 2.3 中央处理机
第二章 IBM-PC微机的功能结构 2.1 IBM-PC微机基本结构 一、 微机的一般构成 一般计算机应包括五大部件:
Chapter /8088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第二章 80x86计算机组织 x86微处理器 2.2 基于微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构成 2.3 中央处理机 2.4 存储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0x86微处理器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范琳.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朱华贵 2015年11月19日.
第五章:输入输出基本技术 主讲教师:范新民.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 8086微处理器的主要特性和内部结构 8086CPU的工作模式和引脚信号 8086的存储器管理 8086的总线操作和时序.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4版 王良 宁德师范学院 吴宁 乔亚男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
第九章 微处理器外部结构和总线操作时序.
得技通电子 问题 1.0 、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第四章 MCS-51定时器/计数器 一、定时器结构 1.定时器结构框图
第3章 指令系统和寻址方式 3.1指令系统概述 /8086CPU的寻址方式 3.3 指令的机器码表示方法(略)
第2章 80x86计算机组织  计算机系统  存储器  中央处理机  外部设备.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设计.
(Random Access Memory)
第三章 MCS 51的硬件结构.
第二章 补充知识 2.1 总线和三态门 一、总线(BUS) 三总线结构 数据总线DB(Data Bus)
实验三 16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不带进位控制的算术运算 置AR=1: 设置开关CN 1 不带进位 0 带进位运算;
实验二 带进位控制8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带进位控制8位算术逻辑运算: ① 带进位运算 ② 保存运算后产生进位
第十章 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10.1 输入输出指令 输入输出(I/O)是指CPU与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送。CPU与外部设备之间通过输入输出接口相连接。各个设备在输入输出接口中分配了相应的端口。访问不同的设备就是访问其对应的端口。在指令系统中提供了访问输入输出端口的指令。 一、I/O端口寻址方式.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086微处理器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范琳.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0x86微处理器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范琳.
第2章 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 16位微处理器8086/ 位微处理器
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情景1: 汽车空调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主讲:向楠.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宁晓菊.
第二章 8086系统结构 /8086的存储器组织 的系统配置及引脚功能 CPU时序
上节复习(11.7) 1、定时/计数器的基本原理? 2、定时/计数器的结构组成? 3、定时/计数器的控制关系?
工业机器人入门使用教程 ESTUN机器人 主讲人:李老师
DSP技术与应用 电子与信息技术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2 章 8086 系 统 结 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何克东

2.1 8086的结构 8086的内部结构从功能分成两个单元 总线接口单元BIU——管理8086与系统总线的接口,负责CPU对存储器和外设进行访问 执行单元EU——负责指令的译码、执行和数据的运算 两个单元相互独立,分别完成各自操作 两个单元可以并行执行,实现指令取指和执行的流水线操作

一、 8086内部结构 1. 指令执行部件EU EU功能:告诉BIU从何处取指令或数据,完成指令译码和执行指令。 EU的组成: 一、 8086内部结构 1. 指令执行部件EU EU功能:告诉BIU从何处取指令或数据,完成指令译码和执行指令。 EU的组成: (1)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 (2)标志寄存器FR/PSW (3)寄存器组 (4)EU控制器

2. 总线接口部件BIU BIU功能:地址形成、取指令、指令排队、读/写操作数和总线控制。 向EU提供指令和数据,把EU的处理结果送给存储器或接口。 BIU的组成: (1)16位段寄存器 CS — 代码段寄存器 DS — 数据段寄存器 ES — 附加段寄存器 SS — 堆栈段寄存器 (2)16位指令指针寄存器 (3)20位物理地址加法器 (4)6字节指令队列 (5)总线控制逻辑

二、 8086CPU的寄存器组织 寄存器的特殊用途和隐含性质 25页 ALU 数据寄存器 15 8 7 0 控制逻辑 AX AH AL BX 寄存器的特殊用途和隐含性质 25页 数据寄存器 15 8 7 0 控制逻辑 AX AH AL BX BH BL 指针及变址寄存器 段寄存器 CX CH CL 15 0 15 0 DX DH DL SP CS BP DS ALU SI SS DI ES IP PSW

数据寄存器 指针及变址寄存器 AX(Accumulator) 累加器 BX(Base) 基地址寄存器 CX(Count) 计数器 DX(Data) 数据寄存器 指针及变址寄存器 SP(Stack Pointer) 堆栈指针寄存器 BP(Base Pointer) 基地址指针寄存器 SI(Source Index) 源变址寄存器 DI(Destination Index) 目标变址寄存器

段寄存器 控制寄存器 CS(Code Segment )代码段寄存器 DS(Data Segment )数据段寄存器 ES( Extra Segment )附加段寄存器 SS(Stack Segment )堆栈段寄存器 控制寄存器 IP(Instruction Pointer)指令指针寄存器 PSW(Program Status Word)/ FR(Flags)程序状态字/标志寄存器

2.2 8086的引脚信号 数据和地址引脚 读写控制引脚 中断请求和响应引脚 总线请求和响应引脚 其它引脚

在访问存储器或外设的总线操作周期中,这些引脚在第一个时钟周期输出存储器或I/O端口的低16位地址A15~A0 1. 数据和地址信号-1 AD15~AD0(Address/Data) 地址/数据分时复用引脚,双向、三态 在访问存储器或外设的总线操作周期中,这些引脚在第一个时钟周期输出存储器或I/O端口的低16位地址A15~A0 其他时间用于传送16位数据D15~D0

A19/S6~A16/S3(Address/Status) 地址/状态分时复用引脚,输出、三态 1. 数据和地址信号-2 A19/S6~A16/S3(Address/Status) 地址/状态分时复用引脚,输出、三态 这些引脚在访问存储器的第一个时钟周期输出高4位地址A19~A16 在访问外设的第一个时钟周期全部输出低电平无效 其他时间输出状态信号S6~S3

ALE(Address Latch Enable) 地址锁存允许,输出、三态、高电平有效 2. 读写控制信号 ALE(Address Latch Enable) 地址锁存允许,输出、三态、高电平有效 ALE引脚高有效时,表示复用引脚:AD15~AD0和A19/S6~A16/S3正在传送地址信息。 由于地址信息在这些复用引脚上出现的时间很短暂,所以系统可以利用ALE引脚将地址锁存起来。

2. 读写控制信号(续1) M / IO ( Memory / Input and Output) 存储器或I/O访问,输出、三态 该引脚输出高电平时,表示CPU将访问存储器,这时地址总线A19~A0提供20位存储器地址 该引脚输出低电平时,表示CPU将访问I/O端口,这时地址总线A15~A0提供16位I/O口地址

2. 读写控制信号(续2) WR(Write) 写控制,输出、三态、低电平有效 有效时,表示CPU正在写出数据给存储器或I/O端口 RD(Read) 读控制,输出、三态、低电平有效 有效时,表示CPU正在从存储器或I/O端口读入数据

2. 读写控制信号(续3) READY 存储器或I/O口就绪,输入、高电平有效 在总线操作周期中,8086 CPU会在第3个时钟周期的前沿测试该引脚 如果测到高有效,CPU直接进入第4个时钟周期 如果测到无效,CPU将插入等待周期Tw CPU在等待周期中仍然要监测READY信号,有效则进入第4个时钟周期,否则继续插入等待周期Tw。

2. 读写控制信号(续4) DEN(Data Enable) 数据允许,输出、三态、低电平有效 有效时,表示当前数据总线上正在传送数据,可利用它来控制对数据总线的驱动 DT/R(Data Transmit/Receive) 数据发送/接收,输出、三态 该信号表明当前总线上数据的流向 高电平时数据自CPU输出(发送) 低电平时数据输入CPU(接收)

3. 中断请求和响应信号 INTR(Interrupt Request) 可屏蔽中断请求,输入、高电平有效 有效时,表示请求设备向CPU申请可屏蔽中断 该请求的优先级别较低,并可通过关中断指令CLI清除标志寄存器中的IF标志、从而对中断请求进行屏蔽

3. 中断请求和响应信号(续1) INTA(Interrupt Acknowledge) 可屏蔽中断响应,输出、低电平有效 有效时,表示来自INTR引脚的中断请求已被CPU响应,CPU进入中断响应周期。 中断响应周期是连续的两个,每个都发出有效响应信号,以便通知外设他们的中断请求已被响应、并令有关设备将中断向量号送到数据总线。

3. 中断请求和响应信号(续2) NMI(Non-Maskable Interrupt) 不可屏蔽中断请求,输入、上升沿有效。 有效时,表示外界向CPU申请不可屏蔽中断。 该请求的优先级别高于INTR,并且不能在CPU内被屏蔽。 当系统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通过他向CPU申请不可屏蔽中断服务。

4. 总线请求和响应信号 HOLD 总线保持(即总线请求),输入、高电平有效 有效时,表示总线请求设备向CPU申请占有总线

4. 总线请求和响应信号(续1) HLDA(HOLD Acknowledge) 总线保持响应(即总线响应),输出、高电平有效 有效时,表示CPU已响应总线请求并已将总线释放 此时CPU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及具有三态输出能力的控制总线将全面呈现高阻,使总线请求设备可以顺利接管总线 待到总线请求信号HOLD无效,总线响应信号HLDA也转为无效,CPU重新获得总线控制权

5. 其它信号 RESET 复位请求,输入、高电平有效 该信号有效,将使CPU回到其初始状态;当他再度返回无效时,CPU将重新开始工作 8088复位后CS=FFFFH、IP=0000H,所以程序入口在物理地址FFFF0H,DS=ES=SS=0000H。

5. 其它信号(续1) CLK(Clock) 时钟输入 系统通过该引脚给CPU提供内部定时信号。8086的标准工作时钟为5MHz IBM PC/XT机的8088采用了4.77MHz的时钟,其周期约为210ns

5. 其它信号(续2) Vcc 电源输入,向CPU提供+5V电源 GND 接地,向CPU提供参考地电平 MN/MX(Minimum/Maximum) 组态选择,输入 接高电平时,8086/8088引脚工作在最小组态;反之,8086/8088工作在最大组态

5. 其它信号(续3) TEST 测试,输入、低电平有效 该引脚与WAIT指令配合使用 当CPU执行WAIT指令时,他将在每个时钟周期对该引脚进行测试:如果无效,则程序踏步并继续测试;如果有效,则程序恢复运行 也就是说,WAIT指令使CPU产生等待,直到引脚有效为止 在使用协处理器8087时,通过引脚和WAIT指令,可使8086与8087的操作保持同步

8088与8086CPU的不同之处 8088的指令队列是4个字节;8086的指令队列是6个字节 8088是准16位处理器;8086是标准16位处理器 8088连接的存储器不分存储体; 8086连接的存储器分奇偶存储体

2.3 8086存储器组织 EA=偏移地址 / [基址]+[变址]+[位移量] 1.存储器分段 2.物理地址形成 2.3 8086存储器组织 1.存储器分段 2.物理地址形成 物理地址:存储器的绝对地址也称实地址。 逻辑地址:程序中使用的地址。 物理地址=段地址+EA(有效地址) 段地址=(段寄存器)×16 EA=偏移地址 / [基址]+[变址]+[位移量]

物理地址 段寄存器 1000 10000H 段基址 EA=1000H 11000H 位移量 disp 11002H

1000 +120 0 1120 0 例: (DS)=1000H, EA=1200H 物理地址=(段寄存器)×16+EA 偏移地址 =1200H +120 0 1120 0 11200H ∴物理地址=11200H

地址形成(36页) 操作类型 隐含段地址 段前缀 偏移地址 取指令 CS 无 IP 堆栈操作 SS SP BP为基址 CS、DS、ES 有效地址EA 通用数据操作 DS CS、ES、SS 源字符串 SI 目标字符串 ES DI

二、 8086存储器结构 对准字 15 8 7 0 00001 00000 00003 00002 00005 00004 512K×8位 奇地址 存储体 (A0=1) 偶地址 (A0=0) FFFFF FFFFE BHE D15~D8 D7~D0 A0 存储器分体结构示意图 非对准字

8086存储器结构 对准字 15 8 7 0 00001 00000 00003 00002 00005 00004 512K×8位 奇地址 存储体 (A0=1) 偶地址 (A0=0) FFFFF FFFFE BHE D15~D8 D7~D0 A0 存储器分体结构示意图 低 高 非对准字

BHE、A0的控制作用(37页) 操作 0 0 0 1 1 0 1 1 总线使用情况 BHE A0 从偶地址开始读/写1个字 0 0 从偶地址开始读/写1个字 AD15~AD0 0 1 从奇地址开始读/写1个字节 AD15~AD8 1 0 从偶地址开始读/写1个字节 AD7~AD0 1 1 无效 从奇地址开始读/写1个字

三、堆栈的概念 堆栈主要用于中断及子程序调用。用来存放返回地址、要保护的现场等。 也可以用于数据的暂时保存。

SS 栈顶 78H 56H 34H 12H 栈底 SP 堆栈(Stack)

2.4 8086系统配置 最小模式 最小模式为单处理器系统,系统中所需要的控制信号由CPU直接提供。 最大模式 2.4 8086系统配置 最小模式 最小模式为单处理器系统,系统中所需要的控制信号由CPU直接提供。 最大模式 最大模式为多处理器系统,每个处理器执行自己的程序,常用的处理器有数值运算协处理器8087,输入/输出处理器8089。系统中所需的信号由总线控制器8288提供。

最小/最大模式的特点 最小模式 最大模式 MN/MX接+5V MN/MX接地 构成单处理器系统 构成多处理器系统 系统控制信号由CPU提供 系统控制信号由总线控制器8288提供 最小/最大模式的特点

2.5 8086CPU时序 时序(Timing)是指信号高低电平(有效或无效)变化及相互间的时间顺序关系。

复位时各内部寄存器的值 标志寄存器 清零 IP 0000H CS FFFFH DS SS ES PSW 空 其它寄存器

时钟周期(Clock Cycle):CPU时钟频率的倒数,最小时间单位,也称T状态。 总线周期(Bus Cycle):BIU完成一次访问存储器或I/O端口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一个总线周期最少由4个时钟周期组成。 指令周期(Instruction Cycle):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个指令周期由几个总线周期组成。 当需要延长总线周期时需要插入等待状态Tw

任何指令的取指阶段都需要存储器读总线周期,读取的内容是指令代码。 任何一条以存储单元为源操作数的指令都将引起存储器读总线周期,任何一条以存储单元为目的操作数的指令都将引起存储器写总线周期。 只有执行IN指令才出现I/O读总线周期,执行OUT指令才出现I/O写总线周期。 CPU响应可屏蔽中断时生成中断响应总线周期。

T1状态:输出20位存储器地址:M/IO输出高电平,表示存储器操作;ALE输出正脉冲,表示复用总线输出地址。 T2状态——输出控制信号RD。 T3和Tw状态——检测数据传送是否能够完成。 T4状态——前沿读取数据,完成数据传送。 8086读总线周期(最小模式)50页